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鲜战场发起了第五次战役,双方投入兵力之大,战况之惨烈,实属罕见。这次战役后,战争双方都认识到:无法快速解决对手。双方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几个步骤:开启板门店谈判,加强阵地战准备,不再希望通过大兵团运动战中大量歼灭对方。 1952年,朝鲜战争已经到了后期,对阵的双方进入阵地战阶段。阵地战这种形式,对志愿军来说,极为不利。因为强大的火力可以高枕无忧的输出,减少步兵的伤亡和体力消耗。美军一个军就有1000多门各型火炮,而我志愿军这个时候即便得到苏联全面援助一个军也才100多门。火力相差极为悬殊,这也是后来我军"火力不足恐惧症"的由来。 阵地战刚开始的时候,我志愿军有些单位组织对敌据点进行偷袭,取得一定战果。可这种打法有客观条件限制,并不适用于所有单位。 因为不需要顾虑我志愿军穿插围歼,联合国军将各种火炮、坦克肆无忌惮地集结到我阵地前,日夜不间断轰击轰炸。天上还有联合国军的飞机,时不时丢一串炸弹燃烧弹下来。联合国军的士兵也嚣张到了极点,叼着烟懒散的在阵地上闲逛,晒太阳,聊天甚至洗澡。 某一天,一名志愿军受不了挨打不还手,也受不了敌人的嚣张。偷偷的举枪瞄准,就听传来一声枪响,正在放松的一个英军应声倒地,剩下的英军顿时吓得四散奔逃。只听对面又传来枪响,来不及隐蔽的一个英军士兵也倒在地上。英军短暂的慌乱后,发起报复。重机枪,火炮,坦克等各型武器朝着枪响的方向打出无数子弹炮弹,炸的山石粉碎,大地震颤。 这名志愿军叫徐世祯,时任我志愿军40军355团9连副连长。他打完枪后,早已迅速转移后撤到防炮的坑道里。他在坑道内听着英军的枪炮声,仿佛放烟花给自己祝贺,脸上露出笑容,心里却有点惴惴不安,因为他违反了上级"不许开枪"的命令。 没想到的是,徐世祯违反了纪律,并没受到处罚,反而受奖了。徐世祯这一次违反了纪律,就此掀开史无前例规模最大的狙击战。 这场狙击战里,志愿军涌现出非常多的著名战斗英雄。比如有杀敌214人的冷枪英雄张桃芳,杀敌400多人的冷炮英雄唐章洪等。 因为我们打得太狠,美国艺术创作又习惯把"悲伤""恐怖"等题材搬上荧幕,1961年美国人拍摄了一部叫《狙击兵岭》的电影,就是描绘志我愿军15军45师135团驻守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阵地时的事情。该团用冷枪战法9个月打掉敌3000多敌人。让敌人整日龟缩在掩体内胆战心惊,怕挨冷枪的联合国军吃喝拉撒都在掩体内解决,导致士气极大下降。 这里就有135团1营1连机枪排长,"一等功臣"、 "冷枪英雄",几乎一枪打死一个敌人的邹习祥。 邹习祥,贵州仡佬族。1922年4月生于农户,贵州多山,粮食种不出多少,多靠副业打猎维持生计。山里打猎可不是举枪就射,猎人需要学会潜伏等待,还要学会一枪毙命。要是一枪拿不下,猎物受伤跑了,打牙祭的就不是自己而是别的食肉动物。 邹习祥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练就听风辨位,百步穿杨的本事。家里时常有猎物,除了能打打牙祭,还能换少许食盐等生活必须品。1949年,本来平静的生活被国民党打破了,国民党溃军路过,身体结实的邹习祥被抓了壮丁。国民党的壮丁基本就是炮灰的代名词,打仗冲最前,不能后退有督战队。作为炮灰新兵,邹习祥在国民党部队可没少遭罪。邹习祥想过跑,可被抓住就是逃兵要处死的。还没等他下决心跑呢,他所在部队起义了,邹习祥成了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我党在旧部队转化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从忆苦思甜到革命宣传,从思想教育到述说切身体会,旧部队士兵会认识到一个事实:共产党部队里的官兵,都和他们一样,是苦出身。共产党军队和旧军队不一样,官兵一致。他们看到的,接触到的,感受到的,都和旧军队完全不同。 一番思想动员和宣传下来,让邹习祥认识到,自己就应该是这只军队的一份子。因为这是穷人的部队,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部队。邹习祥不想跑了,开始专心地在部队服役,在组织的鼓励下,还把自己打枪打得准的经验向战友们传授。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剿匪战斗中,邹习祥不断进步不断立功,被任命为机枪排排长。 1950年,邹习祥所在部队15军入朝鲜参战,作为预备队的15军直接被拉到三八线和美军打起了阵地战。因阵地战对武器火力要求很高,我志愿军处于绝对劣势。相对于美军,我志愿军也有一个美军无法比拟的优势:地利!我志愿军往往驻守在高地,会根据驻守阵地情况,深挖坑道,侧挖掩体,还在反斜面挖坑道挖掩体,既可防炮又可防敌。 这个地利被我军发扬到了极致,时至1953年,我志愿军为了防止联合国军于我侧后登陆,沿着半岛东西海岸修建了长达1000多公里的坑道、6000多公里的堑壕、10万多个掩体。这些决策和行动,让同样制定了计划还没来得及行动的克拉克丢下手里的852计划。 所谓852计划,"军"想重演仁川登陆好戏,像迅速击溃人民军一样,切断我志愿军后路,给我志愿军以沉重打击并迅速击溃我志愿军。但是,远在北京的中央和志司不约而同地看到这个可能,用行动粉碎了克拉克的计划。 邹习祥所在的135团驻守在上甘岭一带,这里即将打响一场史册留名的战役。 敌人并不是现在影视剧中那样愚蠢,第五次战役李奇微发现了我志愿军后勤不足之处,称我志愿军为"礼拜攻势"。范弗里特则针对我志愿军特点,在阵地战中用了新的战法,通过火力奇袭迫使我志愿军后撤,趁我军来不及反攻的时候,美军步兵押上阻止我志愿军夺回阵地,以达到蚕食我阵地的目的。这个打法,被称为"范弗里特弹药量"。 1952年10月14日,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四时,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动用320门大炮、50余架飞机、47辆坦克对十五军防御正面的30公里范围内开始火力奇袭,按照"范弗里特弹药量"倾泻着各种弹药。其中300门火炮、27辆坦克和40余架飞机,特别针对五圣山前沿的597.9和537.7高地,高达每秒六发落弹的火力密度,让我志愿军坐在坑道内的地上如海浪一样颠簸,甚至有个小战士被活活震死。 敌人炮火准备后又强攻了整整一天,驻守537.7高地的135团1营1连伤亡很大。韩2师付出伤亡1000多人的巨大代价后,占领了537.7表面阵地。机枪排长邹习祥和剩下的战士躲到了坑道里,预备着趁李匪军立足未稳,当夜偷袭夺回表面阵地。 接下来的6天6夜里,双方反复争夺表面阵地,都无可奈何对方。白天敌人用海量的弹药压迫我志愿军进入坑道,晚上我志愿军利用敌人炮火不敢轻易开火的机会夺回表面阵地。几经反复,我志愿军没有援军,兵员无法得到补充,枪支弹药损耗也无法补充。邹习祥率仅存的6名志愿军转入坑道防御,弹尽粮绝。 韩2师见我志愿军夜间不再发动"夜袭",便使出各种毒计破坏坑道,我志愿军付出伤亡后才顶住压力,重新巩固住坑道。在石头山的坑道内,最麻烦的是没有水。幸存的战士们只好含着冰冷的石头解渴。邹习祥冒死偷偷潜回营部,带着援军回到坑道。这时,坑道内的战友们已陆续牺牲,身边只剩下空荡荡的美制罐头盒,邹习祥从此不再吃罐头。 夺回表面阵地后,敌人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防战,因为"范弗里特弹药量"的范弗里特消耗太大,被撤回美国了。机枪排长邹习祥听闻部队宣传徐世祯用冷枪打敌人的消息,计上心来,这冷枪他熟啊,敌人不就和猎物一样吗,打就是了。 于是,邹习祥找了个利于潜伏的地方,开始用冷枪打对面的"猎物"。每次邹习祥打完,都迅速转换阵地,让敌人的报复火力白白消耗在山石上。邹习祥用冷枪战术打出了消耗206发子弹击毙203个敌军的记录。几乎是一人干掉美军一个连。邹习祥不但自己打冷枪,还传授战友们如何打冷枪,如何防敌人的报复等作战技巧。 1951年10月,美国陆军步兵学校季刊一篇文章的作者采访后发现,阵地战中驻守美军阵地的官兵至少95%遇到过我志愿军冷枪,没挨过志愿军冷枪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驻守过阵地。 战后统计,135团驻守的上甘岭537.7阵地,9个月内歼敌3558人,相当于干掉美军一个团。其中近一半是冷枪的成果。 美国拍摄的电影叫《狙击兵岭》,士兵们私下却称上甘岭537.7阵地为"伤心岭"。 狙击战刚开始的时候,我志愿军依着地利和三八线上连绵的山脉,神枪手们逐个给联合国军点名。联合国军也不甘示弱,对枪响阵地用轻型火炮精确射击,再用重炮向纵深延伸射击,想利用火海覆盖我志愿军的冷枪战士。同时,有些自持枪法不错的联合国军士兵在重机枪加装了瞄准镜对我志愿军进行狙击。这些,开始接断给我志愿军带来较大伤亡。 针对敌之战法,我志愿军积极总结经验,形成许多有效的战法。宗旨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让敌无计可施白白消耗弹药。 后来,我志愿军炮兵也要求参加战斗,炮兵先是把敌掩体炸塌,再由神枪手们为四散奔逃的联合国军点名。炮兵参战,炮弹就不仅仅是炸敌人的掩体。敌运动不便的火炮、坦克等目标也进入了炮兵们的视野内。于是,狙击战不仅仅是枪对枪,也有炮对炮的战斗。 这种战斗和以往不同,不但要隐蔽的杀伤敌人还要和敌人斗智斗勇,争取杀伤更多的敌人。这场枪炮对决中,对我军后来的火炮战术发展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正是这种大范围内的冷枪冷炮对抗,被称为 世界最大规模的狙击战。 1954年5月,15军奉命回国。邹习祥光荣的完成使命,随部队回到和平安详的祖国。1956年,邹习祥从部队复员被分配到省会,享受战斗英雄待遇。邹习祥拒绝了在省城的干部待遇,一心回到家乡,心里一直惦记的是让家乡人吃上白米。因为家乡地处高寒,他就把东北的稻米种子种在了务川县栗园草场,几经试验,家乡人终于吃上了白米。 邹习祥从未向别人说过自己的战绩,也从未提起过自己是战斗英雄。一直平淡的生活在家乡,渐渐老去。知晓一些内情的人问他打死多少敌人,他也只是淡淡的说道:"也就三五十个吧。" 80年代,电影放映队下乡。务川县迎来了露天电影《上甘岭》,一位老人看着看着,眼里流下泪水,渐渐的忍不住发出呜咽声。这位老人就是邹习祥。他从电影里看到了曾经战斗的地方,想起了曾经的战斗。 2020年,全国掀起了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活动。15军45师135团1连狙击手邹习祥,被从默默无闻中发掘出来。 有经过考证的记者与务川县联系,才知晓邹习祥已辞世27年。记者不死心,不辞劳顿远道来到邹习祥的家乡进行走访,试图找到邹习祥更多的战斗事迹。结果,很令人意外,邹习祥的家人竟然不知道他是战斗英雄。家人们和相亲们只知道,邹习祥被抓过壮丁,后来当了解放军,参加了解放战争,参加了抗美援朝。但问起他的英雄事迹,无人能说的清楚,因为邹习祥老人从来没说起过,从没有当自己是英雄。 当央视出品的电影《跨过鸭绿江》中出现邹习祥时,他的家人们和相亲们才知道,他用了206发子弹,干掉了203个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