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百岁抗战女兵,73年后终于看见丈夫的照片,认出后泪流不止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6年6月底,几位志愿者代表拿着"一样宝贝",来到了湖南新卯村一位叫做周秀莲老人的家中。
老人一看到那件东西,眼泪就簌簌的落了下来,口中还不住的念叨,
"杨平啊,杨平啊……"
这位叫做周秀莲的老人究竟是谁?她为何能惊动志愿者和政府?她和"杨平"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以至于阔别73年却仍旧牢记于心呢?我把"他"弄丢了
2016年5月,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们,为了探访"全国年龄最大的抗战老兵"、"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诠释的最年长老兵"周秀莲 ,来到了湖南省新卯村。
大家受到了老人的热切接待,就在临行之际,志愿者们询问老人是否还有什么心愿。
而老人在略作犹豫之后,还是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我希望你们能帮我找一个人,他叫杨平……"
"他是我的丈夫,我把他弄丢了。"
老人的神色有些沮丧,志愿者们面面相觑之下,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因为当时周秀莲老人已经109岁了,属于典型的"高寿"年纪,而根据各种信息来看,老人的丈夫应该已经去世了,这让他们到哪儿去找?
就在志愿者们心中疑惑的时候,周秀莲老人解释了自己的话,原来她不是想要找到自己的丈夫,而是找到一些跟丈夫相关的东西。
毕竟她与丈夫已经分别73年了,离开之前,她想再看一看丈夫的模样。
也正是在周秀莲老人的陈述中,志愿者们了解到了一段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传奇爱情……"富家女"倒追"穷小子"
1907年,周秀莲出生于湖南省的一个富裕人家,由于家中父亲受过西式教育,思想比较开明,所以周秀莲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受父亲熏陶以及时代风潮影响,周秀莲的心中自幼就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18岁的时候她更是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妇女联合会,投身于革命事业。
周秀莲当时居然年纪不大,但是见解却很深远,她曾这么跟自己的父亲说道,
"这个国家已经到了必须要破而再立的时候,只有打破旧的坏的,才能迎来新的好的。"
秉持着这样的精神,周秀莲一直活跃于革命的一线。
不仅经常与同志们开会,还会聚集一些有志青年一起交流,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周秀莲认识到了黄埔军校毕业的杨平,并对其一见钟情。
杨平虽然出生一般,但无论是才貌还是能力在当时的青年才俊中都是数得上的。
自黄埔军校毕业之后,他在杜聿明麾下任职,年纪轻轻便已经有所建树,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也正因如此,他和周秀莲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
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周秀莲放下身段,主动向杨平表白之时,杨平竟然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理由是"革命尚未成功,不愿考虑私事",他原本以为周秀莲会知难而退,却没想到这番举动让他在周秀莲眼中愈发光彩。
虽然两人当时没走到一起,但是由于都是革命同志,所以后面接触的还是比较频繁的。
在进一步的接触中,杨平也发现了周秀莲是"特别"的,对她的好感渐深。
随后两人的关系便是飞快拉近,1931年,二人正式步入婚姻的殿堂。
虽然因为时局混乱,两人并没有举行多么隆重的婚礼,但是双方都打心底里认定,对方就是一生一世的"唯一"。
周秀莲更是亲口说过,"就算是死,我们也要在一起。" 齐头并进,夫妻被迫分离
结婚之后,夫妻俩可以说是齐头并进、举案齐眉,丈夫因为表现出色,从连长一路升到了副团长的位置上,还被授予了少校军衔。
而妻子也不差,在杜聿明部队的眷属工厂任上尉收发管理员。
看起来,虽然杨平带兵打仗的贡献更大,但是其实周秀莲的贡献比起丈夫来也一点不差。
在前线战士们记录缺少衣服的情况下,是她带领工人日夜赶工、不眠不休,这才让那些士兵有衣服穿。
而在这个过程中周秀莲作为"带头者",吃得苦尤为之多,看她那干练工作的样子,人们都很难想象她之前是名门小姐。
与此同时,周秀莲等人也在不停跟着部队跑,几年时间里可以说是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有的地方气候寒冷,她直接长出了冻疮,有的地方气候炎热,她中暑后全身都是痱子。
可即便如此她也没有丝毫怨言,甚至就连丈夫经常去前线作战,与她聚少离多她都能接受。
在她看来,国家的意义要大于他们这个小家。
当然,周秀莲也有因为丈夫打仗、夫妻分离而生气的时候。
1942年,杜聿明要带领第五军前往缅甸,杨平也在征召的行列之中,害怕妻子担心,杨平始终都没有告诉妻子。
直到出发前夕才让周秀莲知道了这件事,周秀莲的脸色当时直接就沉了下来,问丈夫能不能不去。
在丈夫摇头过后,周秀莲的眼泪就流了下来,一边哭一边哽咽着说道,
"我不是不让你去,是不想让你瞒着我,倘若你能早些告诉我这个消息,我也能替你收拾一下行装……"
夫妻俩拥在一块哭了很久,可军情紧迫,杨平没过多久还是随行出征了。
在离别之时,杨平告诉妻子,自己一定会平安归来,让妻子在家中照顾好自己。
可是这一次杨平食言了,他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 遭遇坎坷,与丈夫阔别73年
在丈夫杨平离开的时候,妻子周秀莲与他已经有了4个孩子。
好在周秀莲的工资很高,每个月足有90元,足以养活一大家子,所以她一边养育孩子,一边等着丈夫的归来。
然而,在丈夫外出打仗期间,她一共只收到了三封信和一个噩耗。
三封信中当时没说什么,只是一些家常里短,可是那一个噩耗却让周秀莲备受打击。
杨平所在的部队遭到了日军的偷袭,最终杨平不幸中弹牺牲了。
痛苦不已的周秀莲,再也没办法留在那个伤心地,直接带着孩子们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长沙望城县新卯村。
每日里就种种田、养养鸡,带带孩子们,时间久了,丈夫离世的痛苦也得到了轻微的缓解。
可没过多久,周秀莲的伤疤就被再一次地撕裂了。
那是1944年的长沙会战,日寇直接放火烧了周秀莲所在的村子。
由于当时时局紧急,周秀莲只顾着带着孩子们离开,所以家中存放的与杨平有关的东西,全都在大火中付之一炬。
杨平所存在的最后痕迹,也被那把大火给抹除了。
另外,周秀莲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也被那场大火殃及,一家人的生活顿时没了保障。
这时候有人给了周秀莲一家前往台湾的机票,许诺到了台湾之后会好好照顾他们一家人。
可是周秀莲想也不想就摇头拒绝了,"我们出生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哪也不去,生在这里,死在这里。"
周秀莲每日里只做些繁琐的小事,把过往的经历和痛苦都埋在心中,时间一晃而过,周秀莲已经成为了109岁的老人。
可73年过去了,杨平依旧是她心中抹不去的一道刻痕。
当志愿者们问及周秀莲还有什么心愿的时候,周秀莲脱口而出的,便是想要找到与自己昔日丈夫杨平有关的东西。
而志愿者们在得知周秀莲的故事后也是感动不已,下定决心要帮她完成这个心愿。
由于只知道杨平的姓名、籍贯、任职情况以及一些其他的关键信息。
所以在经历一番艰难的寻找后,志愿者们还是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在台湾档案馆里找到了一张杨平昔日留下的照片。
并最终完成拓印将其送到了周秀莲老人的面前。
当看到照片的那一刻,老人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或许在别人看来,这只是一张普通的照片,可是在周秀莲看来,这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珍宝,是一段被时光淹没的峥嵘岁月的最好见证。
2022年3月18日,作为全国年龄最大的抗战老兵,以及曾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城市的最年长老兵,周秀莲老人去世了,享年115岁。 周秀莲老人的晚年岁月
虽然心中一直惦念着丈夫,但是周秀莲却并不悲观,反而可以说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在晚年的时候,她时常利用打麻将来排遣自己孤独与苦闷的时光。
说起来,周秀莲当初在跟随丈夫一起去南京之前还不会打麻将,只不过后来经常接触一些高级军官的女眷。
比如说曹秀星以及宋美龄等人,与他们接触得多了,自然也就会打麻将了。
当然,那一时期周秀莲仍旧是打的很少的,因为当时那些官太太们打的很大,一局麻将可能就要几十元,而周秀莲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八九十元罢了。
大家可不要觉得这份工资少,要知道在当时一元钱就能够买到100斤谷物左右,对于寻常人家来说,这已经是很多钱了。
后来,周秀莲老人偶尔会和街坊邻居一起打麻将,过过瘾。
由于她的技术比较好,所以时常是能赢的,打个10局最多也就输个一两局。
不过周秀莲老人很有分寸,打麻将不是为了赢钱,只是为了高兴,所以和邻居们打的也算是有来有回。
除了打麻将之外,老人平日里还喜欢去看看京剧,织织毛衣。
由于时代变化,后来看京剧看得少了,但是织毛衣这一习惯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家里的孩子们基本上都穿过老人织的毛衣。
按理说,老人原本的生活是没法做到如此安逸的,毕竟当年长沙会战后的一把大火,几乎烧掉了她家中的所有积蓄。
后来周秀莲老人之所以能够过得如此轻松,主要是因为她是抗战老兵,国家特意给她分了田地,让她的生活有了保障。
而周秀莲也一直非常感恩国家,平日里时常和子女们说国家是如何如何好。
从这种种事情来看,周秀莲老人是非常值得钦佩的,她并没有在命运的不幸面前"痛苦哀嚎",反而是选择平淡地接受现实,让苦痛的生活"开出花儿"。
或者这就是最早一批革命者的坚定心性吧,痛苦无法将其击倒,厄运也无法使其屈服。
就像老人在自家院子里种的那些花儿一样,年年岁岁都绽放着美丽的光彩。
虽然早早地失去了自己的丈夫,但是周秀莲老人的生活其实也并不孤独,比如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们,就经常去她家看望她。
在老人110岁生日的时候,大家甚至还凑到一块,给老人风风光光地办了一场寿宴,这是后人对前人的回馈,也是老一辈革命者们应得的荣光。
实际上,在多年抗战中,像周秀莲老人一样失去亲人的人不在少数,有的革命老区甚至能做到"全民皆兵"。
打完抗日战争之后,县城里的成年男性基本上都牺牲了,可即便如此,那些活下来的人也没有自怨自艾。
因为保家卫国是刻在我们骨血里的东西,烈士家属们固然痛苦,可他们并不后悔。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应该给那些烈士家属们更多的关怀,因为正是他们的亲人以自己的牺牲才铸就了我们今日的和平与幸福。
我们有责任让他们的家人过得更好一些,须知"为众人举火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众人开道者,不可使其困厄于荆棘"。
烈士们当初是为了亿万国人而牺牲的,因此他们的亲人便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付出再多的关心都不为过。
愿牺牲的革命者永得荣光,愿烈士的家属得以妥善安置,愿我们每个人不忘历史,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