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清单式管理? 一、清单式管理的内涵 清单式管理是指针对某项职能范围内的管理活动,优化流程,建立台账,对工作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形成清晰明确的清单,严格按照清单执行、考核、督查的管理制度。通俗讲,就是把要做的事情或不准做的事情一一罗列出来,系统筹划,列示目标、任务节点、时间节点、责任人员,并监督考核。 清单式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台账式、检查表式、总结式和可追溯式。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现可追溯,可以从中分析出管理过程的蛛丝马迹,为工作持续改进提供信息和线索。二是可以使管理井井有条。二、如何进行清单式管理 清单式管理,一般有目标清单、专题清单、执行清单、责任清单、底线清单、日志清单等六种清单,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效果、效能。 1、以目标清单引领部署 目标清单,是目标管理的具体体现,它不光是布置下达任务,更是将安排的 每项具体工作、每件事都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对目标清单进行考核,不仅看到 做工作的过程,最终看到的是每项工作的效果。 目标清单,就如同工作的指挥旗和指挥棒,使各项工作的方向、工作的目标、 工作的原则更加清晰具体,工作变得灵活简单。 2、以专题清单破题解难 工作中要善于抓根本、抓重点、抓主要矛盾,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才能抓住解 决整个问题的主动权。因此,在工作落实中,一定是紧紧围绕关键环节,集中力量,瞄准重点工作不放松,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持之以恒抓下去,直到达成目的。 专题清单,使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目标的实现。 3、以执行清单强化落实 决策再好、思路再好、制度再好,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没有强有力的执行都是 纸上谈兵。执行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出现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的执行,缺乏有 效的考核奖惩机制。因此,具体执行哪些事,不能平铺直叙要列清单;干好干坏 有什么区别,不能一视同仁必须严格奖惩兑现。 执行清单,使工作项目及目标变得清晰、责任得以明确,成为强化落实的有效工具。可以说,执行清单的实施有力提升干部职工的执行力,使干部职工养成安排工作不说难、立即干、做细节、有回音的良好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效果有效提高。 4、以责任清单约束慢作为 责任清单,就是通过明确部门和岗位必须承担哪些责任、必须做哪些事情,来解决职责交叉重叠、漏项、缺项的问题,减少灰色地带,理顺职责关系,清晰责任边界。 责任清单,是约束干部职工"慢作为"的良方,倒逼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勤勉工作。同时还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各司其职,保证部门和企业高效运转。 5、以底线清单防止乱作为 底线是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是为工作设定的期望目标的最低要求和最起码的保证。但"底线"目标绝不是消极的低标准,而是制约发展的瓶颈,是最后的防线,也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底线清单,很大程度上鼓励干部职工守住讲原则、守规矩,严格执行有关制度的"底线",鼓励干部职工在创新创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用底线原则来想问题、做工作,防止和约束干部职工乱作为。 6、以日志清单有序提效 日志清单是保证执行落地的基本工具,是工作安排的提醒单和行动单,是员工个人的成长单。它如同工作的承诺表,既对重点工作安排承诺,也对工作结果承诺,有力有效督促员工提高执行力。 日志清单,有效改变员工做事的方式和习惯,使其工作变得井然有序,工作的效率、效果明显提升。三、全文总结 清单式管理就是用简单、便捷的方法调动各方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标的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是一种有效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动态式"过程管控手段,是一个从计划制定——计划实施——考核兑现——整改提高的完整的管理闭环,是强化责任落、实的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是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管理方式转变的有效方式。 清单式管理,使各项工作指标化、路径清晰化、责任明确化、考核简单化,有效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效能、效果。 【亲爱的朋友,这里期待你的精彩评价......欢迎你留言、互动、点赞、关注、收藏、转发,更多精彩分享给你】 清单式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像菜单一样,或者说像表格一样,把需要办的事情,处理的工作任务或者解决的问题列个清单。大多数的清单需要写清内容、时间、标准,负责人等事项。例如对于工作任务清单: 可以说明完成时间,工作内容,工作标准,负责人,对接人,处理标准等。例如对于资料清单: 可以说明资料内容,接收日期,报送日期,接收人,报送人。对于问题清单: 可以写清问题内容,整改措施,整改时间,整改金额,处罚标准等。 根据你的工作特点,可以制作各种清单,来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学习清单,购物清单等。 上述评论仅代表个人拙见,如果喜欢,请点击关注+收藏+评论。 @职场喷一会儿。资深评论,职场老生,疗伤圣手。 谢邀。 清单式管理,像目录一样简洁。 一条一条的处理,分优先级,缓急轻重。 哪些东西是可以一起完成的,能够提高效率。 再细一点可以分类,某个时间只做那一类任务,完成了就删除或者打勾,完成多少给自己奖励。 清单式管理是指针对某项职能范围内的管理活动,分析流程,建立台账,并对流程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形成清单,明确控制要点,检查考核按清单执行。清单式管理可以方便快捷的反映出动态化的痕迹,能追溯到整个管理过程的来龙去脉。 但是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比清单更好用的任务管理方式——看板管理。 提到看板,大家都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 很多可视化专家也都对看板做了一系列的定义,在这里,我们将看板视为一种视觉信号系统,用于控制工作在流程中的流转。 如图所示,看板方法会对工作的过程和过程中的工作进行可视化,然后识别出过程中的潜在瓶颈并加以解决,以便工作能够经济有效地、以最快速度或最大流量走完流程。 接下来,我们会为大家分享使用看板的系统思维、传授实战经验,从任务管理的角度,帮助大家灵活地使用看板。 四项基本原则 基于已有的流程 增量式的变革 无论从事任何工作,看板都能渐进式的改进。 因为看板方法遵循了一组用于过程管理和过程改进的原则和实践,只要遵循这些原则和实践,就能最大化流程所带来的受益,比如加速工作流转、降低周期实践、提升交付的客户价值等等,并获得更高的可预测性。 原则一 :从你现在正在做的开始。看板需要以团队感到舒适的步调开展,强烈建议大家不要立即对已有团队配置和流程作出任何改变,直接运用于当前的流程即可。 原则二:增量式、渐进式地变革。看板鼓励进行增量式小的改变,这样可以最大化的避免团队和组织产生抵触。 原则三:尊重当前的职责和头衔。看板不强迫任何组织改变自己,不鼓励对现有的角色和职能做任何改变,团队应共同协作,识别出所需的任何改变并加以实施。 原则四:鼓励各层级发挥领导力。看板鼓励组织各层级进行持续的改进,每个人都需要为持续改进工作任务的交付而发挥领导力,实现持续变革。 实用技巧放送 看板实现持续改进的3个关键点 看板之父David J. Anderson曾明确指出:"不要强行给没意愿协作的团队可视化、透明、设定在制品限制。" 这正是通过看板实现持续改进的3个关键点: 引入可视化流程 一旦流程可视化就能透明出很多信息,比如分配到的工作项数量、是否存在瓶颈。 尤其是在可视化的实战中,要识别和消除导致瓶颈的根源,需要可视化更多的细节,你需要用WikiWorks看板实现更精益的看板建模。 引入流动的概念 所谓看板,其核心是流动的概念,这就意味着卡片应当尽可能平稳地、没有长时间等待和阻碍地流动穿过看板系统,而任何阻碍流动的事情都应当严格检查。 WikiWorks看板有各种管理流动的技术、指标和模型,比如,广受好评的累积图、燃尽图等,如始终如一地运用,就会带来持续的改进、改善。 用WIP限制减少任务切换 看板另一个关键作用是降低多任务并行,多数团队和使用者对多任务都会选择忍受,而不是鼓励慢点开始,加速完成。 WikiWorks建议大家在使用看板时,对执行中的任务卡片进行明确的WIP设置,先完成手头的工作,然后再开始下一项的工作,实现效能飞跃。 看板实践赏析 提升个人/团队的敏捷执行力 看板之美在于简单,但绝非只是用于可视化。 可视化工作流转、限制在制品数量、管理工作流动等都属于看板的的应用场景,但很多朋友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在此结合WikiWorks的一些用法来给大家一些思路。 直观和人性化的项目进度 进度表是最基本也是看板最重要的核心功能。 WikiWorks支持原本以列表的形式来追踪项目任务,不但可以将执行进度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一个项目看板下可以看到所有的任务清单,并进行拖动,充分的提高了执行的效率。 支持一个清单内无限的拆分 如果要以优先级来区别各个任务属性,按照任务清单的逻辑,也就是如果要借用优先级来做区分,只能最多分成四个优先级区分的隐形看板。 而WikiWorks看板帮助大家把原本有限的四种象限分类变成了清单划分,大家可以在一个看板内做无限的任务清单拆分。 卡片到人 轻度的团队协作 对于一些需要轻度的团队的协作,建立一个项目进度表或者会议物料的看板,将其中分配的任务再指定给小伙伴,就可以彼此配合轻松完成比较轻便的一些团队事项。 对个人、团队工作来说,看板都是很合适的任务管理工具,如果你正在使用WikiWorks,不妨按照以上步骤开启全新的体验。 象上班时候。 清单式管理就像平时按项目管理一样,列举项目,细化管理。将工作目的化,以便于提升工作效率,也可以比喻像电脑的目录树菜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