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漫游计划# 和许多旅游城市一样,成都的旅游景点,大致也分对外和对内两种类型。所谓对外,是指专门接待外地游客,让他们慕名而来,在飞起来咬人的价格中吃各种土特小吃,并且拍照打卡发朋友圈。 三十元一碗的花毛峰,二十元一碗的三大炮,六十元一掏的耳朵,让本地人看得心惊肉跳。并不是本地人吝啬抠门,而是觉得它实实在在的不值——一碗凉粉,有一多半进了房地产商的肚子,多少也是让人不服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本地消费者,总能在热门的旅游景点不远处,找到价格能让自己心理平衡的消费场所,所以一般的旅游老手,去一个地方,总要找当地的熟人,问你们本地人爱去的消费场所是哪? 成都古娘娘庙,位于现成都市青羊区西马道街95号 成都也不例外,每个旅游场所附近,都有一个本地人常去而外地人不甚知晓的地方。宽窄巷子附近有魁星楼焦家巷;太古里附近有天祥寺均隆街,文殊坊附近,则有娘娘庙。我今天想给大家说说的,便是娘娘庙。 娘娘庙似佛似道,或僧或俗。墙外是文殊院的佛,娘娘庙旁却又有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坐在外面的大爷婆婆们,打毛衣、嗑瓜子,既听佛家妙谛,也听流行歌曲,既扯鸡毛蒜皮,也诵大道青天。 他们同在一方小天地中,互不打扰,相看不厌。人间烟火与虔诚本心和谐共存。 一、娘娘庙的历史 关于娘娘庙的过去,传说是刘备的家庙,与刘备之孙刘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刘谌系刘禅第五子。据史书记载,刘谌幼时就已机敏过人,成年之后被封为蜀国北地王。后来魏国大将邓艾率偏师出奇兵,抄小道直取蜀国都城成都后,后主刘禅投降。北地王刘谌力劝刘禅坚守城池,以待姜维、诸葛瞻援兵,却并未被刘禅采纳。悲愤之下的刘谌奔赴惠陵前,大哭一场后告别世间,将三国的尾声渲染得更加壮烈。 蜀地平民百姓感恩于蜀汉政策的清明、君臣的和谐,以及最终的忠贞与悲愤,为了纪念北帝王刘谌及其夫人,除了将刘谌塑像供奉在汉昭烈庙刘备旁外,也在刘备的家庙上祭拜刘谌。时间一长,百姓便将刘谌的夫人奉为送子保平安的天神,后刘备的家庙逐渐演变成了娘娘庙。 成都人喜欢纪念那些温柔似水,却又刚烈果敢的女子。就像草堂里的浣花祠,供奉的是唐朝时率兵保卫成都的任氏夫人。蜀汉时北地王刘谌与夫人忠义节孝,大概是不忍心这般娇弱的女子就陨灭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吧,于是,成都人为这些隐忍而伟大的女性留了一个位置。 二、抗日战争中的娘娘庙 古娘娘庙原当家孙至兴老道长于上世纪20年代在此出家,初来道观时只有七岁,2006年羽化,八十多年如一日,晨钟暮鼓、虔守规戒、勤勉修行。修道的日子平静而自然,常让人忘记时间的流淌…….然后,1938年,日本的军机炸弹打破了成都上空的宁静。 孙至兴道长一没有钱不能支援抗击日寇,二没有能力亲自上阵杀敌,但是,她早年从师父彭明珍道长处所学了一剂道医秘方,外敷膏药加内服中草药 , 帮助了许多战火中的黎民百姓,而且她从不向贫困群众和失去家园的人收费。 成都本地老居士提起孙老道长当年的"散瘀祛伤汤"总是赞不绝口,甚至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喝起有点麻,后头有点热,毛病飞咯(方言:病愈)了,周身变通泰"。 解放后,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娘娘庙原当家 陈理清 道长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60年代,我还是小道士,有一天到娘娘庙游玩,看到孙师傅以单薄的身躯吃力的挑着一担人畜粪往万福桥头走。跟上去一看,原来是她在河边自己开垦了荒地种粮食。我说:"道士挑粪好笑人哦,在生产队不是可以领化肥吗?" 孙师傅擦了擦汗,只说了三句话:"道士也是人,是人就要参加劳动。道教要自养,不能光靠施舍。国家物资紧缺,能节约就节约。"后陈道长被其人品和修为感动,遂拜入其门下。 三、送童子:娘娘庙最具特色的活动 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延续千年的民俗活动"童子会"都会在成都市区的古娘娘庙里热闹举办。 最热闹的场景是在中午举行的"抢童子"活动。法事之后,法师会将12个布做的"童子",混合着红枣、花生、桂圆等抛向拥挤的人们。童子一经抛出,往往会引来众人激烈抢夺,故有"三月三,堆人山"之说。 "抢童子"是一种观赏性很强的民俗,如广汉现在还搞的颇有声势的"拉保保"。抢童子可以吸引很多人参加,特别是切盼儿女的家庭……据说很灵验! 抢到童子的家庭,寓意早生贵子,生活甜蜜;抢到红枣、花生、桂圆的,也觉得有了福分。所有参与抢童子的人们,感觉抢得了一份历史习俗的欢乐。 四、5元一杯茶,8元一碗斋饭 竹椅、老桌、天井、盖碗,老砖上的青苔,甚至明瓦上挂着的蛛丝尘网,都透着古旧的岁月气息,虽然这里离热门的文殊坊景点直线距离不过二百米,但因为高墙阻隔曲径交错,反而显得偏僻,这种阻隔,宛如一道滤筛,将外地游客与本地茶客区分开来,因而也就保留下了一份最纯正的老成都龙门阵。 在这里,能听到白发爷爷讲童年时吃到过的糖油果子和冰粉的故事;能听到老知青们在西双版纳雨林中的爱情;能听到诗人们争论李白和张若虚哪个的月亮更圆;也能听到给省委大院安个滚滚或给府南河做个锅盖的玄龙门阵;早年还有过动不动就扯起嗓子喊"不要脸就成功"的职业梦想家;还有每星期定期举办的命理研讨会。 除了因环保原因,锅炉替代了老虎灶之外,所有老茶馆里应该有的,这里都有。而其中最鲜活的,便是游走在其中的人。 旅行中,最有趣的风景,就是人。要想了解真正的老成都,不到娘娘庙慵懒的阳光下,喝一碗5元的三花,吃一碗8元的斋饭,听一听老成都人特有的俏皮风趣的老龙门阵,恐怕不行。 五、娘娘庙现状 现今主持古娘娘庙的陈理清坤道说,当年她的师傅孙至兴大师告诉道:古娘娘庙有五重大殿,还有不少庙产田地。 现在最新的统计尚存建筑面积2亩5分9厘,折合约1500平方米。 清乾隆年间,承太平盛世,古娘娘庙重建。 至成都解放之初,百废待兴,古娘娘庙遂借无偿借出全部房产空地家具,作生产合作织布厂及居民住家。 目前这份庙业的遗存,全靠2017年阳历4月才羽化成仙的坤道孙至兴大师,在此朝鼓暮钟,箪食瓢饮,独居数平方米小屋,为了北地王一柱香火不灭,忠义刚烈的精神不死,整整修道守庙七十八个春秋! 今有弟子陈理清坤道,于2005年参谒孙至兴大师,发大愿心承危难事,继先师未竟之志,清心寡欲,居闹市陋巷而行复古观中兴之举! 2005年1月,有40位市协委员联名提案《尽快将古娘娘庙的恢复保护纳入文殊院宗教历史文化片区改造规划》,并两位委员分别提案呼吁原址保护。 同月,又有著名学者王家佑先生手书:北门娘娘庙是三国蜀汉刘谌妃殉国之刘氏祖庙,切不可迁移改建! 道家宣扬:方生方灭,方灭方生。北地王妃崔氏,自刎殉国殉家,虽死犹生,亦合古代妇道。加之中国古代讲究多子多福,因此,古娘娘庙原名广生宫。由此名,可以看出古娘娘的道家宫、观性质。可见,娘娘庙是广生宫的民间信众叫法。 今又时逢太平盛世,构建和谐社会。倡导文化生态多元、繁华。 陈理清坤道谈及恢复古观,因已经得到政府重视,媒体报道,广大市民关切而充满信心。 古娘娘庙的历史、民俗与宗教的研究将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古娘娘庙届时将成为成都北门一处新的文化旅游景点,为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又留一处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