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回答这个问题,将来肯定是越来越好! 试想想好多城市开发区还只是省管或者省级,而襄阳的开发区是国家级不说,还两座。凭这个资源怎么能不好好发展。 但是这种红利并不是只有襄阳有,比如武汉,武汉的国家级开发区有三座,厉害吧,不然怎么能坐稳国家中心城市地位。 如果说上面回答的过于客观,那现在就主观的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拥有国家级开发区的城市就像被国家挑选的宠儿,待遇肯定不错,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城市挤破脑袋走关系晋级国家级开发区。 据了解,襄阳的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是当年国家级高新区落地湖北省地级市的首个。现状是湖北省发展环境最好的高新区,全国排名前二十名。 第二:由于市场经济加上竞争压力增大,还有人为因素等等原因,在数据上省内某些城市在经济数据上拔苗助长作假,导致历史文化名城襄阳的城市知名度被渐渐埋藏。部分热爱襄阳的同胞大力创新搞科研,成就襄阳电气自动化、工程机械等众多领域在全国排名前列的事实,原有开发区面积不断压缩,而作为中国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湖北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襄阳城市圈中心城市襄阳眼光明锐,推动开发区建设,成立湖北省第一个城市新区,并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移驻新区。 第三:襄阳目前拥有汽车及相关重要机械年产量接近200万辆,是全国十大汽车工业城市之一。全国第一家汽车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此,全省第一家汽车职业高等院校在此。 第四:襄阳拥有央企数量在湖北省地市最多。襄阳的投融资环境、地方吸引力、城市综合素质等因素都是吸引进驻的重要原因。 第五:襄阳是全省第一个大规模改扩建国道为一二级高等级公路的城市。有报道称,近些年该市在交通领域还将投资几百亿。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襄阳的魄力必将成就美好未来。 第六:襄阳是全省地市交通铁路综合性枢纽、全国著名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有这优势在,还愁未来吗? 第七:襄阳不光是工商业发展的非常厉害,在农业方面也是杠杠的。湖北省第一座百亿斤粮食大市。基本达到吃喝不愁的自给自足。某年度全国农业项目十强。 总结:襄阳处处走在前列,如果没有人为干扰因素,省内地位基本稳固。下一步目标是构建襄阳知名高等院校集群和旅游经济区联盟集群。 届时,襄阳在中部省份城市环境的也将得到更新,并将成为环境优美卫生文明一体的区域性绝无仅有的特大城市。 襄阳,湖北第二大城市,论经济规模是湖北第二大经济体,论铁路也是湖北第二大铁路枢纽城市。襄阳处于湖北两翼驱动的核心城市之一,在湖北经济发展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湖北拥有两大国家级开发区,分别是襄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襄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其实单说这个国字号开发区并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多少可以证明区域工业发展的实力,但同时也可能说明区域工业发展的政策倾斜和工业基础的建设加快。在湖北有多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地市并不止襄阳一家,武汉就不说不止两个。就比如经济体量不足襄阳的荆州市就有两家国字号开发区:荆州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荆州市国家高新区技术产业园区。 襄阳未来发展如何,用数据最能说明和预测未来 目前在湖北城市经济体量中襄阳市位于武汉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2019年GDP实现4812.84亿元。但作为湖北第二大城市,与同样拥有国家级、省级政策倾斜和湖北城市格局中核心驱动城市宜昌相比,襄阳的经济体量并没有拉开一个量级,都同属于4000-5000亿层级。 另外宜昌的商务及文旅要比襄阳强一些。从经济层面看,襄阳的文旅基础及类型同样不输与宜昌。随着区域铁路连接和文旅开发,襄阳一旦补上这一环,在总量上又将助力襄阳守住第二大城市的地位不成问题。 在湖北汽车工业是其主导产业之一,汉十铁路沿线是湖北汽车工业的重要分布带,襄阳市十襄随汽车工业的重要的驱动城市之一。同时还是汉江经济带上的核心城市之一,其地位在湖北省内占据着重要地位。 论县域经济体的规模优势,襄阳不敌宜昌,宜昌当阳、枝江、宜都全部位列国家百强城市,襄阳只有枣阳位列全国百强,县域经济不强是襄阳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襄阳老河口、谷城县与宜城都不错,这些县域实力提升了,可以大大增强襄阳的地区综合竞争力。 下面来看看襄阳十四五规划,这可以看出襄阳未来的发展面貌。 根据襄阳十四五规划,襄阳要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区域创新中心、功能强劲的区域性市场枢纽,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襄十随神"城市群龙头地位、汉江流域城市群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成为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平原"四大城市群"合作互动、协调联动的战略链接,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 襄阳未来湖北第二城市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但也面临着省内城市尤其是宜昌的竞争。另外从经济看,襄阳作为湖北第二大城市,其体量与武汉比差距悬殊,要进一步增强内部竞争力,提升身段,参与到中部崛起中的城市竞争的大格局中去。 没有制造业,光靠拆房子卖地,能行吗?看看人民路和长虹路交叉的沃尔玛商圈,除了一楼门面房还好以外,城市印象那个二楼三楼多久了,一直都租不出去。看看沃尔玛旁边的华城百汇商场保安比顾客都多。看看解放路开放广场写字楼有多少层空置的。这都是襄阳最热闹的商圈。看看那些工业园里工厂有几个能开足功的。 只能说未来可期,也并不是拥有两座国家级开发区襄阳就会好。笔者是做光伏新能源的,由于职业所需,襄阳地区每个开发区,每个工厂都有我留下的足迹。从大局面上讲襄阳开发区优于附近其它地级市!从字面的经济总量的数值可以直接看出来。但从客观上,实际工厂运营状况不近人意。就伙牌工业园区和深圳工业园区,枣阳丹阳工业园区,枣阳北关工业园区,谷城,宜城总体情况来说,三分之一工厂处于营利状态,三分之一基本上是不死不活,勉强的生存状态。还有三分之一已经垮掉,从大门紧闭和院内长满了杂草就可看出不少是圈地租厂房的。数来数去像深圳工业园区也只有美立信,扒渣机的和襄州区洪山头飞钟粮机,泰森包装,长源东谷,做泡沫的忘记叫什么厂名,屈指可数!所以既然有国家定的两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不能盲目乐观,不能再盲目开发新的工业园区,盘活当下工业园的现有资产,把垮掉的厂房利用起来,这样不仅解决了银行的呆帐,又不与百姓争地盘,留给子孙一片开阔的耕地!祝愿家乡襄阳越来越好! 拥有两座国家开发区的襄阳,也就有了两张亮丽的名片,也会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具体未来会怎么样,还在襄阳的法策者和襄阳人如何利用好這两张名片。经济的发展还是靠实业,靠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等等。如何利用这两张名片,招商引资把实业搞上去,這才是最关键的。 2025年襄阳的GDP将达7000亿元,2020年是4600亿,届时增长大约70%,将挤入二线城市! 十年以后看效果 襄阳未来二线城市 好的一批! 还可以,但依然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