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苏日战争失利,日本关东军被苏联军队一举粉碎,不到一月就伤亡8万多人,被俘近60万。 成为苏军战俘后,绝大多数关东军被转移到西伯利亚,白天伐木挖煤,晚上给苏联女兵烧洗澡水。 在10年时间里,寒冷的西伯利亚,成为"陆军之花"的噩梦。 西伯利亚的"罪与罚"如何评判?被发配严寒之地的日军,是无辜还是罪有应得? 八月风暴行动 1945年8月8日,在日本即将投降的前夕, 苏联突然宣布对日作战 。 早在1941年,苏联就与日本签订中立条约,承诺不再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现在突然向日本发难,其实是存在自己的考量。 1943年, 苏联打败德国 ,解除后顾之忧,终于有精力应对太平洋战场和中国东北地区的大量关东军,可能会给自身造成的潜在威胁。 日本的狼子野心天下皆知, 或许美国不在广岛和长崎给日本制造两朵蘑菇云,苏联还会顾忌美方利益,继续保持中立。 可美国想借助苏联的力量,对关东军出手,并不反对苏联对日宣战,还在雅尔塔会议上, 将东北亚的权益转送给苏联 。 无一顾忌的苏联,此时对上日本可说是"稳赚不赔"。 恰巧苏联掌握日本想要对本国实施毒剂和细菌武器的证据,还得知日本想与德国联合作战,出于先下手为强的心理,苏联立即决定对日宣战。 1945年8月8日,苏联外交部部长会见日本驻苏大使,以日本当局拒绝苏美英三国对日发表的最后通牒式公告《波茨坦公告》,仍旧在记者会上宣称继续大东亚战争为由, 向其宣读《苏联对日本宣战书》,并告知对方,两国即将进入战争状态。 消息公布隔天,苏军就开始远东战役。 得知关东军人数大概在70万左右,苏联决定突袭关东军, 秘密调来150万军队,再加上5300架飞机、500多艘舰船和近3万门火炮 ,在关东军司令享受艺伎表演时,意图以绝对的实力碾压关东军。 号称"陆军之花"的关东军,经过抽调参战和混合组建,早已不是曾经的日军甲种师团,士兵作战素质不比巅峰时期。 仅有的步兵、炮兵、工兵联队,根本抵抗不了作战经验丰富的百万苏军,被机械化兵团的"闪击战"打得节节败退。 作战开始不到一周,关东军就丧失制空权,仅有的航空队,有不少还未起飞就被炸毁,所在机场不得不承受对方空军地毯式轰炸。 陆空双重受制的关东军,战意本就不高,在关键时候,日本又宣布无条件投降。 还未被歼灭的59.4万关东军,受令于司令部,决定不再抵抗,放下武器投降。 成为战俘的关东军,全部被转移到西伯利亚的战俘营。 失去武器的日军,犹如待宰的羔羊,在寒冷的西伯利亚,成为被"任劳任怨"的苦力。 关东军的噩梦 喜喝伏特加的战斗民族,根本不完全遵从人道主义理念,优待俘虏。 随着美方将日本纳入势力范围,苏联忧心于这几十万关东军会被释放,再次成为自身威胁。 原本就地建立战俘营,从地方储备拨给伙食的决定被废除, 取而代之的是强制战俘劳动的9898号决议 。 历经战争的苏联,劳动力严重不足,凑不齐青壮年去西伯利亚挖煤。 作为北半球拥有两大"寒极"的地区,西伯利亚相当寒冷,最低气温可到零下70℃。 曾经不可一世的关东军,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任务之一就是在极寒条件下,干挖煤的苦差事。 把伤残和非日籍战俘排除在外后,苏联将剩下近50万人中的大半, 用闷罐车拉到西伯利亚及远东 。闷罐车本是用来运送牲畜的,现在用来运战俘,待在其中的人根本不知目的地是哪,只能惶恐地等待门开的那一刻。 原本关东军应该住在战俘营以及战俘管理所,可从宣战到投降,一切都太过突然,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根本腾不出地给战俘住。包括曾经的高级将领在内,最先到达西伯利亚的5000人,不仅要自己破冰掘土,伐木筑屋,身上自带的棉衣、钢笔、相机、枕头等,还被缺衣少食的当地居民洗劫一空。 在1945年年底,能住进战犯宿舍的关东军不足十分之一,更多人只能窝在没有取暖设施的简易棚屋。 在零下40多度的寒冬里,战俘睡在四面透风的屋里,每天早上都有人,因气温被冻成冰坨。 除却恶劣的居住条件,战俘营还缺少衣物、粮食和药品。 整天起早贪黑干活的关东军,身上所穿的衣物多不御寒,有人穿的是入营时发放的棉衣,倒霉的就只能穿从尸首上剥下来的旧衣。 那个时期的苏联,连底层民众都吃不饱肚子,更别说战俘。 苏联每日能为其提供的,仅有350克黑面包,以及见不到米的糊糊和土豆咸汤。 没有吃食的战俘,只能"就地取材",从草木到野兽,凡是能入口的,都逃脱不了被吃的命运。 铁路旁的松叶,艾蒿的根,各色的蘑菇,能见到的鼹鼠、蜥蜴、蛙、蛇和狗等等,都在苏军鄙夷的眼神下,被关东军吃进肚里。 因吃毒草痉挛而死的战俘,可说是数不胜数,由于捕猎太多,那一年冬天过后,野外的蛇几乎绝迹。 也有一些在挖煤采矿、砍树冶金中超额完成任务的战俘,能够获得额外的食物,甚至能得到物质和休假的奖励。 但为了提高劳动积极性,苏军平时就不会让战俘们吃饱,获得额外奖励的人也是少数。 战俘营并没有足够的药品,用来治疗生病的关东军,像冻伤之类的,一般都交由营中的女护士处理,为了防止战俘伤人,护士都会先给病人来上一针。被药物控制的战俘犹如困兽,无论之后被怎样"治疗",都无法反抗。 可想而知,护士们的治疗并不是出于治病救人的目的,由于关东军战时犯过的罪行,不少人都对其怀有敌意。 虽然不至于像日军那样,把战俘弄去搞人体实验,但女护士们想让病人的治疗过程"苦不堪言"又得不到效果,还是比较容易的。 在苏联女护士的"照顾"下,大多数战俘宁愿硬挺着也不去医护室接受治疗。 此外,战俘营的女军医还有一项工作任务,那就是为战俘们"检查身体"。 这并不是为其健康着想,纯粹是苏联想要最大限度利用关东军的劳动力。 在女军医面前,所有战俘会去除衣服,任由对方拉扯自己大腿上的皮。 根据腿上的脂肪,所有人会被分为四个等级,分担不同的工作量。 被判定为四级的人,多半是严重营养不良,已经瘦成皮包骨的那一类,这些人可以免除劳动,在医护室休养。 在并无充分生存保障的情况下,关东军被病死、冻死的人时刻都有, 还有专门处理尸首的战俘,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活埋人。 西伯利亚的气温,意味着地面全是冻土,一般人用尽全力都难以挖开,殒命的战俘想要入土为安都是奢望。多的是尸首被弃荒郊野外,被外出觅食的动物啃食。 据亲历的日本战俘回忆, "人死后,被去除衣服的尸首会硬得像木头,我们先在冻土上烧火,把表层烤化,再用工具往下挖。一次只能挖两毫米,有一定深度就开始扔尸首,由于他们都冻得僵硬,所以下去后都会肢体分离。" 处于西伯利亚的日本战俘,初步统计的死亡人数达到5万多,绝大多数死于1945年。 1956年12月,距苏美签订遣返协议已过去10年,所有的遣返工作才得以完成。 回到故国的关东军,此时人数仅有3万,不到先前人数的二十分之一。 恶人自有"恶人"磨 单从关东军在西伯利亚的经历来看,这几十万人过得相当悲惨,可结合历史就可以看出, 日本作战途中制造的暴行,更加罄竹难书。 除却在我国南京犯下的滔天罪孽, "巴丹死亡行军" ,正是日军三大暴行中,对战俘的不平等对待。 如果说关东军在西伯利亚经历的是极端天气下的高强度劳动, 那菲律宾战俘在日军的对待下,就完全沦为"人形出气筒" 。在行进到指定集中营时,日军强迫近8万菲军,在没有水源和食物的条件下徒步120公里,中途还肆意灭杀15000名俘虏。 在日军"武士刀斩首技法"中活下来的6万菲军,与前去西伯利亚的关东军一样,是被闷罐车运送到目的地。 为了尽可能装更多人,本来只能容纳4只牲畜的车厢,要硬塞近百人。由于空间有限,战俘被极限挤压,闷罐车有上千人因窒息身亡。 那些参与虐俘的日本军官,除一人外,其他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审判。 战争面前,凡是在非战场的地方,非敌对的时机下,向弱者挥舞过屠刀,都不算无辜。 谁又能说,关东军在西伯利亚的遭遇,不是一种"风水轮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