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一次的金融危机是规律吗?
大白话,捞干货!
一个短的金融周期大约就是8~10年的样子。这是人性所决定的,也是市场的不稳定机制,萧条与繁荣相交替。
现在的金融危机一般都是债务危机,说白了就是全社会欠钱,全社会不还钱,还不起。
这种小的周期一般是靠调节利率,各种政策,货币工具来度过的,对普通人来说也许是个机会。
关键词:人性,债务,利率,买卖,钟表
第一,经济的本质其实就是人性的本质。
经济是什么?经济就是一次又一次的交易行为,比如说我拿钱买了你的玉米,你拿钱买了我的可乐,然后咱们不断地交换,全社会的人都在交换,这就是市场经济。
为什么经济会有繁荣与萧条,会有涨价与跌价,会有不断地交替,就像四季一样呢?因为人性就是这样的,人本身就是这样一种动物,看到好的事情就想投入进去吹大泡沫,然后泡沫破裂,然后又低估自己。
从我们个人的角度来讲吧,比如说你今年刚毕业,学习也不错,也投入了一个很好的行业。于是乎你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你每年的薪水都在上涨,比如说每年涨10%,那你就会对未来有非常好的预期。
你觉得再过几年你的收入会比现在更高,你觉得你会走上人生巅峰,你觉得随着你的人脉积累,技术积累,你会越来越牛。
这个时候如果有机会你就会买房买车,你就会不断的投资自己,你就敢加大投入,甚至你就敢借钱去加大投入,比如买房子。
对于个体是这样,对于企业更是这样,如果生意一直非常好做,那么小老板们就敢去找银行贷款扩大生产,今天造50条裤子,明天扩大一倍产能造100条裤子,收入就能翻倍。
什么是经济繁荣?经济繁荣就是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而且是温和的涨价,比如说涨5%一年,这个时候呢你的人力成本也会跟着涨,你的产品销售也会跟着涨,你感觉未来一片美好。
同时伴随着你对未来的美好,你也欠了一屁股债,但是注意债是不会消失的,不管经济繁荣也好,萧条也好,债务还在那里,而且你每年要还本,还要还利息。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经济也是一样。涨价这种情况总有一天他会涨不动。比如说人们老了不想买了,比如说因为什么原因人们出不了门儿了,比如说因为某种病毒人们买不动了。比如说生产的东西太多,人们消化不了。
这个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个时候东西就会降价,你想想高价卖不出去了,你又要还债,你又要回笼资金,那你就只有降价把东西卖出去,这个时候经济就会出现下行,就会出现萧条,就会出现门可罗雀,就会出现大家不买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呢,你对未来又会转向悲观,你觉得今年的收入比明年可能会高,以后会过得不如现在,那对于个体是这样,对于老板也是这样,他就不敢再扩大产能,他就会缩减产能,他就会降低规模,他就会不敢再借钱了。
经济好的时候,人们觉得未来越来越好,经济差的时候,人们会觉得未来越来越差,而且似乎没有掉头的趋势。对未来失去了信心,这与经济的繁荣与萧条是一样的。所以经济有周期,人性实际上也有周期,是人决定了经济的走向。
第二,现在金融危机其实就是债务危机,就是欠的债太多还不上。
那什么是金融危机呢?现在的金融危机基本上就是债务危机,说白了金融就是借钱和还钱这两件事,金融危机就是借钱还不上了,当它影响到银行于整个系统的时候,就成为了一次危机。
我刚才说过了,在经济好的时候,人们会借大量的债,人们会去购买资产,人们会去增加投资,而且人们也能还的上钱。现代货币本质上大部分都不是印出来的那个现钞,而是指信贷,什么叫信贷?就是借的钱,记账,债务。
你敢借钱是因为东西都在涨价,只要你能卖出更高的价钱,那你就能把债还上,全世界都这样做的时候,那经济就会越来越繁荣。
但是傻子都知道,价格不能长上天,经济不能永远繁荣,总有一天他会跌下来。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当年做生意的时候,并不是全用的自己的钱,你是从银行贷的款,你用别人的钱在做生意,一旦经济转冷的时候,你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那你的债务还剩的多,你就还不上债了,而且债务往往会越借越多越借越多,永不停息。当经济出现转冷的时候,你还不上债,那你就只能把你手里的资产,把你的商品以更低的价格卖出去。
如果一两件商品降价还好,你想想如果所有的东西都在降价,明天比今天便宜,后天比今天更便宜,一直在降价,那么全社会的人就会共同形成对未来比较差的预期。那大家最理性的选择是什么?就是把钱拿在手里,不花不买东西,这样经济就会更冷更差。
这就是所谓的通货紧缩,大家都不想买东西,大家都把钱攥在手里,这个时候经济就会锁死了。我说了现代货币并不是印出来那个现钞或者金银实物,而指的是不断的借款,不断的信贷,这就相当于一种流动性和润滑剂。当这个东西没有的时候,没有人借新钱,旧钱又还不上的时候,社会就会被锁死。
你想想,交易是创造财富的根本,当交易活动停止的时候,财富的创造也就停止了,这个社会也就会遇到巨大的危机。
第三,十年时间往往是一个小周期,看准周期的人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收益。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人们发现这个周期大概是多长时间呢?一个小的周期大约就是8~10年。当然,最近这种速度可能有加速的趋势。这个我们闲了再聊。
你想想当全社会缺钱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那就是大家手里都没钱,经济无非就是买卖两端,买的这一段没有钱了怎么办呢?那就要找一个有钱的人。
谁有钱呢?从整个经济体的角度来讲,中央银行政府有钱,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把钱放出来,能够供应更多的钱,让大家有购买力,那就能度过危机。
问题是如果你直接印钱投向市场,这个钱多少不好把握,如果你直接往大家手里发钱,可能会滋生不劳而获,打掉大家的劳动积极性,可能会重蹈津巴布韦或者委内瑞拉的覆辙,那你就要通过一种别的方式把钱放出。
这种方式就是贷款,请问什么情况下贷款会增多呢?当贷款便宜的时候,什么时候贷款比较便宜呢?那就是你还利息还的少的时候。
如果你借100要还10块利息,可能你就不愿意借了,这个时候我把它调整到借100只还1块利息,那你可能就愿意贷款了。于是乎,大家都从银行贷款又贷到了新钱儿,你之前的利息呢?由于利率下降了,你还的利息少了,那企业就会度过危机,人们就又开始买买买了,企业就又开始生产了,经济的交易活动又开始恢复。
这中间其实是有机会的,你想想在萧条的时期,各种东西的价格都会下降。比如说资产价格,比如房子,因为利息太高,可能有些人就顶不住了,要把房子卖掉,那可能就会降价。比如小老板呢,他们卖的各种商品,由于还债还不上,经济出现了危机,他们就会降价卖。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对于有钱的人来说,对于持有现金的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机会。一旦东西降价,你平常根本买不起,危机的时候你就能买得起了。而你买完东西之后,可能会遇到中央银行救经济,也就是释放更多的流动性,让大家借更多钱出来的情况,这个时候价格又会迅速的恢复,这样一买一卖,你就把钱挣到。
这也就是所谓的危机,危中有机的意思。市场经济就是这样,有不断的波动,有降价,有涨价,只要你能把握住机会,看准低点买进去,等它涨起来的时候,你就可以从中套利。
结论。人性往往有的时候会高估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的时候又会低估自己,对未来充满悲观,一个又一个的泡沫。人性的本质就是市场的本质,就是不断的波动,萧条与繁荣的交替。
现代的经济危机实际上就是债务危机,人们在经济好的时候就敢大量的借债去生产,当经济不好的时候,东西卖不上,价钱利润下降,还不起债了,经济又会陷入萧条。
十年时间往往是一个小的周期,这是历史规律决定的。当经济不好的时候,需要增大货币的供应量,让流动性充足,让人们更加买敢买东西,就需要降低利率,调整市场的流动性。
如果有人能看得清这个趋势,在低价的时候购买到资产,再就是之后利率下降的时候,货币宽松的时候资产价格上涨,这样就可以挣到这中间的差价。
原创不易,喜欢就请为我点赞,关注,评论,转发,谢谢!
1988年第一次金融危机,日本被迫签署"广场协议",一夜间全球蒸发一万四千多亿美元,1998年第二次金融危机,东南亚被国际炒客攻击,引爆货币危机,紧接着刚被收复的香港被袭,在中央政府破釜沉舟的保护下,成功将国际炒客击退,得以幸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国1亿国企工人被迫下岗。
2008年第三次金融危机,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原油价格跳水,高盛和摩根向新世纪金融公司逼债,引发次贷危机,美国经济垮塌传导至全球。中国被迫四万亿计划救世,最后导致货币严重超发,房价上涨,工业产能过剩,水深火热。
这三次金融危机正好是每个相差了十年,就像是有某个规律一样。比尔盖茨最近在接受大众提问时,被问及美国是否会在近期再次遭遇另一次危机,他回答称:"是的,很难说什么时候,但几乎肯定会。不过幸运的是我们已经完整经历了一次。巴菲特已经谈过很多了,他在这方面懂得远比我多。"
不过,即使预言危机即将到来,比尔盖茨对美国经济还是持有很乐观的态度。他表示,虽然未来可能有巨大的冲击,很乐观地看到创新和资本主义将如何改善各地人类的状况。相信这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好,几乎所有客观的衡量标准都在按照这个趋势发展。
是的,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过度集中。而十年对于资本加政权而言,已经足够把95%的财富集中到5%的人手中了。这意味着资金已经不在在经济活动中流动了,那么大资本家就会把资金全部投入到资本赌博中,于是资金成为了脱离经济的金融市场,当市场过分地吸走实体资金时,危机自然就来了。实际上,如果股市是封顶的,而且对于资本有强制管理,那么危机是无法爆发的。但是当人有了资本,就等于有了政权,那么,资本就开始过度集中了。
十年一次的金融危机并不是世界宏观经济出现的固有规律,上一次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出现在2008年,它的本质是由美国的金融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蝴蝶效应。
十年一次的金融危机这个规律,它的提出点是在2017年前后,但是很多的是媒体和一部分的金融媒体都提到过这个相对应的观点,并且预测2018年的经济走势时都是比较悲观的。但是回过头来,我们看2018年的经济相对比于2019年而言,全球的宏观经济增长水平依旧保持着强劲。
也有一种解释是称之为每十年会有一次较大的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新金融次贷危机是出现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但是我们能够看到从2010年到2020年截止全球的金融危机也并没有再次出现。
但反过来看的话,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于全球的经济负面影响确实是非常大的,东欧一部分的国家也出现了地区性的金融危机,但是并没有波及全球。新冠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不亚于2008年的金融次贷危机,但是它的影响面并不仅仅局限在经济数据上。
疫情反而更多的影响是全球的供应链以及原材料的价格,包括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民生和医疗基础。而普通的金融危机是很难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释放在其他领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还需要警惕的就是美国债务的过度膨胀,截至2021年的4月底,美国的国家债务规模已经突破了28万亿美元,不出意外今年应该会突破30万亿美元,再加上美股的泡沫和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艰难,不排除未来可能会出现出现新的金融危机,但是十年一次的规律基本上已经是失效了。
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这是一次由美国次贷风暴引爆的金融危机,在美国引爆之后,迅速蔓延都欧洲和亚太及世界其他地区。
这是2000年之后,较为人所熟知的一次金融危机,也是因为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所以,更加记忆犹新。
从经济周期来说,十年一个经济周期,这个是相对形成共识的经济理论,但是危机却未必就是十年一次,只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了股市大熊市,恰好今年2018年股市也很熊,刚好间隔了十年,因此,让很多投资者产生了十年一个金融危机的观感。
2000年之后的两次恰好间隔十年,而且2000年之前的却并非如此,比如1930年美国股灾引爆的金融危机,还有80年代的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都是比较著名的世界性危机,但是并没有相隔十年的规律,所以,危机的爆发具有时间的不确定性。关注杰克,让你从股市小韭菜,变成炒股老司机!文中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感谢阅读,欢迎点赞评论,有投资疑问可私信互动交流。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董岩:
经济危机这个东西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才有的,那么为什么在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就会产生这些了呢?其实就是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社会上生产的东西过生,而大部分人都没有能力消费,最后引发骨牌效应,工厂倒闭,资本家裁员,人们更没有生活来源,经济进入萧条时期。
那么最近几次的经济危机基本上都是从金融领域开始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金融行业有其特殊性,其生产的产品不是实实在在的产品,而是不断的把一些金融产品包装销售,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虚假的财富。比如发行货币100万,贷出去贷款人如果不能马上全部使用这部分钱,再存入自己的银行户头,那么又形成了新的银行负债,银行再贷款,这样循环下来100万其实可能起到了500万的作用。制造这些虚假财富的效果和制造这么多假币一样危害社会和经济。等有一天这些虚假财富被发现了危机就发生了,因为人们发现手里的资产缩水了,而且都不知道钱去哪里了。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具体表现。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是一种周期重演的经济现象。资本主义再生产循着危机—萧条—复苏—高涨这样几个阶段周而复始地不断运动,叫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这个周期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是会一直存在的,不同的时期表象可能不同,但是核心本质就是收入的分配不均匀。
说周期一定是10年是不能肯定,但是周期肯定是存在的。
很多人都在试图寻找时间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包括题主所说的,经济周期是否10年一轮回?50年一轮回?还是60年,100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结论性的东西,但是也并非完全没有规律。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波动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虽然大家对周期的分解、判断、认识不一致,但是基本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就像一个完整的正弦波,从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然后重新开始循环。这种抽象后的标准模式基本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衡量经济处于哪个象限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同时结合就业数据、物价指数、通胀指数等指标。
轮中之轮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被确认后,一个大的经济周期还可以划分为若干小的经济周期,也可以归入更大的经济周期,因此,我们把这种复合周期现象称为轮中之轮。就像一年有四季,每个季度又分为三个月,每个月有30天,每天有24小时,每60年一甲子,如此循环往复。
正是由于轮中之轮的存在,让我们很难 在事前和事中判断经济处于那个象限,只有等到若年后才知道当时的状态,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让人欲罢不能,欲说还休。螺旋上升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又不是简单的时间重复和经济总量的重复,每一次都会有相似的过程,但是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就像我们不能用1998年的经验去重复2008年的过程,也不能用美国的经验复制中国的过程。因为每一次的经济周期,都和某个国家、社会所处的具体环境密不可分,其中和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人口、气候、时间、科技、情绪、领袖等诸多因素相关。
螺旋上升理论也说明了周期进化的过程,就像我们每年都不会种出两颗相同的玉米,这样我们既感觉有经验可循,有感觉无法彻底掌控。
结论
所以,不要迷恋规律,更不要相信绝对的规律,因为这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教训,重视股票的技术分析,各种直线、曲线、压力、支撑、周期、循环,最终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忘了是哪里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所有的指标都是跟随价格变动的,你却想用指标去预测价格,无异于牵着牛尾巴找前进的方向。
所以不要认为10年一次小循环的规律是正确的,哪怕它确实存在这样的局部规律,这些都是一些自娱的东西,起不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以此为据反而会导致错误的行为,我觉得随行就市是最重要的。
关注理财,请关注天涯孤行者!
可以肯定的说10年一次的金融危机并不规律,出现时间的间隔可能是8年、9年,也可能是11年、12年、13年。总而言之金融危机虽然存在10年一次,但是相对的平均值,不是绝对值。那么对应的金融危机规律到底是几年呢?历史中太多太多的经济学家想要探寻规律性的金融危机的发生时间,3年、5年、7年、10年、12年、20年、30年、50年、60年、100年等等,都存在相对应的短、中、长期的金融危机理论。但是对应的发生时间均为相近的平均值时间,不存在标准的固定时间。那么怎么寻找这样的规律呢?
一、历史留下来并使用的,肯定是存在其的价值。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其是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中历史50-60年的周期性波动的理论,经常叫的名字叫康波周期。其所阐述的经济周期为50-60年一个周期,这就存在一个时间的标准。甚至可以说以任何经济周期理论的时间作为基础、作为参考,时间的跨度也就出来了。
二、参考经济的情况。市场中存在每个月、每季度、每年度的经济数据,这些数据并不固定,是因市场经济的波动而浮动、变化。很多人说数据造假程度很高,因为很多都是"虚胖",但我觉得不对,因为还有更多的没有计算在其中,所以综合来说,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实际的经济状态。好与坏,这些数据也都有着相互的联系
三、股市作为市场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参考因素之一。相对底部、相对顶部存在有效的参考价值。
当把三点结合使用看待市场经济的时候,那么对应的金融危机也就能够在相对周期时间内更加细化的分辨出来。
作者不易,多多点赞,十分感谢!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经济本身就是会有一个周期性的规律。之所以,会有周期的存在,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信贷,如果没有信贷的存在,经济一般会按照生产率的自然增长率增长,大概是2%左右。由于信贷的存在,其好处是能够作为经济的催化剂,促进经济高于生产率的自然增长,然而,其副作用则是造成了经济周期的存在。
经济周期,其实也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周期,而大家所熟知的10年一个周期,一般被称为中周期。一般情况下,经济确实是存在周期性的规律,然后到底是否每次都是10年,这个则不是绝对的。因为,现在,除了市场本身的内生力量外,要知道,还存在着各国政府的政策影响。一般情况下,各国政府的政策只能延迟危机的到来,或者努力让危机以一种伤害力不那么强的形式发生,作为一种缓冲手段。但是周期还是周期,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
虽然金融危机,虽然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但是,也不全是坏事,就像人生病感冒,可能就是一个排毒的需要和过程。而且,有危就有机,懂得金融危机的人,或许能够懂得如何把握好金融危机后的机会。
以前是。以后可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