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教材"事件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教材内容和插图被曝出,与人教社有关的几位工作人员不断被曝出问题,已经不是一句"瑕不掩瑜"能搪塞的了。 "毒教材"事件上热搜,首当其冲的是负责数学教材的吴勇工作室, 一时间吴勇的毕业院校、所获奖项、同门师兄弟、师从何人全部被挖了出来,而最让人意外的是吴勇工作室不存在。 正常人如果要是自己受了委屈自然是要站出来解释几句的,但 网上除了一个假的吴勇账号站出来律师函警告外,自始至终都没有发声。 而在网友的不断挖掘中我们又认识了一位大佬。 曹文轩主编被推上风口浪尖,是网友鸡蛋里挑骨头吗? 曹文轩,一听这名字就觉得是位高知, 他是中国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作品无数。有网友发现他的作品被列为中小学生推荐刊物, 但其作品中的内容却让家长不忍直视。 比如在曹文轩早年的一本小说中,曾加入了其他作家小说中的几句话,其实这几句话给成人看到还好,但推荐给小学生看就显得十分不合适。 与此同时一句"吃相太难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说这话的是童话大王郑渊洁,他指出人教版教材中有主编"夹带私货",将自己的作品塞进语文课本。 而网友纷纷猜测他说的这位主编就是曹文轩。 对此网友评论两极分化。 一部分网友认为是过度解读了,以曹文轩的能力自己的作品被编入小学教材是很正常的,还指出郑渊洁是羡慕嫉妒恨。 而另一部分网友觉得身处重要角色, 出版书籍却不够严谨,于情于理不能容。 笔者认为还真不是网友鸡蛋里挑骨头,教材和课外读物中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被发现,这就意味着从小职员到审核人员再到主编, 每个人都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吃相太难看?郑渊洁"实名举报"曹文轩,严重程度不输"毒教材"! 吃相太难看?到底说的是谁? 看来已经初露端倪了。 郑渊洁"实名举报"曹文轩,举报所涉及到的事项的严重程度不输"毒教材",可以说比吴勇还恶劣。 一定会有网友好奇, 为什么郑渊洁会如此针对人教版教材? 其实真不是他针对,他不看好教材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最有名的事件就是他让自己的儿子初中就读"自家私塾"。 而郑渊洁此次举报曹文轩"透S漏S", 举报者振振有词,被举报者暂时没有回应。作为旁观者,真的不希望也不愿意相信教育界中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希望这是误会一场吧。 倘若不是真的,这件事就当给所有人一次警告,对于不遵纪守法的人即便是站在很高的高度,也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倘若是真的, 那必须要严格处理,参照封杀劣迹明星的处理方式处理。 众人对教材的重视,源于对教育的重视,但别便宜了别有用心之人 近日网上出现了太多吐槽中小学生教材和读物的声音,不过也不乏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并不是为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而是在单存的博眼球蹭流量,给人墙倒众人推的感觉。 举个例子, 有初中老师说有些英文读物中有很多中国孩子在国外读书的插图 ,认为这是在变相鼓励学生出国留学,但其实在人教版教材中,也不乏一些外国学生在我国上学的插图。 还有就是跟着吴勇吃瓜捞的清华美院, 就连清华美院的标识都被拿出来说是崇洋媚外,但这种过度解读难免会让中小学生丧失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信心,进而真的变得崇洋媚外了。 最不能忍的是有些网友还会故意跑去书店买这些被指出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 进而以"打假人"的身份去找书店索赔。 其实书店也很冤枉,错的是撰稿人、是主编、是出版社。 笔者寄语: 目前关于"毒教材"事宜,教育部已经成立了专门调查小组,将会彻查并追责。希望教育界不会有漏网之鱼存在, 希望那些"毒教材""毒课本"能从学生的世界永远消失。 同时这件事也在提醒着所有出版社,要对自己出版的图书做好审查工作,一经发行就要承担起一定的责任。也在提醒家长, 给孩子购买课外书时,要精心挑选, 别过于信赖老师的推荐。 今日话题:说说你对"毒教材"事件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