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富阳龙门镇,有一座不打眼的荒山叫做鸡昂头山。 这是一座距离镇上不远的普通大山,可是在本地人的眼里,却是一处让人望而生畏的所在。 除了节气的日子,即使在白天,龙门镇的人也不敢单独去鸡昂头山上闲逛。 为何?因为这座山是当地人的祖坟山,山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400多个墓堆。 然而,在2010年的夏天,一个40多岁的女人住进了坟山之上,而且她这一住 ,就是6年之久。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人们会听见女人在坟堆间的窝棚里高歌,红色的身影映照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神秘莫测…… 有人说,女人是去山中寻宝的,山里面有外人所不知的宝贝。 女人是谁?她真的是在这座人人惧怕的坟山里面寻找宝贝吗?城里回来的女人 2010年的一天傍晚,住在宅富阳龙门镇鸡昂头山附近的村民们在无意中发现,有一个40多岁的女人独自一人进了坟山。 鸡昂头山虽然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大山,可是自从上个世纪起,龙门镇的村民就把他当作了坟山,专门用来安葬逝者。 久而久之,鸡昂头山上的坟堆越来越多,星罗棋布地散布在整个山坡上,不计其数。 于是,这里便成了人们心中的一座禁山,除了清明节祭奠的日子,平常是没有什么人敢单独进山的。 即使是白天,胆子小的人从山脚下经过,也会感觉四周泛起一阵阵冷气,让人后背生寒。 好事的村民看见女人独自进了山,感觉奇怪,远远地跟着,看见女人爬上了半山腰。 在密密匝匝的坟堆中间,有一个破旧的窝棚,是上个世纪守山的老人遗留下来的废弃房子。 这个房子的门口就正对着坟墓,窗下也是坟堆,住在里面不是和死人为邻吗? 女人进了窝棚,开始在里面生火做饭,好像还很高兴的样子,破屋里传出她一阵阵悠扬的小调。 村民觉得不可思议,大家都对这座坟山敬而远之,这个女人却偏偏在坟堆中间唱歌,她是脑子有问题了吗? 村民感觉身子一阵颤抖,赶忙一溜烟跑下了坟山。 从这天起,附近的村民总能看到这个奇怪的女人天天出入在坟山坡上。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们老远就看到这座祖坟山上闪烁着昏黄的灯光,甚至眼尖者还能透过窗户看到女人在屋里跳舞,那让人夜不能寐的歌声传得老远。 这可是当代女版的"宁采臣",难道她是流浪至此,随便找个安身的地方吗? 当然不是。村民们发现,这个女人不仅出入于坟山,还经常往返于龙门镇,在街上闲逛。 镇上的居民对于外来者都有一定的警惕心理,他们见到这个陌生的女人来镇上的次数多了,在相互的攀谈中,也就渐渐知道了她的名字。 女人名叫孙发娣,其实她就出生于龙门镇,只是在她年轻的时候一直在市里上班。 在她46岁这一年,她突然就提前申请了退休,回到了龙门镇,而且对镇上的坟山有了兴趣。 怪异的选择 孙发娣独自一人到鸡昂头山打探了一趟,回的家里就和丈夫商量要去承包下这座山。 丈夫当时就愣住了,这是座祖坟山,连男人都不敢轻易上山,你一个女人家居然要去打扰先人睡觉? 孙发娣笑道:山中有宝贝呢。 丈夫不可思议:宝贝?漫山遍野的坟丘是宝贝吗?你是想发财想疯了吧! 孙发娣不顾丈夫的反对,第二天就跑到了龙门镇政府,要求用5000块钱一年承包鸡昂头山。 这5000块钱一年,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政府工作人员想:这鸡昂头山不过就是一座荒山,荒着也是荒着,居然还有人来高价承包,他们当然求之不得。 于是孙发娣和政府部门顺利地签下了租赁合同,回家就和丈夫商量要搬到山上去住。 丈夫发火了 :你敢去?你去我们就离婚! 孙发娣才不管呢,她做事向来我行我素,提起行李就搬去了鸡昂头山上住。 丈夫尽管气得直跺脚,却拿她没有办法,只能任由着她"任性妄为"去了。 看到孙发娣住在坟山上,龙门镇的居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她的猜疑。 大家也纷纷议论:这鸡昂头山上莫非真有宝贝?孙发娣每天在山上转悠,就是在寻宝吗? 孙发娣拿起了剪子,开始每天在山上给枇杷树剪枝。于是大家又议论开了:莫非这就是孙发娣找到了宝贝? 原来,在上个世纪70年代,鸡昂头山当地人种植的果园 ,山上到现在还留下了许多枇杷树。 后来到了改革开放以后,这座山才逐渐演变成了当地人专门用来安葬逝者的坟山。 可是这些枇杷树都已经老朽,即使修了枝也收获不了多少果实,值得孙发娣往山里砸钱,还日夜守在坟山上吗? 要说养老吧,谁又会选择到坟山上去养老呢?住在古镇里悠哉悠哉地不好吗? 这孙发娣的性格挺倔强,她根本没有在意村民们的闲言碎语,而是一门心思打理起那些枇杷树。 到了收获的季节,她就把果实运到山下售卖,也能够攒下一些辛苦钱。掉进坟坑 孙发娣在山上一住就是5年,黄荒山上艰苦的生活条件不管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可是孙发娣却甘之如饴,虽然大家都不解,但是她始终相信,这鸡昂头山必定有一条属于她的发财路。 久而久之,就在大家已经对孙发娣租住坟山的事情逐渐淡下来的时候,孙发娣突然又做了一件让人琢磨不透的事情。 到2011年,孙发娣把这一季的枇杷售卖后,就开始动员镇上的人迁走鸡昂头山上的坟墓,迁走一座墓就补贴200块钱。 迁走祖坟对于每家每户都不是一件小事情,所以即使孙法娣承诺补贴200元钱,也仍然没有一家人愿意迁坟。 孙发娣就到镇上一家一户地做思想工作,可是任凭她磨破了嘴皮子,仍是没有一家人答应她。 有一天晚上,当她从镇上返回鸡昂头山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孙发娣走在山路上,月黑风高的夜晚,她感到有一丝丝不安。 突然间,山上的狗开始叫个不停。孙发娣以为有人上山偷她养的山鸡,于是开始狂奔起来。 可就在这时候,她感觉脚下一空,整个身子跌落在一座塌陷的坟丘里,在迷糊之间她竟然躺在了棺木板上。 孙发娣想站起来,可身体却不听指挥,眼睛也睁不开……难道她的迁坟之举惹恼了先人吗? 孙发娣脑子一片混乱,陷入了昏迷之中,直到又过了十多分钟,她才渐渐恢复了知觉,连忙从坟坑里爬起来往家里跑去。 远处有一束亮光传来,原来是陪着孙发娣守山的舅爷寻找而来,他看孙发娣这么晚都没有回来,生怕她发生什么意外,所以打着手电筒从山路上下来寻她。 孙发娣把自己掉进坟坑里的事情告诉了舅爷,舅爷说,这是要发财了的征兆了吧? 孙发娣笑笑,她觉得这是舅爷在安慰她而已。 在这之后,孙发娣掉进棺材里的事情在镇上传开了,村民们也都看到了她想要开发鸡昂山的那份决心和毅力,对她也多了几分赞许和佩服。 而就在这一年,龙门镇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机会。孙发娣寻到的宝贝 龙门镇,当以其"古"字而出名。 在这个镇上,90%以上的居民都是三国东吴的皇帝孙权的后裔。 根据他们的家谱记载,自三国孙权时期开始,孙氏家族已经在这里居住了1700多年,繁衍近70代人。 在龙门古镇上,至今仍然完整保留着江南罕见的明清古建筑 ,随处可见徽派建筑的古迹。 无疑,龙门古镇是古代历史文化遗留下来的一块瑰宝。 2011年,龙门镇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孙权故里",当地的部门开始大力开发龙门古镇景区。 而孙法娣的承包的鸡昂头山,也恰好就在古镇景区的范围之内。 在当地政府的统一规划下,鸡昂头山上的坟墓都需要迁到了公墓区,政府也会每家补贴200块钱。 因为有了政府的配合,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鸡昂头山上的几百座古坟都被迁走了。 而孙发娣从第一天上祖坟山起,她所等待的,也就是这一天。她所筹划的,也是隐藏在"孙权出生地"后面的无限商机。 难道孙发娣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吗? 孙发娣从小就看过家里的族谱。在族谱上,她是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孙权之64代嫡孙。 孙发娣知道,孙权是历史上的显赫人物,开国皇帝。那么随着国家旅游业的发展,迟早有一天"孙权故里"会被开发出来。 作为皇帝孙权的嫡孙,怎样才能在这场机遇里挖到自己的一桶金呢? 孙发娣认为,那应该是要在龙门古镇附近的景区做文章。 当孙发娣从市里回到龙门镇时,发现附近山上的树大都被砍伐一空,成为了光秃秃的荒山。 而只有鸡昂头山,因为上面布满了密密匝匝的坟墓,没有多少人愿意上山砍伐,所以这里植被相对齐全,山上树木众多,从远看郁郁葱葱,孙发娣觉得很有开发的潜能。 当镇上的村民把鸡昂头山上的祖坟逐渐迁走时,孙发娣已经开始在山上修建起房子来。 她用卖枇杷的钱加上一些借款,在山上建起了徽派古宅,还把自己的房子取名为"龙门客栈"。而龙门镇上的人们,也早已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叫"孙二娘"。 随着旅游开发的红火,到龙门古镇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跋涉千里来到孙权的故里,兴致勃勃地吃着孙权后人做的农家饭,那种在古镇漫步的穿越情怀,无不吸引人纷纷而至。 当镇上的其他人才发现旅游商机,在古镇附近开饭店、修宾馆的时候,孙发娣已经先人一步,在龙门客栈上挂起了"孙权第64代嫡孙"的牌匾,并以此为噱头,引来了无数的宾客专程前来一游。 随着网络的发展,"龙门客栈""孙二娘"的名头越传越远。 很多游客在网上了解到鸡昂头山上的故事,到龙门古镇旅游的时候,就会专门到"龙门客栈"一探,一边吃着农家饭,一边听"孙二娘"讲她的"半夜奇遇",亲身体会一回身在坟山之巅的神奇感觉。 如今,孙发娣凭着她的先知先觉,在旅游的红海中夺得了先机,每年在鸡昂头山上赚得的利润就高达200多万元。 这不正是孙发娣在坟山上捡到的宝贝吗? 其实,只要我们看准了机会,比别人快走几步,便会捡到别人不曾想到的"财宝"。 当然,这一条路并不平坦,你要从别人的不理解中走过,从艰苦的岁月中走过,甚至从惊惶和不安中走过。 5年时间,1800多个日夜,一个女人,和400多座坟墓为伴。 成功不是不可能,而是需要头脑加上毅力,加上决心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