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当地时间6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开启俄乌冲突以来首次外出访问行程,塔吉克斯坦是普京的首站目标。根据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于上周四透露的消息,普京下一站将前往土库曼斯坦,并将于6月29日出席在土库曼斯坦举行的里海沿岸国家首脑峰会,随后还会前往白俄罗斯进行访问。对此,航天君分析认为,在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的背景下,普京出访中亚或与稳固俄罗斯后方有关。 受俄乌冲突影响,自今年2月份以来,西方不断在"对俄制裁问题"上加码,除了包括北约成员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西方势力国家主动限制与俄罗斯的经济、外交往来外,西方还多次利用自己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巨大体量,恶意施压其他国家,强制要求一些不打算参与俄乌冲突话题的国家改变立场,站到西方一边,例如截止今年6月15日,美国政府就不止一次以中国拒绝参与制裁、谴责俄罗斯为理由,指责、威胁中方。 对中国尚且如此,可想而知,美国对其他一些经济体量远逊于中国的国家,又会是怎样一副面孔。事实上,在俄罗斯身边,原本被视为"后方"的中亚地区普遍在俄乌冲突话题上不肯支持俄方。例如今年1月出现局势动荡,受到俄罗斯一定帮助的哈萨克斯坦,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就表现出较为抵触俄罗斯的态度。今年4月,哈外交部长穆赫塔尔·特列乌别尔季在公开讲话中表示,哈方不支持俄罗斯在乌东的主张。 随后,哈萨克斯坦方面又以收到西方要求、规避连带性"二次制裁"为由,表示在不主动制裁俄罗斯的前提下,会积极配合西方制裁措施,决不帮助俄方规避制裁。当地时间6月17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前往俄罗斯,参与俄罗斯举行的第25届SPIEF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发言期间,托卡耶夫当着普京的面,公开重申哈萨克斯坦不支持普京在乌东部的主张,不会与俄罗斯在违反西方制裁要求的项目中合作。 除哈萨克斯坦外,"中亚五国"中,乌兹别克斯坦方面对反对俄罗斯的态度更为强硬,乌兹别克斯坦从一开始就响应了西方,对俄罗斯发起谴责。而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均态度"暧昧",它们不希望得罪西方,也不希望招惹俄罗斯,今年5月,美国国务院对外宣称,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唐纳德·卢率美国代表团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此举是为加强美国与这一地区的关系。 显然,在普京动身安抚后方各国之前,西方的橄榄枝已经先一步插到了俄罗斯身后,当前,俄乌冲突局势正处于"酣战"之际,俄方在战场上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军事优势,但到目前为止,这些军事优势还不足以完全奠定俄军在乌克兰的全面胜利,如果"后院"突然着火,恐怕是普京也难免会一时焦头烂额,因此,对于稳固中亚地区局势,深化与中亚各方的伙伴关系、政治和谐,是俄罗斯的优先事项之一。 "里海沿岸国家首脑峰会"是由伊朗、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五个里海沿岸国家组建的,旨在协商利用和开发里海资源,普京选择在俄乌冲突爆发后首轮外出前往参会,这说明俄方有意在西方封锁下拓展、维护与外界的合作平台,这对削弱西方围堵、封锁影响有较为直观的帮助,例如伊朗方面,作为世界头号反美先锋,俄罗斯加强与其的联系,无疑就是在向西方宣示:俄罗斯对西方围堵一定奉陪到底。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与俄罗斯关系较为密切的中亚各国纷纷不愿站队俄方,实际上也不只是西方施压那么简单。中亚各国出口资源往往需要从俄罗斯借道,这是它们与俄罗斯保持关系的基础,但西方作为中亚五国最大的商品购买国,则是最大的"金主"因此,于情于理,中亚都会更愿意在俄罗斯与西方的较量中偏向西方一些。此外,俄罗斯是地区强国,历史上中亚地区长期在俄罗斯的掌控之中,它们也担心俄方今后会对它们有领土扩张野心。 今年1月,哈萨克斯坦国内发生"未遂政变",当时哈塞克斯坦向"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求援,俄军快速反应部队第一时间就冲进了哈萨克斯坦首都平定暴乱、维持秩序,俄军的行动速度极快,办事效率极高,但这也在中亚各国间展现出了令人不安的强大,中亚各国本身就担心未来某一天会被俄罗斯重新吞并,俄乌冲突的爆发更是刺激了它们的神经,因此,中亚在俄罗斯最需要支持的时候选择暧昧、沉默、甚至是公开唱反调,实际上并不令人意外。 从普京先出访塔吉克斯坦、然后转到土库曼斯坦,最后前往白俄罗斯的路径规划上看,除了地理位置较为方便外,这也表现出普京有意争取处于"暧昧"中的塔、土两国支持,至少是希望维护现有的平缓关系。普京最终目标是到访一直支持自己的白俄罗斯,这说明,在普京眼中还是明确的支持者,地位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