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城市都有这种情况。这与经常上班迟到的是家住的近的类似。 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是保存下来的仅有的两处皇家宫殿群。但沈阳故宫只有紫禁城的十二分之一大。从历史地位来说,只能算是一个边疆政权的鉴证。 沈阳故宫分为三路。 东路是"大政殿与十王亭",努尔哈赤时期修建。当时寝宫并不在这里,而是另外修建(现在已不存,有遗迹),所以大政殿与十王亭纯属于办公场所,风格上类似于野外扎营的帐篷,分主次列阵。 中路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台上五宫",西路及中路东西两侧"东所西所"是乾隆时期增建的,包括"戏台、文溯阁、及乾隆东巡时的寝宫等"。皇太极时期的建筑,基本都是"硬山式"。乾隆时期建筑,基本都是"歇山式"。 介绍几个沈阳故宫的看点: ① 大政殿,这个是沈阳的LOGO。 ② 十王亭里的弓箭展出,各种各样的箭头。 ③ 太庙,里面有供奉的清朝皇帝祖先牌位。 ④ 大清门、崇政殿的硬山式所特有的墙边装饰。 ⑤ 崇政殿前的日冕,找找"午时三刻"在哪里。 ⑥ 台上五宫,皇帝后妃"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日子。永福宫是庄妃大玉儿的住处,顺治皇帝在这里出生。 ⑦ "索罗杆"和大烟囱,猜猜干什么用的。 ⑧ 清宁宫里的回字炕,为什么满族以"西"为大,留给神居住。 ⑨ 文溯阁,清代"南三北四阁"之一,存放了一部《四库全书》。 ⑩ "东所"的那组建筑,乾隆东巡时,皇太后的住所,按电视剧戏说来说,她叫"甄嬛"。 任何一个地方当地出名的景点都是游客去得多,相对而言,当地人就少一些,但并不是当地人不去,而是当地人大多都已经去过了,而且当地人想去的时候也会挑游客少的时候去,自然会产生这样错觉,认为当地人都不去。 所以沈阳人应该不是不爱去故宫,而是该去的都已经去过了而已。对于游客来说,这些都是著名的景点,也是到了沈阳必去之地,所以肯定也就形成了都是游客的感觉。 就像北京的故宫一样,大多是游客前往,当地人早就去了,除非遇到新的展出,和新的宫殿开放,感兴趣的当地人就会去,而且无论是沈阳的故宫还是北京的故宫,终究都是有当地人身影的,比如那些接待朋友和同事的当地人,也会尽地主之谊,带自己外来的朋友们去观看欣赏。 所以对于当地人来说,并不是沈阳故宫没有吸引力,或是不想去,他们有别的选择,离家近的地方都是熟悉之地,总也想去别处看看吧。更何况故宫这类文物殿堂,除非时常新的展出,或是考古之人,工作在身,不然去一两次也足够了,因为东西都是一样的。 这个问题就像当初别人说的:为什么上海人不去东方明珠,不去外滩和城隍庙,为什么北京人不去故宫博物院不去长城一样。其实家门口的景点,本地人都不怎么稀罕,大家都会习以为常,所以不是非常关心。就像我这次去沈阳,在沈阳故宫里,发现除了导游和本地的两位朋友作陪之外,全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着不同的方言,不停的在拍摄留念。 首先,沈阳人并不是那么悠闲,不是有事没事就去逛下故宫,本地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可能去洗浴桑拿,可能去听东北二人转,或者去过着当地人爱做的事情。 而外地人到了沈阳,那么沈阳故宫是必不可少的景点,因为沈阳的历史在这里,沈阳故宫也是这坐城市不可错过的景点,得去打卡。 就像很多外地人到上海得去上海外滩转转,看看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去城隍庙感受别样的上海风情;去北京得去爬长城,得去故宫看看一样。 很多景点都是外地人才去的,所以如果你去了沈阳,想感受本地人的生活,那么你可以去咨询当地人,比如打车的师傅,比如街上店面的老板,东北人热情,直爽,一般会告诉你哪些地方好玩,哪些地方是外地人才去的。 我这次去沈阳故宫,还是有所收获,除了分享到美丽的导游小姐介绍这里的历史以外,还在故宫外进行了一次航怕,拍摄到了一段沈阳故宫的风景。如果你也喜欢,请记得分享。 另外,你觉得去沈阳旅游或者出差,哪些地方是不可错过的呢?除了沈阳故宫,张氏帅府之外,还有哪些地方你觉得值得推荐的?欢迎跟我留言评论。 哈哈哈,这个问题真的很有意思。其实我觉得不只是沈阳故宫是这样的吧,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应该都都是一个样的。很少见到本地人在当地的景点游览的,大多见到的都是外地游客,本地人偶尔会去玩,也大多都是陪着外地来的的朋友一起过去的。 不是都说嘛,旅行就是从一个自己待腻了的地方去一个别人待腻了的地方。大家对于旅行的意义,总是向往更远方的地方,希望能脱离自己的一方天地,去往更加遥远的方向。对于沈阳人来说,或者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家门口的景点,都没有那么大的 吸引力,沈阳人觉得反正沈阳故宫就在家门口,随时都可以去啊,所以也就不那么着急去了,或者说兴趣就没那么大了。就跟北京的故宫一样,我听很多老北京的老人说,他们这辈子都还没去过故宫呢,他们都觉得,就在家门口,有什么可去的。相反,外地游客来到沈阳,那沈阳故宫相当于就是沈阳的一张名片了,在景点排名中,可能就是非去不可的地方之一。所以,自然是到了沈阳就要去一去的。 其实沈阳故宫还是值得一去的,无论对于外地游客还是本地人来说。虽然面积和北京故宫没法比,但其建筑和历史价值意义却是非同凡响。 旅游景点不接待游客那接待谁呢?祖国五千年文明史,幅员辽阔,人文自然风光无限,到处都是著名旅游景点,对于本地人来说,因为太熟悉,去过一次就不会再去了,所以本地游客一定是非常少,反而外地游客对没去过的景点充满期待,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举个例子,去北京的游客一定会去故宫和看升旗,但本地市民谁会没事总去故宫和看升旗呢? 沈阳人不愿去故宫有两个原因: 1.身边的景观一般都不太重视,宁可去周边或者外地。 2.故宫是清朝开国国都,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美称,是满族的"龙兴重地"。 在沈阳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一宫两陵(故宫、东陵和北陵)阴气太重,不适合老人和孩子前去,所以这也是沈阳人不愿意去的因素之一。 北陵公园倒是沈阳人常去的休闲之地,但主要也是在公园游玩,而公园的核心"陵寝"则很少有人去。 沈阳故宫作为中国仅存的两大古典宫殿建筑群,理应受到沈阳人的重视。 这样的问题,也不是沈阳市所独有的现象。这个就像北京人有几个人闲着没有事去逛故宫?去天安门去看升国旗呢?沈阳人也是一样的想法。身边存在的都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吸引着这座城市里的人去参观的。尤其是文化古迹,毕竟在这世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学习考古学的。旅游?就是去到自己没有到过的地方去看看而已。对于自己身边的文化古迹?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 所谓近处无风景嘛,不止沈阳,个人感觉哪儿都一样,比如我是成都人,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我还没有去过,总感觉这景点就在身边,嘛时候都可以去,有时候觉得花几十百把块钱的门票去一天走马观花拥挤不通的游,还不如开车去青城山或者周边古镇小耍一天,在农家乐喝茶悠闲的散步看风景,空气还好过城里,个人愚见!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先说说旅游。所谓旅游就是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呆腻了,想出去看看外面的风景。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沈阳人长期居住在沈阳,大多人都去过沈阳故宫。像这样的景点,一辈子去一回两回就得了,它不像自然风光,大山名川,山清水秀的地方,人们去了还想去。北京故宫也是如此,本地人很少去。西安人也不能总去看兵马俑呀!各地的旅游景区接待的多是外地游客。所以说各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就是当地的一张名片。 谢邀请,这个是通病,也就是在身边的,觉的有的是时间去,结果有的人生活了大半辈子也没去过,北京的故宫也一样,很多北京人都没有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