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比较惨了中考646分准备失学
图 | 小欢喜
今年中考出题组躺平,大家过得都不太开心。
01
高中老师有点烦。
这一眼望过去,2022年新生几乎都是门门满分的牛娃,这可怎么教?怎么教都只能是给他们人生贡献一条下坡路…
老师烦到睡不着,想到马上就要把他们教到成不及格了,压力山大啊!
家长有点烦,为志愿填报薅光了头发。
之前五分拉开一个档,还能按学校排名填报志愿,能不能录一看分数就心里有数;今年一分拉出五个档,给八个志愿都没用,分数越高越有风险。
怎么说呢?报强校害怕,学霸扎堆,差一分就可能被卡掉;报弱校不甘心,中考是按分录取(同分比语文),高分报弱校竞争力太强,最后志愿填不好,稳稳地被弱校优先录取…
当了九年学霸,最后奔赴了菜校。
学生也很烦。
昨天有个考了646分的小孩在小红书吐槽,说自己可能要失学…
事情是这样的。
他原本是个学霸,一模前决定读公立国际部,于是就申请了两个最顶尖的学校。
其中一所同意直接录取,也就是死签。签完的学生可以保底录取,中考多少分都只是做参考。
他没签。西城区排600名的学霸是甲方,往年都是他们选学校。
但是考完一出分变乙方了,646分的成绩的区排名1600+。回头再找死签的学校,门口早挤满了中考失利的学霸,拿着650的分数把他直接碾压…
他,考了646分(满分660),成了个后补。
小学群里的妈妈们听说了这个事儿以后,纷纷放下了手中的小状元、天天练,开始着手计划组团去雍和宫烧香了。
02
今年中考唯一的赢家,可能只有公立国际部。
因为一分的「细心」之差和目标失之交臂的学霸,不甘心进入和自己实力不对等的普高,纷纷扎堆到了公立国际部的门口。
原本中考前他们可能都没有出国留学的计划。
疫情影响、国际形势复杂、留学安全很成问题,干啥要放弃国内读985、211的机会,一年五十万跑到欧美去「新上山下乡」吃那个苦呢?
但中考一出分,原本高分段一对一的华山论剑,变成了四大门派的混战…
这场混战有多惨烈?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说某海淀名校的学生,中考考了651,全班排名倒数第一…
重点初中校里,马虎了几分的孩子统招只能去普通高中,学霸家长接受不了,于是盯上了顶尖的公立国际部——这个高分考生的录取「洼地」,奋力一搏…
普高党已经顾不上自己有没有计划出国,反正拿出去说事儿,小孩高中到底也是人大附、十一学校毕业。
一夜之间,各大公立国际部「洼地」人满为患,六小强分数也随之水涨船高,把原计划读公立国际部的小孩彻底晒在了岸边 ——
昨天你爱答不理,今天你高攀不起。
要知道,去年各大公立国际部生源断供,差点熬不下去啊!
第一梯队的四大王校都招不满学生,第二梯队只能变着花样给自己加戏,今天搞出个卓越英才计划,明天保你托福110+,后天送你去北大读书;
第三梯队更惨了,门可罗雀…为了求生,只要小孩英文不错先招过来考试再说!
今年却因为中考分数意外爆表,「原本打算进四中、实验和六小强的学霸」临时转轨,小众路线被搞的大众化,学霸之间搞出了踩踏。
优质生源溢出,学校自然也顾不上体面,不管之前聊过几轮考过几次,如今机会难得,先捞高分再说!
学校成了赢家。
之前朋友计划进第三梯队的某国际部,本以为保稳,这两天给我打电话说学校分数暴涨,正面临重新择校…民办私立双语都已经划入考虑之列!
学生却欲哭无泪。
出国党绝望地等待分配结果;普高党也不开心,虽然被录顶尖学校,但国际部还是让他们摆脱不了一种中考失利的感觉。
03
有个朋友说,中考出题组这么折腾应该是出于好意,他们觉得网课一代不容易,题目容易一点,不管学与不学都能看到希望。
我觉得挺好的。如果某天高考也躺平,清北录取凭抽签,大家真的就不用考虑读什么高中了。这也许是消除优质高中、消除生源掐尖最好的方法。
但是,真可能做到吗?就算全国大学都改名叫清华北大,家长也不傻,也知道在五道口的那两家才属正宗。
说到底,升学本来就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竞争,考试却非要躺平。看分数皆大欢喜,到了升学录取怎么办?
拉不开的差距,难道最后要靠天、靠地、靠命运拯救?
有人说,今年中考没有赢家。
前两天群里有人发截图,说杭州某校招生之后摸底考试,满分进来的小孩数学只考了十几分;
还有人已经开始担心公立国际部新招的这批牛娃,根本就没有出国计划,只为争口气选了国际教育方向,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面对些什么——
国家课程、国际课程、托福SAT各种标化,以及社团活动、文理竞赛…
学霸的能力肯定是够的,十几万的学费也不是花不起,但普高到留学的心态,你有没有准备好?
而且,就算在这个方向上拼三年,可能还会遇到各种不可预测的升学变数,比如今年的AP停考,顶尖公立国际部哭倒一片…
不是坚定要出国的家庭,被迫转轨走这条路挺难的。但此刻病急乱投医,家长也是没有更好的选择…
唯有祝自己好运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