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考录取50左右为什么?
中考普通高中的录取率50%左右,剩下的学生流入职高技校。
初中毕业的孩子也才15岁左右,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尴尬,虽然体型已经跟成年人差不多,但是思想还是很幼稚,根本不了解考不上高中,被推向社会和职高技校意味着什么,在这个懵懂无知的年龄就被迫分流到职业教育,家长总是于心不忍,所以中考生的家长特别焦虑不安。很多父母无法接受孩子可能上不了高中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很少有因为经济不允许读不起高中的情况,只要孩子能上,父母都会供孩子上学。
这个时候50%的高中录取率显得尤为残忍,其实十年前高中录取率更低,但是那时候很多人选择主动不上,跟现在被动刷下来,感受完全不一样。
且不说500强公司,公务员招聘要求高学历,甚至网上随便一个公司发布招聘信息都要求全日制本科,上不了高中,没有一个好学历的孩子在未来社会能选择的岗位大大减少。
现在经济野蛮发展时期已经过了,在过去,即使不上学,有点小聪明,做做小生意也可以生活的不错,可是未来社会经济大体定型,即使是创业也需要高科技创业,没有知识和学历在未来社会更加艰难。家长不信任职业教育
现在的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很多地方的职业教育甚至成了"不良少年收容所",以至于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去了职业学校就学坏了。
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普遍看法是"学不到东西"和"混日子",所以才对职业学校如此抵触。既然如此,为什么高中录取率还那么低呢?
一,中考是选拔性考试
高中的学业难度跟初中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在初中成绩处于下游的孩子,即使勉强上了高中,也听不懂,对孩子的精神也是一种折磨。
真正初中成绩不好,高中还能逆袭的少之又少。
二,国家需要更多技术型人才
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未来对技术型人才需求旺盛。
所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职业教育,希望培养出更多技术型人才。
写在最后: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走高中—大学—工作这条路,那就要及早抓孩子学习成绩,不要再抱着"快乐教育"和"静待花开"的心态。
男孩子的家长也不要过分迷信男孩子后劲足,初中成绩差没什么,高中会逆袭。
孩子可能逆袭的机会都不会有,中考就被淘汰到职业学校了。
中考录取率50%左右,不是"有人说",而是国家政策确实如此。
从2020年开始,国家将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中"包括普通高中(俗称普高)和中职学校(俗称职高),二者分别占比 50%,也就是说,将有一半初中生只能选择职高,另外一半才有缘就读普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策呢?
一、为了分层教育
目前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因为"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初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学生学习能力严重不足,对文化课毫无兴趣,学习成绩差得很,而普高知识比初中难得多,让他们去上普高,既是难为他们,又是浪费教育资源,因为必然是一点学习效果都没有。所以普高是"严进"。
我带的是初二的一个慢班,他们有多"慢"呢?有一个学生照着会写,但是几乎都不认识,连"月""山"都分不清;有三个学生到期末才背了两首古诗词(全册一共18首);至少有5个学生几乎不会作文,至少有20个学生连常用字、常用标点符号都会出错。唉!不是我没指导、没督促啊,我实在是无能为力,黔驴技穷啊!让他们去上普高,那不是赶鸭子上架吗?
而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兴趣浓厚,他们渴望挑战,企盼能让自己上一个大台阶,让他们通过中考选拔,进入普通高中就读,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对国家而言,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为培养高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为了调整劳动力结构
目前的就业状况是:看似大学生"过剩",但是很多技术性的基础劳动力岗位又无人问津。大学生们一是很多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无法胜任该工作;二是他们"高高在上",即使失业,也对基础劳动力岗位不屑一顾。所以,很多非技术性专业的大学生,在择业上就高不成低不就了。
中职教育就是要培养技术型劳动力,很多基础性岗位需要他们,他们在自己适宜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劳动价值,跟"高端人才"相辅相成。
三、为了让上不了普高的孩子学习一门技术
像我班那些连一首古诗都难以背诵的孩子,普高又上不了,即使上了也无济于事,他们的未来怎么办?
国家就出台政策:可以让他们免试进入中职学校学习。除了较普高简单的文化课学习之外,可以选择一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相关的技术,三年之后同样有机会考大学,即使上不了,这门技术也能够成为孩子一辈子的"衣饭碗",帮助他在社会上立足,成为对社会有用、对家庭有贡献的普通劳动者。普高的好处家都知道,这里也就不多谈,只谈谈职高的好处。
一是对文化课成绩没有要求,非常适合上普高无门的孩子,退而求其次也不错。
二是有的地方公立中职学校实行免费教育,即使不免费的地方,也能得到国家大力扶持,有很大额度的助学资助,这对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是很好的一条求学之路。
三是能学得一门专业技术,成为安身立命之本。
四是三年之后同样有机会报考大学。考试内容是"文化课+专业课"模式,对文化课的要求不高,相比之下比普高容易得多。
五是就业前景不错。能考上大学当然更好,即使上不了大学,做一名懂技术的普通工人,是不是也很不错?虽然职高前景不错,但不是说普高跟职高就一样了,它跟普高还是有较大差别的:
一是虽然职高要学习一门技术,但是,文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如普高,毕业之后跟普高生比肯定有差距。
二是虽说职高也有机会考大学,但是有局限性,不如普高对学校选择那么广泛。
三是虽然职大就业前景不错,但是普通大学毕业之后人生之路将更加广阔。
所以,孩子们在初中阶段要认真学习,不可懈怠,要争取进入普高学习,让自己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综上所述,国家出台中考录取率50%的政策,是从目前的学生状况、就业状况、国家实力等方面考虑的,是科学的抉择,因为不但能为国家选拔、培养优秀人才,还能让进不了普高的孩子学有所长,既能为国家培养懂技术的普通劳动者,又能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为自己生活提供保障,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祝你有幸成为被录取的50%中的一员!加油!
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我现在是一个初三的家长,目前的现状的确是这样的。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社会才飞速发展,国家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
2.现在天天说科技创新,国家也需要大量科技创新的人才,自然要分层,需要选拔一些高端人才进行培养。
3.现在大学里也是这样,不是说考上就行了,毕业时各方面也很重要,不是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
4.国家在强国,我们也要跟上节奏,提早规划孩子的未来!
中考录取50%左右。指的应该是初中毕业生考高中,只有大约50%的同学能够顺利升读普通高中,而剩余的50%将最终选择职业学校。
这是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虽然一直来都在强调普职比大体相当。但事实上通过高校的扩招,许多地方的高中学校也在快速扩张,很多地区的普职比接近6:4,有的地区甚至是7:3。这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产业链的升级是不利的。
事实上,办好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需要更多的投入。所以大多数职业教育办得比较好的地区,都是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国家近几年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投入和发展,所以很多地区通过改革,让普职比接近1:1真正落到实处。所以未来的中考,大约只有50%的同学可以升读普通高中。
我的头条号有一篇文章专门分析职业教育的未来前景,欢迎关注并转发,相信能够给你带来一定帮助。
首先我想说的是题主的小标题跟大标题中的内容其实是不搭的,你说的中考录取50%左右也有误,应该准确地说是中考过后普高的录取率在50%左右,而不是整体录取率50%左右。
然后说到严进宽出,那是高考以后的问题了,对于中考结束后的学生来说,将面临的是更严苛的高中生活,这时候对他们说严进宽出,是驴唇不对马嘴,与事实不符。
在刚刚过去的南京招生中考招生会上传出的消息,初中毕业生,99%的学生都有学上,所以题主说的中考录取50%,其实是一个不准确的概念,所谓中考录取50%是指中考毕业后有50%左右学生升入普通高中就读,而其他的学生将分流至高职、中专、职高和技工学校等。
出个题目,起码应该将题目表达准确,否则这出的题目算是废题。
很多学生家长一直耿耿于怀的是现行的50%的普高录取率将我的孩子拦在了读普高的门外,堵住了将来他上大学的路,从而也堵住了他,将来有一个好的就业前程的路。
其实,如果你仔细去留意,中考后普高的录取率这些年一直是在上升的,而不是下降的。之所以以前没有出现这样的矛盾,是因为以前的人们更少的关注这个问题,没有将其当成热点来讨论。而不是说普高录取率原来在较高的水平,现在下降了,你来喊冤。事实不是这样的。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有误解,前两天悟空里还有人在问,究竟是考大学容易还是考高中容易?因为考大学的比例似乎已经到了80%,而普通高中的录取比例在50%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者说从表面数字来看,似乎是考大学比考高中更容易。可是要知道考大学的那个80%是建立在从中考录取50%中选拔出来的学生的基础上的,如果说大家都直升高中,中考没有经过选拔,那么高考的录取率是不是应该为80%乘以50%,也就是说如果中考大家都直升普高的话,高考的录取比例就降到了40%,从这个角度来看考高中还是要比考大学容易,这样想,你是不是就能想通了?
我现在上课的地方是一所复读学校,里面有中复生,也有高复生,总体而言,高复生的素质要高于中复生,想想你也就会明白,人家高复生好歹是当年经历过中考胜出的那一拨学生,而中复是直接连高中都没有考上的学生,当然不是一个层次了。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另外,社会的人才结构从来都是金字塔型的,越是在底层的基数越多。如果说是倒金字塔形,一定是不稳的。事实上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读高中。如果一些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不想读书,或者学习有困难,其实对他本人来说,上高中学习是一件更痛苦的事情,可是很多父母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抱着一个念头:我的孩子要上普高,将来要读大学,却不知他们的孩子有的早已放弃,只不过不愿或者不敢跟他们说罢了。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不愿意跟家长沟通这个事呢?家长难道不应该反思么?
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对于那个50%左右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所要接受的职业化教育的质量究竟如何的问题。在学生父母眼里,很多职业学校学风很差,管理不善,学生普遍感觉进去学不到东西,即便是想好好学一门技能的学生,进去以后觉得会非常失望,不像他们想象的能够学到很强的技能,与他们的初衷相悖。
这些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其实投入非常多,一方面要求师资力量能做到双师化,即集教师和技师或者工程师于一身,除了这样的配置,加大学校对实习实训设备和场地的投入也是重大的一环,再加上这些年国家一直在强力打造工匠精神,也是从职业化教育做起,下功夫去抓,但总体来说这方面推进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快,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这也是很多职业教育学校不被家长接受并坦然选择的原因。
至于读了大学的人觉得通过高考的奋力一搏进入大学以后,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一劳永逸了,其实现在也在改观。当你走到社会的时候,会很快来验证。没有点真本事,你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所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而且我们也看到这些年很多高校对学生的学习考核在逐步加严,这些年一些学校陆续传出的批量学生因为学习不合格,导致批量被退学的新闻屡有所闻,这其实对那些考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警醒。
什么时候中国的高校也能像国外的高校那样,实行宽进严出的办法,或许是高校终将走的那一步。我女儿在法国上学的时候,他们学校的研究生毕业率不足50%,而且这是众多学校的普遍现象。我看到的相关统计数据,最低的学校应届生毕业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几,她有一位中国同学在那已经待了七年了,至今还没有毕业,不毕业就意味着你拿不到毕业证,没法就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相信我国的高等教育将来也会越来越走向这条路,毕竟你要在社会上立足,没有点真才实学是没办法的。
我想对于那些高中毕业和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应该给他们上这样一课,告诉他们学习是终身的事情,而不是一上大学就可以随意玩了。随着现代化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不学习的人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哪怕你曾经拥有过再高的学历也无济于事。
中考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家长孩子都很有压力。都知道现在中考录取率非常低,录取比例由6:4调整为4:4,录取率只有50%,甚至广州、深圳录取率还达不到50%。
大家都比较疑惑,高考录取率几乎达到90%,中考录取率为什么这么低呢?
第一,国家实行人才分流。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鼓励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国家政策要求,在初中实行人才分流。中考意味着分流,一半学生进入高中,一半学生进入职高。让有能力的学生上高中,没有学习能力上职高,掌握一门技术成为技术性人才。
第二,社会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既需要高科技人才,需要科研人员,也需要技术性人才。不同层次不同分工都需要有人去做。
第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我国教育一直在发展,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有了一定发展,但仍然满足不了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东西部教育发展不平衡,高中学校相对减少,不能普及高中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父母在外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学习无人监管,养成了自由散漫、学习懒惰的习惯,导致学习基础特别差,学习跟不上,没有机会上高中。
现在决定孩子命运的不是高考,而是中考,初中才是人生的分水岭,家长明白越早对孩子越有利,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成功就会伴随孩子一生!
朋友们,决定孩子命运的不是高考,而是中考,您支持这种看法吗?
这几年经常有人抱怨中考录取率低的问题,但其实中考录取率有多低,有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撑呢?好奇之下,我跑到了教育部官方网站上查了一下。
根据图示,我们可以通过每一年各地普通高中入学人数和初级中学毕业人数来进行简单的计算,就能算出各省实际的中考录取率。(如果怀疑数据的真实性,大家都可以去教育部的官网亲自去查询并做一下简单的计算)
以上是2019年全国各省普通高中录取统计的情况,我把普通高中的录取率计算了一下,从高到低排好了顺序。大家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
2019年全国各地普高录取率最高的是黑龙江、北京、吉林,基本都在70%左右,所以这三个地方的学生,你们算是比较幸运的。
录取率最低的三个省份,很出人意料,河南以53.11%的录取率拔得头筹,浙江和云南紧随其后,都是不到54%的录取率——这三个省份的学生是最悲剧的,最接近网上流行的说法:只录取一半。至于全国的平均比例,是57.57%!
为什么我们要在中考就卡掉42.43%的学生呢?因为我们除了普通高中到大学的上学路径,还有职业教育。
像2019年,我国普通高中计划招收8394949人,而中等职业教育计划招收6003657人,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小部分直接放弃学业步入社会,大部分因为本身未成年,都流入了中等职业教育的领域。这种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专、中等技工学校、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里的中职学校,它为社会输出现代化技术人员,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位置。
通俗点儿理解,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要玩那些不太高端的技术流,不用太费脑子,很多学生的分数考普通高中乃至考大学会比较困难,相对于刷题,他们更擅长动手,那就有必要分流出一部分从事这些技术工种。
当然,理论上,职业技艺不分高低贵贱,只是我们普遍对职业教育缺乏认可度,所以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自己要去就读职业教育的事实。对我们的国家来说,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很重要,人才到哪里都是人才,关键不在于你接受的是什么教育,而是你是以什么姿态,什么样的精神面貌接受的教育!
前几年,相当一部分地区普通高中录取率会超过50%,有的可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但从今年开始,大多数地区中考录取率基本上会保持在50%的样子,也就说,参加中考的学生只有50%左右的学生才能升到普通高中就读,其余的50%将会被分流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那么为什么普通高中录取率保持在50%左右呢?
首先是在2017年我国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截止时间是2020年。"计划"明确规定要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比例,最终要达到使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今年是计划施行的最后一年,各地在普通高中招生方面将会按照"计划"的要求去做。
其次是让分流出来的这一部分学生一技之长,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不仅需要学术研究性的人才,更需要大批专技方面的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一个目标任务,也给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一个人生规划和人生发展的方向,也是为了给我国城镇化建设储备人力资源。
另外,初中毕业全部上普通高中是不现实的,从初中到高中再从高中到大学,本来就是一个逐渐分流的过程。现在初中毕业逐渐过渡到只有50%的人能上普通高中,而高中毕业却只有40%多的人能够上本科,这个需要大家不断的转变观念以适应变化。
况且即使上了高中的一部分学生,从高一开始将会慢慢感觉到学力不足,将来就会成为分流的对象,何况那些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呢?因此,初中毕业50%的学生被分流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已经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题主所说的中考50%的录取率,这应该说的是去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录取率达到50%,而另外50%的考生则去读职高、技校或者其他杂七杂八的中专学校。当然,那些初中毕业后直接回家务农或者学一门手艺的应该也在后一个50%之内。
和高考相比,中考明显竞争更为激烈:初三的考生不能参加复读,不像高考那样每年都有一批传说中的"高考钉子户"成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网红"。
高考之后,考生考上大学的比率(包括专科院校在内)在八成以上,也就是就算你的高考分数不是"精致"到一个极限,那么你应该是有大学可读的。但是中考不一样,你中考成绩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别说上重点高中,就是上普通高中学校就读都是千难万难的事情。
为什么中考考上重点高中或者普通高中学校的录取率才50%,比高考还残酷呢?下面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一方面,生源质量不同,去向自然不同。
在初中生中,总会有一些成绩比较拔尖的学生,他们当然是重点高中学校的"种子选手",而还有一些学生的成绩比较差,所以他们要么直接步入社会学一门手艺,要么去职高或者技校再混几年后估计会更好就业。
基于此,初中的学生就被分流了,分为"三个流":"第一流"的学生去重点高中学校就读,这些学生的未来就充满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可能;"第二流"的学生去普通高中学校就读,只要运气不错,学习上还够努力的话,说不定能考上个二本公办大学;"第三流"的考生直接去中专学校、技校或者职高就读。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了大势所趋。
这个社会需要高科技人才,需要可以进世界500强企业的大学毕业生,同样也需要更多的技术型的人才,比如开挖沟机的人才,比如修理汽车的人才等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一部分从职业技术学校或者职高或者中专学校出来的学生,同样能活出风光霁月的人生。
当然,对于大部分初中的学生而言,能考上高中,特别是有具备考上重点高中实力的学生,已经要牢牢抓住这次中考的机会。明天,我们地区初三的学生就要参加中考,希望我教过的这一届学生从明天开始的三天里,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考入心仪的学校。
个人认为这个录取率说得太笼统,各个省都有自己的录取率,目的就只有一个:实行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请看下面的分析:一、具体录取率:
因为中考录取率应该分省重点高中、市重点高中、县级高中,另外才是没有录取的。一般省级录取率达到50%,市县级达到40%,没考取的大概只达到10%,而且这10%的学生如果愿意读职业高中,那么这一类学生也可以实现读书梦想,因为职高同样可以上大学,只不过职高学生上大学是先选择专业,然后参加各省每年举办的对口职业高考。如果考取了专科、本科,就跟通过普高高考考取本科、专科一样,享受同等待遇。
二、因材施教的需要
初中可能的难度不是太大,但高中跟初中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跟初中的难度相比有天壤之别。如果把基础不好的学生跟基础好的学生放在一起,在同等进度下,基础差的学生学起来特别吃力,而基础好的学生学起来又略感不过瘾,所以一般情况下,各省都实行分层教学,便于因材施教。
三、条条大路通罗马
中考结束了,宣告一段学习生涯的结束。接下来,或读重高,或读一般高中,或读职高,只要自己想成才,到哪里都有机会,关键是自己愿不愿意,行不行动。
举个例子。记得今年五月份,安徽阜阳95后快递小哥李庆恒获得杭州市100万购房奖励,和跟杭州市民一样,享有购车、孩子入学的资格,而他只有仅相当于职高的学历,但小伙子不抛弃不放弃,把快递职业做得炉火纯金,游刃有余,参加各类比赛,也获得了很多大奖,从而顺利地被杭州市政府评定为高级技工类人才加以褒奖和呵护。这是多少985或211毕业生梦寐以求的梦想,而他仅高中学历就弯道超越,提前实现了,可见要想成功,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都能出状元。
总之,中考录取率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落实。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行行都能出状元。
以上观点,大家赞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