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之争的实质是什么?
俄乌之争实质是俄美之争!
美国与俄罗斯之争,是世界近代两百年以来海权、陆权之争的延续,不分个你死我活是不会停止的。
衰落的俄罗斯被美国当作头号威胁,很多中国人不能理解。很多国人下意识地认为中国才是美国的头号威胁,其实不然。拜登在 1975 年就是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成员,干了45 年外交工作,可谓是美国外交「老炮」。拜登2020 年以来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的长期战略:俄罗斯是美国最大的威胁,中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
中国复兴的势头如果一直保持下去,会导致末来世界权力中心从大西洋Q区域分散到太平洋区域,形成两个世界权力中心,令西方主导三年的国际秩序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过程要很久,可能长达一个世纪,还不一定能顺利达成。即便最终达成,也仅仅是影响美国相对地位而己,谈不上威胁,是谓竞争关系。
西方说的威胁,主要指的是军事威胁。
枪杆子里面不仅出政权,还出国际地位。军事力量和地缘形势,是国际格局的基石。正如日本如今 GDP 世界第三,然而其国际地位远远不如 GDP 排名第 12的俄罗斯一样、中国即便经济实力达到全球第一,最多也只能成为区域强国,地缘劣势决定了中国不足以制霸全球。2021 年北约国防部长会议把中俄并列作为挑战者,是因为二者的战略合作态势明显。中国在经济上为俄国输血,在地缘上为俄国消解了东部战线的大部分压力,延缓了俄罗斯在西方封锁下的崩溃时间表。俄罗斯则大放其擅长的「嘲讽」技能,在欧洲、中东呈现很强的攻击性,吸引美国的伤害输出,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中国的「肉盾」。
俄国,是与英美两任海洋霸主较量了两百年的大敌。要理解俄国与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必须要理解英美两个世界唯二存在过的全球霸主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三个地缘政治理论:美国人马汉的海权论、英国人麦金德的陆权论Q、美国人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论。
•中国不是陆权国,中美不存在无解的海陆地缘冲突。
1. 为什么中国不是陆权国?
很多人把中国当陆权国,这是不理解陆权的含义。陆权、海权,是英美地缘政治学者们基于全球争霸战略而提出概念。并不是陆地面积大就叫陆权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陆地面积都很大,是陆权国吗?美国是陆权国吗?印度是陆权国吗?同理,也不是海岸线漫长就叫海权国,巴西、阿根廷、南非是海权国吗?
世界地缘战略中的「陆」,指且仅指欧亚大
陆,能够掌握欧亚大陆才叫陆权国。
原因在于两点。
其一,从古至今,影响人类的重大历史活动,主要集中在北纬 25 度-60 度之间的北温带区域,满足这一条件的大陆仅有欧亚大陆、北美洲、南美、澳大利亚、非洲大部分赤道以南的反域不仅过去在世界政治中无足轻重,可以预见的末来也只能随波逐流。
其二,欧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单元,自古至今都是人类文明的中心地带。当今,欧亚大陆人口占全世界的 70%,是人类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欧亚大陆面前,北美洲仅仅是个边缘
所谓 「权」是权力,正如海权的意思是掌握全球航路通行权-一样,陆权可以理解为掌握欧亚大陆的陆上通行权。原苏联毋庸置疑是陆权国,因为欧亚间陆路交通要道均在苏联控制下。而占据了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对独联体国家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俄罗斯,即便打了八折,依然是陆权国。
中国历史上从未,可以预见的未来也不存在成为世界陆权国的可能性。原因在于中国掌握不了欧亚大陆中心地带。中国处于欧亚大陆最东端的边缘地带,西部边境被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Q等世界级高山阻隔,使得中国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存在天然地理屏障。再加上中国边境以北的草原、荒漠、冰原地带不适合农耕,不具备长期占据的物质基础。因此,中国在历史上从末将权力有效延伸到欧亚大陆中心地带。
东北下业半南一岭,路的魚品让湖列台净知己兰月鸟即便现代科技发达,有了「一带一路」中的「一带」,哪怕完全不考虑大国的干涉。一条铁路也仅仅能够维持贸易和一定程度的经济影响而己,远远达不到可以跨越地理障碍、文化障碍,去控制沿途诸国的程度。
中国与欧洲之间的陆上通行权.反而受制子正的陆权国俄罗斯。正如海洋霸主美国可以随时切断中国通往欧洲的漫长「一路」航线一样,俄国如果愿意的话,可以随时武力切断中国通往欧洲的漫长铁路线「一带」。
2.中国是边缘地带国家,注定是海陆权大国之间的缓冲带。中国是斯皮克曼所说的边缘地带国家,中国在地理上更接近一个大型半岛,它与西欧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一样,是海杈国与陆权国之问的战略缓冲带。如果中国与陆权国结盟,则海权国对陆权国的封锁线就将出现巨大缺口,这是1949-1956 年代中苏友好互助条约时期的世界格局。如果与海权国结盟,则陆权国将被牢牢压制在欧亚内陆,这是美国在上世纪 70 年代与中国合作遏制原苏时的世界格局。
海洋霸主的最佳策略,一方面是避免边缘地带大国成长为新的海权国;另一方面,是与边缘地带大国合作遏制陆权国的地缘优势,最好能把陆权国的边缘地带领士肢解出去,让它永无染指海洋的机会。
所以,美国在欧亚大陆西部结盟西欧,并且不断东扩侵蚀俄罗斯战路空间。在欧亚大陆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与沙特、以色列等结盟,阻止俄罗斯进入阿拉伯海。在南部与印度、巴基斯坦交好,遏制俄罗斯南下印度洋。在东部则从二战前就拉拢中国,70年代中美建交后长期与中国交好,至今仍然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并目其最佳策略也是如此。
边缘地带大国最糟糕的状态是陷入海、陆两线夹攻或封锁,如同上世纪 60 年代中苏交恶后,中国腹背受敌的艰难国际环境,以及清末中国被沙俄、日本、英国、法国海陆围殴的凶险局面。最梦幻的情况是海陆霸Q权同时崩溃腾出广阔的战略空间,这个只会发生在穿越小说里。
比较明智的策略是左右逢源。但实力弱小的叫候被逼着站队的话 只能交好一方跟着对抗另一方。从经济利益角度而言,交好海权国比较划算。从战路利益而言也是如此,因为海权国没有占领边缘地带大国的能力和动机,陆权国则永远觊觎边缘地带的土地,既有动机,又有能力。
陆权国的国土具有内线调动军力的优势,可以随时攻击边缘地带国家的重要城市。而边缘地带国家想要击败陆权国,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它的战略纵深太大了。在历史上,掌握中心地带的蒙古帝国,在面对中原时便具有这种巨大的战略优势,它可以选择从北部幽云地区、西部甘陕地区、西南大理地区多线进攻,令南宋主力或疲于奔命,或不得不犯兵家大忌将兵力分散布置。蒙古可以承受 100 次失败而安然无恙,南宋只要一次失败就要亡国。
俄罗斯在历史上面对西欧国家时,同样具有这样的战略优势,先后毀灭了拿破仑、希特勒两个试图从边缘地带进攻中心地带的强国。日本在二战前止步于东北,放弃「北进」进攻苏o的策略,也是基于同样的地缘现实考虑——它不可能打到莫斯科去。占据中心地带的陆权国,除非科技、经济落后到极点,或四分五裂,否则在军事上是不可战胜的。
俄罗斯,永远是高悬在西欧头上的利剑,它可以衰落 100 年而安然无恙。西欧只要衰落 5年,稍微打个盹,就将面临被吞并的灭顶之灾。
俄罗斯同样也是高悬在中国头上的利剑。以当今的军事科技水平,要是中国再出现近代的混乱和落后局面,你试试他们会不会再次尝试打通黄海出海口。但俄罗斯即便衰落,中国即便远比它强大,也动不了它。正如历史上再强大的中原王朝都对横行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游牧民族采取守势,一刻都不能放松一样。
所以.中国是不愿意和俄国联手对付美国的,这对中美都是下策。中国从来都是愿意跟海陆大哥同时交朋友的,奈何人算不如天算。
1944 年,美国特使赫尔利访问延安。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战略家教员同志,曾向赫尔利提出访问美国,为此他还每天抽出时间学习英语,而赫尔利只是敷衍了他,根本没有向美国总统转达他的请求。
1949 年中国内战大局己定时,苏联大使跟随蒋介石南下广州,美国大使司徒雷达反而留在南京谈条件。1950 年,杜鲁门一度打算抛弃蒋介石,送他去菲律宾养老。然而原苏联武装了北朝鲜,并默许它不顾南韩已独立建国的事实而悍然进攻南韩,结果招致联合国军干涉。麦克阿瑟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擅作主张,不顾中国的警告突破三人线,导致中国不得不抗美援朝。朝鲜战争,正如美国人评论的,「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使得中美彻底陷入敌对,结果便宜了原苏。杜鲁门对麦克阿瑟破坏他的战略深恶痛绝,最终不惜影响连任选情,将这位美国历史上民意支持率最高的五星上将炒了鱿鱼,并公开称自己后悔没有早点解雇他。
1972 年,伟大领袖与尼克松在北京握手,中美终于回到对双方更有利的关系。1979年,中美建交,改革之父小平同志访美,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必备的外部地缘环境。中国作为边缘地带大国,与海洋霸主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美国为首的西方资金、技术、市场,加上中国人的勤奋、好学,共同铸就了改革开放的奇迹。
随着中国的复兴,中国海空力量迅猛增长,对美国海洋霸主的地位形成潜在挑战。所以,美国对中国的渗透从末停止过,试图掌控中国发展的方向。美中关系,在「斗而不破」中合作共赢。中国对美国的小动作一直采取忍让态度,大局为重,美国也不敢触碰中国的「红线」。
2016 年,不学无术的「懂王」上台乱咬中国,撕破了中美之间的遮羞布,导致不可明说的中美海权博弈浮上水面。不过,稍有常识的美国总统,断不会贸然与中国交恶。老练的拜登领导下,中美关系虽然不能回到过去,但彼此都会更加慎重。中国对美国的挑衅百般忍让也是这个原因,一定不能撕破脸,必须留下未来合作的空间。
当前局面下,美国既要遏制头号敌人--陆权
国俄罗斯,还要预防中国成为新的海权国。中国则必须与俄罗斯联手制衡美国的海上封锁链,必须避免俄罗斯落入亲美政权之手,否则可能陷入海陆两个方向的包国。中美俄三国,可谓是三国志。
中美最终博弈的结局,很可能如 1922 年华
顿海军条约。英美当时允许亚洲第一强国日本拥有英美 60% 的海军力量,等于承认了日本在东亚的区域海权地位。
中美博弈对双方最有利的结局,就是签订一份双方都能接受的条约,划定双方海权的范围。
总之,中国的边缘地带国家地缘特点,使得中国永远面临陆权国俄罗斯、海权国美国的压力,在陆上通行权方面受制于俄罗斯,在海上通航权方面受制于美国。
地缘决定了中国既不会成为陆权国,也不会成为海权国,而注定是陆海权之间的缓冲国。中国的利益是与海陆权国分别合作,获得全球陆海通行权的长期保障、陆海沿途地区投资利益的保障。而中国的合作,将有助于陆海交通要道沿线的繁荣,巩固俄美两个世界陆海权国的地位,并使得沿线小国有一个美俄之外的外援,可以在关键时候说句公道话。
这正是铁血宰相俾斯麦主政德国时的定位,以强大国力威慑陆海权国,左右逢源获得发展空间,见缝插针填补真空地带,冷静沉着静待天下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