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国同庆!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创新设计的超级航空母舰"福建号"今天上午11:00下水,代表着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航母建造技术在中国有了成果。 "福建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是全球首先采用电磁弹射和电磁拦阻技术的常规动力超级航母。"福建号"的下水,代表着中国一跃超过英法俄等有能力建造航母的国家,成为可以跟美国比肩的完成世界先进的超级航母设计和建造的两大顶尖国家之一。 抛开尺寸、吨位不谈,继续深入发掘内涵,可以看到"福建号"不仅仅是"仅次于"美国福特号的中国军工技术的代表,它在至少三个方面独步全球,处于领先位置,当得起"全球第一"! 一是中压直流全舰电磁动力综合管理体系。 以马伟明院士为首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们在全电推进领域潜心钻研20年,后来居上,超越英美先发的技术体系,走出了中国全电推进领域自己的道路,并且在能量转换效率、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显著优于英美同类系统。 "福建号"虽然不能说是这套系统的"集大成者",但也绝对是目前阶段可以稳定工程化的最高端系统,应用于电磁弹射和电磁拦阻方面是划时代的进步,避免了福特号上面因为先天技术缺陷导致电磁弹射器故障率较高的窘境。 二是高速传输、大容量、超级处理能力和一体化的C4I系统。 "福特号"会是全球首艘"智能化"超级战舰。最小的常规航母舰岛代表着电磁信息管理系统的高度集成,一体化电磁桅杆、三波段相控阵雷达加上内在的高速大容量信息处理系统和辅助决策AI系统让"福建号"成为世界上感官最灵敏、大脑最聪明的航空母舰。 "福建号"还是全球第一艘全面对无人战机控制、指挥和作战优化的航空母舰,这为将来大规模无人机海上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福建号"的无人机指挥控制作战能力独步全球。 三是顶尖的常规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是"福建号"最大的疑点,很多网友都在猜测,甚至有些人兴奋地讨论什么"核常混动"。 当然没什么"核常混动",本来核动力和采用蒸汽机的常规动力航母差别只在燃料不同,核反应堆烧的是高浓缩放射性金属,后端转化成动力同样依靠的是水和涡轮机,跟蒸汽机一样都是烧开水靠压力驱动涡轮转动产生推力。所谓"核动力马力比常规动力大"纯属以讹传讹,动力系统功率只看设计指标,跟燃料无关。 核动力的优点是省油,但因为仍然是靠烧开水转化为动力,所以跟蒸汽轮机一样热效率底下,远远比不上柴油机,更不用说燃气轮机。 现在常规动力可以摆脱蒸汽轮机效率低下的桎梏,大幅度提高燃油利用效率。其中热效率最高的当属"燃-蒸联合"动力系统,目前的热效率纪录是71%,高出单纯的蒸汽轮机将近三倍! 观察"福建号"那个极其紧凑的舰岛的进气道烟道部分,可以明显看到排烟道跟采用蒸汽轮机动力的"山东号"基本一样,但进气口显著不同,反而更像采用燃气轮机动力的055驱逐舰。 故而本人猜测,"福建号"采用的是燃-蒸联合动力系统,大幅度提升了燃油热效率,烧同样的油,可以输出两倍以上的动力!这或许能够解释不少人的疑惑——为啥差了60%吨位的两艘航母烟道却一样?难道动力系统没升级? 不采用蒸汽弹射,就没必要非用蒸汽机,燃气轮机热效率更高,还更方便发电。燃气轮机后端加入蒸汽轮机,可以继续利用燃气轮机排出的高温燃气驱动蒸汽轮机产生动力,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同时,又避免了英国航母采用燃气轮机为了排放高温燃气搞成双舰岛布局影响飞机降落的困境。 "福建号"有可能是全球首艘采用高效率"燃-蒸联合"动力的航母,其动力不比美国的核动力低,能源利用效率和发电效率更是远远胜出。中国发展自己的核动力航母,除非能够在核辐射控制和核污染处理以及能源利用效率上显著超过美国的核动力技术,否则不会上马。 关于常规航母非常费油的问题,明白人应该知道航母舰队油料消耗的大头是舰载机,特别是战时,常规航母本身消耗的油料跟整个舰队和舰载机相比微不足道,采用核动力并不能够对减少油料补给起多大作用,核动力无论在功率、能源利用率和后勤需求方面相比常规动力没有明显优势,甚至很多方面处于劣势。 所以中国航母的技术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路线,并不是跟着美国的技术走就是唯一正确的。中国军事尖端技术的发展一再证明:崇美心理可以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