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天时间,上过丑陋热搜的"毒图"已经激怒了14亿人。 今天,微博上最火爆的消息是,教育部要求对中小学教材进行全面排查。 人民教育出版社也承诺在道歉后进行整改,并在全国招募优秀设计师。 大部分清醒的网友表示满意:认为早就该管了,强烈要求追究责任。 但讽刺的是,仍有不少网友质疑: 有人认为只是生意上的问题,只是找钱少的画家烂了,没必要涨太多。 "资金不足导致生产以次充好,中国人不必过于敏感,对吧?" 一些甚至讽刺的反对者: "大惊小怪",仁者见仁,淫者见淫。 " "画风非要高举大棒喊杀吗?" 这些洗地的人的声音大多是,几张插画呢? 是大惊小怪还是该被骂,我们来看一些最大的争议。 惹怒了14亿人的猥琐插画真的不差钱 首先,插图很糟糕,很丑陋。 真的是差钱吗? 事件曝光之初,有人算账。 2010年,一本精美的教科书插图要500-800元。 但现在江苏某出版社给出的单色50元,彩色200元,远低于12年前。 最后的结论是,出版社没钱了,雇不到好的画家。 这是真的吗? 我们先来看看人民教育出版社。 天眼查显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为21.55亿元。 此外,人民教育学会的业务路径相当广泛。 除了每年发行的38.87亿本中小学课本外,还有电子音像出版物和数字出版收入。 以电子音视频产品为例,在官网上,最贵的小学数学光盘可以卖到96元。 还有最近发布的Pedagogical Pad,售价高达4380元。 配备最低的芯片成本仅不到1000元。 虽然目前的产品已经下架,但在过去,人民教育Pad覆盖了超过3000万师生。 仅根据这个数据,收入就可以达到数百亿。 除了硬件设备,Wind显示,2021年以来,人民教育学会还中标内蒙古自治区3个教育培训项目,累计成交金额523.6万元。 单从这几个方面来说,人教社就是个大生意,说没钱请插画师是无稽之谈。 这次还有其他儿童读物引起了争议。 最著名的是"东方娃娃"。 书中,两个男孩舔了舔女孩的胳膊,配文说:"姐姐,你长得这么漂亮,你的汗是不是咸的?" 被骂上热搜后,"东方娃娃"只是傲慢地发表声明,甚至没有为此道歉。 《东方娃娃》的插画问题是缺钱造成的吗? 当然不是! 东方娃娃公司成立于1999年,被誉为最好的童书之一。 连续11年被评为"全国少儿优秀儿童报刊推荐",也是国内第一本走出国门的杂志。 《东方娃娃》杂志订阅量从百万起步,在天猫杂志订阅项目销售额中排名第一,很多幼儿园都会将其作为教材使用。 按照半年订阅216元至288元的价格计算,仅《东方娃娃》一本杂志一年就能赚近5000万元。 除了《东方娃娃》之外,如今出现问题的童书,没有一部是因为缺钱,没办法请到插画师。 如今,在中国童书市场,儿童绘本占童书零售市场的24.98%,市场份额达58亿元。 而由于中国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动辄上万元的儿童读物,家长们更是舍不得买。 道弟兄在北京采访了一位母亲。 她说,孩子1岁就开始听绘本了,现在孩子7岁了,家里有几万本绘本,占了家里的一堵墙,成本10万多。 . 在家长的真钱消费下,不少童书出版商并非没有钱,而是因过度资本化而放松了警惕。 审美退步不是被骂的罪魁祸首 近两年,因为咪咪的眼睛问题,《狮子男》、三只松鼠、陈漫都被骂上了热搜。 如今,教科书的插图一出,很多人就把责任归咎于美学和画风。 有人说教科书插图的风格受到了世界级画家费尔南多·博特罗的影响。 道哥特地去看了博特罗的画。 虽然他的脸很大,眼睛很小,眼睛分开很远,但画的整体风格并不怪异。 另一方面,被骂的问题插图就像钱钟书描述的外国报纸上的一个中国人的脸:"孩子不到两岁,鼻子扁平,眼睛有两条斜缝,眉毛很高 ,和眼睛相距很远。恶心。 画风可以模仿,但情色擦边球等问题根本就不是丑,而是丑。 就像这次曝光的插图,有的刻意强调性器官,大做擦边球。 有的把国旗倒过来,中国地图有误,故意用日本战机编号。 有些童书甚至有18条禁书,有些图片堪比街头杂志上的小黄书。 刀哥从资深插画师那里了解到,专业的儿童画师在一些敏感的地方会特别小心,尽量模糊,生怕家长抱怨。 这种情况要么不好,要么很愚蠢。 其实早在2014年就有老师说PPE版小学数学的插图不好看。 2019年,有网友发现,小学语文课本中外国人的形象大多是正面的,而中国人的形象则非常负面。 可见,如今的插画被亿万人骂,不仅仅是因为审美倒退。 要知道,在过去的教科书插图中,每一幅都是精挑细选,精心制作的。 例如,《飞夺泸定桥》的配图是广东画家雷潭的油画。 据说,为了创作这部作品,画师们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重新走红军长征的路线,经历了红军战士的艰辛,才画出了雄伟的泸定桥。 被网友恶搞为"杜甫很忙"的插画出自中国水墨大师江兆和之手。 有些大师为了还原古人的面貌,会结合古人的描述,然后以现代科学家为原型。 比如教科书中的祖冲之,就是按照大科学家朱可桢的模型绘制的。 还有刘辉、张衡、张仲景、森星星、孙思邈、郭守敬,都有那个时期科学家的影子。 另一方面,目前的插画来源,人民教育版插画师吴勇的工作室,已经被法庭证明连基本资质都不存在。 难怪童话之王郑渊洁怒批:没有底线。 同时,由于童书市场的蓬勃发展,截至2019年,全国561家出版社中有540多家出版童书,占比超过96%。 道哥了解到,因为童书通俗易懂、篇幅短,非专业的出版机构也可以快速进入这个行业。 很多出版社甚至都不会找专门的童书插画师,没有美院毕业的实习生也能做到。 .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的儿童书籍和教科书的插图比美学更倒退。 最严的童书,却没有创作底线 近两年,国家对成人观看的动漫、影视作品、小说、游戏的审查细致到了毛孔。 动漫中的彩发被举报下架,《虹猫蓝兔七英雄传》等国漫也因血迹下架。 刘耕红的腋毛和胸肌会被警告不雅,歌词里的一根烟会变成一只眼睛。 游戏角色的血色变成了绿色,还有卡通中无处不在的马赛克。 儿童文学作家北茅的《米小泉上学》是专门为小学生创作的,因为里面有"同学的昵称"、"希望同学们不要当班主任",被家长举报。 为了防止儿童身心受到各方面的污染,社会筑起了铁墙。 然而,专门为儿童准备的教科书和儿童绘本却屡屡出现在各种十八禁内容中,失去了创作的底线。 神话故事中的一篇文章公开描述了剃须刀如何与媒人勾结侵犯一个年轻女孩。 《扁鹊看病》居然把一个女孩子献给了一个老人以示感谢,而且插图色情挑逗。 很多童书柜台都摆满了《尸画》、《对着太阳的呻吟》、《宗主,你可以跟随》等书籍。 封面和插图充满了骷髅、鬼脸、凶手甚至强奸的图片。 出版商稍加审查后,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剧集将不会出版。 无论是编辑的不负责任,还是出版商的尸餐,这些"毒书"对孩子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 央视旗下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曾播出反恐纪录片《暗流涌动——中国新疆反恐挑战》,记录了新疆当地教育部13年来使用有毒教材的故事。 教科书里有很多血腥、暴力和分裂的内容。 例如,有七位维吾尔英雄少女为了所谓的"保卫家园",被汉军逼到悬崖上跳崖身亡的虚构故事。 包含此内容的教科书有 2500 万本。 当地学生以这种方式接受教育已有13年。 虽然这次的"插画"事件没有纪录片那么严重,但足以敲响警钟。 如今,童书市场已经成为风口浪尖,就连曾经风靡一时的财经类书籍也被打败了。 然而,很多出版商却沉浸在争夺市场份额、快速赚钱的快感中,而忽视了对内容的控制。 业内人士感叹,童书出版几乎没有门槛,"自带"是最方便的。 有的童书只需要编纂传统故事,加上拼音就可以成为儿童的"新书",内容更是五花八门。 比如前段时间曝光的《孝经》中,1926年鲁迅先生批判的"郭居麦尔"仍在其中。 在《口袋里的爸爸》一书中,自杀的场景描写得令人印象深刻。 只要有大生意,就会有黑暗的地方。 除了监管,创作者和出版商也要守住底线。 结论: 近年来,各种乱象在童书市场的表象下不断滋生。 除了"毒插图"的出现,盗版、假冒书籍猖獗、内容低劣等问题也长期存在。 除了各方面的利益支持、不作为和放任自流外,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儿童图书出版分类和管控的法律法规,审计机制也容易出现漏洞。 行业。 旺盛的需求和监管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童书市场的混乱。 它们就像定时炸弹,潜伏在数百万儿童中,更潜伏在那些掩盖"毒图"的公司中。 只让犯罪成本大于利润成本 只有这样才能清除"毒图" 也是孩子们的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