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聚云 今年的12月4日,是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公司)成立55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做为对我原来所在单位的一种深切怀念和永久纪念。 三公司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通信信号第一工程营(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510部队),于1967年12月4日组建于北京市房山县坨里公社漫水河大队磁家务村,1984年1月集体转工,并入铁道部,这支部队在16年的人民解放军序列里,虽然只是一个营级单位,却被誉为"军中新锐"。 他和其他的铁道兵施工部队不同,不凿隧道,不架桥梁,却被誉为铁路的"千里眼"、"顺风耳",是一支从事铁路四电工程施工的专业部队。 自铁道兵通信信号第一工程营组建到兵改工的军旅16年间,通信信号第一工程营的干部战士南征北战,志在四方。 从京原线建营,到移师冀北;从参战通沙,到出兵通太、魏塔、嫩林、通坨、太岚、通霍等铁路,一条条国家铁路干线支线上,到处可见通信信号第一工程营的干部战士那不畏艰难险阻、乐于无私奉献的身影,沿线的人民群众到处传颂着这支部队组织纪律严明、工作生活作风过硬的人民军队美德。 这支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铁路建设、国防工程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功勋的部队,充分发扬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面前无困难"的铁道兵精神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1984年1月1日,当铁道兵通信信号第一工程营的全体指战员脱下军装,集体转工后,为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电务工程段。这年的3月份,我受命到电务工程段走马上任,担任了该单位的政治教导员、段党委书记。 这是一个非常生疏的单位,我连一个人都不认识。初来乍到,段长邱泽民等段领导、各工程队领导及全体人员都很热情,在工作上给予了有力支持和密切配合。虽然我在电务段只工作了不到一年半时间,属于匆匆过客,但我深切感受到,电务工程段这支从铁道兵部队华丽转身的队伍,骨子里流淌着铁道兵的血液。 这支队伍不但工程技术精湛,而且思想作风非常过硬。尽管他们由一片绿色的威武雄壮的森林,变成了一片浅灰,变成了一根根钢筋混凝土立柱,变成了一根根钢筋混凝土轨枕,但是依然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依然肩负着祖国电气化的重任呼啸前行。 1985年6月份,电务工程段即将升格为处级单位,我由于家中老人过多,且重病缠着,放弃了随着单位的升格而主管领导的职务也随之上升的机会,谢绝了上级领导的厚爱,于当年7月份,终于调回了原籍。 我离开该单位后得知,该单位于1988年1月至1993年4月与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第四工程处合并,1993年4月,该单位又恢复了处级单位建制,为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电务工程处 。随着企业改制,电务工程处于2001年10月改称中铁十八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2005年7月,根据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决定,整合重组并入中铁建组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改称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兵改工已38年有余,这支日益强大的工程队伍,作为中国铁路"四电"系统集成先锋企业,隶属于世界500强-----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电气化局集团,公司拥有承包境外项目、设备材料出口和对外派遣劳务等经营权。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四电"工程施工领域具有强劲的竞争优势。 该公司紧跟时代潮流,依靠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创造了众多先进的施工技术成果,先后承建和参建了沈丹、南昆、京山、胶济等40多项国家重点铁路"四电"工程,并努力拓展经营范围,所建工程优质率100%,多项工程被免验并荣获部、总公司优质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等施工技术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该公司进军苏丹、尼日利亚、沙特、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等海外多个国家,高标准完成了苏丹麦洛维大坝500KV输变电工程,同很多国家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赢得了海外客户的广泛赞誉和认同。 三公司能够承担时速350公里以上的电气化铁路建设,年施工能力70亿元以上。 企业的社会信誉和品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国家优质工程奖"、"火车头奖杯"等荣誉称号,多次入选中国铁建股份公司"经济效益20强"…… 我虽然离开了这个单位,但一直没有忘记我曾工作、生活过的单位,非常关心这个单位的发展壮大。我从该单位调入老家后,于上世纪末曾去过当时还称为电务工程处的老单位,受到单位领导、老同志及同事们的热情招待和欢迎,至今难于忘怀。 2014年5月上旬,我意外收到三公司的一封请柬,是邀请我及老伴去老单位河北省高碑店市参加单位简史出版发行座谈会。 5月18日下午,我如约来到老单位,受到单位领导的热烈欢迎并住进了星级酒店,见到了和我共过事的单位领导及自通信工程营组建以来的各届身体健康状况尚能允许外出与会的领导。特别令人动容的是,这些老领导的夫人也受到邀请。 大家欢聚一堂,心情格外高兴。谁也没有想到,有的转业已40多年,有的离开老单位已30来年,老单位还没有忘记我们,这是何等的荣誉呀!这样邀请单位原来的各届领导来单位共话单位发展史的例子在全国也属罕见。 在老单位将近一周的时间里,单位领导充分征求了对公司简史的意见,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三公司自组建以来的发展变化,又组织我们瞻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游览了白洋淀及参观了铁道兵博物馆等地,并到三公司的前身铁道兵通信工程营成立之地房山区坨里镇磁家务村寻访遗址,故地重游。公司给每位老领导佩戴了大红花,赠送银质纪念章和单位简史,并报销往返路费。 座谈会期间,当时的董事长张海军和总经理陈宪祖(现任三公司董事长)讲的那句话"请你们转告今天没到会的老铁们,三公司欢迎大家来家看看,三公司曾经是你们的家,更是我们大家永远的家",我一直记忆犹新,每当想起这句话,都感到鼓舞人心,周身温暖。 我经常想,"人一走,茶就凉"这句道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古语,在三公司没有立足之地。单凭三公司奉行的"人走茶不凉"的诚信信条,肯定会吸引来和留得住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公司董事长陈宪祖、总经理焦国栋的带领下,奋力搏击市场,努力将三公司建设成为"政治素质高、精神面貌好、经济运行优、幸福指数强、企业发展稳"的一流施工企业,赢得更多信誉,取得更多荣誉,铸造更大的辉煌! 衷心祝愿我的老单位——三公司越办越好! 2022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