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伶,刘喜奎
刘喜奎转到北京唱戏时,凭借高超的技艺,以及美丽的容貌,再度成了名角儿
一次,北洋军阀袁世凯,叫人来请刘喜奎去他住的地方给他"唱堂会",刘喜奎向来对这些人没有好感,但迫于无奈还是去了
就在刘喜奎正在袁世凯安排的房间里化妆时,突然又被人告知,让她去袁世凯的总统府大厅。
刘喜奎气不打一处来,心里直犯嘀咕。你以为你官大吗?我刘喜奎也不怕你,何曾畏惧?我自心里就对你不抬举
若是想在那里羞辱我?陪酒?取笑我?这是这帮人一贯的对戏子的做法
刘喜奎自是不怕,来到袁世凯的总统府大厅里。刘喜奎也没跟他们客气,直直地走到了正在大厅打麻将的一群人中
向袁世凯问道:
你找我干什么?
袁世凯始料未及,他没想到一个直属下九流的戏子,竟敢用这种语气跟他说话,好歹他也是个大总统。但眼前这个女子却是眼带锋芒的看着他,怔了一下的袁世凯,错愕的说道:
没什么事!
没事你叫我?——刘喜奎气愤的回道
之后便头也不回地走了,完全不顾袁世凯的面子
袁世凯此前就对刘喜奎图谋不轨,只是她没想到的是,刘喜奎这个女子,并不是她心中所想的那种庸俗女子
而吃了刘喜奎闭门羹的袁世凯,只能尴尬地向周围人说了句"这戏子,可不好惹啊!"。
她,就是民国传奇女子——刘喜奎
她向来不会被权贵所屈服,你在有权有势,对她来说,无论你是谁,我看不起你,照样不搭理你。她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之所以如此,她的故事让人不为此大竖拇指。
刘喜奎——一个很是值得尊敬以及学习的奇女子!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绚丽的人生:
说起来,刘喜奎在青少年时期,还和一位伟大的历史伟人有过一丝渊源
这个人就是——周恩来同志
当时的十五六岁左右的周总理就读于天津南开学校,十九岁左右的刘小姐已是天津的一个名角儿
"南开学校是中国最早开拓校园戏剧的学校"
我对戏曲、话剧方面的内容不是太了解,抱歉!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1914年,袁世凯览权,实行总统制。而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并不就此满足,他试图筹备"帝制"推翻共和,他这一举动自然引起热血青年的运动,也让他不得不在短短八十几天后取消帝制
而当时南开学校推出的新剧,主要是反封建、反腐朽......等爱国内容,周总理等一批有志青年自是积极加入其中,并且还自身唱戏,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招呼人们走向光明
而不少正义戏班,也积极接过新戏,卖力演唱,为此北洋政府,还把戏班编新戏的正道演员给逮捕了起来,并给他强加上了杀头的罪名
刘喜奎自是不怕,尽管身在这样的形式下,她依旧勇往直前,唱起新戏来,反而更加卖力积极
一方面实为同行出恶气
一方面就是要看北洋政府的难堪
刘喜奎的回忆中,这样说道:
她的新戏里,有一件很是开心的事,因为台下迎来了一些南开的革命者,他和他的同学们也就十五六岁,周总理脸上总是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
刘喜奎起初是把他们当同行看待,万想不到后来周总理确成为了历史上的一大伟人,在这这些身怀大义的少年身上,刘喜奎无不被他们所感染
刘喜奎也从他们身上感到了相遇知音的快乐,因为只有共同思想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共同的事
在周总理南开学校毕业后,刘喜奎感到了忧伤,仿佛懂她的人们已经走了,让她开心愉快的人,一刻间就此与她分别。当然这群人,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们去做。
不久后的刘喜奎也因为周总理的离去,忧伤之余,也离开了天津,去了北京发展
周总理以及他的同学们,还曾这样在报上,给刘小姐写了这样的小传:有势我不怕
有钱我不要
漂亮我不爱
刘喜奎,被少年们激励着,尽管一介戏子又如何?我内心的灵魂,远在千里,坚不可摧!
刘喜奎来北京后,虽在艺术事业上一度红遍天。但也给她带来了不少骚扰和麻烦。
刘喜奎生存在北洋军阀时期,这个时期混乱不堪,军阀惧怕外围势力,百姓的生活也是一度水深火热。
而刘喜奎身后又没任何背景,对于只是一介区区戏子来说,在这个时代,想安安静静,正大光明的追求,自己在舞台上和艺术上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况且舞台上的刘喜奎绰约多姿,貌美动人,不止深受一众观众的追捧热爱,也引来了多方势力权贵的窥探,在那个时期,军阀权贵们把戏子如同妓女一般看待,漂亮美丽的戏子,更是难免于遭毒手,深受其害,某某戏子再次登台演出时,人们更是用"下海"两字来比喻
想当初,刘喜奎父亲过世之后,自小与母亲流亡期间,其偷偷学戏,在被母亲发现后,母亲大发雷霆,认为她有辱家门,怎么会就此沦陷
其父生前更是一个宁死不屈,有骨气的男儿。怎么会出这么个败类!刘喜奎的母亲为此还用绳子把她绑在了凳子上,不让她出门!
而刘喜奎对母亲表示,自己虽然学戏,但更是一个会坚守原则的人,绝不触犯底线,另外也可以为母子俩将来补贴一些家用。
终于在母亲的松口下,刘喜奎才又能继续追求自己的艺术舞台梦
不止如此,在刘喜奎,成名天津之时,二叔发现自己侄女儿正是这一名角儿,便认为她做了什么对不起家门的事儿,一气之下,便是长眠不起!刘喜奎深感愧疚,沉迷于悲伤之中
而后来,刘喜奎自己所向母亲的保证,自己也做到了,尽管后来面对多方势力的骚扰,她也凭借着自己一身的骨气,与他们坚韧不拔抵抗,更是豪不畏惧的对其进行评击
这也是刘喜奎在历史上,凭着高尚的精神,也为她自己的人生笔记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以我们现在人的角度来看,刘喜奎有着极高让人赞颂的精神,她在艺术的奉献和牺牲上,也让人为之感叹,也改变了那个黑暗的旧社会里,人们从前对于一个艺术行业的看法
为我国戏曲艺术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行为。
周总理更是评价她:中国戏曲艺术上的一颗明珠
刘喜奎用强硬的态度摆脱了袁世凯父子与黎元洪的骚扰后,又迎来了,一个难题
这个人便是刽子手——张勋
一次,张勋叫来两个辫子兵,用强硬的态度,邀请刘喜奎去张勋府上,为他们的辫帅唱堂戏,过六十大寿,此前刘喜奎在东北方向唱戏时,与张勋有过冲突,幸而有人解围,才化解了。所以对于张勋的为人,刘喜奎自是清楚,但迫于趋势所在,又不得不去
刘喜奎只能硬着头皮闯虎穴。到了张勋府才知道,这哪里是请她来唱堂戏,而是要逼她给张勋做小妾!
但刘喜奎还是一副高傲的态度,直走到正在喝酒的张勋旁边:大帅找我何事?
过来喝一杯——张勋答道
做我们这个的不喝酒,你是知道的——刘喜奎不畏的说道
张勋随后又叫人抬来了几箱白花花的银两,准备给刘喜奎当嫁妆,让刘喜奎用这些钱给她母亲养老
刘喜奎自是不屑,眼都不看一眼说道:我虽只是一介戏子,总统王爷也有打过交道,你这样的我还是头一回见,钱财有价,艺术却是无价的
我若在乎这些东西,以我的名气,我怎会缺?
刘喜奎说得不错,以她的名气,如果她真想敛财的话,区区白银她还真不看在眼里。想当初,她一张上座票价就能卖到不菲的价格,场厅更是常常爆满,但刘喜奎对于钱财并不稀罕,她稀罕的是戏曲艺术的精华,对于来源的钱财只要能够她们母女生活即可
她也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在有恩她的戏班遇困难时,她都会出手相助,还曾帮助过她指点过她的恩师杨小楼度过难关
当时安徽地区发生灾难时,她毫不犹豫的举行义演,所得筹码也都捐于灾情,还自掏腰包捐了2000块钱。这也让黎元洪的太太当时感到羞愧,一介戏子都捐了2000块,而自己身为大总统大军阀的太太只拿了500块,随后黎元洪太太又补捐了2000块,事后在心里对刘喜奎更是一阵痛骂
起初,刘喜奎刚红遍北京之时,日本帝国主义还想邀请她到日本进行演出,这对刘喜奎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红去海外,但刘喜奎却严词谢绝,她认为:
如果是艺术戏曲上的传播,能发杨至国外,这当然是一件十分高兴的是,因为能把我们的艺术展现给外人,让他们看看我们的文化。但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处处欺负正处在软弱无能的我们,我如果还去他们日本演出,岂不是成了"商女不知亡国恨"?
由此可见,刘喜奎不止戏唱得好,艺术精神极佳。在面临大是大非面前,更是一个分明的人
再反观我们现代个别的偶像明星,简直是没有可比性
张勋见刘喜奎不识好歹,便瞬间大怒。放言,今天她刘喜奎不做自己的小妾,无法走出他的大帅府,刘喜奎深知,这次自己可能难逃,灵机一动之下。
便先假意同意了张勋,又借要先回家给父母亲戚打招呼的借口,逃离了张勋府,张勋还派人送她回去,并叫了娇子抬送刘喜奎,还把那些嫁妆一同放在娇子里,刘喜奎看着这些东西,气不打一处来,耍起大小姐脾气的她,更是一脚将这些东西踢出了娇子,让人看到也不敢多说
最后拜托张勋府后的刘喜奎,在当时张勋还很有势力的状态下,带着母亲又四处逃离,为此还隐居了一段时间。
复辟失败后的张勋落荒而逃后,这才使得刘喜奎有了重新登台的机会。
但也随之下一个麻烦又来了。张勋倒台之后,刘喜奎得以重新登上舞台,当时还不是总统的曹锟也看上了刘喜奎,另一个是曹锟的狗腿子陆锦
陆锦见主子对刘喜奎有好感,便找来刘喜奎说:曹大帅看上了她,以后她就能安心唱她的戏了。曹锟也是附和道:有了我,以后你也能好好唱戏
刘喜奎自然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不过对于这些人,刘喜奎向来不理睬,但又阻止不了她们的骚扰
在这期间,刘喜奎还曾和梅兰芳有过一段情缘。当初两人同名,在唱戏之间,因艺术而互生情愫,但刘喜奎最后还是拒绝了梅兰芳的爱意,虽然她也深爱梅兰芳,用刘喜奎的话说:
当时自己被这些人缠个不停,而梅兰芳对于戏曲艺术有着很深的造旨,对将来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的缺失,如果我跟了他,他肯定会遭到这些人的报复,毁了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人物,所以只能牺牲我的爱情,为了艺术
事实后来也证明,梅兰芳也没让刘喜奎失望
而后,刘喜奎便遇到了她的丈夫"崔昌州"
崔昌州这人还算有些正义感。在刘喜奎看到他勇于揭穿陆锦的贪污文章后,对她产生了好感,况且自己早已过了当时那个年代的婚嫁,自己在坚强,也是要找个人嫁了的,有个依靠,嫁了人也免了不少别人的骚扰。
刘喜奎选择了有点正义感的崔昌州,拖人向他提了亲,这可让崔昌州喜出望外,自是满意,这个曾经那么多有势的人,都追不来的奇女子,既然想嫁给自己?
刘喜奎先让自己的二舅帮自己前去看看,二舅回来告诉刘喜奎,此人长得英俊,壮扩,一看就是一个正义正直之人,刘喜奎听二舅这般描述,自然也是更加心存好感
然而当新婚之夜,崔昌州掀开刘喜奎的头纱后。刘喜奎直接气昏了过去,这那里是二舅描述的样子,映在眼前的是一个又瘦又黑又丑四五十岁的老头
原来这个崔昌州只是陆锦手下的一名小官,其本身还患有肺痨,得知刘喜奎要嫁给自己的时候,虽然高兴,但不敢与她见面,所以才派了自己一个年轻的手下代替自己,骗了刘喜奎二舅
好在此后的崔昌州对刘喜奎还算尊重以及友好,也让刘喜奎慢慢的接受了这件事。
不过,这崔昌州也迎来了陆锦和曹锟的报复,两人合计这肺痨鬼究竟好在那里,怎么刘喜奎会嫁给他?
陆锦此前也对刘喜奎不怀好意,在自己的主子热脸贴了刘喜奎的冷屁股后,陆锦又去追求刘喜奎,不过得到的结局也是一样
两人合谋之下便报复起了崔昌州,不止要罢免他的所有职务,更是让深患肺痨的他四处奔波考察,考察也只是无聊的,无非就是不让他和刘喜奎这对新婚夫妇待在一起
最后经不起折腾的崔昌州病故了。
崔昌州病故后,刘喜奎对这个黑暗的社会绝望了。她当了陪伴了自己从小到大的戏箱,并且划燃了火柴,烧了这些当票。并做了一个隐居起来的决定,而这一隐居便是数十年之久,她也没有再婚
期间,也有不少戏迷为她感到惋惜,同行甚至一些权贵想请她重登舞台,但都被她一一闭门谢绝了
刘喜奎虽然唱戏红了小半生,但她并没有大富大贵,因为她并不追求这些,她也没有金光灿灿的大房子和站做两排的拥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又再次寻找刘喜奎,并用重金邀她登台,但遭到了刘喜奎的严词拒绝,吃了闭门羹
转头后的刘喜奎又去河北灾区,进行义演,为灾区捐献
刘喜奎为了不被日本帝国主义的迫害,再次搬了家,去了乡下,继续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直到抗战胜利后,刘喜奎再次见到了曾经那个激励自己心灵,让自己在旧社会里坚韧不拔的知音老朋友——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对刘喜奎说,我从十四五岁就看刘先生的戏,说来我还是刘先生最早的观众之一呢
刘先生不畏权贵,不贪享受,所以在旧社会里过得这么璀璨坚强
后刘喜奎被周总理邀请担任新成立的中国戏曲艺术学院的教师,刘喜奎感到很欣然
因为,刘喜奎真正爱的人,正是像周总理这样深怀大义的人。而不是那种奸盗求荣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