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解决台湾超额死亡问题陈时中恶意落跑
蔡英文(中)发现陈时中(左)的手势与她跟林佳龙(右)不同,立刻伸出手指导,并比出握拳的手势提醒。(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其实很多专家都误会了,如果去看美国卫生部门对新冠重症治疗的指南,抗病毒药物已经完全没有角色。需要住院的病例,从需要氧气支持开始,所有的治疗指南都只推荐类固醇,类固醇治疗不力时推荐的也是追加另一免疫抑制剂,而非抗病毒药物。所以以前专家争论降低死亡率的重点,应该由单纯药物储备,兼顾到医疗储备才算正确。
了解了重症治疗指南后,就不难理解造成台湾地区新冠超额死亡的原因不在抗病毒药物没买够,或药物没给到该给的人,因为所有新冠抗病毒药物都是给轻症使用,用以预防产生重症。要减少重症死亡,唯有排除所有就医障碍,让每一重症的人都能住院,接受很普通的类固醇治疗以及完整的医疗监控与照顾,才能有效降低重症死亡率。台湾一直存在的超额死亡原因也是因为就医障碍,重症无法获得及时合理的医疗所致。
因为新冠而产生的就医障碍,不但出现于新冠,也出现于其他重症病患,所以才会造成今年5月分超额死亡4000人,新冠超额1900,剩下2100非新冠疾病也出现超额死亡。新冠的就医障碍包括一定要住有专责病床的医院,并非每家医院都可收。如果专责病房再被刻意以轻症塞满,就会造成重症病人必须四处找床,四处等床,耽误了宝贵就医时间,造成新冠的超额死亡。确诊新冠,台湾"疫情指挥中心"又规定一定要用救护车送医,这就是恩恩案中,明明走路可以到,却一定要依民进党当局规定叫救护车,才是恩恩死亡的主因。
非新冠重症病患一定要以核酸排除新冠才能排床住院,而床位又因为台当局强制征收很多医院30%的病床为专责病房,造成非新冠重症病患也出现严重的就医障碍,由5月分的数据看来,造成的超额死亡甚至高出新冠。在没有任何重大天灾人祸时,非新冠病例的超额死亡当然可以归到因为新冠而设定的就医障碍。
就医障碍能不能解,当然能解,只看"指挥中心"愿不愿意解。台湾以前根本没有就医障碍,大量伤员来时会出现短暂、局部的障碍,例如八仙尘爆。新冠尤其是奥密克戎,因为死亡率低,而且分散出现,如果没有人为太多限制,不应该出现长期就医障碍。台湾出现的这些奇怪就医障碍,都是"指挥中心"在这两年半里面为了医疗院所保全而一层层加上去的。
"指挥中心"到底加了多少枷锁在就医流程上,可能多到连自己都搞不清楚,解开的时候一个个枷锁慢慢解,千丝万缕不易周全,死亡数就不容易掉。最好的方法是打掉重练,将新冠降为四类传染病,解散"指挥中心"及"指挥中心"下的所有就医枷锁,就医自由度回归正常,台湾的医疗水平才能发挥,死亡率才有可能快速下降。否则下次BA.4或BA.5再来时,势必又会再重演一次现在的戏码。
陈时中因为急着想去选台北市长,没有下降死亡率到万分之3之前都算丢下烂摊子给台湾民众,万分之3也是当初蔡英文防疫专家会议中决定新冠走"减灾"的参考理论基础,没有落实政策初衷就走人,就别怪民众称他为全世界仅有的"落跑指挥官"。
更何况解散"指挥中心"就能下降超额死亡这件事,"指挥中心"本身是知道的,宁愿不做而让陈时中带伤参选,应该是看中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又通过了"纾困条例"延长方案。当"指挥中心"又有大笔经费可以运用时,防疫选战就可以再度活络,当然所有专业良知都可以抛到一边。
更何况,现在的"指挥中心"记者会已是标准的提线木偶戏,宣布的方案都必须台湾地区行政机构核定,只要幕后有钱请得起大乐团,弄到锣鼓喧天,前面木偶的缺陷是否还看得出来,就要考验观众的眼力与听力了。陈时中到底算不算是落跑,没解决死亡当然该算,他又是在违背良知且知错不改的情况下落跑,"恶意落跑"才是最贴切的描述。(作者王任贤为台湾防疫学会理事长/来源:台湾《中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