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连连搅局,导致台海局势动荡不安之际,民进党当局又开始蠢蠢欲动,不断在两岸问题上制造新的矛盾,近日在台多家陆企就遭其执法部门"突袭扫荡",并被扣上多项罪名。 据台媒最新报道,台"法务部门"下属的"调查局"联合台北、新北等4处"检察机构",同时出动上百人次"调查官",对10家在台陆企或研发单位进行了"查处"。 根据台媒的说法,此次被针对的在台陆企,主要从事集成电路研发与销售、闪存设计、微型马达制造等业务。 另外在今年3月上旬,民进党当局所谓的"调查局"已经进行过第一波"侦办查处",当时有11家陆企受影响。 民进党当局的"调查局"声称,陆企"违法挖角"高科技人才,严重影响到了台湾的竞争力与"国家安全","查处"行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岛内科技产业,"防止关键技术外流"。 按照5月20日台"立法机构"通过的"安全法"条文,凡获取台"核心关键技术"者,最重可处12年监禁,并视其所得利益进行下至500万上至1亿新台币的经济处罚,所以被"查处"的陆企若是被"定罪",必然将受到严重的迫害。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岛内陆企接连展开行动的时候,民进党当局也盯上了台海周边的大陆船只,上月底高雄桥头"地检署"、"海巡署"、"湖内警分局",也搞了一次海上联合行动,"查获"扣押了一艘大陆抽砂船,并将船上人员押送至高雄调查。 台当局搞得这些行动,很难说是出于纯粹的经济或技术原因,因为这些借口连岛内网友都不相信,甚至有人直白的指出"这只是绿营打击异己的又一个工具罢了",对于"查获"大陆船只的做法,有观点认为与民进党日益担心海防失守有关,害怕解放军借用民船采取行动。 由此可以看出,民进党当局打着"执法维权"的口号,实则在暗行分裂破坏之事。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民进党当局感受到了当下台海局势变化带来的压力,试图在岛内巩固根基以负隅顽抗,因此必须进一步拆穿其小算盘,才能让更多人不再受其愚弄。 首先民进党当局拿两岸关系做文章,破坏民间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两岸经济联系极为密切,贸易活动占台湾地区贸易的四成以上,并且还有很多台湾同胞常年在大陆居住和生活。 两岸民间强有力地连接,决定了两岸都有一些企业在对岸从事与产业链相关的对接活动,这种现象根本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民进党当局试图用"核心技术"这种子虚乌有、但又难以让民众分辨的借口,来抹黑陆企。 说到底民进党当局在意的根本不是什么"技术问题",而是岛内民心思变。由于今年以来,拜登政府对华布局加快,其把台湾地区当炮灰的意图也越发明显,这引起了岛内的恐慌,而民进党只顾讨好美国,根本不在乎民众安危。 为了压制反对者,民进党不断给反对者扣上"卖台"的帽子,所以其下属机构"查处"陆企的行动,本质上就是一场政治表演,试图让岛内民众相信真的有"坏人"想破坏岛内产业。 其次台当局不再相信岛内的防卫力量,对来自海上的任何动静都风声鹤唳。台军本身就是败退到台湾岛上的国民党军,直到今天台军在某些地方还打着"中华民族"的旗号。 而民进党上台之后,在台军内部推行了一系列清洗与打压活动,试图去除"中国化",让其成为拒统的重要工具,结果"台独"势力不伦不类的意识灌输,导致台军失去了自身定位,茫然不知为谁而战,一步步变成了现在的"草莓兵"。 因此民进党当局一直担忧统一之战爆发时,台军不愿为其战斗,故而为了减轻这种恐惧,不断高价购买美国武器,鼓吹所谓的"全民皆兵"和"不对称作战"。 如今台海局势日趋紧张,民进党当局的紧张情绪也达到了极点,三番五次出台政策整治对其不利的消息,试图制造"台独"有望的假象! 民进党当局此举不但非常可笑,也完全没有意义,在中国大陆占据绝对优势的实力面前,玩弄再多花招,与美国搞再多勾连,都不可能改变"台独"死路一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