苏州市吴江区瑞景国际小区的联排别墅中,有着一幢灰色的二层小楼,跟旁边那些红墙白瓦的别墅、洋房、高层景观住宅比起来,这两层小楼似乎有些格格不入。而这幢小楼的主人,则正是有着"苏州钉子户"之称的庄龙弟。 在瑞景国际小区破土动工之前,这里被叫做松陵镇庞杨村贝家角,庄龙弟一家就世世代代的生活在这里。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贝家角一带也是典型的江南风光,是出了名水秀山青,加上这里毗邻太湖,生态环境更是一等一的好。 2004年时,开发商看中了庞杨村贝家角的地理位置,也嗅出了蕴藏在这里的巨大商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前来苏州吴江区一带买房的人只会增不会减。 很快,吴江区便跟开发商敲定了合作意向,允许开发商将庞杨村贝家角一带的土地开发为商品房。 为了保证当地村民的利益,新的拆迁标准是:一拆一换。从字面意思上来看的话,村民们不仅可以用自己的旧房面积来兑换相应面积的新房,而且他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宅基地面积,获得相应数额的赔偿。 当庞杨村要拆迁的消息传回村子里时,整个村子里的村民几乎都沸腾了起来。本来,村中大多是一些自建房,经过几十年岁月的侵蚀之后,有些房子早就已经需要重修重建。 当他们听说拆迁之后可以住上基础设施条件更好的新楼房时,大部分村民就已经在心中默许了拆迁提议。 根据这项拆迁政策换算一下的话,他们每家每户不仅能得到2-3套新房子,而且还能拿到80万左右的赔偿款。 更让村民们惊喜的是,开发商给出的拆迁房,就在他们老家原址以北500米处,名叫"城南花苑"。 这样一来,他们即便是搬进了新房子,也不会离自己的"根"太远,要是有谁想老家了,出来遛个弯的功夫就能再看几眼。 就这样,本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位于庞杨村的拆迁活动正式开启,就在公告发布的当天,就已经有十几户村民迫不及待地在合同上落下了名字。 由于整个庞杨村中,也不过百十户人家,才短短几天时间,大部分村民都已经签好了名字,开发商合计了一下后,发现这还没签字的,就只剩下了村北头的庄家。 不过,早先两位老人在得知自家的老房子不仅可以拆迁,而且还能拿到几十万块的拆迁款时,喜不自胜,连连保证,自家同意拆迁! 虽然开发商还没有拿到庄家人的签字,但跟庄家的两位老人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老两口一直本本分分,绝不是那种出尔反尔的人。 因此,村里便暂时默认全村住户均同意拆迁,开始开展起了下一步的工作:分地皮! 就跟田有好田坏田一样,这新小区宅基地的地皮也有大小户型地段的不同。 为了让每家每户都对分到的地皮心服口服,村主任最终想了个能服众的好法子:抓阄。如此一来,分到地皮的好坏,就全凭各人手气!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庞杨村正紧锣密锣的筹备拆迁工作的时候,村北头的庄家却接到了一个噩耗:庄家的大儿子去世了!由于家中的长子去世,整个家族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庄家的二儿子庄龙弟的身上。 庄龙弟平日里虽然懒散了点儿,但当大哥去世之后,他还是承担起了照顾侄子庄马年的责任,为大哥的后事忙前忙后。 都说死者为大,丧事的日期并不能随意提前或延后,庄龙弟他们也把他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葬礼上,家中经常是一个人都没有。 当村里准备现场抓阄分地的时候,前来庄家小灰楼报信的人不出意外的吃了个闭门羹。庄家人也在阴差阳错中,全都漏掉了这条消息,最终导致庄家无人参与。 但此时,全村大部分人都已经来到了现场,准备抓阄分地。村干部们也不好因为庄龙弟一家没有到场,就让这么多人都白来一趟。无可奈何之下,村干部只好宣布,会议正式开始。 虽然庄家人并没有到场,但村里还是为庄龙弟和他的侄子一共留出了两百平米的地皮。 当庄龙弟处理好家事后,他才猛然发现,全村人在他们庄家没到场的时候,就已经把地皮给分割好了。 感觉自己受了冷遇的庄龙弟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怒气冲冲的来到了村干部家:你今天为什么不通知我们要分地,是不是看我大哥死了,就想欺负我和我侄子! 村干部连忙解释到:这不是去通知你们的时候你们家没人嘛! 他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一份字据:你看看,这不白纸黑字的写着,你侄子家,一共分了两百个平方,等你家签好字后,评估了你家房子,马上就分你的。咱们这地都是抓阄抓来的,哪能不管你们呢! 村干部说完之后,还跟庄龙弟补充了一句:这地肯定都是好地,不信的话,你明天跟我去看看! 但看完地之后,庄龙弟十分不满,并撂下了一句话:这地不行,我们家的房子,你们不能拆! 果不其然,当负责拆迁的工作人员找到庄家的两位老人,想要让他们签字的时候,以前明明答应得好好的两个老人,齐刷刷的变了卦,表示自己虽然住在这儿,但户主却是自己的小儿子,自己的小儿子庄龙弟刚刚嘱咐了他们,不让他们在纸上签字。 原来,在那天看地回来后,庄龙弟仔仔细细的琢磨了一晚上,这哥哥刚死,自己一定得帮侄子把他的家给立起来,哪能全凭他们的摆布。 更重要的是,庄龙弟平日里最是游手好闲,他们一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就是靠着庄老太在自家的小灰楼边种菜换钱。 一番合计之后,庄龙弟最终想出了一个自认为无比精妙的主意:不仅自己家的宅基地要拆迁,自家宅子旁边的菜地也得拆迁,要是只赔给自己八十万的话,自己绝对不同意拆! 开发商见庄龙弟如此,为了能够尽快开发建设土地,也同意把原来的八十万拆迁款涨到了一百万。 就当开发商再次找上门来的时候,庄龙弟却开出了自己的价码:三百万,只要给足三百万,他立刻同意拆迁! 开发商在听说了庄龙弟的要求后,顿时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对于财大气粗的开发商来说,拿出三百万对庄龙弟一家进行补偿,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 可假如开发商真的把三百万交到手里,那对其他村民来说,显然是太不公平。更让开发商担心的是,万一开了庄龙弟这个先例,其他村民也纷纷效仿的话,开发商的成本是吃不消的。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原定的施工日期也在一天天逼近。一番思量之后,开发商最终决定,暂时先绕过庄龙弟家的二层小楼,正式破土动工。 看着一排排的别墅接连拔地而起,要是换做旁人,肯定早就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可庄龙弟却依旧是稳坐钓鱼台,尽管邻居们都接二连三的拿到赔偿款并搬入了新房,但庄龙弟的脸上愣是没有一点慌张的神色。 因为庄龙弟笃定,当小区内的房子大卖的时候,开发商一定会为了瑞景国际小区的整体考虑,再次找上门来! 为了应付屡次上门的开发商,庄龙弟也是放出了狠话:我不搬走,是因为我侄子的拆迁问题没谈拢,谈不拢他的,我的也不谈,先解决我侄子的问题再说! 可跟庄龙弟的拒绝签字不同,庄龙弟的哥哥嫂子在去世之前,已经在拆迁协议上签好了字。但由于庄马年的父母去世,家中的话语权整个儿都落在了庄龙弟一个人身上,庄马年跟自己这个叔叔也很是亲厚。 因此,庄龙弟的侄子庄马年则跟自家叔叔的想法一样:在抓阄分地皮时我没到场,所以我不同意拆迁。当初划给庄马年的那块200平米的地皮,由于不合庄家人的心意,到现在都还空着。 为了一步步解决庄家人的诉求,2012年9月份时,庞杨村的村干部再次出面,准备带着庄龙弟和他的侄儿庄马年一起,再去重新挑一块地皮。 可庄龙弟的选择,却让所有人都再一次大跌眼镜,因为他们放着别的地皮不选,竟然单单选择了一块绿化用地。而庄龙弟给出的理由,也很现实,这块地紧靠着马路,不仅环境好,将来也可以开家店铺赚钱。 当开发商得知了庄龙弟一家的选择后,也是断然否定:这块地本来就是被规划出来做绿化的,怎么能在上面建房子呢? 虽然庄龙弟的诉求再一次遭到了开发商的拒绝,但庄龙弟却依旧是成竹在胸,继续带着自己的侄子回到了自家的小灰楼。 果不其然,在瑞景国际小区一期房建成的时候,恰好撞上了苏州市吴江区经济腾飞的关键时刻,一期房迅速售罄。与此同时,二期房的建设也迅速被开发商提上了日程。 但就在此时,最令开发商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庄龙弟家的二层小灰楼和小灰楼前的庄稼蔬菜,让许多购房者对瑞景国际小区望而却步。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几名售楼处的员工也是叫苦不迭,小区里的房子地段好房源好,确实是不愁卖,经常有人来看房。可他们一听说小区里有一家钉子户,想要买房的热情一下子就下去了一半。 开发商为了能彻底啃下庄龙弟这根硬骨头,这次他们也是拿出了十足的诚意:一千万!本来,开发商觉得,这个价格对于庄龙弟一家来说已经有足够的吸引力。 毕竟庄家目前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只有两项,国家对老年人的生活补贴以及庄老太在家门口种菜卖菜。 但庄龙弟在看到开发商妥协后,却并没有答应下来,因为此时的他又在心里为自己划拉了一次小算盘:这才短短几年的功夫,开发商开出的价格就已经从一百万涨到了一千万,要是自己再坚持几年,那一定会赚的更多! 而且,庄龙弟还打听到了一个小道消息,瑞景国际小区的全部房产,要一直建到2016年才能彻底完工,只要自己在2016年之前再逼开发商一次,那自己到手的财产可就远不止一千万了。 但让庄龙弟没想到的是,在这次谈判破裂之后,开发商就再也没在庄龙弟家的小灰楼前露过面,村里也没人登门过来协商了,村民们在看到庄龙弟的家人时,也总是会重重的叹一声气。 更让庄龙弟措手不及的是,开发商竟然开始绕着庄家的小灰楼大搞建设,用泥墙钢板一类的建筑板材将联排别墅四周围了个严严实实,左右两侧还摆放着大量的建筑垃圾,远远望过去时,就像是一座座隆起的土球。 就在庄龙弟以为开发商的把戏到此为止,只是想把自家房子跟别墅隔开的时候,开发商竟然在小灰楼前挖了一条人工河出来。 如此一来,庄家的小灰楼彻底变成了一座"孤岛",要是庄家人要想在下雨天出门的话,就必须得淌水过河。而那积水,则一直淹到了成年人的小腿肚附近。 对于年轻人来说,趟过这条河到还算容易。可庄龙弟的母亲每天还要推着三轮车外出卖菜,对于一个七八十岁且有风湿病的老人来说,每天淌水两次,无异于要受两次罪。 由于河底湿滑,庄老太走在上面时总会打滑,为了不把车上的蔬菜给颠下来,庄老太只能一步步的挪到河堤的另一头。 虽然庄龙弟对此颇有微词,但他也无可奈何,毕竟除了自家的宅基地和门前的空地外,庞杨村的土地都已经被开发商买到了手。 很快,庄老太趟水过河的照片,被一名热心网友拍下后放到了网上。在网友的努力下,庄家的二层小楼成为"城中孤岛"的事,也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面对着记者的镜头时,开发商也解释到:小区建围墙、挖掘小河以及围彩钢板,那都是因为出于小区建设的需要,维护小区业主的合法权益。"不做这些,小区不安全,景观也不好,小区品质会受到影响,小区内的业主们肯定不答应。" 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在小区内建围墙、景观河,以及围彩钢板,是开发商的合法权利。因为这些建设用地,都是他们花钱通过合法途径拍下来的。 面对如此情形,庄龙弟此时也并没有太多抱怨,而是淡淡的回应说:其实平常的时候,河里并没有水,那几天正好是梅雨季节,雨量太大,因此河里的水才没到了脚踝。 当我母亲推着车趟水过河被人拍下来放到网上后,开发商和物业就派了人来,把河里的水给抽干了,顺便还将小灰楼四周的建材垃圾一并给清理了。 可即便是河里没水的时候,庄家人想要外出一次也并不容易。因为这条人工河的河岸河堤都是水泥制成,很容易就会在河底积上一层厚厚的尘土。庄家人想要出门或者一次,就必须得穿过河道,经常弄得浑身上下都是灰尘。 就在庄龙弟一家艰难的在别墅群中讨生活时,他们原先的邻居们,则趁着拆迁的东风,接连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由于他们跟庄龙弟都是一个村子中走出来的,彼此也算是知根知底,当有人跟他们谈起庄龙弟一家的近况时,他们脸上都是止不住的惋惜之情。 由于"城南花苑"拆迁的早,规划的好,这里的房价也是一路疯涨。但大部分庞杨村的村民却没有选择在房价合适的时候将手中的房子抛售,而是细水长流地做起了租房的生意。 因为他们当初在拆迁分房的时候,每家都得了两三套新房子,现在随着吴江区经济不断发展,来吴江区打工的外来人口也是越来越多,而庞杨村的村民们,便大都将自家剩余的拆迁房租给了他们。 想当初,"城南花苑"每套房子的造价不过才28万,现如今,这个数字已经翻了三番不止。 而选择当钉子户的庄龙弟一家,则依旧居住在原先的老房子中。跟邻居们的顺风顺水相比,庄龙弟在自家小灰楼中坚守的那十几年,实在是凄风苦雨。 自从开发商决定建设"瑞景国际小区"时,庄家人日常的用水用电就成了一个大难题。因为谁都不知道,正在施工的挖掘机究竟会挖到什么,司机师傅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把给庄家输水的水管给挖断。 好不容易水管被修好了,电线那边有可能又会出问题,在相关工作人员协调后,让庄龙弟从开发商那里接了一根电线过来,算是先帮庄龙弟一家解决了"电"的问题。 但跟从前的邻居比起来,庄家人在小灰楼中的生活并不舒坦。当着记者的面,庄龙弟的母亲也委婉地表达了一下自己对儿子的不满:想搬呢,现在天太热了,这里不舒服,谈好条件就搬了。 可庄老太不知道的是,开发商已经失去了谈判的耐心,他们到底何时才能搬出小灰楼,搬进新房子,仍旧是一个未知数。 庄龙弟在了解到邻居们现在的生活后,脸上的表情也有了一丝丝松动,当他看向邻居们新房子的方向时,眼神中也是满满的羡慕。 2016年初,正如庄龙弟当年所预料的那样,瑞景国际小区的全部房产施工完毕,开发商的原定计划顺利完成。 也就是说,对于庄龙弟一家的小灰楼,开发商已经不打算再继续谈判下去。而对于此时的吴江区来说,房子依旧热销。 对于新来的买房者来说,他们已经不在意小区中是否还有钉子户,只要瑞景国际还有房源,购房者依旧是络绎不绝。 当瑞景国际小区的二期房也即将售完的时候,庄龙弟知道,自己这些年来所坚守的一切,终究是化为了泡影,自己用来跟开发商谈判的最后一个砝码,也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 很快,施工撤出"瑞景国际",开发商也隐退幕后,庄龙弟想要重启跟开发商的谈判时,却发现,自己已经找不到他们了。 本来,庄龙弟之所以肯住在基础设施条件极差的小灰楼中,就是为了拿到那笔来自开发商的巨额赔偿。 现如今,庄龙弟虽然依旧保留着对自家老宅的所有权,但却无法将它换成能够为自己所用的真金白银。当庄龙弟知道自己已经回天乏术的时候,庄龙弟选择了搬离小灰楼。 到这时,这幢单调的水泥建筑中,便只剩下了庄龙弟那年迈的父亲母亲。 由于庄龙弟的父亲身体不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只能躺在床上,庄龙弟走后,便只能由庄老太一人操持家中的大事小情,照料着小灰楼外面那些生长茂盛的粮食和蔬菜。 但庄老太毕竟是年事已高,当她推着沉重的三轮车过河堤时,才发现自己已经是力不从心,再也无法将三轮车推上岸去。 2022年,有记者来采访庄龙弟,得知庄老太终究是带着丈夫,离开了这片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宅,住进了儿子所在的安置房中,庄龙弟找了一个临时工,勉强度日,而庄老太后来只能靠捡废品赚点生活费。 面对记者,庄老太太说: "有时候也会回去,远远地看看老宅子,早知道是这样,当初就同意拆迁了。" 字里行间透露着十分遗憾的话语。 想当初,庄龙弟曾经拍着胸脯朝自己的父母保证,只要听他的,他们一家绝对能大赚一笔,过上好日子。庄老太在离开老宅时,或许仍在思索,当初自己儿子许给自己的千万家产,究竟飞去了哪里。 庄老太不知道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她脚下那片承载着老宅的土地,它的价格确实已经飙升到了千万。但如何将它变现,却是一个有关机遇的问题。 或许,曾经确实有一个机遇落在了他们的手上。但就是他们刹那间的拒绝,刹那间的犹豫,便永远的错失了一个可以改变全家人命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