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市场延续了4月底以来的强势,在全球震荡行情中走出了独立行情。 连续上涨后,a股成交放大至1.3万亿元。并且a股和港股市场在隔夜美股明显调整的背景下出现了一定的回调。 从板块来看,近期持续领涨的板块如汽车、新能源等出现大幅回调,低估值的地产、银行、建材等相对抗跌。 与此同时,市场成交额大幅放大至1.3万亿元以上,创下近期新高。 自4月底政治局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以来,中国市场走出了一波较为强劲的反弹行情,而海外市场仍较为震荡。中国市场这两个月的表现也是独立于全球,积累了一定的涨幅。与此同时,市场情绪明显有所反应。市场的日成交额从最低的日成交额略超过7000亿左右,目前已经上升到一万亿以上,这说明市场情绪已经过了最悲观的时期,甚至有了一定的亢奋。 从沪深港通北上资金来看,近期连续净流入后,周三出现小幅净流出。香港股市也出现了一定的回调。 "内松外紧"的政策,上半年全球股市调整,中国也不例外。然而,自4月底以来,中国市场的韧性逐渐显现。 展望未来,中外政策反转的特征依然明显。中国政策可能保持宽松,通胀相对温和,近期修复后估值不高。因此,下半年中国市场仍可能相对跑赢大盘,继续表现出抗跌性。 但也可以注意到,这是相对的韧性。如果下半年全球市场依然震荡,中国市场也会受到牵连。 近期有投资者将当前a股的表现与2008年底a股领涨全球、2014/15年a股在宽松背景下大幅上涨的历史进行对比。 这些类比可能只是表面上的相似,当前的内外部市场环境可能仍与上述时期有着本质的不同。与海外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相对抗跌,有宽松资金支撑和一定复苏预期的特征明显。近期市场反弹后,要关注宽松资金面的持续性、疫情防控进度、经济复苏力度等因素。 明年下半年,中外之间的周期是否会继续错位,中国是否会率先复苏,还是会收敛到中外增速同步下滑,这是从明年下半年开始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资产价格的重要因素。 自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政策持续加码,稳定预期。同时,从年初到4月底,中国市场的调整幅度一直比较大,估值也比较低。近期国内疫情明显好转,复工复产深入,市场情绪逐渐好转,较海外稳定。 展望未来,中国与外国之间的政策周期继续逆转,中国市场可能在下半年保持相对于海外市场的弹性。 考虑到市场连续反弹两个月,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反弹区间,个股涨幅更大,后续反弹的持续性需要看到资金面更明显的改善,疫情防控更实质性的改善,增长预期更实质性的修复,海外市场逐步企稳,否则市场形势可能会从之前的单边上涨走向双向波动。 整个下半年,要注意市场的节奏和弹性。在内外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市场路径可能不会单边向上。 配置以稳定为主。目前仍以低估值、低宏观关联度或尚可繁荣、有政策支持的领域为主。同时关注疫情政策潜在调整下的一些消费相关机会。 风格在近期连续反弹后,性价比在减弱,后续波动可能开始加大。 战略风格切换到增长的机会,需要关注海外通胀和国内稳增长。 后续将继续关注中外政策、经济增长、疫情、中美关系的变化,更新对市场路径和结构性表现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