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一般不喝茅台酒,因为外国酿酒一没有酿酒师,二没有祖传秘方,三没有必要深入研究。四是不讲究,只要有粮食酒精就可以了。因此对茅台酒酱香味不感兴趣也不适外国人的口味。所以,外国人对茅台酒的评价就是酒里加了香精,叫香精酒! 茅台没有走出国门,包括那些外出旅游回购的在内,茅台酒的外销量应该不足它总产量的2%。 现在茅台一年的产量应该是一亿瓶左右,2%就是两百万瓶,等于外国人根本上不喝茅台酒。说与威士忌 白兰地三足鼎立是自吹的,它这个奢侈品牌完全是炒作出来收割中国老百姓的。在外国人眼里比马得利 芝华士差多了,外国的老百姓究竟喝不喝XO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机场的免税商店很少见外国人买中国酒,但是见得到外国人买普通的马得利和芝华士。 所以外国人对茅台的评价,象我这种小老百姓根本上不知道,我只知道外国人喝酒基本上不用菜,他们需要好下口的酒,而不是什么空杯三天有酒香的神水。喝了酒三天不洗杯子是什么人?这种牛吹出来意义何在? 茅台酒在清朝康熙年间就开始有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当時岀口定为二十英镑,新中国成立時一直为中国白酒第一大名酒,也是国宴必有的白酒。在国际上一直都享有盛誉。 不知道外国人怎么评价一瓶白酒,感觉他们对白酒的兴趣不大吧!但我知道外国人是怎么对华为的,各种挖坑各种卡脖子,为什么呢?因为华为是真真正正要搞技术的,所以外国人怕,一个酿酒的说白了有多少技术含量啊!我们这乡下小酒厂的喝着都不错,纯粮食酒就是喝醉了,也不会脑袋疼,有些传统工艺的还是保留传统比较好。 技术含量太高了,不是说茅台酒含千多种元素嘛,元素周期表上好像就一百多点啊其他的八百多是什么?喝了会不会上头? 光刻机我们没有,芯片靠进口,科技含量高的这方面的为什么不评些院士? 科技才能强国,白酒会祸国! 春节期间女婿高价给他岳父就是我哥买了二瓶茅台,爱酒如命的俺哥忍不住诱惑打开了一瓶,我也有幸沾光饮了一杯,大约二两,怎么说呢,什么绵长幽香,什么沁人心脾等感觉真是一点都没有,和十几元的景芝白干比起来区别真心不大,就这品味还要推荐院士,专家组真它奶的缺了良心了呀! 不知道老外对茅台是如何评价的。 我在中国驻外大使馆工作过多年,使馆招待会上提供多种酒水,包括茅台。 据我观察、老外要茅台酒的几乎没有。基本上都是要他们自己习惯的酒类(白兰地、威士忌、红酒等等)。所以不了解外国人对茅台怎么评价。 1、有两个典故吧,一个是尼克松访华,周总理请他喝茅台,说是烈性酒、遇火就着的。尼克松不幸,周总理划了根火柴,轻点茅台,一片男色火焰、顷刻燃烧如炬,尼克松顿时不由赞叹,钦佩不已,连连树起大拇哥,连连说了几声:瑞威顾得! 2、还有一次,里根访华,也是刚下榻,就被请喝了一次茅台吧,印象极好;里根好酒,如是中方把中国几个大牌子的好酒都放进了他所住的宾馆的房间了。工作日里,自然是有中国请客买单的,工作做完了,临走了,房间其他酒都没动,唯独那几瓶茅台,都被里根带回美国去了; 3、至于题主所问的:外国人对茅台评价如何?有些权威评价可以佐证一下的,这个就是茅台酒在国外所获的各类世界级奖项了,光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奖项就有:巴黎国际美食及旅游委员会金桂叶奖、巴黎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牌奖、北京首届、二届国际博览会金奖、东京第四届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最高金奖;还有个重量级的,就是1994年在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80周年国际名酒品评会上,茅台酒荣获了特别金奖第一名; 4、茅台酒就是中国白酒的代表、是国酒、是汉族特产酒;在世界范围内,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更是中国酒文化的代表作,茅台酒出世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5、题主阴影部分所说的茅台不能仅仅成为国人的奢侈品,这句话也对也不对。茅台镇所在的赤水河那块地上,水域就那么大,气候、地理包括植被的影响、古法酿制的工艺、原材料和曲酵的选用都有很严格的但又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做出来的讲究和标准的,橘生南为橘生北为枳呀,离开了那种特定的环境条件了,就不是真的茅台了,想大批量生产,还得有个漫长的科研攻关的过程的,降低价格、出口创汇都还要假以时日的。 我公公早年是本市商业系统的老同志,分管副食品公司,当年的商业系统下属八大公司,有纺织品,五金交电,百货,饮食服务公司等等,其中副食品公司包罗万象,现在的烟草专卖局,盐业专卖局等国有企业,都是从当年的副食品公司分离出来的,记得80年代初我结婚那年,在家里摆了五桌酒席,公公特地把托副食品公司经理批了10瓶茅台酒摆在了桌上,让前来祝贺的人大吃一惊,据说当年这10瓶酒花了老人家一个多月的工资,把婆婆心疼得不得了。 在我的印象中,当年杏花村汾酒,泸州老窖,竹叶青,湖南白沙液都是市场上很紧俏的商品,特别是贵州茅台酒名气大,就算找领导批条子,买一瓶也得花七八块钱,这可是很多人大半个月的生活费开支啊。外国人对茅台评价如何? 作为一个女同志,我对白酒一向不感兴趣,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单位应酬中都很少喝酒,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于茅台酒的评价,毕竟咱们有当年把一个号称一斤半酒量的领导,喝得在桌子上当场人事不醒的经历,再说今天的话题是外国人对茅台评价如何?所以咱们就事论事,不谈茅台酒的制作工艺和国人的品酒心得。 我退休前有在美国和欧州的工作经历,女人闲暇之余喜欢逛街,特别是每年回国前都会满大街扫货,给家里的亲戚朋友带一些免税商品,这其中就茅台酒,怎么说呢,因为国外茅台价格比国内要便宜一半还不止,在COSCO,Edeka Zentrale,两斤装1000毫升的茅台酒才200美元左右(2010年前),购买茅台酒的美国人、欧州人很少,春节前夕,在国外的中国人对茅台酒购买力要强一些,53度的飞天茅台价格也就60美元左右,并且大都是以华人超市居多,买茅台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每个成年人最多只能带两瓶才能顺利过关。 我们经常招待老外和我们一起吃中餐,说实话,他们对中餐并不像电影中那么惊喜,出于礼貌,无论吃多少都会伸出大拇指赞美,杰克是我一个同事的美国老公,我们问起他对茅台的印象时,他是这么说的:"中国茅台酒太烈了,就像喝下流动的剃须刀片,跟喝石油的感觉一样。"其它的外国人也有类似经历,表示喝过一次就再也不想尝试了,往后只要是和我们一起喝酒就很警惕地先闻一闻,以免上当。 说到这里,也许让很多酒友们大跌眼镜,怎么大家引以自豪的茅台酒,竟然在外国人眼中评价不高呢?我觉得很正常很正常,饮食文化不一样,饮食习惯也不一样,就像很多中国人在国外吃不惯西餐、喝不惯洋酒、抽不惯万宝路一样,你天生一个中国胃,别人也天生一个欧州人的肚子啊。当你看到日本人面对"刺身"流口水时,你嗤之以鼻,凭什么要求外国人和你一样这么热衷于茅台呢? 写在最后: 前不久,"茅台院士"这一关键词引发了舆论的焦点,当一种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白酒,成为了代表中国顶尖科技的荣耀,成为了利益、金融、投资收藏的手段时,也许茅台就到了走下神坛的开始,到那个时候,对于茅台的评价不仅是外国人不认同,那些买茅台又喝不起茅台的人,你,又会怎么评价茅台呢? 据我所知,外国人很少喝茅台酒,而且茅台酒在国外卖得比国内便宜得多。可能原因是:一是外国人不太喜欢白酒的口味;二是外国人不了解不知道茅台酒的真正价值;三是外国人故意打压茅台酒,从而有利于把自己的洋酒抬得很高,比如几年什么什么洋酒,一瓶十几万上百万,深受一些国人的追捧,满足一些国人的虚荣心;四是外国人看不起以前落后的中国,从而顺带看不起从中国而来的茅台酒,跟成语"爱屋及乌"正好相反。总之,茅台酒的国际化之路还很漫长,需要努力打开国际市场,什么时候一瓶普通的茅台酒在美国能够卖到100万美元,茅台酒的国际化之路才算是完成了。 在我们这里,伪土豪为面子就喝茅台可以显摆!有权力的喝了就显得高大上!老百姓喝不起就是矮穷低。而外国人根本就没有什么人爱喝中国大陆所谓国酒茅台酒,出口量少得可怜,而且卖的价钱比国内低。而且外国人喝中国茅台酒也不是为了摆阔而喝。所以说民族的就不一定是世界的!任何事情冷静些,不要不停在炒这些东西,也许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