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环卫项目甲方,职业生涯经历一次此生无憾
环卫生涯起点
2009年12月28日,公司临时通知我立即收拾行李,赶赴湖南省某县,同行的有公司老板和2位同事,实际上那时候项目已经中标了,那时候我连中标是什么意思都不清楚。到了县城后,先住到酒店里,有个本地人每天找老板要钱,就是现在说的商务费用,这个不多说了。
这个项目是一个纯人工清扫保洁的城区业务合同,也是最传统的一个环卫作业项目,所谓传统,就是那时候员工的劳动是繁重的,效率是最低的,还要普扫,还要保洁,还要收集垃圾。这个项目员工的垃圾收运工具是旧式板车,快速保洁只在城区内重要主道:五一路、七一路设置,就是安排有2名员工骑着自行车、自行车的后尾架的一侧装了个木篮,放上一把火钳,设置快速保洁的目的就是处理动态白色垃圾和第一时间能够发现突发的保洁问题,并即时处置。
环卫江湖有正气
进场之初,遇上春节,按照惯例,年初一上午全体员工放假半天,老板嘱咐我和三名同事带上竹扫把到五一路去扫主道,大约7点钟,我身后走来一个中年人,很客气地向我拜年,递烟和槟榔给我,大家猜这个人是谁---县委一把手袁书记,之所以刻意提到这件事,就是告诉大家,这个县是以上率下的政府领导班子:从县政府到城管局,再到环卫所,他们对环卫工作高度重视和深切关爱,因此,在这个项目上是不存在拖欠服务费的。
环卫工的春节
在工作中,我见识到了有魄力的甲方是如何开展工作的,离开这个县城后,我再也没有遇见过有这样雷霆手段的甲方。
有一家酒店把垃圾装袋后堆到马路上,城管局李局长亲自带队,直接下指令安排执法人员把垃圾全部倒在酒店大堂,可谓大快人心,诸如此类,遇事必处。
环卫所的作风一样雷厉风行,有一个女环卫工和一个给超市送菜的商贩也是因为垃圾乱倒发生争执,我过去协调,环卫所孙所长比我先到一步,让我靠边往后,他说我是外地人,担心纠纷升级。他三言两语镇住场面后,亲自上手,直接把商贩的车开走拉到城管局。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正能量满满,这就使作为乙方的我们,很有底气,做事硬气。
车窗垃圾
有一个男环卫工,因为有个车主把驾驶室里烟灰缸隔着窗户往外倒,他用笤帚把烟头烟灰扫起来往这个车主的车里反倒,一边还用笤帚拍打车顶。那个年头,环卫工作和环卫工人被社会上几乎是鄙视的,在处理各种棘手事件时,从不怕事的孙所长多次拍着胸脯说"我就是一名干了18年的环卫工人!"
英雄起于草莽
项目在进场做移交时,甲方推荐了一名环卫所正式工叫谭姐的,建议安排到公司做路段管理员,像这种情况,一般公司是不愿意的,公司的说法是等于环卫所在项目上放置了一个"密探",项目内部的许多信息会随时被甲方知悉。而事实上,谭姐是很优秀的,自始至终都是大家充分信赖又颇受尊重的,我自己也从谭姐的工作经验里对环卫有了更深的了解。
另外,有个男环卫工王师傅,"号称敢直接闯进城管局长办公室告状的人",性格耿直,快言快语,环卫所之前拿他没办法,他的弟弟是县财政局长,算是一个"关系户",在一线做环卫保洁五六年了,跟我谈起"管理之道",振振有词,那时候我也不懂"环卫管理",就是到今天,我认为自己对真正的环卫管理实操还仍然没有上升到一个高度。在他侃侃而谈时,瞬间我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就让他做路段管理员,这想法和环卫所孙所长"一拍即合",大加赞赏。优秀的班组长就这样产生了,他每天起早贪黑,从此不再迟到早退,而且多次受到表扬,年底被评为项目环卫工先进代表。
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要善于发现,善于用人,其实环卫项目一线人员里有深藏着的环卫管理人才,王师傅有一线的基础经验,至少他也是对环卫工作充满热爱的,否则他不会一直坚持这份操守;甚至于比面向社会招聘的管理人才都优秀。
三年标期结束,渴望时光倒流
现在,已经离开那个县城近10年。说实话,我很怀念在那里工作过的3年时光,孙所长和我同龄,他给我说的一句话至今我记忆深刻,他说:"只要我老孙在任一天,只要你老王在县城负责一天,我保证不扣你们公司一分钱。"
标期结束离开
在公司撤场时,城管局李局长在离别晚宴上对我的评价:"喝酒不行,做事很好"。孙所长挨着我坐,一只手拍着我的腿,一只手竖起大拇指,对我说:"老王,我们局长给你的这个评价是对你工作的高度肯定和总结"。
这时,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环卫行业的路上,我算正式入了行,这是我给自己的认定。
然而,直到这个项目结束撤场,我都还没明白项目经营预算是怎么回事,是盈是亏我自己还真不清楚,但从每年年底老板发给我的4000元年终奖,我想是盈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