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文文爸! 前段时间,带女儿到社区小广场上玩,突然一个半岁左右的宝宝大声哭了起来,原来是旁边的一位老人在逗孩子,想抱抱孩子。 结果小宝宝看到老人就哭、不让抱,来回几次后,宝宝哭得更大声了,让妈妈跟老人都非常尴尬。 旁边另一位妈妈倒"挺会"说话,冲着老人打趣道:宝宝对着你哭可不好哦,你要注意身体哦! 老人尴尬地回答道:是啊,恐怕活不到多久了哦! 宝宝妈妈见状,赶紧安慰道:没有的事哈!您老人家一看就是高寿的人,身体正硬朗着呢! 听着她们的对话,文文爸想起了女儿小时候,每次在院坝里看到楼上的奶奶时,都哭得特别厉害。后来发展到,只要楼上奶奶在院坝里玩,女儿就坚决不去院坝里。 家里老人知道后,也发出了上面妈妈的类似感慨,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楼上奶奶依然健康地活着。 很多人都说小孩眼睛清澈,总能看到一些大人看不到的"脏东西",还是要躲着点好。作为上过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文文爸来讲,自然是不相信的。 但女儿确实每次见到楼上的奶奶都会大哭,为了搞清楚原因,文文爸做了不少功课,终于明白了宝宝见到某人突然大哭的原因,不外乎以这2点: 01、原因一:宝宝是"高度近视+色盲" 很多人常夸宝宝的眼睛清澈,认为6个月前的宝宝,跟大人一样能看清所有的东西。殊不知,6个月前的宝宝是个十足的"高度近视"患者,并伴随色盲症状。 在他们眼中,世界都是模糊的黑白色,且能看到的距离都非常近,三个月时,视力大概只有0.1左右;6个月时,也只能看清路上的车。 直到出生1岁左右时,宝宝的视力发育才"小有雏形",视力能达到0.2左右。这时候,只要妈妈靠近一点,宝宝是能够看清妈妈的样子的。 在这之前,宝宝不仅是"高度近视+色盲",还是个十足的"颜控"。国外研究员曾给40个刚出生的新生儿看人脸图片。 结果发现:能让宝宝转头、转眼珠,感兴趣的是五官位置匀称的脸,那些枯瘦、扭曲的脸,则会遭到宝宝的排斥。 结合这两点,文文爸也能够理解为何小广场上的宝宝会对着老人大哭、女儿会排斥楼上的奶奶了。老人的皮肤随着年龄的老化,面部脂肪会逐渐消失,导致面部过度清瘦。宝宝见了,很有可能就会被吓到,进而大哭起来。 显然,此时的宝宝大哭,只是在向妈妈求救,寻求安全感,与迷信中的"暗示老人命不久矣"是毫无关系的! 02、6个月之后的宝宝,会经历认生期 宝宝来到这个世界后,对万事万物的认知都是从无到有的。就拿女儿来说,4个月以前,她能接受家里的每个人以及外面的所有人的拥抱。 但随着女儿的成长,就逐渐开始认生,仅有的认知里,已经能够区分亲人和陌生人了。有时候,就连文文爸也被她列入了陌生人的行列,每次抱她,她就哇哇大哭,似乎在说:你是谁啊?我跟你不熟,我只要妈妈抱抱...... 认生期几乎是每个宝宝都有的,在这个时期内,宝宝会逐渐适应如何与人相处。 父母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不愿意让别人抱或者不愿意跟人打招呼时,父母不要强求,以免宝宝成为一个"高敏感"的小孩。 文文爸小时候就是一个高敏感的孩子,听父母常说,经常会为了一点小事儿发脾气,有次在拼一个小汽车时,怎么也装不上,求助大人时,大人正好也忙,便让文文爸自己拼,几次测试拼不上后,便蹲地大哭......而父母自然不知道啥叫"高敏感",看到孩子哭,就是一顿毒打。 "高敏感"是指那些天生具有敏锐感觉的人。据研究发现:约有20%左右的孩子都属于高敏感,换而言之,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属于高敏感。 高敏感的孩子,非常容易发脾气,在外人看来就是不听话、难养。其实他们只是感受到了恐惧、焦虑而已。 从这一点上,也就能解释为何宝宝会见到某人突然大哭了!面对认生期的孩子,父母具体该怎么做呢? 03、帮孩子度过认生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宝宝的认生期,同时也是自主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为了帮助宝宝尽快地度过认生期,妈妈要教会宝宝与人交往、相处的经验,文文爸当时是这样做的: 首先,带宝宝接触陌生人、老人时,可以先远后进 当宝宝见到某人大哭时,说明宝宝被吓到了,这时妈妈要及时地安抚孩子,并带孩子远离。 后面与不熟悉的人相处时,可以先在较远的地方观看,然后等宝宝有了心理准备后,再近距离接触。 比如家里有客人时,可以让宝宝跟客人在同一个房间玩耍一段时间。等宝宝对客人熟悉之后,再让客人尝试拥抱、说话。 其次,及时引导、鼓励宝宝 如果宝宝某次见到陌生人微笑、挥手之后,妈妈要及时鼓励宝宝,并告诉宝宝:你刚才对阿姨挥手,就表示在打招呼了,这是交朋友的第一步哦! 同时还告诉孩子对方的反应,比如:你跟阿姨挥手时,阿姨也跟你挥手了哦! 总而言之,宝宝见到某人大哭,原因并非迷信所言,而是认生期与视力发育所限,别人不懂,父母心里要有数!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内容无关,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