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腾讯无法在资讯类产品上击败?
玩资讯类产品,腾讯是起了个早床,却只搭了个末班车。在头条还比较弱的时候,腾讯是有机会的,却估错了形势,找错了对手。等头条系强大起来了,腾讯才发现,资讯类产品的核心是抢占用户的碎片时间。但为时已晚。直到现在,我们依然不知道腾讯的资讯类主打产品是什么?是微信公众号、天天快报、QQ看点、微视、视频号中的哪一个呢?
1、早期腾讯走错了路,跟错了队伍
今日头条是张一鸣在2012年3月创建的,并在5个月后就发布了第一个版本。在哪个时候,看新闻咨询都是企业的领导、上班的员工。观看的渠道依然是电脑上的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手机上看新闻的APP也大都是将电脑上的网站简单搬运到手机端。内容分发的核心基于内容本身,也就是网站生产什么内容,用户就观看什么内容。最多就是加了个简单的分类,供用户选择。这种模式的体验显然不是最优的模式。张一鸣看到了这个机会,他的今日头条产品主打"机器算法"+"兴趣推荐"。它可以让用户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所以今日头条的开屏广告就是"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这是今日头条的技术创新,也是它快速成功的优势。
看完今日头条,再来看看腾讯。它是社交领域的老大,但它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只要是互联网的创新产品,它都想做。腾讯内部有个OMG部门,是腾讯的网络媒体事业部。专门负责网络媒体。在今日头条刚起步时,张一鸣去腾讯内部做过分享。当时很多OMG腾讯员工参加了听讲,都觉得今日头条是个奇怪的公司。产品采用技术思维,分发却基于用户兴趣。这和传统基于内容来分发的思维有太大的出入,以至于腾讯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甚至还认为,今日头条的对手是百度,而腾讯的网络新闻媒体的目标是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虽然腾讯凭借微信、QQ的引流,最终让腾讯新闻超过了三大门户。但腾讯却跟错了队伍,错过了今日头条的模式。
不过,腾讯也没有完全无视今日头条,当时内部也做了一个类似今日头条的产品,叫做"今日热贴"。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过这个产品,但你从名字上就知道,它是一个从BBS演化来的产品。在这个软件上既可以看正儿八经的新闻,也能看奇闻异事、笑话段子,颇有今日头条的样子。不过因为技术不过关,运营得也不好。并没有得到马化腾的重视,最终被无情抛弃了。
2、后期的较量,腾讯反应太过迟钝
当2015年,张一鸣宣布今日头条累积激活用户2.4亿,日活用户超过2千万时,腾讯才反应过来。它才发现,智能手机时代看新闻的主体已经从上班族扩大到了全体群众,包括工人、农民。基于算法和兴趣推荐的模式更加适合这个时代。这个时候的腾讯,手上的腾讯新闻客户端还是基于传统模式,无法和今日头条抗衡。今日热帖又已经黄掉了。还好腾讯的赛马模式中,另一款产品"快豹"还算可以匹配。于是马化腾亲自督导,将产品改名为"天天快报",展开与今日头条的对抗。经过一年多的微信、QQ引流,天天快报终于来到了第三的位置,但离今日头条的距离依然有点远。
对于天天快报的成绩,马化腾还是有点失望的。不过好在腾讯的赛马模式又发挥了作用,另一个团队开发了一个"QQ看点"效果不错。主推"算法+社交",非常适合年轻人玩,抓住了年轻人的兴趣点。但腾讯这两个产品并没有整合在一起。依然无法对今日头条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就在腾讯着急之际,张一鸣又发现了短视频这块新大陆。它收购了一家Musical.ly的公司,同时在国内开始发力短视频应用"抖音"。抖音一瞬间红遍中国大地。这一次马化腾反应又慢了一步,他发现今日头条威胁的只是腾讯新闻,而抖音短视频威胁的是整个腾讯系。于是就有了腾讯的一系列骚操作。首先在内部立即复活了"微视",来对标抖音。在微信和QQ对头条系的分享作出各种限制,到后面就是各种口水大战,起诉不正当竞争。最后,依然挡不住今日头条和抖音的快速崛起。不过,腾讯还是挡住了张一鸣的"飞聊、多闪、飞书"等涉及社交领域的APP。
3、今日头条成功的关键
今日头条的成功的核心技术是"机器算法+兴趣推荐"。这一点毋庸置疑,无论是在今日头条、还是在抖音、西瓜、火山都充分体现了这个技术优势。用户想看什么,这些APP就会根据你的兴趣,推送你喜欢的相关内容。这就解决了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让今日头条可以给全中国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抖音特别成功除了技术优势,还抓住了这个时代的特点,那就是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抖音的短视频内容虽然短,但是信息量、娱乐性、趣味性却一点也不差。经常逗得用户哈哈大笑,快乐不已。当你走在马路上,环顾四周,你会发现周边很多人群都在刷抖音,刷短视频。
闭环操作让头条的用户更稳固。头条在运营过程中,不仅给内容创作者对应的写作报酬,也给读者长期有效的时间补贴,还给推荐者相应的现金奖励。这三个环节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闭环。用户通过推荐者进入头条的闭环,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获得补贴。如果有能力,可以转化为内容创作者获得更高的写作报酬。而作者为了持续创作,也必须不停地阅读掌握新知识、新素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都成了头条的忠实用户。
总结
在玩资讯类产品,腾讯起步并不晚,但是一直估错形势,判断错了方向。导致腾讯一直无法赶上今日头条系。同时,张一鸣的今日头条系不仅有自己优越的算法和兴趣推荐,也抓住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并打造了头条的闭环。
本来腾讯新闻是一手好牌,硬是被腾讯自己弄的一塌糊涂的体验,直接在微信里打开新闻就很好了,硬是打开一个新闻APP,有这个必要这样做吗?逼着用户不使用腾讯新闻
我感觉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有点讨厌腾讯新闻,
我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微信每次都会推送腾讯新闻,也会写一个很吸引人的新闻标题,关键是你点开看不了,必须要下载腾讯新闻app才能看新闻,这点非常烦人。
我估计很多人都是因为这个,而放弃了腾讯新闻,直接选择无视,标题再吸引人也不会点开看一下。
自从玩上智能手机以来,一开始看的是凤凰新闻,期间偶尔也看腾讯新闻,他们的内容基本都差不多,我最倾向于看凤凰新闻。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就看上今日头条了,头条一开始我记得每天更新两次,再看就没有新鲜内容了,三年前,今日头条做了大幅度的改革,几乎每两个小时更新一次,现在我觉得更快,内容也可以,有政治,经济,民生,军事,等等,简直是个大千世界。办的就是好,支持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人家办的灵活,知道网友喜欢啥。另外当今社会,不管干啥,就是一个字"快",今日头条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一下子从丑小鸭变成了大天鹅,利害吧。现在我基本不看凤凰新闻和腾讯新闻了,那只是美好的回忆罢了。
想知道什么原因吗?
专家分析:根本原因在于今日头条,只要是今日头条注册账户,都可以去创作赚钱;而腾讯新闻没有这样的福利!1:先来看一下,两款APP的对比
今日头条: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腾讯新闻:腾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乃是2012年成立的,接着8月份,就推出了今日头条 ,以打造全球创作与交流平台为愿景!
腾讯公司不必说了,只要互联网的,都想染指,去分一杯羹,好像互联网都是马化腾的天下似的……
说到底,还是两个男人的较量!
老夫子荀况说过:术业有专攻!
看过金庸老先生的《神雕侠侣》的人都知道,杨过很厉害,但是后期,修炼了独孤求败的重剑术之后,才成为神雕大侠,纵横江湖千万里!
而在此之前,杨过学过义父欧阳锋的蛤蟆功,在终南山全真教学过正宗的道家武功,又拜在小龙女门下,学了古墓派武功,又机缘巧合之下,学了打狗棒法,甚至得到桃花岛主黄岛主的指点,学了弹指神通——几乎所有神乎其神的绝技,都让杨过学了,但不过是个二流货色!
所以啊,明白了吧,今日头条是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的主打;腾讯新闻只不过是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的细枝末节而也。
2:今日头条的矩阵>>腾讯新闻
现在朋友,许多都在玩抖音 ,别跟我说你没玩,就知道你说谎!
你可能不知道,抖音这个玩意儿,就连卖菜的大妈,跳广场舞的阿姨,都玩这东西,还玩的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