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米巨头劫才意甲三强有何目的被迫踏上转型之路
时下在意大利,呼吁苏宁离开的声音,成为主流。
其实,早在张康阳定下必须卖人盈利6000万,而几个能卖高价的球员如劳塔罗、巴斯托尼、什克里尼亚尔、巴雷拉等人都不想离队的时候,这就是注定的事。
形势很简单,要么,国米后台资方向球队"输血"——但因为目前的国内形势,这看起来根本就不可能。要么,国米只能通过"牺牲球员"来弥补近2年超过3.5亿赤字造成的财政窟窿。
目前国米最该担心的,是高价球员都不想离队,如果球队迫于财政压力,硬逼着谁离开,造成"不忍言"之事,那会造成更恶劣的影响。
目前情况下,国米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马洛塔、奥西利奥这些巨头的身上了。
但他们只是雇员,能影响的事终究有限。
如果国米连年卖血度日,那么无论经理们怎样努力腾挪,球队硬实力会走上持续下滑的趋势,这是无法避免的。在此前提下,是应该被舆论裹挟,硬着头皮去想争冠?还是应该降低目标,为保住前四而扎实工作?
这是个问题。
《米兰体育报》出台一份关于"metodo Marotta"(马洛塔策略)指出,历史上这位巨头习惯用"削弱对手"的方式来确保本队实现赛季目标,而这两年马洛塔的一些做法,显示国米已经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保四之上。
媒体举了几个例子。
比如马洛塔职业生涯最成功的免签之一的皮尔洛,就是尤文直接挖前一年争冠对手AC米兰的压阵大将,开启了斑马军的连冠王朝。
随后,米兰双雄集体低迷,那几年尤文争冠的对手是罗马、那不勒斯等队。当马洛塔高价卖掉博格巴后,他砸下违约金,引进了那不勒斯的伊瓜因,罗马的皮亚尼奇,收到奇效。尽管从后来球员的发展来看,这两笔高价转会是否算是成功交易难免有争议,但这两笔转会直接削弱了两个争冠对手,让尤文随后几年几无对手。
上述这些转会,或是免签,或是直接砸违约金,令竞争对手即便不想"资敌"也无从防范。
总之,以削弱竞争对手的方式来补强自己,从而实现双重效果,这就是意媒强调的"马洛塔方法"。
以此来看,这两年,马洛塔的做法,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在"孔二年",因为张家无力注资,国米资金链彻底断裂,一度欠薪,甚至连基地运营费都无法保证,面对如此形势,马洛塔很清楚,他的球队背靠强力财团不断"输血",不惜代价去追求成绩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随后蓝黑军惨淡度日,或是借高利贷来补现金,为此背负巨额利息。或是出售当家球员来补赤字,而且卖人所得的钱只有极小一部分可以用于再引援。
即便球迷心比天高,坚持认为国米这种豪门必须争冠,但如马洛塔这样的智者,已经悄然间,把"保下限"当做头等大事。
去年夏天,国米重建的开张之作,是挖了拉齐奥教练小因扎吉。
随后,国米也引进了科雷亚,并与拉齐奥很多球员传出绯闻,从拉杜、菲利佩到阿切尔比、阿尔贝托,虽然蓝黑军并没有真正动作,但还是有效果的。
因为萨里入主后,这位整个职业生涯就一套东西的教练,强迫球队变阵变习惯去适应自己,导致蓝鹰不但战术磨合屡有反复,而且更衣室内暗流汹涌。国米哪怕是"眉来眼去不下手",也会对拉齐奥形成相当的影响。
去年冬窗,国米引进了亚特兰大的戈森斯。
戈森斯加盟国米的前半年并没有在赛场上起到太大作用,但若就此认为这是马洛塔的失败交易,显然还为时尚早。这笔转会,是否会在"真假蓝黑"之间形成此消彼长的效果,也还需要后续观察。
今夏,国米重建的开张之作,可能是引进姆希塔良。
这位穆里尼奥非常倚仗的战术棋子的离开,也会对罗马队形成一定影响。《米兰体育报》将这笔转会,视作是如当年皮尔洛、伊瓜因、皮亚尼奇一样的"战略交易",因为这会让穆帅演练一年,并经过欧战决赛检验的东西被迫推倒一部分。
这让人感觉,国米巨头已经非常务实地把未来几年国米的目标定为:保争四下限重于一切。
因为未来几年,国米若要争冠,则应该以尤文、AC米兰、那不勒斯为"假想敌"。但实际上,在球市上,国米刻意针对上述三强的交易并不多。或者说,真没本钱去和他们"刚正面"。
而若要争四,那么国米就应该将罗马、拉齐奥、亚特兰大等球队视作竞争对手,若能削弱这些对手,就能让国米未来多一分保住生命线的希望。
总之,意媒认为,国米巨头已经务实地把未来目标定义为争四了。尽管张康阳在联赛卫冕失败后,说下赛季要争冠。但众所周知,在足坛,口号是一回事,实际做法,则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