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科技应用的发展,互联网医疗事业蓬勃兴起,远程问诊成为现实,优秀医疗资源得到共享,许多过去在基层医院、诊所不能治疗的疾病通过远程资源的交互应用,使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诊疗和救治。但是,互联网应用技术整合的医疗资源在增添了诊所问诊能力的同时,也给基层诊所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来自卫计部门的调查,县区诊所数量中有30%是亏损的,30%能够维持,30%稍微有些盈利,只有10%的诊所有比较好的收益。可见目前有60%以上的诊所处在生存难的境地。 笔者在走访基层诊所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诊所的大夫医学理论知识和诊疗水平还是很高的,开办诊所的诊疗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就是门诊量不多。门诊量不多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疫情外,诊所的运营和特色也是重要的因素,另外,大部分诊所对所服务的对象存在严重的认识不足,比如当笔者问起诊所附近有多少社区?每个社区大概有多少户人家?有多少老人?这些老人当中有多少慢性疾病?有多少老人是诊所的定向服务对象?还有附近有几家幼儿园?每个幼儿园有多少小孩?以往的门诊患者大概都出于什么年龄层?有没有档案记录或者问诊记录?诊所开办以来累计问诊病人的档案有没有建立?日常问诊的病患者当中,哪一种病患相对收益较高?常见病的用药处方和别的有没有做过比较?常见病的回头患者量存不存在下降?自己诊所最大的特色是什么?有没有和制药厂家直接进行合作?等等。 从某种程度讲,目前县区大部分基层诊所的诊疗和用药差别不大,诊疗效果和口碑效应相对平衡,门诊量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患者的跟踪服务及存量患者的特色服务上,那家诊所下的功夫大,用药配比好,联合用药技术优良,那家的口碑就会更好,口碑好自然门诊量就大。 可见诊所的发展,除了要有良好医疗水平外,最重要的就是服务,打造智慧化医疗服务的能力越强,诊所的盈利能力就会越强。 智慧化诊所平台建设是一个新型基层服务模式,运用智能健康筛查设备对诊所周边居住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最大范围的普查,通过普查,为诊所周边居民建立详实的健康档案,并通过健康档案反馈的情况,及时对存在健康隐患的居民实施跟踪服务,一方面,这样的服务可以确保服务对象不出现突发疾病,为保障居民健康做出贡献;另一方面通过服务可以增加门诊的数量,为诊所提供更多盈利空间,同时通过智能化穿戴硬件的配置,建立区域范围内居民健康状况数据中心,实现对服务对象远程化、可视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做到医养结合。 京东健康·京智康郑州服务中心诊所智慧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