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主张分封其实就是分裂主义,而秦始皇主张郡县才是真正的大一统思想】 在秦始皇面前,孔丘就是一个小丑,而在中华民族面前,孔丘就是一个罪人。 在今天,仍然有不少人被儒家的东西所迷惑与愚弄,因为它将一切美好的社会公德观都归纳在其学派思想之下,具有极大的欺骗性,比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绪如此类,不一而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其他学派思想难道没有这些观念,也有的,甚至覆盖范围更广。儒家的主张仅覆盖士族而已,而墨家才真正覆盖到了底层百姓(氓民、佃客与奴婢)。 大家不知道的是: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加上忠孝节义,不是没有前提限制的,它的前提限制就是:只针对士族(包含二话)阶层以上人群。并不包括在儒家士族门阀庄园里劳作的佃客,在儒家士族门阀家里服侍的奴婢,也不包括在官户(即氓民),更不可能包括流氓(即没有田地四处流浪的氓民)。 打个比方:仁,指的是君仁臣忠的仁。如果你一个流氓,硬是要跑到宫廷外面大叫:皇上,我也很忠心,麻烦给个县长当当。恐怕皇家卫队马上跑出来,指着鼻子骂道:"你也配叫忠?" 对照一下这个情景吧,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实际就是如此: 赵太爷听说阿Q也姓赵了,大骂起来:"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 所以说,你一个佃客奴婢氓民,就别再自作多情了,儒家分子根本就没有把你算在内的。把你算在内的学派有:法家、墨家、道家,以及后来的佛教等。当然,在今天,你我他,还是社会主义的一分子,是在内的。唯独儒家,你并不在内。除非你是"士族",就是世代读儒家经典的那帮人。 由此看来,儒家在社会阶层的分类上,也是分裂的;当我们仔细地读完儒家的六经之后,发现儒家封建思想的核心是三点,几乎全部来自于周朝,因为,儒家的开山祖师爷孔丘,是西周坚实的粉丝,一天不梦见,会坐立不安,他一生之中,最核心的主张就是:回到西周,天下大同。 第一点:世袭的分封制,分封者,封王建国是也,也就是说,西周建立之初,本是一个统一的大国家,但是由于它推行了分封制,坏了,统一的国家立即被人为的分裂成许多的国家。这是有传统的,因为,夏禹万国,商汤三千,而西周则八百诸侯国,而当时的国土面积估计不到100万平方公里,可以说是四分五裂。从制度的高度来讲,孔丘是主张分裂国家的,只不过采用的是分封的手段,这是春秋战国兵火不断的根源。 第二点:父家长制,一夫一妻多妾制,与嫡长子制,这是上下尊卑,等级制度的根源,也是儒家人为规定的,人类之初,是没有这些东西的。其实嫡长子制,造成了封建社会400多位君王,90%成为昏君、庸君,甚至暴君。看看我昨天写的文章就明白了,在南北朝时期,就连续出了22位暴君,造成上千万人的死亡。 第三点:礼乐制度,所谓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其中的内容,还包括繁琐的、五花八门的与等级制度配套的仪式礼节,一句话,通过礼乐制度,将分封制、父家长制,一夫一妻多妾制,与嫡长子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儒家封建思想的内核就是如此,在社会阶层上主张将人群分裂为尊与卑两大群体; 在制度上主张将一个统一的国家划分成成百上千的小国家。这不是分裂是什么?这是儒家最大的恶! 幸亏,千古一帝秦始皇横空出世,推行了另一种制度: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钱统一,一句话,天下一统,四海一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在这当时,就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制度改革。 而这一项伟大的社会制度的改革,不为当时所有的儒家分子所理解,所以,他们抵制于朝廷,诽谤于民间,四处贩卖他们的儒家封建意思,力主分封,绝不妥协。秦始皇怎么办?焚书,把民间的儒家分派的书全部烧掉,以正视听。 激起儒家分子的强烈反抗,于是拿起手中的笔,将秦始皇描绘成千古暴君,这个冤案背了两千多年! 为什么儒家分子这么痛恨郡县制呢? 郡县制跟分封制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主张统一管理,一个主张各自为政;一个主张中央派出官吏治理,一个主张封国之内,唯我独尊; 一个主张土地公有,一个主张土地公私共存。 问题就出在这儿,在分封制中,大夫有家(采邑,即庄园与城池),士有田地,大夫有家中治理的绝对权力(地、佃客、税收甚至武装都是私有),并且还在朝廷中任职。而在郡县制中,儒家分子大夫与士,啥都没有了,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一夜之间,剥夺殆尽,只能任由朝廷按照制度任用一个职位,然后拿俸禄过日子。基本上等于从天上丢在了地上,儒家官员,旧贵族,强烈反对郡县制的根源就在于此。 而秦帝国二世而亡,最根本的原因也在于此,因为天下一乱,儒家士族与六国旧贵族马上散尽家财,拼命攻击秦帝国,加上赵国旧贵族赵高做了内应,把秦帝国内部搞得奄奄一息了。 当旧贵族项羽扫平天下之后,马上封了27个诸侯国,儒家分子其高兴为如何?然而,被流氓出身的刘邦(不喜读书,尤其痛恨儒家,习惯性动作是:将儒生的帽子放在地上,然后尿尿。)搅了局,当刘邦攻入关中,坐在秦始皇当年的座位上时,他就不可能再实行分封制了,"大丈夫当如是也!" 郡县制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柳宗元的《封建论》被教员看重,建议大家"熟读唐人封建论",柳宗元认为: 西汉初年所有的叛乱,都来自于封国,甚至后来还集中爆发了"七国之乱",证明分封制是逆历史潮流的,柳宗元分析秦汉以后的社会动乱特征是: 秦末天下大乱,有叛乱的民众,无叛乱的官员; 汉初天下大乱,有叛乱的封国,无叛乱的郡县;中唐天下大乱,有叛乱的将领,无叛乱的州府。这就是郡县制的好处。有叛乱,但是规模远小于封国叛乱带来的危害。 其实最大的好处就是:无论发生多少次的叛乱,天下一统的趋势不会改变。而分封制如果一直存在,恐怕今天的中国,会像欧洲一样,四分五裂。成为战乱的中心,再次世界大战爆发地。 所以说,在秦始皇面前,孔丘就是一个小丑,而在中华民族面前,孔丘就是一个罪人。因为二千年后,中华民族差一点亡国灭种,根源就在于儒家封建思想,让整个民族麻木不仁了,只能任它国宰割。 好在五四运动以后,儒家封建思想被从国家指导思想位置上拽了下来,才有今天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