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柳桥乡有一个村子名叫余家湾村,这里的人大部分都姓余。 余家湾地处山区,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盛产蔬菜。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报纸上登出了一条寻亲启事,登载人是余家湾的人。他们寻亲的信物是一句诗词,能对得上后面内容的便是他们的亲人。 启事登出后不久,报社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回复信息。通过报社工作人员牵线搭桥,这些人和登载人取得了联系,找到亲人大家皆大欢喜。失散六百年的亲人 原来这个寻亲启示寻找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族的后裔。他们失散已经有六百年之久了。几百年的历史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后代相认只能凭借着一首诗。这首诗是: 本是元朝宰相家,红巾作乱入西涯。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头插柳杈。是天还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十人识别归何处,散时犹如浪卷沙。余字更无三两姓,一家分作万千家。 余家湾的人在报纸上登出了第一句,继而引来了他们亲人答出下面几句。 这个家族是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成吉思汗的后代,距离他们前辈当年分东离西至今已有六百年没有互相联系过了。 余家人的先祖亲人分离的前因后果 元朝是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多年征战后统一了全国,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的,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百多年。元世祖忽必烈之后皇帝更换非常频繁,在位时间最长的是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 余家人的先祖就是元顺帝的同族兄弟,他的名字叫铁木见(也可能是帖木见,因为元顺帝的名字叫妥欢帖木儿)。 铁木见是元顺帝的兄弟之一,是朝廷的郡王,也是元顺帝手下得力的战将。他智勇双全,带兵打仗非常厉害。在朝廷中手握兵权,家族势力很大。因为害怕功高盖主叛乱谋反,元顺帝后来对他越来越忌惮。 铁木见生有九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虽然常年征战在外对孩子们疏于管制,但儿女们上进心很强,一个比一个强。 他的九个儿子和一个女婿都在朝廷中担任重要的职务,史书称赞他教子有方,儿女"九子十进士"。 虽然铁木见一家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朝任职的家庭成员过多,而且都手握重权,假如他们联手篡夺皇位,元顺帝根本无力应对。 元顺帝对铁木见开始看不顺眼,经常为难他。铁木见觉察到皇帝已经容不下他和他的孩子们。 铁木见向元顺帝请旨辞官,要带着儿女们告老还乡。他想远离纷争的朝廷,保护好自己的家人。 儿女一大家子人远离了京城,但他们并没有回到草原上去,而是向南方出发。尽管辞去了所有的官职,皇帝依然对他们不放心,派人追踪暗杀。 元顺帝晚年只知道贪图享乐,政治非常腐败,贪官污吏横行霸道,苛捐杂税压的老百姓喘不过气来,很多地方已经有不少人开始造反。作为皇族成员,铁木见和他的一家人也被起义军视为打击对象。 逃离之路困难重重,铁木见忧思过重,又加上在路上水土不服,竟然在半路就撒手人寰了。他的儿女们仔细分析了局势,认为一家人都在一起目标太大,很容易遭受毁灭性的袭击。为了保住全家人的性命,他们商议分头行动。 前途渺茫,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也许这一别就是永别。他们相约如果能活得下来,以后再找机会团聚。临别之时,一家人约定了那首诗作为相认的证据,十句话代表十个家庭。 十个家庭分别向着不同的方向逃亡,到余家湾定居的这一支是铁木见的长子一脉。 不久后元朝就灭亡了,朱元璋带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改朝换代后朝廷政权发生改变,元顺帝一族的蒙古贵族成了前朝余孽,铁木见的儿女们更不敢让人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隐姓埋名,都改了姓氏。 他们在各地安居后过上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为了融入汉人之中,他们改变了往日的生活习俗,几辈人之后后代们都已经汉化了。 为了家族的安全,铁木见的儿女们都不敢再提起自己的身份,也不敢寻找亲人,他们在等待时机,等一切风平浪静之后再与亲人相认。这一等就是六百年。 新中国成立后寻亲,认祖归宗相约再聚 新中国成立后,人人平等,民族之间不再有歧视和针对,铁木见一脉的人不再害怕生命受到威胁,看着先辈们留下来的遗物,他们不知道其他的亲人后代是否还在。 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广播电视这些新闻媒体都已经普遍,余家人就想到了寻亲。 经过核对之后,铁木见十个子女都有后代传人,他们通过信物辨别终于相认。这时,十个家庭已经衍生为几百个家庭了。大家约定时间开了一次认亲大会,并一起去老家祭祖,认祖归宗。场面让人感慨又感动。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毛主席曾作诗多首,其中称成吉思汗为"一代天骄"。作为一代天骄的后人,铁木见一族是非常自豪的,虽然曾经他们的先祖为了活命而隐姓埋名不敢出头露面,但是历史见证不能磨灭祖辈们的宏图霸业和丰功伟绩,这种荣誉也将激励着子孙后代们不断进取,为新时代创造自己更加有用的价值。 作为子孙们,他们更需要进一步了解先祖成吉思汗的一生。 成吉思汗,名叫铁木真,出生于宋朝末期一个蒙古族部落的家庭。他的父亲是蒙古部落的首领。铁木真九岁时,父亲被人杀害,一家人由贵族变为平民,生活过得非常艰难。 铁木真的母亲是父亲在一次胜仗之后从别的部落抢回来的美女,铁木真十八岁时,他的妻子又被别人抢去,这更让铁木真心中仇恨加剧。 他继承了父辈们的彪悍勇猛,上战场从不畏惧,带族人打仗指挥有方。结束了一次激战后,他被推选为部落的首领。 铁木真善用人才,奖罚分明,随着部落不断强大,他开始向着四面八方扩张力量。 首先,成吉思汗对蒙古草原上杀害他父亲的部落进行了反击,将他们一个一个地消灭。然后,他任用有才能的将领,专门建立了向外进攻的队伍,其中包括对中原进行侵略。 铁木真的崛起让蒙古其他部落首领非常害怕,他们联合十几个部落的力量一起对付铁木真,最后都被铁木真打败。 1184年铁木真被推举为他所在部落的可汗,自此之后便将扩张势力作为奋斗的目标,到了1204年,蒙古族的最后一支强大部落也被铁木真消灭。二十年间,铁木真不停地率兵打仗,几乎用一年消灭一个部落的速度统一了蒙古。 两年后,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他被部下奉上尊号"成吉思汗"。蒙古军队的侵略目标全部放在了中原。 此时的中原,大宋王朝已经被分崩瓦解,只留下南宋苟延残喘。西夏国独霸一方,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南宋皇帝为了不打仗向金朝称臣,每年进献贡品。整个中原力量非常分散。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实行了完整的政治管理策略。他一面发展经济安置牧民,一面向外不断发起战争。 蒙古国实行千户制,建立了护卫军。蒙古族人生在草原,生性粗狂,个个骁勇善战,部队攻势非常强猛,所向披靡。 西夏和金国建国时间比蒙古国长,他们更多地借鉴了汉族文化,在发展政治、经济上政策都比较完善。尽管成吉思汗虎视眈眈随时入侵,但两国的对抗战争也非常激烈。 成吉思汗用了二十一年时间,最后一次战斗他亲自率兵十万消灭了西夏军的主力,迫使西夏国王投降,彻底消灭了西夏。 他用二十四年的时间消灭了金国,这期间,蒙古部队与西夏和金国两个国家军队同时周旋。 二十多年里,成吉思汗很多时候都亲自率兵上阵。他一生都在战场上指挥作战或者与人厮杀,他身上体现了蒙古族人的强悍和好战。 成吉思汗被称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不是一个只懂得打仗的莽夫,在政治上也有卓越的成就。 打仗依靠强大的武力、武器和作战谋略。成吉思汗是天生的军事家,他懂得如何打胜仗。他汲取汉人的文化和工艺,改进自己的作战工具和通讯速度。 集思广益,采纳有用的建议,命人生产出火药和炮石,建立炮兵队,攻城略池威力威力增大,提高了作战的速度。 为了制造出更加先进的武器,他每到一个城市都会抓捕工匠来打造器具,专门建立了工匠军队,设立自己的武器库,后方供应充足,满足前线战场的需求。 在通讯联络方面他创建了"箭速传骑",利用射箭的技术进行书信传送,一天就可以传送数百里,情报信息传达速度增快。 他很注重武力、武器、和信息传达在作战中的重要性,解决了这些问题,蒙古军队战斗力非常强。 结尾 成吉思汗在中国历史上成就了中华民族疆土最广的辉煌,他的名字举世瞩目,他带领的蒙古军给人留下了势不可挡的印象。元朝时期中国土地面积达到了历史上最大,蒙古军队甚至打到了欧洲,成吉思汗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 世事变迁,英雄的成吉思汗如果知道他的后代将元朝治理的腐败不堪一定会心痛。作为他的子孙们,都会为有他这样一位先祖而骄傲。 六百年的岁月,铁木见的子孙们已经传承了十几代人,但他们一直保留着祖辈的遗训,记得寻找自己的亲人。不管再经历多少年,他们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没有忘记他们的祖辈曾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