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奥队的实力,无论在哪个分组,其实都是"死亡之组"。不管是希丁克带,还是郝伟带,最终结果都是一样。如果希丁克继续带,最终也只能证明咱们的球员不行,这"锅"他也背不上。 足协让希丁克下课,其实也是合情合理。 首先,希丁克上任以来很少在国内考察球员,大部分时间都留在欧洲。做为一个主教练,不去考察球员,只是根据足协提供的大名单来训练阵容,这本身就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虽说,国内的年轻球员水平确实不怎么样,但只要用心挖掘,未必不能找出几匹千里马。 其次,希丁克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养病,本身就不适合呆在一线队。我们看国奥队的比赛都能发现,他基本上都是在替补席上坐着指挥,行动很不方便。这种情况下,他实际上就是在混日子,白拿工资。足协不解雇他,未来只会承受更大的压力。 另外,根据国内很多媒体的爆料,希丁克跟国奥队中很多球员都是同一个经纪公司的。考虑到段刘愚这些在联赛已经坐稳主力的年轻球员经常落选国奥队大名单,不管希丁克有没有在国奥大名单中安插同公司的关系户,他都脱不开嫌疑。 所以,希丁克下课是必然的结果。而国奥队不管由谁执教,出局也是不可避免的。 假如这个条件成立的话,我想足协不会更换希丁克的。因为这里面有很多的道理,下面就详细说明一下。道理之一:现任足协不想背黑锅,搞足球的人都明白,在大赛还有三个月时间的时候,全盘更换主教练极其团队是非常不明智的,对球队的成绩会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像我们的这支球队的水平更不会在接下啦的比赛取得好成绩。道理之二:虽然不会更换主教练希丁克,但是会对主教练的权限进行控制,就是再对球员方面会进行一定的调整。道理之三:毕竟足协最近的重要工作就是冲击奥运会,所以在不更换主教练的前提下,会成立以足协领导为核心的工作组,全面监控备战情况。 首先明确的是换掉希丁克和抽签结果没有必然的关联,个人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让我们细细解读。 不可否认的是希丁克作为世界级名帅,在三十多年的执教生涯中,不论是俱乐部还是国家队,都取得过骄人战绩,也曾多次创造奇迹。这些从希丁克过往的执教过程可以看到: 荷甲冠军:1987、1988、1989、2003、2005、2006(埃因霍温队) 荷兰杯冠军:1988、1989、1990、2005(埃因霍温队) 欧洲冠军杯冠军:1988(埃因霍温队) 丰田杯冠军:1998(皇家马德里队) 英格兰足总杯冠军:2009(切尔西队) 1996年欧洲杯8强(荷兰队) 1998年世界杯4强(荷兰队) 2002年世界杯4强(韩国队) 2006年世界杯16强(澳大利亚队) 2008年欧洲杯4强(俄罗斯队) 足协在选帅过程中,肯定不是茫目的,要经过多方考察,反复论证比较,最后才决定。从18年10月正式上任国奥主帅来看,先后打了万州四国邀请赛、土伦杯赛、奥运预选赛和黄石邀请赛,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最后在黄石赛1:1平朝鲜,0:2输越南的表现成了众多原因的导火索。 其次,希丁克在和足协及总局高层的沟通中也存在分歧。尤其在队员的选拔上,希丁克考虑的是现阶段国奥的人员结构和队员表现,高层可能会顾及俱乐部、国家队、以及其它的一些外在因素。本身在中国选拔97一00年段的优秀足球选手就选材面不广,今年u23新政的出台,能够出场的适龄球员就更少。另外:,足协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综上分析,足协与希丁克的解约,和抽管结果并无关系,况且二者存在时间差。 长痛不如短痛首先,不管抽签怎么样,对国奥队来说,基本上是个必输的结果。不存在一个分组好的签运,可以把中国队抽进奥运会,从国奥队热身0比2负越南来看,就可知国奥队的实力非常一般 。 当然,这和一些绝对主力缺阵有关。比如黄紫昌、单欢欢、严鼎皓有伤缺阵,杨立瑜、朱辰杰是国家队不放人。 但是,队伍没有捏合成型,完全是无整体、无技术、无拼搏精神的糙队。 不是说打不过越南就没有希望了,而是看比赛内容可知,国奥全队的技战术意识、攻防演练、意志品质都是非常糟糕的,以这样的团队去跟亚洲一流二流去拼,毫无获胜的可能。 那么同越南这样的三流球队相比也毫无胜算,那不如推倒重来。 为长远考虑,这一批苗子参加大赛的机会本就不多,再稀里糊涂地去踢几场输掉,对中国足球更加不利。这几年,足协出台了U23政策,就是希望我们的年轻队员能够获得一些比赛的机会,从而提升水平。但是怪象丛生,需要改变政策。偶尔有几个通过U23政策打出来的,如段刘愚又经常选不上。这是老帅希丁克的罪状之一:不考察中超中甲联赛,长年呆在欧洲,这肯定不能全面考察U23球员。 希望中国足球的年轻人能够站出来,好好练。不求小组出线,只求打出高质量的 传切配合、攻防一体。提高水平,不能只靠归化球员。 足协什么事干不出来呢?假球,黑哨儿怎么产生的?吃人饭,不办人事,两面三刀?足球落后的根本原因,就是足协的无能和无知?浪费钱财,混蛋的足协是搞不好足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