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青岛珠江等工业拉格啤酒厂只生产12度啤酒且不经过高浓稀释加水,其最终发酵液是否能秒杀大多数精酿啤酒?
这是现在比较直观简单的一张图区别工业啤酒和精酿啤酒的
青岛、珠江是属于典型的工业拉格啤酒,仔细看一下酒标上的配料,可以看到大米这种出汁率高味淡的原料。
工业啤酒也是有好喝的品质还不错的拉格的,而工业啤酒和精酿啤酒的区别,原料只是一方面,根本上来说精酿啤酒的灵魂是多样化的口感和配方。
还是用一张图展现
可以看到,在啤酒上百种类之中,工业啤酒属于其中的一种——美式淡拉格,所以
"生产12度啤酒且不经过高浓稀释加水,其最终发酵液是否能秒杀大多数精酿啤酒?"
这个问题,就像在问"如果我的孩子,给他请个牛逼的数学辅导老师,努力学习,然后几何成绩优秀,能否秒杀大多数其他孩子?"
瓦伦丁小麦500ml*24卖108,福佳白330ml*24卖148,传教士小麦500ml*24卖148,喝什么青岛啤酒珠江纯生?真喜欢喝工啤的话麒麟一番榨和朝日纯生能秒绝大多数工业啤酒
国内厂一样可以做好啤酒,只是价太高没人买,一瓶10元啤酒,5元是税费,德啤政府补贴,还免税,就卖5元,你卖10元,就没多少人买!再做广告,成本都回不来!有些产品,进口的很便宜,就会有市场,京东,苏宁做活动时,教士,柏龙才不到4元一罐,性价比高的才2.5∽3元,口感相近的青岛奥古特卖8∽10元一罐.国产好啤酒真心喝不起!便宜的勾兑,真心无爱!
青岛啤酒厂登州路可以喝到刚出的新鲜啤酒,太好喝了,比那种饭店有酿酒设备的精酿啤酒好喝多了。猜测的原因是饭店自酿啤酒无论从原料还是工艺上都有差距,所以所谓的精酿是卖设备的人宣传的幌子,以上言论纯粹推测,喝过青啤新鲜刚出的啤酒就可以自己比较,登州路啤酒节的饭店有很多也自酿精酿啤酒,可以当场比较的…
关键还是效益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厂也有精酿的,只是量少而已,类似青啤就有IPA之类的,品质的话只能说大厂认真起来小的精酿作坊肯定是比不了的。必经设备、资源在那摆着,不是一个量级的。目前国内大部分精酿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过有好多精酿作坊已经开始走歪路了,没有把精力放在提高酒的品质上,而是想着标新立异。
大家的口味还停留在清爽感动世界呢,大厂怎么会去量产精酿?工业啤酒和精酿啤酒是直筒裤和喇叭裤的关系……精酿喝多了自然会找清淡的喝,清淡的喝烦了自然会找重口味啤酒喝...大厂酿的酒还是靠走量的,所以必须迎合大众口味,再说了,你让一个天天喝大绿棒子的啤酒爱好者尝试ipa或者帝国世涛也很容易把人喝跑的!大厂不是不产精酿,只是市场对精酿的接受度很低,成本高利润低,得不偿失,大厂为何而酿呢?
首先从技术层面上讲,青岛雪花这些大厂有人有技术有科研能力,其次,他们的设备在糖化过滤煮沸旋沉发酵等当面相当科学,最后他们如果量产,成本比所有人做的都会低。不做大家口中所说的精酿不是因为他自生能力不够,而且观念和自身的市场定位。
精酿有点像做菜,没有限定的标准必须如何如何才叫好,你可以把你手边有的任何东西加进去比如辣椒花椒八角板蓝根西瓜红薯蜂蜜牛奶,只要你自己觉得好喝酒ok,这才是精酿的精髓。
其实叫不叫精酿也无所谓,毕竟国内不像美国叫精酿就能有法律层面的保护,只是大部分从业者区分工业水啤的营销手段。话说话回来,喝你酒的人是冲你酒来,如果酒不行,就算你名字叫上天也没用。
不单是技术问题。从技术角度来说大厂在酿造lager类啤酒难度不大。
他们有顶尖的设备来保证批次质量的统一性,有专业的质检和实验室设备。如果用好料也能酿出好啤酒。水平应该比大多数所谓精酿酒吧的质量要稳定。
Alfa lavla顶级离心机
大厂酿造的问题在于他们领导的思想。大厂都是国企。国企的思想和中央一致。
他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还不能接收精酿啤酒。精酿只是一小撮份子的爱好。
支持国产精酿!中国精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终成为消费主流。
以下观点仅代表个人思想
啤酒,相对于白酒来说,宜用人群更广,价格方面,排除极端情况,也比白酒更易接受,总有更多的客户群体。
从国内市场来看,女性消费者选择白酒的可能性较白酒要低很多,而啤酒,虽不能说老少咸宜,潜在消费群体更广泛些。在目前白酒市场混乱,勾兑酒横行的今天,啤酒起码可以保证是粮食酿造,这点是白酒所无法比拟的。
从我个人消费经历来说,国内的雪花青岛,乃至哈啤乌苏,都远远比不上进口的几大品牌。现在雪花勇闯天涯,青岛纯生等普遍定位在5-10元左右,酒精度一般是2.5-3.5之间,对啤酒口感风味影响很大的原麦汁浓度多在10°以下,所以啤酒喝起来感觉是既没有麦香味,又没有酒味,虽然喝多也会醉,但是喝起来实在寡淡无趣。
抛开精酿不说,大部分德国进口啤酒酒精度都在5°左右,而原麦汁更是少有低于11°的,麦香浓郁,口感醇厚,虽然比国产更易醉,但是饮用感受比国产高了几个档次,入口绵甜,回味丰富,而且价格普遍再10元以下。加上电商发展带来的便利,在易购性上并不比国产差多少,导致有更高追求的消费者渐渐转向进口消费。拿凯某特人小麦啤酒来说,听装均价不到6块钱,且是500毫升装,如果非要找个喝雪花青岛的理由,那我想只有店家禁止自带酒水,但现在店家大部分不敢提出这种违规要求,所以我们朋友出去喝酒都会选择自带啤酒。
再说说精酿,大部分罐装精酿都会加入自家独门香精,使得啤酒除了自带的麦香以外,融入各种水果香味,这类啤酒我个人不是很喜欢,但是相比雪花青岛,那层次不是高了一星半点,在大城市的白领消费群体中自然是把雪花青岛甩开几条马路。
综合来看,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高,雪花青岛这两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会进一步下滑,如果不能适时推陈出新,被市场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加大米,加淀粉,加酒精,良心的才上酒花膏,怎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