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书兰 大约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香港的私立大专院校-珠海书院(台湾称谓"珠海大学")在台湾的地位十分崇高而特别,时有珠海大学生访问团到台湾,报纸、电视新闻天天都追踪报道;今天获蒋经国先生接见,明天拜访"立法院",后天游玩中部横贯公路;可以说,台湾本地生无法见的人,他们能见到,本地生无法到的地方,他们都能到。这让当时仍是学生的我,产生一个愿望;他日若到香港,一定要到"珠海大学"读书。 近日听闻母校"珠海学院"因经营者易手考虑改名了,霎时间,无法接受的校友,大致分为两派:一派固执捍卫珠海校名,一派经思虑后圆融豁达,认为既已无法改变事实,就欣然接受!而我推敲之后,觉得改名后的母校,没有什么不好!反而还有更大发展的空间,持续母校的生命力!诚如金耀基教授所说"没有‘没有传统的现代化’!"历史是不会抹去的,拥有75年的"珠海学院",于1947年在广州创校,校名为"珠海大学",1949年迁校至香港,改名"珠海书院",2004年改称"珠海学院"沿用至今。 母校校址分为四个阶段:1947年广州,1949年由广州迁至香港亚皆老街,1992年改迁荃湾,2016年迁入屯门黄金海岸,校园风光明媚有山有海,名家建筑,图书馆设计精致,采光自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校园中庭种植一株节果决明树,此树经历了数度台风摧残,几乎奄奄一息,喜近来竟重现生机,绿叶新枝繁茂,粉红花朵吐艳,香气扑鼻,有文学系徐康教授撰《节果决明记》文内有云:"桢木张扬报喜讯,学林广传好兆头"以贺之。 从1947年校训"以建民国,以进大同"至2016年新校训"求智珠 ,通四海",可窥见半部中国近代史。早期"珠海书院"与中国国民党渊源深厚,可以说,部分的台湾人,来香港后,大都会到"珠海书院"读书或教书或寻亲友,在珠海校园或人脉中始终能找到几位自己的朋友;然而随著国民党在台湾被民进党刻意打压,不论被动或主动情况下,逐渐成为弱势,加上海峡两岸暨香港政治经济环境的转变,母校如果不再变通,这条大专院校教育之路只会越走越窄。所以,当下只有变通是唯一出路。 "珠海学院"迄今为香港历史上最悠久的私立大专院校。2016年海航集团曾注资珠海学院,但已于2020年全部撤出,现在因资金问题由福建厦门教育集团主理。我明白固执捍卫珠海校名的校友感受,但也觉得抱残守缺的坚守何苦呢?无疑是辛苦自己!面对现实放宽心态看事情。 回顾75年来母校的师资阵容强大,仅仅中国文史方面,诸如罗香林、涂公遂、宋晞、饶宗颐、陈湛铨、徐速、王韶生、李璜、苏文擢、何沛雄、胡春惠、萧国健等等,皆是享誉杏坛的著名教授。母校栽培出许多优秀杰出的校友(因芳名多如天上繁星,在此暂且不表)校友分布全香港,为港澳、为两岸同胞、甚或在国际上贡献所学,为社会发光!发热! 母校继以"背靠祖国、立足香港、连接大中华、面向全世界"为愿景,以"体现国家意志、坚持正确方向、弘扬爱国爱港"为使命,将以"走出香港、面向世界"为目标!在此新时代的来临,祝愿母校自今而后持续发展之路更加宽广绵长,我校校运昌隆!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本人所属,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