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之木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 应县木塔坐落于山西省应县老城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寺庙的主体建筑。佛宫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整个中轴线突出,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释迦塔、大雄宝殿,释迦塔位居寺院中心,大雄宝殿在其后。钟鼓楼位于寺院前部东西两侧,建于明代。 佛宫寺保留了以塔为中心的布局模式。文献记载塔后原有九间大殿,规模可能接近奉国寺大殿。现如今除了木塔本身,其余皆为近世遗物。 塔身表面看有五层,实际还有四个暗层,一共是九层。塔顶为八角攒尖顶,上边立有11.77米的铁刹,刹顶有八条铁索与屋角相连。 我们想象不出当时的设计者是如何构思,如何画稿,如何一根一根地把重达2600多吨,3000多方的木头变成了一座摩天大楼。 释迦塔的设计,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其中最为精妙的就是采用了斗拱结构,全塔共用各式各样的斗拱就达54种,共240组。被梁思成称作是"斗拱博物馆"。 经过千年的风雨,966岁的木塔,油饰近乎褪去,全身木质的结构裸露在外,有一幅契丹族武将的气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千百年来木塔不仅遭受了多次地震,还抵御了上世纪军阀200多发的炮弹,依旧屹立不倒。因为30年代一次错误的修缮,造成了木塔如今的倾斜。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座木塔全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不用钉不用铆。木塔的结构非常科学合理,卯榫结合,刚柔相济,这种刚柔结合的特点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这种耗能减震作用的设计,甚至超过现代建筑学的科技水平。 三十年代的一次修缮中,有自以为是的所谓砖家觉得木塔内的"夹泥墙"没什么用,影响美观破坏风水,便给拆除换成了木格子!此后倾斜的速度逐年加快,这是造成木塔倾斜的罪魁祸首! 据《山西日报》2月18日报道,为进一步推进木塔的活化利用,朔州市制定了《关于深化应县木塔保护合作协议建设木结构古建筑博物馆和构建1∶1研究性木塔建设的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大力推动" 1∶1研究性木塔模型"项目的落地工作。同时配套建设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博物馆,项目选址初步确定在应县龙首山,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中。 另据山西省文物局消息,去年,朔州市财政拨付 500万元专项用于应县木塔的研究保护工作,今后一段时间还将拨付 1000万元用于应县木塔的保护。方案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木塔来说,目前能做的最有效的办法首先就是尽量减少负荷,也就是严格控制登塔人数保守治疗而已。 为避免倒塌,塔内已禁止上塔,塔内一层供奉有契丹样貌的主佛,可供参观。二至五层供奉有来自四方的佛与菩萨,想一睹样貌,怕是很难。 如今这座木塔已经出现倾斜,其中一根柱子倾斜达到了12度,而且还继续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加剧。塔身下部承重部位多处出现构件劈裂、梁枋折断、结构走闪错位等险情。木塔确实生病了,而且病得很厉害。为了对古塔的保护,目前仅可参观一层,2层以上已经封闭,谢绝游客。为保护木塔,众多专家学者都提出过修复方案,但最终都因结果的不确定,而不敢实施。我们唯有祈愿鲁班重现人间,祈愿"永镇金城"的释伽塔可以永远永远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