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林郑月娥正式卸任香港特首! 她发布了自己任内最后一贴,表达了不舍之情: 这位" 香港史上第一任女特首 ",今天就要结束她42年的公职生涯了! 很快她就会搬出特首官邸 礼宾府, 住进自己的新家! (卸任后林郑住哪?点这里看!) 回顾这5年的特首生涯,她面对的无疑是最难的局面:接踵而来的黑暴和疫情, 让她一直肩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林郑月娥陪伴香港走过了最难的时候,如今香港已经重回正轨,她也要功成身退了。 在卸任前,林郑说了4个字:"问心无愧。" 很多人都是从新闻来认识她,但真实的她,远比新闻上 更坚韧、更有血有肉。 今天,我们就来还原一个新闻背后、真实的女特首。 1
只考第一的学霸 虽然林郑曾站在巅峰,成为了香港特首,但她其实 出身于基层, 父母甚至不识字。 1957年,林郑月娥出生在香港一个船员家庭。 她的父亲是从上海移民到香港,母亲则是香港本地人。 林郑的父母没有受过教育,是香港社会里最普通的劳动人民,一生任劳任怨。 家里一共5个孩子,林郑排第4,小时候他们一家七口人挤在一间唐楼的小屋里,没有热水,甚至没有水能直接冲厕所。 林郑连学习的地方都没有 ,只能站在高架床的下层,用上层床板来当书桌写作业。 但就算是这么艰苦的条件,也不能改变林郑心里的抱负。 林郑月娥的个性非常要强, 她在学校里每次都考第一名 。后来有一次不小心考了第四,她因为接受不了痛哭,后来又咬牙发奋,重新考回第一。 和一般人要"赚大钱、走上人生巅峰"的理想不一样,林郑从小的理想显得非常朴实: 她想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这是因为在中学时,林郑看了一部叫做 《北斗星》 的电视剧, 刘松仁 在里面扮演一名社工,林郑深受启发,希望将来自己也做一名 社工 ,帮助更多的人。 为社会做贡献,这是林郑一直以来的初衷。所以毕业之后,她没有选择金融这种在香港可以赚大钱的专业,而是考进了 香港大学社会学系 。 23岁那年,林郑加入港府成为AO (政务主任) ,正式开启了她的公职生涯。 在当特首之前,林郑曾经担任过 社会福利署署长、发展局局长、政务司司长 等等,处理过不少公共事件,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2007年的" 皇后码头拆迁事件 "。 2
有勇有谋的女将 2007年,港府填海建造海滨长廊,要拆除已经存在半世纪的皇后码头,有港人觉得破坏了他们的集体回忆,发起了反对。 当时的特首是 曾荫权 ,林郑任首位发展局局长,她刚一上任,就要处理 "皇后码头拆迁事件"。 林郑亲自到现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这次对话是要政府或我本人承诺‘不迁不拆’皇后码头,才可以进行的话, 对不起,我做不到 。" 她从容不迫、又耐心十足,反反复复地向大家解释皇后码头拆迁的合法性,以及工程延误的严重后果。 " 一定要走近群众 ,民众有质疑声音时,我都尽量寻求面对面直接谈话的方式解决问题,让民众觉得‘政府还是愿意听我们的声音’"。 最终"皇后码头拆迁事件"得以完美解决。 曾经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林郑月娥任社会福利署署长。当时,香港有数十名儿童的父母因为"非典"去世。 林郑月娥很难过,就跟好友 罗范椒芬、李丽娟、陈冯富珍 一起,成立了"护幼教育基金",3个月内筹款8000万元,资助这些小孩一直到他们大学毕业。 在众多港府官员中,林郑" 不群不党,无私无畏 "的特性显得尤其突出,这也让她看上去有几分"孤勇",当时很多前辈对她说,她这样的个性,想晋升恐怕很难。 但是林郑一直坚信: 只要努力做实事 ,总会有人懂得赏识自己。 果然,在2012年,林郑月娥受到了时任特首 梁振英 的看重,将她提拔为 政务司司长。 要知道,政务司司长在香港就是"二把手",也经常被视作" 下届特首候选人 ",香港特首几乎都是政务司司长出身。 2017年3月26日,在湾仔会展中心,所有的镜头和灯光都对准了一个人: 林郑月娥以777票当选为香港首位女特首! 那一年,她充满干劲,意气风发: 作为" 香港史上第一位女特首 ",林郑月娥无疑是被寄予厚望的焦点。 正式就职宣誓的时候,她也是踌躇满志,可能当时在她心里已经认定: 自己就是那个即将改变香港的人! 恐怕那个时候她也没想到,自己 即将面临人生中最严峻的挑战。 3
关注民生的特首 林郑在2017年、2018年的两份 《施政报告》 ,都获得了不错的评价。 在这头两年的《施政报告》里,她提出了一个重磅政策。 每一届特首上任,都会第一个就解决住房问题,林郑也不例外。 她先是推出了一批" 首置楼 ",售价只有市价的一半,大概两百多万就能上车。 紧接着又重磅推出" 明日大屿 "计划,也就是在大屿山填海1700公顷,大概能建造40万个房屋,还能提供35万个就业岗位! "填海造房"的计划在港英政府时期就有了,前任特首 梁振英 也提过,但是因为成本高昂、以及对海港的保护,最终只能撤回。 林郑顶着压力重新交出一份详细的"明日大屿"计划,可见在解决房屋问题上,她还是很有魄力。 也难怪当年这份《施政报告》被人称赞:一反过去那种左顾右盼、小修小补之心态, 是未来20年香港的宏观发展蓝图! 只可惜,就在林郑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 2019年的风波爆发了。 可能很多人看到黑暴的时候,心情是愤怒。但是林郑月娥,作为香港特首、作为从小在香港长大的一份子,她看到自己的家乡被破坏,更多的是痛心。 在记者会上,林郑哽咽地质问:" 大家忍心将香港推向粉身碎骨的深渊吗? " 她无数次想要跟暴徒和平对话,希望他们为了大家共同的家园停止暴力和伤害。 那时候,林郑会用 《顺流逆流》 这首歌来自勉: 几多艰苦当天我默默接受 几多辛酸也未放手 故意挑剔今天我不在乎 只跟心中意愿去走 然而,黑暴还没结束, 紧接着就是疫情 。 2020年6月, 《国安法》 落地,黑暴的风波也终于散去,但是疫情却变成了一场"持久战"。 在这场持久战里,林郑的目标一直很明确: 一定要最大程度保证市民的正常生活。 在疫情下,港府及时调整收紧和放宽的政策。哪怕是今年年初,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民间很多关于" 禁足 "的讨论,但林郑仍然顶住了压力,没有下令禁足。 现在回头看,当时 香港大部分人还是能够在不禁足的状态下继续正常的生活 ,从这一点来说,林郑的决断值得称赞。 与此同时,她还做了很多保经济和就业的措施。 在疫情下,港府设立了专门的" 抗疫基金 ",用来支援中小企业、购买疫苗等等,比如" 保就业计划 ",就是专门给中小企业的资金补贴。 在逆境中,她从不抱怨,只默默兑现了自己曾经的承诺: 为民生做了不少实事。 比如以前香港雇主可以用" 强积金 " (相当于香港的养老保险) 来代替对员工的遣散费和补偿金等等。 但这样其实打工人很吃亏,因此民间一直有声音要求" 取消强积金对冲 "。 林郑在离任之前,也就是今年6月,终于将这一历史性的难题解决,"强积金对冲"正式在香港取消。 在林郑任内,还推行了" 公共交通补贴 ",市民乘坐大部分交通工具可以获得补贴,每个月上限300,港府每年要支出1.8亿左右。 以前,香港一直分 "劳工假"和"银行假" ,普通蓝领工人的"劳工假"每年12天,而"银行假"则每年有17天。 林郑在2021年7月通过了法例修订,将"劳工假"每2年增加1天,直到向"银行假"的17天看齐。 此外,她还将女性的 带薪产假从10周增加到了14周 。 并且从2019/20学年起,为特定年龄组群女学生提供 免费HPV疫苗接种 。 当然,这些也只是林郑这几年政绩中的一部分而已。 临近告别,林郑仍然要为自己、为这一届跟自己并肩作战的政府班子说话:"希望大家不会忘记,这一届政府为民生做出的贡献,单在社会福利的开支, 这5年来就已经增加了71% 。" 在政界,林郑一直有" 铁娘子 "的称号,她收到最多的评价就是"有担当"、"好打得"。 但是在生活中,林郑也有着属于母亲和妻子柔软的一面。 4
家人永远最重 林郑成为AO的第二年,被港府送去英国剑桥进修,那个时候还叫" 郑月娥 "的她,就遇到了自己的那个"林"。 两个人的相遇颇有点偶像剧的浪漫色彩。 林郑在剑桥骑单车时,不小心发生了车祸,还上了当地的报纸。 当时有其他来自香港的学生也在剑桥读书,他们看到新闻之后去医院探望林郑,这其中就有她后来的丈夫、在剑桥攻读博士的数学家 林兆波 。 郑月娥和林兆波一见倾心。 林郑在短暂进修后被港府召回香港,两个人仍然通过书信传情。 林兆波更是为林郑放弃了在外国任教的机会,来到了香港。 1984年,二人结婚, 郑月娥正式变成了林郑月娥。 婚后他们生下两个儿子: 林节思、林约希 ,两个儿子都是在剑桥毕业。 对于林郑来说,家庭非常重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 林郑一直都是亲力亲为照顾他们 ,没有找过佣人。 她还曾主动申请调任香港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 就为了陪伴在英国读书的小儿子。 而她政治生涯上的每一步,包括后来决定参选特首,背后都离不开家人的支持。 林郑月娥也不止一次公开感谢自己的家人,在宣布不参选连任的时候,她说:"家庭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家人是我最优先的考虑,他们认为我已经‘ 够钟返屋企 ’ (到时间回家了) 。" 在2019年黑暴当前时,林郑接受过一个TVB的采访,剖白了不少自己内心的想法。 谈到香港"是我跟所有香港人一起长大的地方",她忍不住流泪,也带着一丝委屈说," 我做出了不少个人的牺牲 。" 她也曾经无数次表示: "我热爱香港"、"我比任何人都在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 时势造英雄,但时势也可能给予一个普通人生命中最无情的考验、和最残酷的压力。 作为一个直面压力的普通人,林郑月娥的肩膀有没有被压垮呢? 这个问题又有多少人会去思考。 作为史上第一任女特首,林郑是历史的里程碑;她遇到的难题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五年来,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和香港并肩作战, 但她远比一般人承受得更多。 而这5年来,不论遇到什么挑战,她从未逃避、从未退缩,她陪伴着香港一起,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如今,香港社会已经挺过时代的阵痛,开始迈向新的篇章;而卸任特首的林郑月娥,结束了自己42年的公职生涯,也能暂时喘口气,享受自己的后半生了。 -END- *上微信关注"香港人物志 "公众号,第一时间收看更多传奇人物八卦!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本文由香港人物志原创,转载请联系香港人物志微信公众号(ID:peoplein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