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体制内工作人员,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从法律的角度讲:在体制内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根本就不是体制内的在编 人员,毫无疑问不可能有提拨的机会。为什么呢? 先说体制内单位的范围 。人们常说的体制内单位,是指党政机关和国有事业单位。毫无疑问: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公务员,公务员管理的综合性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公务员都享有行政编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包括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三类,都享有事业编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综合管理的行政法规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概括地讲:既便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但没有依法取得编制的所有人员,一律都是 编外人员 。更通俗地说:由于机关、事业单位都实行极为严格的编制管理,没有按照法定的程序录用/聘用、并依法核准取得编制的一切工作人员,根本就不是单位的在编工作人员。 也就是说:所有的编外人员 ,专门从事编制管理的编委办公室、专门从事人员提拨的党委组织部门、专门从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日常管理的人社部门、专门给体制内人员负责工资福利待遇发放的财政部门,一律都不承认单位有你这么一个人。最大的限度无非就是默认你是该单位干活的一个不合格的临时人员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异想天开地想着被单位提拨,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可以100%肯定地说: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 再说劳务派遣工 。从法律的角度看,我国关于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定,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章特别规定的第二节劳务派遣一节中,毫无疑问:劳务派遣这种特殊的用工形式,主要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劳动合同法 》第六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 。劳务派遣用工是 补充形式 , 只能在临时性 、辅助性 或者替代性 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也就是说:即使在各种类型的企业中,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基本形式的劳动合同用工,是最基本的用工方式,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应严加控制,且必须在符合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使用。可惜的是:现在企业的劳务派遣用工是遍地开花,如火如荼。 从理论上讲,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也要按照《劳动合同法 》的法律规定,与所在的机关、事业单位普遍地签订劳动合同,以维护编外职工的合法权益。这在《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第二款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这也就是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一律应当缴费参加企业职工社会保险,而不是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的法律依据。 现在很不幸的是: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已经大范围地蔓延到机关、事业单位,成了补充单位编内人员严重不足的主要方式,同样是遍地开花,如火如荼。 按照法律的规定:劳务派遣,只能由经过了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即现在的人社局)依法行政许可的劳务派遣公司来经营,劳务派遣工的用人单位是劳务派遣公司,由公司承担对劳动者的法律义务,公司与劳务派遣工双方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而劳务派遣工们实际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只是法律意义上的用工单位,是公司派出的劳务派遣工们赚取劳动收入的"工地"。因此,劳务派遣工与用工单位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隶属关系,毫无直接的法律关系 。极为可悲的是:很多的劳务派遣工,根本弄不明白这个根本问题,还在傻乎乎、一厢情愿地等待着用工企业给他们转正呢。更为离谱的是:一些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劳务派遣工,还等待着用工单位提拨他们呢,这怎么可能呢?!!这无异于痴人说梦,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通俗地说:劳务派遣工是与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劳务派遣公司的正式职工,与用工单位没有任何法律关系,根本就不是用工单位的职工,更没有通过凡进必考 的方式取得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用工单位的在编工作人员中,根本就不算劳务派遣工,当然肯定属于不具有合法资格,只能干些简单的辅助性工作的临时从血人员,若用工单位对其不满意时,领导一句话,就能让其离开用工单位,由公司另换他人。 说到底:劳务派遣公司是居于劳务派遣工和用工单位之间的"二传手",本应该实的成了虚的,本应该虚的成了实的。这样一来,劳务派遣工就成了公司想管管不了,用工单位根本就不想管、也无权管的两不管人群,只能在比较残酷的形势下,以自己的劳动赚取不多的收入,还要被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公司联手盘剥,成为当代的廉价劳动力,现代社会的包身工,法律身份极为尴尬,经济待遇很是微薄 。 最后 回答题主提出的问题: 在体制内,劳务派遣的人员有提拨的机会吗 ?综上所述:劳务派遣工无论在哪儿工作,都是劳务派遣公司的正式职工,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劳务派遣工根本不可能在用工单位被提拨。原因其实非常地简单:劳务派遣工压根儿就不是用工单位的正式职工,何提之有?当用工单位为机关、事业单位时,各方面的工作条件相对比较好,不过仅能满足一下劳务派遣工们的虚荣心,除此之外毫无意义。总而言之:在体制内单位工作的劳务派遣工,如果没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参加公开招考的方式被机关事业单位录用/聘用,完成个人身份的转换,正式取得相应的行政编制、事业编制,提拨之类的事情,肯定与其完全无关。 千万别忘了: 各级编委办公室由组织部门直接领导,查一下编制的实名登记信息是举手之劳;组织部门又直接负责干部提拨,查阅个人人事档案是必经程序,可劳务派遣工压根儿就没有建立过人事档案 。在此情况下,如果提拨了一个没有合法身份的劳务派遣工,那就成了官场大笑料,工作上的大丑闻了,会被严肃地追究失职、渎职责任的。 我是岭南通途,我来回答! 在体制内,劳务派遣的人员有提拔的机会吗?这个问题是很多体制内单位合同工都会有的困惑,其实在体制内工作的合同工,如果表现出色,还是有一定发展空间的,比如工资待遇的提升等等,相对比较灵活! 但是很多人对于合同工的定位,有一定的认识偏差,比如说提拔这件事,劳务派遣本身就不属于正式编员工,也不属于单位的员工,只是劳务公司派遣到单位工作,不存在提拔的问题,但是可以提高待遇,这一点要搞清楚!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一起交流一下! 第一个交流的问题,劳务派遣员工进入门槛很低,流程相对简单 为什么我说作为一个体制内单位的劳务派遣人员,未来工资待遇有一定的增长,但是职务上面的晋升不会有任何的空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就是劳务派遣人员的进入门槛很低,流程也相对简单,与正式编员工比起来,差距真的特别明显。 如果你想进入一个单位的劳务派遣人员岗位工作,只需要这个单位面向社会发出招聘公告,你符合他们的条件,通过简单的面试以后,就可以直接到单位里面上班,整个流程搞下来,可能都不需要一周的时间。 但是如果你想到正式编员工岗位上面工作,首先需要提前半年进行复习备考,并且复习备考的难度非常大,在报名的时候,可能一个岗位是上百人去竞争,通过考试以后,你需要考到第一名才能够顺利被录用,整个过程走下来可能需要,接近一年的时间。 劳务派遣人员对于学历和专业,没有太明确的要求,有一些人可能只是初中毕业或者中专毕业,就可以到劳务派遣的岗位上面工作,但是想要到正式编岗位上面工作,最少都需要大专以上的学历,甚至很多岗位都要求本科以上的学历,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距。 第二个交流的问题,劳务派遣员工有待遇提升空间,但是没有提拔的说法 如果你能够顺利通过各个单位面试,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环节,到这个单位当一名劳务派遣人员,未来的工资待遇肯定会有一定的晋升空间,但是没有提拔这种说法,因为你本身就不属于正式编的员工,没有任何的职务,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 我是在一个小县城里面工作,也认识很多单位的劳务派遣人员,这些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增长,基本上和当地事业编差不多,每年增长50~100块钱的幅度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是在劳务派遣的岗位上面工作,没有任何晋升提拔的说法,因为你本身就不带任何的职务,你来这里工作,就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流程得到这个工作机会,没有任何的具体岗位,来这个单位以后,也是做一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 如果你是在劳务派遣的岗位上面工作,我建议你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能力比较强,可以展现自己的能力,如果你能够担负更多的大项任务,在单位里面工作的时候晋升待遇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因为每年都有晋升待遇的机会。 第三个交流的问题,劳务派遣员工主要是做简单的事务性工作,没有太大工作压力 我是在一个小地方里面工作,也认识很多劳务派遣到各个单位工作的朋友,从我认识的这些朋友情况来看,大部分劳务派遣员工,主要就是做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根本就没有太大的工作压力。 其实人的心理都是这样,作为一名劳务派遣的人员,在单位里面肯定不会特别尽心尽力,因为他认为自己又不是正式编的员工,我来这里每个月工资又比不上正式编,所以他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对于单位来说,如果他招一个劳务派遣的人员过来,也没有考虑过让他担任多大的工作任务,只是希望有人来做一些需要占用时间,但要必须要去做的事情,比如说打印复印文件,或者是抄抄写写等等相关的工作。 像我认识的一些劳务派遣人员,大部分人从事的工作都是从事简单的会议记录,抄抄写写,文字打字以及司机厨师等等,真正能够挑大梁的劳务派遣人员几乎没有。 在一个单位里面工作,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到了晚上加班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单位里面正式编的员工,劳务派遣的员工很少会去单位加班,这也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 也许正是因为很多劳务派遣员工,他不愿意去做一些重要工作,也不愿意去单位里面加班,才导致很多人的工资待遇晋升比较慢,如果一个人真正有能力,真正工作积极性很高,其实在单位里面,作为一名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待遇的晋升应该也不会慢到哪里去。 第四个交流的问题,劳务派遣只是过渡性工作,有能力的人都在备考正式编 劳务派遣的工作其实是一份非常好的过渡性工作,我认识的很多人在劳务派遣的岗位上面工作,并没有考虑长远发展,更多的是在这个岗位上面工作的时候,顺便报考体制内岗位的工作,报考正式编的岗位。 劳务派遣的工作毕竟不属于正式编的工作,未来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被炒鱿鱼,这个工作非常灵活,这一点对于很多青年来说,他们内心也非常清楚。 我认识很多大学毕业生,他们如果想进入体制内工作,在应届毕业没有成功上岸的情况下面,都会选择回老家单位当一名劳务派遣人员。 在这个岗位上面工作,可以提前熟悉体制内的工作,也能够有非常充裕的时间进行复习备考,这对于很多想要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工作机会。 对于这些有能力的劳务派遣人员来说,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反而会比较高,因为他自己非常清楚,以后他进入了体制内工作,现在能够多学一点就是一点,能够多锻炼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是一件好事。 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劳务派遣人员,反而是那些根本就没有机会报考体制内岗位的人,比如说学历不够,都是一些中专毕业生,想要报考体制内岗位都没有这样的机会,这些人的工作积极性反而是最低的。 第五个交流的问题,我认识不少朋友,都是劳务派遣的位置成功上岸 我是在一个小地方工作,我也认识不少在劳务派遣工作的朋友,这些朋友就是在这个工作岗位上面顺利考上了公务员,事业编,或者是军队文职人员,顺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得到了一份非常稳定的工作。 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朋友小李,他原来是县人民武装部一名劳务派遣人员,他在这个岗位上面工作了两年的时间,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考上了所在单位的军队文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转身。 他原来在劳务派遣岗位工作的时候,每个月到手的工资不到3000块钱,我们小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就是这样,事业编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才2300块钱。 小李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考上了他本单位的军队文职人员岗位以后,每个月到手的工资直接翻了好几倍,接近9000块钱,此外还有2000块钱的住房公积金,真正算得上是实现了人生的逆转。 小李的工作积极性一直都非常高,不管是在劳务派遣的岗位上面工作,还是正式编岗位上面工作,整个人都让人感觉到非常上进。 小李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上进的品质,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他像其他的一些司机厨师一样,整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也许他现在还是一名劳务派遣人员。 说直白一点,劳务派遣其实是跟第三方公司签了合同之后,被派遣到有需求的单位上班去,实质上劳务派遣人员是劳务派遣公司的员工,并非所在工作单位的员工。养老保险这些都是由工作单位出钱以派遣单位名义来买,都不是工作单位的人,工作单位又怎么可能提拔他呢。劳务派遣单位一般向用工单位收取50至100元每人每月的管理费。 应该没有 这个要区分单位和级别。 第一,如果是基层单位,比如乡镇,派遣人员是没机会提拔的,因为本身单位架构就是科级单位,一把手是正科,副乡长是副科,在下边没了,就是科员,派遣人员只能是科员(其实不叫科员,因为就没有在序列之内)。 最好的结果是有幸提拔为"主任",不过也仅仅是个称呼而已,没有任何改变,还是跑腿办事而已。 第二,如果是县级或以上单位,比如某局,虽然也是科级单位,但是因为人多,在副科以下还设置"股室""科室",那么派遣人员可能提拔为股长,科长。 提拔为股长并不会改变身份,本身股长也不是正式行政级别,是介于科员和副科之间的,不要求一定是公务员身份,但是提拔为股长会有一定权力,在收入上也会有所增加,但是派遣人员的前途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不可能提拔为副科级干部。 第三,更高级别的单位,比如某厅,这时候派遣人员会有更多的晋升空间,但是本质上和上一条没有分别,不过是工作能力突出,领导让你承担更多的工作而已,想要进入正式序列,还是得通过考试。 需要钱还是不要考虑劳务派遣了,永远不是正规军,不差钱可以考虑。 我自己就是一名劳务派遣人员,感觉并没有,在旧单位工作了两年,也没有提拔,现在又来了一个新单位,工作了也快两年,还是没有,有机会还是争取考体制单位吧。劳务派遣还是有区别的。 有,提拔为高级劳务派遣人员。 可以明确告诉你,劳务派遣就没被用人单位当做自己人,没有一点机会。不用心存幻想! 有,就你一个人时,你就是派遣代表,再加一二个人时你可以被提拔为小组长,三个 五个人时,你就有机会当小队长,9人以上时你就会是队长,一直往上升,大队长,付监理,监理,总监,当派遣公司总代理,,所以升迁很广 根本不可能,别说体制内,就算是在国企,劳务派遣的也不可能有提拔的机会,而且正式工有的福利劳务派遣的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