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人穷志不穷 原文: 一人有庆,兆民咸赖。人老心不老,人穷志不穷。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注释: 一人有庆,兆民咸赖。 就我个人的理解:一个人推翻了旧王朝建立了新的朝代,是所有人民(确切的讲应该是大多数人民)的希望和依赖。 这是字面的意思,但是背后能引申更多的含义和理解。 一个人怎么能推翻旧王朝建立新朝代呢?就要让自己成为所有人民的希望和依靠。 那又如何让自己成为所有人民的希望和依靠呢?就需要自己为所有人民谋福利。 又如何避免自己的王朝不被他人夺取呢?依然需要自己成为所有人民的希望和依靠。 所以"一人有庆,兆民咸赖"这句话的最终目的是提醒领导者们,要为自己的属下包括最基层的员工,为他们谋福利。 这就是我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所以我个人认为,这句话不仅仅是适用于国家公务员,也适用于所有的公司和企业。 公司企业的领导和干部,只有切实的为属下和员工谋福利,才能把整个公司拧成一根绳,才能形成最强大的力量。 当然,公司的发展和生存也是企业家必须要考虑的。这之间如何权衡,就需要企业家去把握和拿捏了。 人老心不老,人穷志不穷。 人老,指的是身体机能的衰老。我个人认为应该也可以包括因为生病造成的身体机能的衰老。这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是不可避免的。 心不老,指的是人的思想和精神可以不老。或者说是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不能随着自己的身体机能的衰老而一起消沉和衰老。 人老心不老。就我个人的理解:"人老"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么高兴也是一天,痛苦悲观也是一天,所以一定要想得开放得下。就应该尽量的避免自己的意志消沉,不能让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也随着身体一起衰老。 人穷,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大家需要分清楚的是,即便都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和规律是有所区分的。现象是可以改变的,而规律是不可改变和避免的。 在古代,因为生产力弱后,穷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到了现在,特别是我们中国,穷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并不普遍。甚至可以这么说,大多数人的穷都是自找的。 因为自己的自制力不够,导致自己的收入不足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只能用穷来克制自己的欲望。对于这些人来说,穷只是一种假象。当然,实际上还是有部分人确实是因为一些客观的现实原因是真穷。我相信,随着我们中国的持续发展,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天下关怀,这些真穷的人必然会陆续的减少。 志不穷。指的是自己的志气和精神面貌不能贫瘠和缺乏。 志不穷不一定就能改变自己"人穷"的现实,但是一定能改变自己的精神面貌。而且我们现在处于这么好的环境当中,基本上可以说,只要志不穷都能改变自己"人穷"的局面。当然要大富大贵,要比大多数人都更有钱,就不是"志不穷"所能决定的。 或许社会继续发展,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达到共同富裕的时候。这是很有可能的,甚至把时间不断延长都可以说是必然达到的。但是要每个人都比大多数人更有钱,则是不可能的。 因为"每个人都比大多数人都更有钱"是不可能的,这是客观规律,是不可改变的。 所以,先贤就这么教诲我们:人可以穷,但是志不能穷。 志不穷虽然不能一定就改变自己穷的现状,更不能直接就改变自己穷的现状,但是能直接就改变自己的精神面貌。精神面貌好就能更大概率的改变自己穷的现状。特别是处于现在我们中国,只要志不穷基本上就能慢慢改变自己穷的现状。 因为不管是谁,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谁都更喜欢和一个精神面貌更好的人打交道交朋友,领导也更倾向于提拔和重用精神面貌更好的人。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我个人认为,"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介于客观规律和客观现象之间。可以有少数的改变,但是不能让所有的都改变。可以理解为前面说的:可以让少数人比大多数人更有钱,但是不能让所有人都比大多数人更有钱。 花无百日红,这里就不做解释了。 人无千日好。为什么人无千日好?我个人认为这里的"好"指的是"更好"。"日"指的是一段时间,所以"千日"的意思就是每一段时间。 人无千日好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每一段时间都会更好。 比如说:一个人甲,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比如说出身比如说天灾人祸等,造成了自己穷的现状。然后因为甲人穷志不穷,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这么好的社会环境改变了自己穷的现状,达到了小康的生活水平。那么在这段时间,甲就是越来越好的。 但是要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从小康到富裕就不是自己的"志不穷"所不能改变的了。这就需要和其他的处于小康生活的人展开竞争。最终胜出,才能实现。 即便是达到了富裕的阶段,想要再进一步,从富裕到富豪,就需要和其他富裕的人展开竞争,不管是直接的对抗竞争还是根本就没有接触的竞争,总之能胜出的必然是少数人。 成为富豪之后,甲想成为首富,就需要和其他富豪以及还没有成为富豪的有志青年竞争。既然叫"首富",那自然就是有且只有一个。 就算是真的成为首富了,甲最多也就是只能尽量的保持住自己首富的地位,无法在富豪的排名上更进一步。即便是甲的财富在数字上会有变动再有所增加,那也只是数字的改变,既无法让甲的排名更进一步更无法让甲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也就是说甲以后的时间段不会更好了。 所以说"人无千日好"。而且这句话也寓示着,自己的每一次的进步也就是"更好"后,自己的竞争对象也和之前不同了。自己总会卡在某一个地步,然后就无法更进一步了,自然就不会更好了。这一点大家要有清晰的认知,而且要想得开放得下,否则的话,自己想不开看不透又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精神面貌就会急剧下降,徒增烦恼不说,还会导致自己现在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别的不说,光我们中国就有十四亿人,在财富这条道上,首富必然是有且只有一个。能成为首富的,必然是在财富这条道上打败了全国其他十四亿人的人。 你想,这些道理连我这样的人都知道,能成为富豪的人怎么可能会不知道?所以如果你都想不开看不透放不下甚至是这些意识都没有怎么可能会成为富豪呢?就更别提首富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深刻的认知到,自己不可能每一段时间都会更好。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有可能在自己的每一次进步后能站稳脚跟,站稳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的提升。 而且,自己会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别人也不是就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所以自己能不能进一步的提升并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说白了还是人的竞争,不管是直接对抗的竞争还是根本就没有接触的竞争。 只要是竞争自然就有胜出者和没有胜出者,或者说是暂时还没有胜出者。 往往会有些人在自己获得进步后就难免有些膨胀,产生狂妄自大和懈怠等思想和情绪。需要自己尽快的调整回来。要深刻的认知到自己进步后,自己的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提升。更不要以为只要自己不和别人竞争自己就不会有竞争对象。 要知道竞争分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对抗竞争,一种是根本就没有接触的竞争。 特别是到了一定地步之后,竞争就始终存在,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和消除。 打个比方说:甲当了部门经理,就没有志气了,没有想过再进一步成为副总经理和总经理。但是并不代表其他的部门经理就一定不会把甲当成他的竞争对手。而且就算是其他的部门经理知道甲没有志气了,不把你当成他们的竞争对手,但是你的手下呢?难道就都是没有志气的人不想再进一步?于是甲就和自己手下的有志青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成为了他们的竞争对手和绊脚石。甲就是想保住自己现有的部门经理的职位也变得困难重重。 因为这时甲因为自己没有志气和进取心了,就是违背了"一人有庆,兆民咸赖"的宗旨。自己成为了自己手下最想扳倒的人,自然想保住现有的职位也是困难重重。 所以,人可以穷志不能穷。人穷的时候志穷就不能改变自己穷的现状。到了一定的地位之后,志也不能穷。因为志穷之后就会和自己的手下特别是有志青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自己的威信和命令就会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对抗。除非自己快要退休了。 固然志不穷不能让自己一定胜出,至少不会和自己的手下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自己就还能吸引和留住那些有志青年跟着自己一起努力,就可以保证自己坐稳现在的位置。 这也就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杀人可恕。大家要注意措辞"可"字,就不会理解错误。杀人只是可恕而不是"必恕"。所以杀人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可恕。而且,"恕"不一定就是完全的宽恕,也代表一定程度的宽恕。 可恕归可恕。情理难容,就是说,即便是在特定情况下,轻易的就杀人也是不可以的,也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这也是法律建设的指导原则。 即便是在特定情况下,杀人也是被逼无奈的最后反抗手段。 比如说防卫过当。即便是对方想杀我而且已经在实施,我自然可以反抗和斗争。反杀只有在自己没有解除被杀危险的情况下发生才是正当防卫。但是如果是在自己的反抗和斗争的过程中,对方已经没有了杀我的能力之后,我非常气愤你居然要杀我,于是再把他杀了。这种情况就是属于防卫过当。 固然可恕,但是情理难容,所以对于防卫过当的杀人只能是给予一定程度的宽恕,法律依然是要制裁的。否则的话,就会出现杀人行为的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