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搜狐公司24名员工收补贴邮件被骗4万余元"一事持续引发关注。律师称,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涉嫌盗窃罪,最高将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事发后,搜狐CEO张朝阳紧急出面回应 邮箱凌晨收到公司"补贴通知",24人被骗4万余元 5月18日凌晨,搜狐全体员工邮箱收到一封名为"搜狐财务部5月份员工工资补贴通知"的邮件,有搜狐员工打开邮箱后,按照指示操作,填入了个人信息,结果银行卡上的余额被划走。 搜狐公司员工收到的邮件内容 5月25日,该事件持续发酵,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第一。搜狐CEO张朝阳也公开做了回应:"事情不像大家想象那么严重,经紧急处理,(员工)的资金损失总额少于5万元。"张朝阳称,事情源于(公司)一名员工的内部邮箱密码被盗,盗贼冒充财务部发信息给员工。 5月25日13时58分,搜狐公司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5月18日凌晨,搜狐部分员工邮箱收到诈骗邮件。经调查,实为某员工使用邮件时被意外钓鱼导致密码泄露,进而被冒充财务部盗发邮件。事发后,公司IT及安全部门第一时间做了紧急处理,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据统计,共有24名员工被骗取四万余元人民币。 搜狐公司25日下午发布的事件声明 这次事件不涉及到搜狐公司对用户提供的邮件服务。搜狐会持续升级网络安全技术,维护公司和个人的网络安全,更好地提供网络服务。 网友热议:科技公司都被钓鱼获取了密码,大家一定要小心啊 由于搜狐公司自身业务的特点,事件发生后,广大网友纷纷就此此事发表看法,提醒大家一定要谨慎、小心,防止类似事件在自己身上发生。 网友"福尔摩斯":科技公司都被钓鱼获取了密码,大家一定要小心啊! 网友"小艾莉":此事再次提醒大家,所有需要输入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的邮件、短信,都要打起十万分的警惕。 网友"橘子味":哎……大家还是下载好反诈app吧,千万不要让骗子得逞,让我们的钱钱伤心。 网友"云朵":公司内部邮箱都能出这种事情,太防不胜防了,大家一定要小心。 网友"小小熊":听到过不止一家公司内部邮箱收到类似邮件了,真是怎么警惕都不过分。 网友"太难过":这波骗子都是黑客级别的吧,大家以后一定要小心呀! 网友"雷雷":骗子太可恶了,必须依法查处。 网友"闪闪":骗术层出不穷,他们更新的速度可比你工资涨的快多了。防诈、防骗谨记于心、别给骗子一丝余地。 网友"漫妹":诈骗如此猖獗,受害者从老年人到年轻人,反诈知识科普任重道远。转钱输卡号之前先问一问,在这件事情上,大家一定要有拖延症。 律师提醒:网络犯罪无差别攻击,大家要尽可能保持警惕 本案中,不法分子的行为是什么性质,会受到什么惩罚?类似诈骗行为,市民如何防范?华商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谌江涛,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刘祚良。 经统计,搜狐公司共有24名员工受骗 华商报:不法分子冒充搜狐公司财务部发布虚假邮件,骗取员工银行卡密码、盗取卡上余额的行为是什么性质,会受到什么处罚? 谌江涛:类似案件涉嫌刑事犯罪,根据钱财的获取方式不同,会构成盗窃、诈骗罪。通过发送虚假邮件,骗取他人银行卡密码,进而盗取银行卡中钱财,涉嫌盗窃罪。 根据盗窃的数额大小,最高可以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是通过发送虚假邮件,让被害人主动将银行卡钱财转账给犯罪分子,则构成诈骗罪,最高可以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刘祚良:不法分子的行为性质上是盗窃犯罪,而不是诈骗犯罪。本案中,虽然不法分子实施了发布虚假邮件进而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受害者银行卡密码的行为,这种行为虽然具有明显的欺骗性,但这一行为并不必然导致财产转移和财产损失。不法分子行为的核心部分是获取密码后划走银行卡内款项的行为,该行为性质上是盗窃行为。 另外,从刑法理论上来说,由于受害员工只是点击了虚假邮件,其主观上并没有任何处分财产的意思,该行为并不具有构成诈骗罪所要求的实施财产处分的意思和交付财产的行为外观,因此不法分子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 在不法分子获取到银行卡密码之后转出其中财产之前,银行卡里的钱依然是由受害者和银行实际占有的。而正是由于不法分子利用前面所获得的密码转走了银行卡里面的钱,这种财产转移形式对于受害者来说,不是主动交付,而是被动转移。因此不法分子的行为性质上是盗窃犯罪,而不是诈骗犯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而关于"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各省之间规定不尽相同。本案应当是由北京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对此,北京市的规定是2000元以上构成"数额较大",6万元以上构成"数额巨大"。而本案涉案金额是四万余元,构成"数额较大"。因此,针对本案中不法分子的行为,刑罚上应当是适用上述第二档量刑规定,即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华商报:类似诈骗行为,市民如何防范? 刘祚良:搜狐的这个案例,之所以很多员工遭受损失,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不法分子冒充了公司财务部盗发邮件,天然具有欺骗性,使得员工更容易误信、误点。就普通市民来说,主要是要对一些来源不明的邮件提高警惕,当然,对于一些网络上的不明链接,也要尽可能保持足够的警惕性。 谌江涛:针对类似信息,市民应该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多关注类似新闻,学习防骗知识,对于涉及提供银行卡号、转账、身份证信息的要求,一定要核实真伪后才能提供,对于无法核实的行为,不要进行。 华商报:类似事件中,员工邮箱被不法发子攻击,导致员工财产遭受损失,公司是否应要承担一定责任? 谌江涛:由于事件信息不足,无法判断是公司邮箱安全设置的问题还是病毒厉害的原因所致。如果并非是公司的过错所导致的损失,公司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刘祚良:类似犯罪手法,有时确实防不胜防,而且由于邮件具有点对点的属性,公司很难做具体、直接的干预,所以公司应该是不需要担责的。但如果技术上可以防范,确实应当着力提高相关网络安全技术,以防员工、用户上当受骗。 华商报:遭遇类似事件后,员工、公司如何依法维权? 刘祚良:作为员工来说,第一步还是要尽可能及时止损,比如通过挂失等方式冻结银行卡,同时也要及时向公司相关部门、领导反映相关情况。另外就是及时报案,配合、协助公安机关展开相关调查。 谌江涛:目前已确定此案系刑事犯罪,员工现在只需等待公安机关破案追回赃款后发还。 华商报:此案对大家有哪些启发和思考? 谌江涛:目前电信诈骗案件高发,大家要多关注诈骗的信息,了解诈骗的手法,提供警惕心理,从而避免财产受到损失。 刘祚良:这个案件之所以引发关注,主要还是因为搜狐这样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遭受欺骗而导致财产损失,给大家一种反差感。这也提示我们,网络犯罪手段层出不穷,实施的是无差别攻击,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上当受骗,我们大家还是要尽可能保持警惕。 华商报记者 陈有谋 编辑 杨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