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比高铁还要快的游隼,为什么打不过猫头鹰?
它的速度最高可达到每小时389公里,稍不注意就会"机毁人亡"。被它盯上的猎物,基本上很难逃出生天。
它就是游隼,号称猛禽中的"战斗机"。
什么是游隼
游隼的体长在35-50公分左右,翼展在80-115公分左右,体重在650-800克左右,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猛禽。
游隼的栖息环境十分广泛,在森林、山地、高原、沼泽、沿海、平原,基本上都能见到游隼的身影。但有一点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新西兰是没有游隼存在的。也不知道怎么了,让游隼这么不喜欢新西兰这个地方。
一些国家甚至把游隼定为国鸟,比如安哥拉。
游隼平均飞翔的速度其实不算快,一般保持在每小时140公里左右。它们最引以为傲的是俯冲速度,能达到每小时389公里,这个速度已经远远的超过了高铁的时速。游隼是如何捕捉猎物的
当游隼发现猎物的时候,它会率先升高,占据空中的制高点。占据制高点后,游隼会和地面保持30°的夹角向下俯冲。
在俯冲的过程中,游隼的双翅收起,头部收缩到肩部的位置,完美的流线型身躯使空气阻力达到最小化,整个身体像一颗出膛的炮弹,以每小时近400公里的速度接近猎物。
当游隼靠近猎物的时候,稍稍张开双翅,它就会伸出犹如匕首的利爪,狠狠地击打猎物的头部或者背部。每次俯冲击打完成后,游隼就会迅速爬升,寻找机会再次发动攻击,直到把猎物击落为止。
而且游隼在俯冲的过程中还会根据猎物的飞行轨迹来不断地调整自身"弹道",确保自己能够一击即中。
陕西的一位市民就曾拍到过一只游隼猎杀朱鹮的画面。
之间游隼以极快的速度从空中俯冲下来,靠近朱鹮后深处爪子攻击朱鹮的身体。别看朱鹮的体型比游隼大上不少,但经过几次攻击之后,这只朱鹮还是被游隼击落。朱鹮被击落后,游隼迅速的赶往朱鹮的"坠机地点",开始享用这顿美食。
一名国外的摄影师还拍摄到游隼猎杀野鸭的视频。
画面中,一只野鸭正趴在地上休息。可是下一秒这只野鸭突然躺在地上,身体开始不断地抽搐。
为了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这名摄影师以8倍的速度进行慢镜头回放。
从随后的慢镜头中显示,攻击野鸭的正是一只游隼。这只游隼以每秒100米的速度高速飞过,野鸭就这么被游隼瞬间"爆头"。
游隼的身体是如何承受这么高的飞行速度的?
有人感到好奇,游隼的飞行速度这么快,它的身体承受得了么?要知道我们人类在高速度行驶中,强烈的气流都吹得眼睛睁不开,呼吸都会有一种压迫感,更别说游隼以每小时近400公里的速度俯冲了。
其实游隼的身体,完全是为了高速高压而打造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为了能够保护自己的眼睛,游隼在眼睛的位置已经进化出了一种薄膜,这种薄膜叫做瞬膜。瞬膜可以确保游隼在高速俯冲的时候完全不受气流的干扰,同时还可以阻挡空气中的沙粒。
2、游隼的鼻孔里有一块突出的锥体骨,千万不要小看这块锥体骨,正是有它的存在,才能保证游隼在高速俯冲的时候缓解气流的冲击,保持高速飞行时呼吸的顺畅。我们人类也从游隼的鼻孔中得到启发,帮助早期的喷气飞机突破速度的限制。
3、人类最优秀的飞行员,在驾驶战斗机俯冲的时候承受的最大自身重力仅有12倍,超过这个数值,飞行员就会出现恶心、昏迷的症状。可是游隼在俯冲的时候,会承受25倍的自身重力,游隼目前也是已知能够承受最大自身重力的动物。
所以,独特的身体构造让游隼在高速俯冲的时候,完全无视高速高压的影响,并在速度极快的情况下准确的击中猎物。游隼的狩猎技巧同样离不开后天的努力
如果说游隼独特的身体构造让它有了先天的优势,那后天的努力让游隼的狩猎技巧更上一层楼。
游隼是动物界中为数不多的,能够传授自己孩子狩猎的动物之一。每一只游隼的狩猎技巧,都离不开父母的悉心教导。
当小游隼会飞以后,成年游隼会从外面抓一只活的鸽子放在小游隼面前并放生。
随后成年游隼开始监督小游隼捕猎这只鸽子,开始的时候小游隼通常因为掌握不好捕捉的技巧而丧失目标,这时候伴飞的成年游隼就会亲自出马,用爪子在鸽子身上留下几道伤痕,来降低鸽子的飞行速度。
这种独特的训练方式一般会持续一两个月的时间,直到小游隼能够独自的捕捉猎物为止。
人类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常常被气的发狂,不知道游隼会不会也有同样的烦恼。游隼这么厉害,为什么打不过猫头鹰呢?
如果把游隼当做天空中的王者,那么猫头鹰就是黑夜的刺客。
游隼最引以为傲的是什么?是速度。但是游隼一旦失去速度,那么就会被猫头鹰无情碾压。
曾经有一只游隼在白天的时候想要捕捉一只猫头鹰,在经过数次俯冲攻击之后,猫头鹰并没有被游隼击落,为了躲避攻击,这只猫头鹰还躲进了树林。
数次攻击失败后,游隼便放弃了对猫头鹰的捕捉,返回到巢穴中。
等到夜晚来临时,这只猫头鹰前来复仇。这只猫头鹰前后三次袭击了游隼的巢穴,将巢穴里的游隼妈妈和两只小游隼全部抓走,整个过程游隼妈妈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其实在我看来,游隼之所以打不过猫头鹰主要是受环境影响。要知道猫头鹰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在夜晚的时候双眼能够可以看到数公里以外的猎物。反观游隼,在夜晚的时候几乎成了"睁眼瞎"。
如果是白天的话,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说在最后
游隼超快的飞行速度,让它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空中王者。独特的身体结构也让游隼在高速飞行时不受外界的干扰。
我们人类也通过游隼的身体发明出很多科研成果。最出名的当属美国的B2轰炸机,就是运用仿生学来模仿游隼的身体研制出来的。
当然了,游隼并不是打不过猫头鹰,只不过是因为环境的原因让游隼处处受限,毕竟猫头鹰在夜晚有很大的主场优势。如果把时间放在白天的话,游隼能把猫头鹰打的毫无招架之力。
不要说游隼,就是比游隼大很多的秃鹰,猫头鹰也敢袭击,甚至,在美国的一桩谋杀案中,猫头鹰也可能充当了凶手!
2001年的一个清晨,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镇上,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警局的宁静,警察拿起电话,一位名叫迈克尔·彼得森的73岁男子的求救声传来,男子说他的妻子受了非常严重的伤,急需救治。警察和医护人员紧急赶到,但他的妻子已不治身亡。
警察现场勘查发现,去世者凯瑟琳·彼得森明显喝过酒,身上有严重的摔伤,但令人奇怪的是,她的头部有非常奇怪并且严重的抓伤。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警察还发现两个更大的疑点:
一是夫妻二人关系并不和睦,男子在外面还有一个男性情人,夫妻之间常常为此发生争吵;
二是凯瑟琳·彼得森身上有一份150万美元人身意外保险,当然保险并不是近期购买的。
尤其不利的是,警察在他们家中找到了似乎可以作为武器的工具!
于是,迈克尔·彼得森被逮捕了,警察猜测这是一起婚外情与与骗取保险金相纠集的谋杀案,作为矛盾的另一方及保险的最大受益者,丈夫当然是最大的嫌疑人。
可是在随后的审讯中,男子根本不承认自己对妻子动手,并且在原本被警察认定为凶器的工具上,也没有发现受害者的血迹或者其他痕迹。最后,警察不得不释放了男子。
故事到这原本已经结束了,但这对夫妻偏偏有位爱管闲事的邻居:律师劳伦斯·波拉德。
他关注了这桩谋杀案很久,总想找出真凶。2208年,他关注到案卷中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小细节:受害人头上粘有一小片羽毛。在请教鸟类学家后,他发现这竟然是一片猫头鹰的羽毛!
于是,律师劳伦斯·波拉德提出一个惊人的猜测:猫头鹰才是谋杀案的真凶!
他的猜测是这样的:当晚,喝醉酒的凯瑟琳·彼得森,不知为何招惹了当地非常常见的猫头鹰,于是猫头鹰向她发动攻击。被抓伤的凯瑟琳·彼得森不幸摔倒在楼梯上,血流满面,最后不治身亡。
而当地的一些鸟类学家、神经外科医生、兽医学教授也赞同他的观点,他们从猫头鹰的生活习性和抓伤痕迹等方面给出了很多有力的支持。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测,这位执着的邻居花光了所有积蓄,可是这对案件本身并无意义:丈夫迈克尔·彼得森早已无罪释放,而可能的凶手——猫头鹰也早已飞走!
不过,律师劳伦斯·波拉德也许可以证明一件事:猫头鹰也会攻击人类!
猫头鹰的种类很多,超过130种,遍布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其体型差别也较大,最大的如雕鸮体长可达90厘米,最小的如东方角鸮体长还不到20厘米。
虽然猫头鹰并非最大最凶猛的鸟类,单打独斗它不是其它大型猛禽的对手,尤其在白天飞行时,犹如一个喝醉酒的醉汉,但它却是"黑夜的王者"!它的视觉非常敏锐,在漆黑的环境中,视力高出人类的100倍以上;它的听觉也很发达,一只猫头鹰的听觉神经细胞可达10万个,而乌鸦的听觉神经细胞只有2.7万个;它的双耳不对称,左耳道比右耳道宽大,这样能靠听力迅速定位猎物方位;它有蓬松而柔软的羽毛,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不到1千赫兹,出击时悄无声息。
所以,即便是比它大很多的猎物,在黑夜也不是它的对手。有纪录片曾经播放过一个镜头:黑夜里,一对秃鹰正在崖壁上的巢穴里休息,远处的镜头里,忽然出现一对大大的光点,转眼间,一只猫头鹰如鬼魅般飘忽而至,一瞬间就抓走了一只秃鹰。不久,另一只还在纳闷的秃鹰,也被猫头鹰以同样的方式捕获。
在中国农村,猫头鹰被认为是一种不祥的鸟类。这当然是一种无稽之谈,但猫头鹰确实比较凶残!
在北极,有一种大型鸟类——雪鸮,它是颜值较高的一种猫头鹰,头圆而小,面盘不显著,羽毛白中带有灰色斑点,以鼠类、鸟类、昆虫为食。
在寒冷的北极,雪鸮哺育后代很不容易,为了寻找食物,它有时不得不飞行数十公里。那么,在找不到食物时会如何呢?
我曾在纪录片中看到过这样一个镜头:冰天雪地里,一只雪鸮妈妈独自艰难地带着四只雪鸮宝宝,它们已经几天没有进食了,宝宝们的叫声越来越弱。这时,雪鸮妈妈毫不犹豫地将嘴啄向了最弱小的一只宝宝,然后将它啄开后分给其他宝宝。
同类相残,也许这是它们在艰难环境里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游隼,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40—50厘米,体重600—800克。它的飞行速度并不算太快,平飞只有时速50—100千米,但是俯冲速度极快,时速可达到300多千米,是俯冲最快的鸟类。
游隼是绝对的肉食动物,以捕食野鸭、鸥、鸠鸽、乌鸦等中小型鸟类为食,偶尔也捕食鼠类和野兔等小型哺乳动物。它性情凶猛情,即使是面对比它大很多的金雕、矛隼,鵟等,也敢于进行攻击,更别说猫头鹰这样的鸟类了。
当然,这是在白天,一到夜晚,它也只有老老实实呆在巢穴里。
有一部纪录片曾经记录下一只游隼与一只猫头鹰的恩怨情仇:
白天,游隼发现了一只如醉汉般的猫头鹰,于是一个俯冲杀了下去,呆呆的猫头鹰一看情况不妙,左躲右闪,最后一头钻进灌木丛中,才终于逃脱了游隼的追杀。
几个小时后,黑夜来临了,游隼早早就躲进了巢穴。而此时成了猫头鹰的天下,白天好不容易逃命的它,抖擞精神,很快就悄无声息地潜入游隼的巢穴,将对手轻松地抓走了!
所以,无论是在动物界,还是人类社会,大家都有自己的专有"领地"!在自己的地盘里,你就是王者。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高铁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比起普通的火车,高铁的速度不止提高了一倍,它以250-3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让大多数的交通工具都黯然失色。但是,这个速度在一种鸟面前,就有些不够看了,它就是鸟界的速度之王-游隼。游隼在俯冲时的速度可以达到389公里每小时,这就相当于一秒108米左右的速度。
但是,俗话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为何飞行速度如此之快的游隼,却被猫头鹰捕杀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游隼为何能飞这么快?
游隼是隼形目隼科下的猛禽,它们属于世界性分布的鸟类,因此有着多达18个亚种分化。作为一种猛禽,游隼的体型不算很大,平均体长在40厘米左右,翼展平均在1米左右,平均体重在900克左右。但是,它的名声超过了大多数的鸟类,这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速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猎杀能力。
在陆地上,速度之王当属猎豹,但是它的速度不过只有30米每秒左右,比起108米每秒的游隼来,如同慢动作。而游隼之所以具有如此快的速度,首先与它的飞行方式有关,389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是游隼的俯冲速度,在俯冲前,游隼会先向更高处飞,然后将翅膀折起,此时它的翅膀与头部形成一条直线,这样风阻就会降到最低,而且这时的游隼几乎处于失重的状态。所以速度自然是拉到了极致。
当然,如此快的速度下,如何在靠近猎物时"刹车"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以这个速度撞向猎物或者地面,游隼会成为一滩泥。所以,为了防止意外,游隼在俯冲时背部会耸起一撮羽毛,这撮羽毛可以将向上的气流分开,避免失速,也就是说游隼的速度是在自己可控范围内的。
其次,在如此快的速度下,对身体肌肉的考验也很大,于是游隼有了强壮的肌肉和身体足以应对25倍重力,这个能力已经是目前已知动物的承受极限了。
最后,即使在如此快的速度下,游隼依然能够准确的攻击到猎物,这是因为它对眼睛的保护。在如此快的速度下,一旦有杂质冲进眼睛,基本上眼睛也就被穿孔了,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在俯冲时,游隼的瞬膜会形成一层保护罩,防止一些杂物进入眼睛,同时粘稠的眼睛分泌物,使得视线不会产生大的折射,从而无法准确的锁定猎物。
上图是一只在地上休息的野鸭,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一个模糊的身影穿过了野鸭,然后野鸭就倒地不起了,而导致这只野鸭死亡的其实就是游隼,而这个速度是接近猎物时的速度,已经比在空中时的速度慢了一些了,但依然让我们无法用正常的视觉捕捉到。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放慢10倍后的画面:
从慢动作我们可以看出,游隼以极快的速度用爪子击打了野鸭的头部,在如此快的速度下,这种击打是致命的,所以野鸭只是在地面上挣扎了几下后就死掉了。接下来,游隼会用正常的速度回来,将野鸭带走吃掉。
当然,游隼的389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是俯冲速度,而不是它正常飞行的速度,在正常情况下,游隼的飞行速度平均在50-100公里每小时之间,所以,它是俯冲速度最快的鸟,而正常飞行速度最快的鸟是尖尾雨燕,它的速度为170公里每小时。
游隼打不过猫头鹰?
猫头鹰是鸮形目下所有鸟类的统称,在鸮形目下有超过130种不同的种类,其中最小的猫头鹰姬鸮成年后平均体长仅有13.5厘米,比游隼小了不止一圈,而且虽然游隼只能算是中型猛禽,但是其体型比大多数猫头鹰都要大了,所以,说游隼打不过猫头鹰显然是不科学的。不过,在自然界中,游隼确实与一种猫头鹰有冲突,而且在冲突中游隼还处于劣势,它就是现存最大的猫头鹰雕鸮(包括北美洲的大雕鸮)。
雕鸮作为最大的猫头鹰,它有着平均75厘米,最大95厘米的体长,超过1米的翼展,与大多数的猫头鹰一样,它也是典型的昼伏夜出的鸟类,而游隼是一种昼出夜伏的鸟类,它们原本是没有交集的。但是,在欧亚大陆上,雕鸮的栖息范围太广了,从草原,到森林,甚至是悬崖峭壁上,都是它们的栖息地,所以它们与同样在分布很广的游隼在分布和栖息环境上都有着高度重合(欧亚大陆、北美洲)。
作为两种肉食性的猛禽,它们有冲突就在所难免了。早在2014年12月,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的摄影师史蒂夫就在罗杰斯公园的湖上拍到了惊险的一幕:两只游隼与大雕鸮激战。据摄影师描述,大雕鸮是在白天休息时,遭遇了两只游隼的骚扰,所以在奋起反抗,不过,最终大雕鸮不低两只游隼,被赶到湖中,成为了"落汤鸡",随后游隼离去。
既然大雕鸮都被打成了"落汤鸡",为何还有雕鸮猎杀游隼的说法?
虽然两只游隼能够打过一只雕鸮的,但是游隼相比较雕鸮的体型处于劣势,所以在单对单时,游隼并不占优。最重要的是,雕鸮在夜晚行动,它们会趁着夜色袭击游隼。2020年,一位鸟类学家在一处游隼的巢穴附近安装了一个红外摄像头,用来观察游隼的习性,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摄像头竟然拍下了雕鸮两次偷袭游隼的画面。
从画面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两只成年的游隼"夫妇",它们有着昼伏夜出的习性,所以夜间,它们在休息,而且作为非夜行性的鸟类,到了夜晚游隼对于周围环境的识别能力几乎为零。而 雕鸮就不同了,它的一对明晃晃的大眼睛就足以说明了一切。所以,这只雕鸮分两次将两只游隼全部消灭。
这个视频在网上传播之后,被许多人当成了猫头鹰能够猎杀老鹰的实例,更有一些人大肆地宣扬,猫头鹰以老鹰为食。但其实,这只是雕鸮利用夜间视觉能力以及体型优势偷袭成功而已。
总结
游隼是所有鸟类中俯冲速度最快的,没有之一,这是因为它完美地利用了重力和空气流动学,在如此快的速度下,即使游隼在我们面前捕猎,我们也很难用肉眼捕捉到它们的身影。当然,速度如此之快的游隼是没有天敌的,网上的传言说猫头鹰能杀游隼,大都是受了雕鸮夜间偷猎游隼视频的影响,事实上,雕鸮虽然会吃其他鸟类,但是在它们的食谱中,占比最大的还是啮齿类动物。
当然了,同样作为肉食性的猛禽,雕鸮的体型要比游隼大,所以如果是单对单(夜间除外),游隼不会是雕鸮的对手。
2019年,俄罗斯科学家迈克尔拍下一个罕见的画面,一只猫头鹰竟独自碾压了两头游隼,要知道游隼的冲刺速度可是比高铁还快的,几乎是猫头鹰的两倍,然而两者相遇,游隼连反击都做不到,只能任凭宰割。
关于游隼和猫头鹰
游隼:是一种中型猛禽,在鹰类中地位很高,被称为"空中轰炸机",它们体格强壮、身手矫健, 成年游隼体长在36-52厘米之间,翼展将近两米。族群分布范围很广,荒漠、湖泊、草原都有它们的身影。
游隼还是天生的猎手,乌鸦、鸽子、野鸡都是它们的猎物,而且性情凶猛,即使面对金雕也敢与之一战,甚至还有人目睹,游隼曾追击过体型比它大一圈的朱鹮。
游隼还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动物,平时的飞行速度是每小时120千米,但是一旦游隼发现猎物,其俯冲速度可以达到惊人的每小时389.46千米,与之相比,我国最快的高铁速度是每小时360千米,也就是说,如果游隼全力加速,连高铁都撵不上。
而且游隼飞得很高,所以喜欢在空中捕猎,还喜欢在猎物的头顶发起进攻,并凭借速度带来的冲击力,利用锋利的喙,轻易撕开猎物的大脑,使猎物失去方向感,等猎物下坠后,在俯冲过去利用爪子直接秒杀,再拔毛吞食。
据说,美国的B-2隐形轰炸机,就是根据游隼的身体结构仿生而成,造价高达140多亿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人开始驯化游隼了,而如今的游隼依旧是阿拉伯国家的国鸟,身份显赫。
猫头鹰:又叫做枭,因硕大的圆形面盘被人熟知,又因为酷似家猫,因此被称为猫头鹰。 别看猫头鹰平时呆萌呆萌的,其实猫头鹰是和游隼一样的猛禽,而且体型比游隼还大,性格也很残暴。
作为一种肉食性动物,老鼠、兔子、蛇都是它们的猎物,大型猫头鹰甚至会捕捉狐狸。它们对同类也很凶残,通常来说,一窝猫头鹰会有好几只幼崽,但这一窝只有一只能活下去,因为其他的幼崽都被更强壮的吃掉了。
猫头鹰眼睛位于面部的正前方,视力集中,但不能分辨颜色,是个色盲 ,而且眼球还不能随意转动,只能通过扭转脖子来改变视角。重点是猫头鹰脖子实在太灵活了,可以旋转270度,所以它们经常会使出"歪头杀"的招式,看起来十分骇人。
最令人惊奇的是,猫头鹰的耳廓酷似人耳,但左右耳不对称,而且翻开猫头鹰的耳朵,就可以直接看见它们的眼球了 ,身体构造非常奇特。
猫头鹰喜欢在树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觉,这种半清醒状态,可以让它们一边休息一边警戒,有意思的是,小时候的猫头鹰因为脑袋太重,脖子也没有完全发育,只能趴在树上睡觉,看起来十分好笑。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猫头鹰在陆地上行走时,会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姿势十分嚣张, 这是因为猫头鹰的腿实在太长了,简单点说就是脖子以下全是腿,只是平时都被羽毛覆盖了,所以人们才看不到。
猫头鹰还是一种会报恩的动物。湖南有位老人曾救助了一只受伤的猫头鹰,照顾了几十天后就把它放生了,但让老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从放生的那天起,他家里每天都会出现死去的乌鸦、咽气的老鼠、半截的蛇等动物尸体,这让老人惊恐万分,直到后来才知道,这些动物都是猫头鹰叼过来报恩的,让人啼笑皆非。
那么,游隼和猫头鹰究竟谁更强
就实力而言,游隼在速度上优势明显,但猫头鹰的体型更加强壮,而且猫头鹰从来没有给过游隼公平战斗的机会,因为猫头鹰是一种夜行动物,而游隼在夜间几乎看不见东西,面对猫头鹰只能被秒杀。
而且白天的猫头鹰都会躲在巢穴里,几乎不出门,以游隼的体型去攻打猫头鹰的巢穴,就是找死,所以对游隼来说,一辈子可能都不会拥有一场和猫头鹰的正面战斗。 白天的猫头鹰战斗力很差,经常被喜鹊抄家
对游隼等飞禽来说,白天的战斗力是最强的,而猫头鹰却与之相反,它们的眼睛里都是视杆细胞,无法适应强光,根本看不清东西,连飞行都是个问题,所以战斗力会大打折扣,所以只能隐藏在巢穴中休息。不过猫头鹰也不是好欺负的,凭借体型和利爪,再加上地利优势,寻常的飞禽根本不敢随意攻击它。
但是猫头鹰却有一个克星——喜鹊,作为乌鸦的近亲,喜鹊也拥有超高的智商,而且喜鹊很团结,一旦发现猫头鹰的巢穴,就会发动群殴,喜鹊甚至还学会了偷袭,经常在猫头鹰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袭它们的老巢,把猫头鹰活活打死。夜间的猫头鹰见谁打谁
虽然白天的猫头鹰只能防守,但是夜间的猫头鹰就会扛起反击的大旗,见谁打谁 ,因为受视线影响,游隼等飞禽的攻击力会大打则扣,所以夜晚猫头鹰是没有天敌的。
为什么猫头鹰在夜间视力不会受影响呢? 这要归功于猫头鹰的大眼睛,猫头鹰的眼球中拥有大量的视杆细胞,这种细胞惧怕强光,但对弱光十分敏感,因此猫头鹰可以在夜间清晰的看见四周的环境,其视力是人类的一百多倍,比红外线望远镜还高清,因此,可以说夜晚就是猫头鹰的主场。
除此之外,猫头鹰的体型也让游隼等飞禽难以招架, 而且游隼为了防止野兽,还把巢穴建在悬崖峭壁,但这根本无法防住会飞的猫头鹰。所以,一旦游隼的巢穴暴露在猫头鹰眼中,猫头鹰就能凭借夜视的优势,轻易地完成对游隼的击杀。
而且猫头鹰的嘴比较大,一旦击杀游隼,就会连皮带骨直接吞下,再把不能消化的羽毛以"食丸"的形式吐出来 ,可怜的"空中轰炸机",就这么被猫头鹰吃掉了。
那么,如果给与两者一个公平战斗的机会,猫头鹰会胜出吗?答案是:会的。因为除了夜间优势外,猫头鹰还有4点强于强于游隼的地方。 1.体型
在农村,猫头鹰有个形象的外号——神猫鹰,因为猫头鹰的体型非常大,比如猫头鹰中的王者雕鸮,成年体可达90厘米,几乎是游隼的两倍,这种大型的猫头鹰,在身型上完全碾压游隼。
虽然游隼的速度比高铁还快,但是猫头鹰只要防守住游隼的利爪,就可以凭借体型的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在找准时机给予游隼致命一击。当然如果游隼打不过猫头鹰,想要逃跑也是很容易的,猫头鹰是完全追不上的。2.感知力
据专家统计,猫头鹰大约拥有9万个听觉神经细胞,是人类的150倍,而且猫头鹰两只耳朵还有着不同的分工,左耳负责采集下方的声音,右耳负责采集上方的声音,因此在飞行时,即便很小的声音猫头鹰也能听到。
此外,猫头鹰的洞察力也堪称完美,因为猫头鹰的眼睛可以它看到立体的物象,而且猫头鹰还凭借灵活的脖子,可以观察到270度的视角,即便游隼可以凭借速度,从多个角度轮流发起攻击,但猫头鹰依旧可以快速锁定游隼的位置,化解游隼的攻势。 3.隐蔽能力
猫头鹰被称为动物界的伪装大师,因为大部分猫头鹰的羽毛都是深褐色的,和树皮惊人的相似,一旦猫头鹰选择一动不动的站在树桩中,隐蔽效果天衣无缝。而且猫头鹰的隐藏能力,不仅可以防止自身暴露,甚至还能用来埋伏敌人,攻击出现在附近的游隼。
而且,猫头鹰移动的声音也很小,虽然它们的翅膀又大又厚,但猫头鹰的羽毛非常柔软,飞起来一点声音都没有,绝大多数的鸟类,都无法察觉,所以也可以把猫头鹰当做动物界的刺客,它们的隐藏能力远远高于游隼。4.攻击力
以攻击力来说,猫头鹰对游隼也是稍胜一筹,因为猫头鹰的嘴部粗壮且有力,而且嘴上的倒钩不比任何飞禽差。 最重要的是,猫头鹰的腿部比游隼粗壮,可以提起比自己重3倍的猎物,在爪子的握力上秒杀游隼。
而且猫头鹰的第四趾还能前后活动,在杀伤力上面也是飞禽中的佼佼者。一旦给了猫头鹰和游隼正面对战的机会,死战不退的情况下,猫头鹰的战斗力更强,胜率也远大于游隼。 在日本被圈养的猫头鹰
在日本有很多猫头鹰咖啡馆,但这可不是猫头鹰的天堂,因为猫头鹰性情并不温顺,平时也不喜欢和人类接触。
而那些在被养在猫头鹰咖啡馆,之所以能给人一种"可爱"的表现,是因为猫头鹰受到了过度惊吓,产生了动物特有的"应激反应",简单说就是被人类吓傻了。
而日本的那些猫头鹰咖啡馆,不仅控制了猫头鹰的飞行,还改变了猫头鹰夜行的生活方式,这是对猫头鹰的一种巨大伤害。总之:
物竞天择,万物相生相克,虽然大自然赋予了游隼无可比拟的速度,但面对夜间的猫头鹰,依旧毫无办法,而且体型差距明显,感知力和潜藏能力也被碾压,所以对游隼来说,猫头鹰简直就是克星。
有人曾经拍到过游隼攻击猫头鹰,并且是在游隼最巅峰的高度和时间,却是猫头鹰最虚弱的白天。
但是它却选错了对象,它攻击的正是猫头鹰中最大的种类-雕鸮。游隼利用速度冲击雕鸮,雕鸮连挨三下重击,不得已躲入树丛中躲避。
对于一般动物来说,游隼的攻击大多是致命的,速度太快,攻击力量太重。但是雕鸮猫头鹰的听觉十分发达,反应也异常灵敏,加上宽大的翅膀和厚重的羽毛,几乎没受太重的伤。连续避开了游隼的三次致命冲击,成功躲入树林并做攻击形态,等待与游隼的近战。
但是游隼并没有选择近战,而是直接飞走了,因为面对体积明显大于自己的雕鸮,失去速度优势的游隼根本不敢进行肉搏,也没必要进行肉搏。
游隼,中型猛禽。在隼类中都是体型比较大的,体长为38~50厘米,翼展95~115厘米,体重647~825克。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半荒漠、沼泽与湖泊沿岸地带,也到开阔的农田、耕地和村屯附近活动,分布极为广泛。
相对于游隼的体型,它最出名的是它的速度,号称比飞机还快的游隼,俯冲速度能达到140-360km/h,虽然真实情况下没飞机速度快,但是在碳基生物中已经算是顶尖的存在,连B2战斗机的流线型都是利用了游隼俯冲时的生物仿生学设计。
超快的俯冲速度,中上等的平飞速度。按理说如此快的速度,虽然由于体型的原因,无法成为空中霸主。但是不管对应哪种猛禽的猎捕,脱身是完全没问题的。游隼估计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很多游隼甚至会攻击一些比自己体型大的猛禽,毕竟如果一击不成功,游隼想要跑,大型猛禽根本连它的"尾灯"都看不见。别说猫头鹰了,即使大型禽类,放在游隼面前,游隼也一点也不惧。
猫头鹰,也就是鸮形目鸟,全球有超过130种的种类,大部分为夜行性肉食性动物,不同亚种大小不一,最大的鸮形目鸟就是前面雕鸮,体长可达90厘米,体重最高可达到4千克。身披非常厚的羽毛,长有利爪。以各种鼠类为主要食物。被誉为"捕鼠专家"。也吃兔类、刺猬、狐狸、豪猪、野猫、鼬、昆虫、蛙、雉鸡以及其他鸟类,有时甚至会捕食有蹄类动物。能捕食蹄类动物豪猪,狐狸等,就侧面反应出雕鸮的凶猛。
游隼是隼形目中典型的夜伏昼出动物,而猫头鹰是昼伏夜出动物,虽然都是肉食禽类,但是按说两种动物根本不会有交集。但就有几种猫头鹰特殊,就比如上面提到的猫头鹰中最大的种类-雕鸮,猫头鹰中的王者,就是喜欢白天也出来逛的主。
雕鸮是鸮形目鸟中比较特殊的存在,虽然雕鸮白天的视力很差,但是听觉很好,是一种全天活动的鸮形目鸟,也就是说,雕鸮白天也愿意出来"浪",虽然视力不好,但是也喜欢低空飞行,不过摇摇晃晃的,宛如醉汉。
当游隼碰上白天"闲逛"的雕鸮时,就会将其当做天然的食物,低空飞行,体型随大但是飞行缓慢,摇摇晃晃。对于具有速度绝对优势的游隼来说就是食物的最佳选择。
但是到了晚上就不一样了,猫头鹰的眼球中拥有大量的视杆细胞,这种细胞惧怕强光,但对弱光十分敏感,因此猫头鹰可以在夜间清晰地看见四周的环境,其视力是人类的一百多倍,比红外线望远镜还高清。所以,晚上是猫头鹰的主场,即使最小的猫头鹰,对上和自己体型差不多的鸟类时,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就比如下面这个动图,是一只雕鸮摸到了一只游隼的老巢,在夜间进行攻击,分别将一只游隼雏鸟,游隼妈妈和另一只游隼雏鸟抓走吃掉,而且前后间隔非常短,当第一只游隼雏鸟被抓走时,游隼妈妈只能用翅膀护住另一只游隼雏鸟躲在巢穴的角落里,并不是它不想追击或者做出防御姿态,而是它根本看不见对方进攻,黑暗才是最恐怖的敌人。
当雕鸮再此光临要抓另一只游隼雏鸟时,游隼妈妈进行了反抗,但是游隼在没有速度加持下的攻击,几乎对雕鸮不能造成任何打击。雕鸮最后一个回身,直接把游隼妈妈叼走了。失去了速度的游隼,在夜间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游隼白天在极高速情况下都能精准命中目标,其视力不可谓不强大,但是在晚上,和其他鸟类一样,都是无法看清事物,同时又没有猫头鹰一样敏锐的听觉和厚重的羽毛,所以夜间的游隼相对于猫头鹰,根本没有战斗力,即使相对较小的猫头鹰,在夜间都不惧游隼的。
一般猫头鹰的爪子都非常尖利且握力出众,可以提起自己体重三倍左右的猎物,嘴部的倒钩也异常凶猛,保障了它的攻击力。体披厚毛,保障了它的防御。羽毛深褐色,柔软,飞起来一点声音都没有,又保障了它的隐匿性。所以与体型相仿的其他禽类的肉搏的话一般不会处于下风。
在夜间,猫头鹰捕猎其他鸟类,估计在被捕杀之前,被捕杀的鸟类都做不出任何反应。猫头鹰的进食速度飞快,在很短是时间内就能将其他鸟类连肉带骨一起吃掉,然后将不易消化的羽毛团成食丸吐出。所以如果是晚上被猫头鹰盯上的禽类巢穴,基本是要被团灭的。
然而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做到完美的,猫头鹰有致命缺点,就像别的禽类晚上看不到东西无法进行攻击一样,猫头鹰在白天的时候视力极差,战斗力骤减,虽然极其会隐蔽,但还是免不了别其他禽类找到并捕杀的命运。结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有的生物都为了适应这个世界做出了不同方向的演变,单纯的拿出一种动物和另一种动物对比战斗力是有点笼统的。总体来说,如果体型差不多的游隼和猫头鹰进行战斗,白天猫头鹰肯定打不过游隼的,但是晚上的游隼在猫头鹰面前根本没有招架能力。如果遇到像雕鸮这种体型的猫头鹰,一只游隼即使在白天也很难对其造成有效杀伤。
不认识"隼"字的乖乖举手,先认识一下这个字,它念"sun",是第三声。
题目中的结论完全是片面之词,不少人是受到网上一段视频的误解,片面地认为游隼打不过猫头鹰。实际上,它俩真要发生正面交锋,猫头鹰肯定不是游隼的对手。
2020年一位鸟类专家打算通过红外摄像头来记录游隼的生活习性,不料却意外拍下了两只游隼夫妇先后被猫头鹰袭击的画面。下面这幅动图就是游隼偷袭猫头鹰时拍摄到的画面。
从图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正在甜美梦乡中的游隼夫妇还没来得及看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被一只突然出现的"怪物"叼走了一只。紧接着,另外一只也没能幸免。后来专家仔细观察发现,偷袭游隼夫妇的正是猫头鹰。
这段视频后来被公布到网上以后,很多人就误以为游隼真的打不过猫头鹰,甚至还一度传出猫头鹰靠捕猎游隼为食。其实,这都是人们的片面之词。现实中,游隼可是比猫头鹰要厉害百倍的动物!
游隼是隼形目隼科下的一种猛禽,看清楚哦,是猛禽,光是听到这个介绍就能感到这种鸟类不好惹。它几乎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除了南极洲),平均体长40厘米左右,平均体重在900克左右,体型可不小。同时它还有两样杀手锏,让其他鸟类闻风丧胆。那就是猎食时极快的俯冲速度和强悍的捕猎能力。
用速度比高铁还快来形容游隼的速度一点不夸张,别看高铁的最高时速能达到250-350公里每小时,可游隼在捕猎俯冲时速度能达到389公里每小时,相当于一秒钟就能飞行108米!真的是眼睛眨一下它就消失了,下面放两张动图让大家感受一下游隼俯冲时的速度,肯定让你直呼不可思议。
正常播放速度的画面
放慢之后的画面
看见了吧,这个速度可是无人能及。不光如此,游隼的捕猎能力也很强,比大多数鸟类都要大的体型、尖锐有力的爪子,使得游隼在鸟类中堪称是不好惹的主儿。可为什么还会有游隼打不过猫头鹰的说法呢?前面视频中的游隼为什么会被猫头鹰轻易猎杀呢?下面的两点分析可以帮你解开疑惑。
一、事情发生在夜晚,正是游隼视力差、夜间休息时精神处于无防备的松弛状态,跟昼伏夜出的猫头鹰相比,战斗力处于弱势。这段视频拍摄的时间是在晚上,游隼属于昼出夜伏的鸟类,白天四处飞行捕猎到了晚上需要好好休息,恢复消耗的精力。
这时它们的精神处于松弛无防备的状态,而且游隼的视力在夜间也变得很差,对周围的环境并不能做出很准确地判断,所以才会让作息规律跟它正相反的猫头鹰有了可乘之机。视频中猫头鹰那双闪亮亮的大眼睛就能证明,夜晚是它们的主场,黑暗反而成为它们捕猎时的有利环境。
二、体型上雕鸮(猫头鹰)占据优势,为成功捕获游隼提供了帮助。一般来说,大多数的猫头鹰在体型上对比游隼并不占据优势,最小的一种猫头鹰在成年后体型也仅有13.5厘米,在游隼面前就像个小玩具。但凡事都有例外,动物界也一样,有一种猫头鹰成年后体型可达75厘米左右,最大能达到95厘米,这种体型是足以和游隼一较高下的。
视频中偷袭那两只游隼的猫头鹰,就是这种猫头鹰界的大块头,学名叫做雕鸮。因为在体型上占据了优势,又加上夜晚是游隼放松休息的时间,所以捕获成功的可能性就增加了不少。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现实中真的发生了游隼和猫头鹰正面交锋的情况,猫头鹰胜算的可能性到底有没有呢?个人认为,若要单凭实力来交锋,猫头鹰根本不是游隼的对手,以下几点原因足以说明。
一、游隼在捕猎时的速度非常快,猫头鹰还没来得及反应,可能已经受到了游隼的攻击。前面介绍过,游隼在捕猎时会以极快的速度向下俯冲,俯冲时的最高时速能达到108米/秒,而高铁的最高时速也没有超过100米/秒,这样的捕猎速度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对手。
猫头鹰的飞行速度只有45千米/小时,单位换算一下每秒钟才12.5米,这哪儿是游隼的对手。所以在面对游隼的攻击时,它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二、猫头鹰属于夜间活动的动物,当它白天休息时精神处于放松状态,如果被白天行动的游隼当成猎物,想要瞬间清醒过来并企图逃脱,难度很大。这两种动物的作息时间刚好相反,游隼属于昼出夜伏的鸟类,白天的光线充足、视野开阔,发现猎物时能一招命中。
而白天的猫头鹰却在巢穴里呼呼大睡,精神上处于无防备的放松状态,在遇到危险情况时想要瞬间清醒并做出反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游隼的速度简直快到让它来不及反应呢!
三、大多数的猫头鹰体型都比较小,游隼在体型上的优势也是能打败猫头鹰的关键。前面也介绍过,大多数的猫头鹰体型都不大,而成年的游隼体长能达到40厘米左右,大自然中的生存法则就是体型大的动物生来就占据优势,在捕猎时通常占据有利地位。
在2014年12月,美国的一位摄影师就拍到了这样一段视频:一只成年的大猫头鹰(雕鸮)在白天休息时遭到了两只游隼的袭击,即使雕鸮的个头比游隼大了很多,奈何也抵挡不住两只游隼的同时进攻,无奈只得逃往水中变成"落汤鸡"。这也侧面验证,在体型有先天优势的情况下,游隼没啥可惧怕的,一切就是它说了算。
总结:综合对比来看,游隼在进攻能力上比猫头鹰要胜出很多,两者若要真的发生正面交锋,个人认为游隼会占据上风。
大自然本来就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想要在自然界中生存,就必须练就一身让自己不受侵袭的本领。游隼是这样,猫头鹰也是这样,两者的活动时间刚好相反或许也正是猫头鹰为了保护自己而演化出来的生存技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