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脏不得癌症?
心脏得了癌也不叫"癌",叫"横纹肌肉瘤"
从组织胚胎学上说,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癌,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肉瘤"。"肉瘤"相对于"癌"要少见一些,所以老百姓把所有的恶性肿瘤都称作癌症。如果用广义的"癌症"概念,白血病也算是一种"癌"。
虽然心脏也得"癌症",但是非常罕见。这是为什么呢?心肌细胞基本不可再生。
心肌细胞分化形成了以后,基本上也丧失了分裂和再生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心脏病只能延缓加重,不能治愈的原因。)
而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基因突变,这种突变不是一天突然形成的,而是多次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父代的基因错误会遗传到子代,子代在父代的基础上,又一次发生错误,传给孙代... 最终多次巧合促成了癌症的发生。
同时,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错误、产生突变的时候,就是在增殖和分裂的时候。分裂的次数越多,突变的几率也就越大,产生癌症的几率也相应变大。
因为心肌细胞基本不存在分裂和再生,同一个细胞发生多次基因突变,恰好激活癌症基因的概率非常小 ,因此,心脏的癌症是非常少见的。心脏较少受到各种炎症因子和有毒化合物的刺激。
基因突变是癌症发生的内因。而癌症的外因就是各种物理、化学性刺激、微生物的感染、反复发作的炎症 等等。
心脏在人体的核心部位,机械性摩擦、损伤的刺激几乎没有;各种辐射也被周围其它组织遮挡了一大半;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虽然可以随血流而来,但是基本不停留,很快会被其它器官拦截蓄积;炎症性的刺激也不会在心脏常年累月地反复出现。这些因素都是心脏不容易出现恶性肿瘤的原因。心脏的转移性恶性肿瘤也非常少。
恶性肿瘤往远处转移有三个途径: 直接播散、血行转移、淋巴转移
心脏外有一层心包膜保护,因此周围如果有癌症直接播散传播,也只是种植到心包膜,无法直接浸润心肌细胞。
心脏血流速度非常快,不利于肿瘤细胞定植,所以血行转移难度也很大。
心脏没有淋巴系统,所以通过淋巴管转移这条路也行不通。
总结
心脏不容易出现恶性肿瘤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因为自身基本不分裂再生。而与之相反的例子,比如肝脏,正是因为再生能力强,分裂活跃,所以恶性肿瘤高发。欢迎关注郑医生百嗑,学习更多常见多发疾病知识。
欢迎留言讨论。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所困扰的。在各个外科中,肿瘤都占了很大比例,唯独心脏外科,很少听说得肿瘤的,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先明白肿瘤是怎么发生的吧。在人体其他部位,细胞都是不断地分裂增殖的,新生的细胞会替换掉衰老的细胞。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新生细胞产生时出现了"突变",变成了肿瘤细胞,那么其很可能会继续增殖,最终成长为肿瘤"组织"。所以在人体新老交替旺盛的器官部位,肿瘤也相应高发,如肝脏。但是心脏很奇怪,它自出生开始肌肉细胞便已经固定,不再增生和繁殖,因此很少见到心脏的原发性肿瘤。
有人会说:这不是很好吗?心脏天然免疫恶性肿瘤。凡事都有两面性,虽然肝脏因为代谢旺盛易长肿瘤,但是人家缺损一块不影响功能啊,假以时日就又长出来了啊!心肌细胞,那可真是死一个少一个,所以心梗患者心功能需要很长时间恢复,死亡的心肌细胞无法被新的心肌细胞代替,只能用瘢痕组织填充,面积大了就形成了室壁瘤。
不过心脏也不是绝对不长肿瘤的,心脏肿瘤的患病率约为0.0017%,也就是说10万人里才可能有1~2个心脏肿瘤患者。心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叫做:心房粘液瘤。而心脏的恶性肿瘤确实很少见,占心脏原发性肿瘤总数的1/4,多为血管性肉瘤或横纹肌肉瘤。二者恶性程度很高,早期即发生转移,一旦确诊预后很差。我是杨医生,北京三甲医院心脏科医师,热爱科普,喜交朋友。答案纯粹手打,如果您也赞同,期待您点个赞或是转发。如果您有疑问欢迎留言,希望我们能共同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近些年,再加上环境污染、生物污染等,我们的食品不再绝对安全,我们的生活空间不再绝对安全,各种类型癌症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谈癌色变的年代,一听说身边某某被确诊是癌,内心不由自主的忐忑、惋惜,但是我们从没有听说过心脏癌,为什么心脏不得癌症呢?
恶性肿瘤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癌,一类是肉瘤。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癌;来自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肉瘤。因为心脏没有上皮组织,所以心脏不会患有癌症!如果发生在心脏的恶性肿瘤,我们成为肉瘤,是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肿瘤,不过心脏的恶性肿瘤很少见。
心脏不会得癌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心脏的心肌细胞没有分裂和再生能力。人体细胞核内的DNA控制着蛋白质和酶的合成,所以细胞的繁殖取决于DNA的合成环节。当DNA复制完毕时,细胞才能开始进行分裂活动,在DNA复制过程中如果有癌细胞侵犯,会扰乱正常的DNA的合成活动,导致DNA合成失去控制,引起被侵犯组织器官细胞的疯狂增殖,形成肿瘤。
但是,也正因为心肌细胞没有分裂和再生能力,癌细胞对其无能为力,没法通过感染DNA复制程序来干扰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
此外,最近的研究发现,心脏内含有一种能抑制癌的物质。从动物的心脏获得的提取物,具有明显抑制骨髓癌及转移性腹水癌的生长作用,并且能杀伤癌细胞,这很可能是心脏不得癌的又一原因吧。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大家习惯了听到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结肠癌等等,甚至骨肉瘤这种恶性肿瘤也听到过,但是大家基本很少或者听到过心脏的癌症或者恶性肿瘤。提到心脏病,大家主要是想到冠心病,应该没有癌吧?其实,不是这样的。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我们老百姓通常所说的癌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实它包括两种:一种是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之为癌;一种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一般称为肉瘤。其实,癌症改称为恶性肿瘤更为恰当。
心脏的恶性肿瘤也是存在的,但是心脏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是极其低的。文献报道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发病率仅为0.0017%~0.03%,而且大部分是良性肿瘤,原发性恶性肿瘤仅占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四分之一,所以心脏的恶性肿瘤非常罕见,心脏原发恶性肿瘤主要以各种肉瘤为主,如常见的血管肉瘤、纤维肉瘤等。作为全国最有名的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心脏外科在约15年间,一共才收治了4名心脏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为为心脏原发交感神经节瘤、心脏原发恶性间皮瘤、心脏原发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和心脏转移性甲状腺癌。(苗齐,任华,于洪泉,曹丽华,刘晓程.心脏恶性肿瘤四例临床报告[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8,20(4):316-318.)
那么心脏肿瘤的常见症状是什么呢?其实它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常常是因为肿瘤侵犯心肌组织或者阻塞心腔而引起的顽固性的心力衰竭、胸痛、顽固性心律失常等。现在临床上常用的CT 检查一般能够发现病灶,对于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因此,张大夫想和大家说的是,心脏也可以得"癌"—恶性肿瘤,只是发病率极低,并不被大家广泛认识。
人体的器官和组织中,除了头发、牙齿等之外,其余的都会产生肿瘤。这也就是说,心脏是一定会产生肿瘤的,肿瘤就有良恶性之分,因此,心脏也会有良性肿瘤,如粘液瘤等,以及恶性肿瘤,如横纹肌肉瘤等。
那么为什么在人们的印象中,不怎么听到心脏得癌症的?其实,这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心脏的结构和心肌细胞的特性,心脏肿瘤的发病率确实较低。二是心脏各腔室空间有限,一旦心脏肿瘤快速生长,必然引起心脏腔室受压、血流通道受阻,造成心功能衰竭。所以这种情况下,虽然得的是心脏肿瘤,但出现的症状却是心功能衰竭。有的病人可能肿瘤仅为早、中期,但却已经引起了心衰,或者猝死,所以人们往往首先关注的是心衰等表现,而忽视了心脏肿瘤。
心脏肿瘤无论良恶性,一旦堵塞了血流通道或者影响了心脏功能,都应尽快手术治疗。比如左房粘液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极有可能堵塞二尖瓣开口,一旦肿瘤碎屑脱落,也极易引发全身多处栓塞,故应尽早手术切除。
这个问题,提问的非常好。当年我的研究生导师就曾经问我,为什么心脏和小肠的癌症不常见呢?我一时想不出答案,怔怔的站在那儿。为什么心脏和小肠很少得癌症呢?
后来老师讲述,心脏与小肠在五行上属火,小肠为丙火,心脏为丁火,一阴一阳,相辅相成。心与小肠互为表里,经络相互连接,上下相同。心为君主之官,掌管其他脏腑,地位最高。
癌症在《黄帝内经》中多认为是寒气凝滞,寒邪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就想天气寒冷,水便会结冰。结了冰的气血运行失常,结聚在一起,变形成了不正常的癌症。
因此温化寒邪,使气血得温,则行。心为火脏,寒邪难以入侵,小肠亦为火脏,寒气不得入侵,气血难以结聚,因此便难以形成肿瘤。
如今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人体的五脏六腑中,基本上都有可能患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等比比皆是,唯独没听过心脏癌,心脏作为人体的"CPU",难道它就不会得癌吗?
肿瘤分为癌和肉瘤,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之为癌,来自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之为肉瘤。凡是有上皮组织的地方,都有发生癌症的可能。上皮组织覆盖着人体表面,也覆盖着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生殖道的内表面,上皮还是构成肝、肾、乳腺、前列腺等器官的实质成分。这些组织器官,都有可能发生癌症。心脏中没有上皮组织,自然也就不会有原发性癌症发生了。
另外,心脏是人体全身血液的泵站,全身的静脉血回流至心脏,心脏又将动脉血泵至全身,心脏分分秒秒的跳动,不舍昼夜的工作,它的血流速度很快,癌细胞还没"站稳脚跟",就被血液给带走了,因此,心脏不仅自己难以得癌,也很难成为癌细胞的转移区域。
心脏不容易患癌与其独特解剖位置也有关系,鼻咽、口腔、食管、胃肠、肺、皮肤等器官直接与外界接触,生活中的各种致癌物质会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进而引发恶性病变。而深藏在躯体核心位置的心脏就难以受到这些致癌物质的直接侵害。即使进入到血流的有害物质也能在经过肝脏、脾脏和肾脏时不断得到净化处理。
肿瘤细胞其实是正常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分裂增殖时发生了变异,更新增殖越频繁的细胞,恶变的可能性越大,而心肌细胞是静息细胞,几乎不增殖,所以很难出现恶变。但心脏细胞不增殖的特点导致心肌细胞一旦坏死,就不可能修复,只能被瘢痕代替,这就是为什么一旦出现心肌梗塞,心脏的功能就会大幅收到影响。
事实上,心脏并不是绝对不患癌,心脏主要是血管和心肌构成,心脏血管有可能出现血管肉瘤,心肌属于横纹肌,也是有可能出现横纹肌肉瘤。艾滋病患者心脏血管肉瘤和恶性淋巴瘤的发生率都有所增高,后者甚至可以成为患者的直接死因。只不过这些疾病发病率非常低,在临床上很难见到。与其他器官相比,心脏转移肿瘤比较少见,主要是通过血道转移而来,淋巴瘤、白血病及恶性黑色素瘤可经血行转移到心脏。
我们总能听到肺癌、肝癌、胃癌、肾癌、胃癌、肠癌、脑癌等等,但是很少听说心脏癌症。心脏为什么不会发生癌症?
其实心脏是会发生癌症的,只是发生的几率非常低,我们很少遇到,自然很少听到。心脏肿瘤发生率0.0017%
研究调查显示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发病率可低至0.0017%,换句话说,每10万人之中,才有那么一两个人会有患心脏肿瘤的可能。而这些人中,75%左右为良性,恶性肿瘤只占25%左右,并且,其中一种叫做心脏黏液瘤的良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类型,约占全部心脏肿瘤的一半。心脏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是血管性肉瘤及横纹肌肉瘤,得了这两种肿瘤的患者,其存活率极低,并且转移较早,通常情况下,这两种肿瘤一经发现的时候就已经转移到肺、肝脏和脑等部位了,如果不经手术迅速切除,90%的患者都会在诊断后9—12个月内死亡。当然,另外一方面,其他组织器官患的肿瘤也可能会转移到心脏"生根发芽",这就叫做转移瘤,心脏中最常见就是黑色素瘤转移到心脏中的转移瘤,约占心脏转移瘤的50%—70%。为什么心脏发生癌症的比例非常低呢?
说法1:
癌症是由上皮组织化生来的,凡是有上皮组织的地方,都有发生癌症的可能。上皮组织覆盖着人体表面,也覆盖着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生殖道的内表面,还是构成肝、肾、乳腺、前列腺等器官的实质成分。这些组织器官,都有可能发生癌症。癌就是由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心脏中没有上皮组织,自然也就不会有原发性癌症发生了。
说法2:
心脏和血管构成了一个封闭的血液循环系统,使其不易受到外界有害物质的直接侵袭。人们生活中面临的许多致癌物质都可能对鼻咽、口腔、食管、胃肠、肺、皮肤等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进而引发恶性病变。比起这些每天接触有害物质的器官,深藏在躯体核心位置的心脏就难以受到这些致癌物质的直接侵害。即使进入到血流的有害物质也能在经过肝脏、脾脏和肾脏时不断得到净化处理。这样一来,血液中的一些有害物质也很难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
说法3:
与心脏的功能有关。在人的一生中,心脏分分妙妙都在不停地跳动,不舍昼夜,从不停止。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泵站,因为流经心脏的血液永不停息,所以即使是转移中的恶性肿瘤细胞,也不宜在心脏中停留。
说法4,也是比较有说服力的研究:
最新一期学术期刊刊登了一篇重磅文章,美国科学家筛选出细胞周期相关因子,其中CDK1、CDK4、cyclin B1以及cyclinD1这四个可以让不再分裂增殖的心肌细胞再次进入分裂增殖状态。心脏肿瘤相比较于其他肿瘤类型而言相当少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新研究给出了答案,即心肌细胞在成年之后退出了细胞周期,细胞分裂增殖被按下了"停止键"。
为什么会发生癌症?
癌症的发生确实和外部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和环境因素,个人生活习惯等等都有一定关系,但最终还是归结在细胞上,癌组织也是由细胞组成,只不过癌细胞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或变异的细胞,我们正常的细胞分裂增殖的次数有限,而肿瘤细胞则能够无限增殖,不受控制,基因突变是导致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根本原因。 心脏的心肌细胞成熟后几乎不分裂 研究小鼠显示,在胚胎时期的第10天到第12天以及出生后的第4天到14天左右,其心肌细胞可以分裂增殖,而成年小鼠心肌细胞几乎已经陷入不分裂增殖的状态,因而成年小鼠心脏组织一般不再具有再生能力。人类亦是如此,尽管有研究显示成年人的心肌细胞有极低程度的更新,然而,绝大部分心肌细胞已不再分裂增殖。 因心肌细胞的分裂增殖几乎已经停止,其心脏组织一生中更新率极低。而细胞不分裂增殖,相关基因突变就不会累积在细胞的基因组中,心肌细胞就不会变成肿瘤细胞。相反,别的组织器官再生能力强、细胞分裂增殖旺盛,导致肿瘤相关基因突变累积在细胞基因组中的概率大幅增加,因而更加容易出现肿瘤。
大白话解释心脏为啥不发生癌症?
我们的脏器都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每个脏器相当于一个部门,每个细胞就相当于一个人;肝脏、肺脏、肾脏、胃肠这些部门,都有规定,那就是到了一定年龄就得退休。也就是每个细胞的新陈代谢、推陈出新、更新换代很快,到年龄就退休,就会有新人补充进来。这些部门在补充新人的时候,难免会被混入坏人;好人都是比较规矩和听话的,退休一个,补进来一个;坏人不守规矩,拉帮结派,发展自己的势力,不断扩大自己的阵营,繁殖迅速,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四个变变八个……正常部门对于这些坏人管不住,所以发展太快。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肿瘤癌症都发展很快,不得不通过手术切除这些毒瘤;或通过强硬的化疗、放疗来打击这些坏人,在这期间难免误伤好人,人体就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但是心脏这个部门很有意思,实行终身制,就是一旦是心脏这个部门的人,那么就是一辈子在这上班,直到死亡;正因为心脏这个部门实行的是终身制,所以不牵扯新人补充进来,所以几乎不会有坏人混入,没有坏人混入,自然发生坏势力的可能性很低,也就不发生癌症。如果心脏部门的人死亡了怎么办?没办法,因为没有补充队员,这对于预防癌症来说是好事,但对于心脏其它疾病并不是好事。比如说心肌梗死后会发生心肌细胞死亡,因心肌细胞不可再生,死一个少一个,所以心脏容易发生衰竭,心衰后几乎不能逆转。
所以说,心脏发生癌症的可能性很小,和心肌细胞成熟后不再更新换代、不可再生有一定关系;这对于癌症来说是好事,多于心肌梗死、心衰来说不是好事。心脏发生癌症的比例低,但不是说心脏病发生率低,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超越癌症成为头号杀手。
【心血管王医生版权,侵权必究!】
很多人认为心脏不会得癌症,因为癌症是由上皮组织化生而来的。有上皮组织的地方,都会发生癌症。上皮组织复盖着人体表面,也复盖着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生殖系统内。还是肝、肾、乳腺、前裂腺器官的实质成分。而心脏没有上皮组织自然也不会发生癌症了。
其实并不是心脏不得癌症,而是较少得癌症。心脏的恶性肿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肿瘤都起源于间叶细胞以肉瘤为主。其中包括血管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神经源性肉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等。占心脏所有恶性肿瘤的75%,常发生在右心系统,肿瘤浸润和压挤心室壁而影响心脏的舒张功能,突入心腔造成排血受阻,也可造成心包积液、心律失常。
心脏及心包的转移癌多来自肺部肿瘤。其次为乳腺癌、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等。只要结合病史和影像学检查不难做岀诊断。
CT、核磁、心动超声等有助于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但应于心脏良性肿瘤,心脏粘液瘤、心脏脂肪瘤、 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横纹肌瘤血管瘤、错构瘤、付神经节瘤、心包囊肿相鉴别。
心脏不容易癌变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心肌细胞几乎不会再生。而细胞的癌变首先和细胞的再生速度有关,再生速度越快的细胞就越容易发生癌变。
癌细胞最常见四大来源:上皮细胞间叶细胞血液干细胞神经上皮细胞
这些细胞都有共同特点,它们都在体内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而在不断进行着快速更新换代的细胞分裂。而快速的细胞分裂,就给了DNA突变的机会,也让DNA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引发的基因突变是细胞癌变的关键步骤。
图示:细胞在分裂传代中积累起的有害基因突变,最终将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
而心脏基本上由几乎不再分裂繁殖的心肌细胞构成,这就让心脏很难患上肿瘤,不管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人们曾经认为心肌细胞绝对不会再生,死一个少一个,但后来发现心肌细胞也能以极慢的速度再生,虽然没啥实际用处,心肌梗死严重的患者,根本不能指望心脏自己的再生,必须寻找心脏移植。
除此之外,也有人认为,心脏这种重要器官的癌变会被自然选择淘汰,其它器官癌变往往还能活许多年,唯独心脏癌变,死人太快,所以经由进化的原因,那些心脏容易癌变的人早就绝种了。这个说法也并非毫无道理。
当然,理论上任何细胞都有可能癌变,尤其当环境中存在各种诱发癌变的因素时,比如致癌的化学品以及电离辐射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