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层长达5小时会晤,"强势的美国"到底还有多少底气? 中美关系一直都牵动着全球局势,自从特朗普执政开始,对中国的态度急转直下,唯恐担心中国经济超越美国,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拜登执政以来,也一直以遏制中国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推进,尤其是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积极有效的防疫政策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受疫情影响的国内经济也率先恢复。 纵观世界局势,受疫情影响,绝大部分国家经济受损严重,甚至还在持续下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其他方式转移国内矛盾,甚至不惜制造局部争端。俄乌战争还在持续,世界多国局势开始出现不稳定因素,英国首相约翰逊辞职,近日,斯里兰卡遭遇严重经济危机,国家已宣布破产。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遭遇枪袭。这一系列事件让人们对世界局势充满了担忧。 再次特殊时期,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对世界的局势以及经济发展凸显得尤为重要。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2022年7月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后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晤。此次巴厘岛会晤持续了5个多小时,对于"一对一"会晤来说,5个小时已是很长的时间,在近年部长级以上的会谈中十分罕见。 如此罕见的会晤到底谈了哪些问题呢?这些问题对于中美关系未来走向有何影响? 根据环球时报的报道,中美此次高端部长级会晤对于"实质性"和"建设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涉及到了全面的双边关系和双边关系中的具体问题。 对于此次会晤其实也更多地透露出中美关系在新型国际局势下的一些转变,过去美国政府对华的态度一直"很强势"。毕竟毕竟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经济一直引领世界发展,但是随着世界格局的已经从过去的"一家独大"向"多极化转变"。而美国的经济优势也正在慢慢削弱。 谈到中美关系,我们最直接的就是中美贸易问题,而在中美贸易中,自特朗普执政开始的各项"关税政策"可见一斑,在当下美国的经济复苏缓慢,美国国内通胀越发严重,中美贸易问题也严重影响到美国国内民众的日常消费和生活。对此美国拜登政府对华的问题也必须有所转变。 首先,俄乌战争还在持续中,而背后所体现的正是美俄两国的政治经济对抗。无论是从军事方面还是经济方面冲突都越来越严峻。美国一直在试图带领欧洲的节奏,除了对乌克兰提供军事装备之外,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带动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展开多轮制裁,这也导致了欧洲被动的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尤其是欧洲的能源危机全面爆发,导致欧洲各国对美国的态度越发迷离。 俄罗斯是欧洲能源的主要供应国,就在7月11日,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主要管道——"北溪-1"开始年度维护,输气也随之暂停。这也使欧洲的能源危机进一步严重化。根据伦敦洲际交易所数据显示,近日,欧洲天然气现货价格突破1900美元每立方米。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欧洲天然气的价格已经上涨了一倍。这严重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生产生活。 甚至英国伦敦地铁出现运煤列车,难道要让整个欧洲重新回到"燃煤"时代?一方面美国遏制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另一方面美国的能源又无法及时、足量、低价的供应欧洲各国。真正陷入困境的就是欧洲各国的民众,当下已经有很多的欧洲政要呼吁解决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问题。 "美国正在牺牲欧洲利益" ,然而,对俄制裁的效果并不明显,还起了反作用。如今,欧洲国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一味地跟从美国不断推高对俄罗斯的制裁,带来的损失将更多由欧洲自身来承担。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对于盲目跟进美国政策的不满。 其次,美国内部通胀严重 据美媒报道,当地时间2022年7月11日,白宫新闻秘书卡·让-皮埃尔提醒外界,随着汽油和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美国6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将"大幅上升"。 根据此前报道,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已连续八个月高于6%,近三个月同比涨幅都在8%以上。在美联储加速加息应对高通胀背景下,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持续升温。 受大规模刺激措施、需求回升、供应链不畅等多重因素影响,美国当前面临4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 通胀不仅仅严重影响了低收入阶层,在美国占人口多数的中产阶层也对物价上涨感到"吃不消",很多人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美国政府的态度不得已做出改变。美国正准备降低中国商品的关税以寻求中国的帮助,希望可以从中国进口更多的产品,抑制目前通货膨胀的问题。 据路透社7月8日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当日称,他尚未决定是否削减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的一些关税,并表示他的政府正在"逐一"进行审查。 而美国政府之所以还在"纠结"原因是: 一方面,希望通过降低关税,从而能够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商品,从而降低美国商品的价格。 其次,美国政府还想通过此举措和中国谈判,"希望中国能够取消对美国商品征收的部分非战略性关税"。 第三,美国政府不乏有拿"关税减免"来与中国交换国际政治利益,尤其在俄乌问题中我国的政治态度还是非常关键的。 美国的强势资本已然不再,不仅有求于中国,但还放不下面子,甚至还想换得更多的利益,至于结果如何,相信美国政府会很快有结果,毕竟美国的"通胀问题"等不了。 美商务部长雷蒙多10日指出,取消关税的目标将主要集中在家居日用品领域,对于美国通胀降温的实际效果有限。 自今年以来,受俄乌冲突以及全球疫情影响,美国今年6月CPI同比达到8.6%,是近四十年来新高。鉴于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占全美整体消费三分之一,美国财长耶伦表示征收的关税多半由进口商支付,部分转嫁消费者,调整这些关税有利于抑制物价。 从此消息,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动,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 当然美国降低关税对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是有利的,同时也可以拉动我国国内的经济发展。所以从我国自身利益出发,中国也极有可能会适当地取消对美国商品的部分关税。毕竟和平的发展环境是我们现在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