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狂人唐尚珺为上清华复读13年,曾多次被名校录取
唐尚珺是一位出生于广西防城港一个偏远山村的80后,从2009年开始,他复读多年,只为了上清华。
唐尚珺和他的父母
在这13年的时光里,他每年都参加高考,曾经考取过645这样的高分,也曾被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这样的名校录取过,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再次复读。
究竟是经历了什么,能让他一如既往地选择去复读,让我们一起走进唐尚珺的13年复读之路。一:求学之路
2009年6月,唐尚珺参加了人生第一场高考,从小成绩优异的他只考了372分,这对于从小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他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他想要复读。
而唐尚珺的父母都是贫苦的农民,全家靠父亲种甘蔗维持生计,为了支持孩子再考一次,到处找人借钱凑够了这笔复读的费用,把他送回了学校继续读书。
2010年第二次高考,唐尚珺考了405分,还是没过二本。此时的唐家再也支撑不起唐尚珺复读的费用,只得安排他报了个离家比较近的南宁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唐尚珺父亲为了送儿子读大学,把学费都借好了。
唐尚珺拿到学费之后,陷入了纠结当中,究竟要不要去读大专呢?如果读了大专,那复读一年完全没有意义。自己一定可以考上清华,这是唐尚珺心里不断告诉自己的。因此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瞒着父母,继续复读。
原以为这是最后一次复读,谁知天意难料,这一复读就是三年,2013年,唐尚珺终于过了一本线,他欣喜若狂,准备报一所北京的高校,可惜天不遂人愿,他报的志愿滑档,那年没有被录取,他依然是那个没有读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可是在父母的眼里,他已经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了。
那一年,他很迷茫,也很痛苦,他想去北京,亲眼看一看清华大学,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他带着仅剩的钱,去了一趟北京。从钦州坐了28个小时的火车到达北京,中途连个座位都没有,一直蜷缩在洗手台上面。来到北京之后,没有钱住旅馆,就到公园椅子里面将就了一晚上。等到天亮之后,租了个自行车就跑到了清华园里面。
里面舒适的学习环境让他念念不舍,宁静的清华学堂,黄绿色的银杏叶。这是唐尚珺一直以来的梦想。而且复读了4年,他太渴望那张清华的录取通知书了。
这一趟北京之旅,让唐尚珺更加确定给自己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唐尚珺义无反顾又走上了复读的道路。为了维持复读的花销,唐尚珺寒暑假都会到工厂里面打工。每个暑假差不多能挣个2000元,加上复读的奖学金,勉强能维持生活。
唐尚珺假装他已经工作,假期到工厂里面继续打工,接着进行他的复读之路。
2015年,他只考了587分,被吉林大学录取,没有去。二:父亲患上肺癌,唐尚珺选择去中国政法大学就读
2016年以625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而同年父亲查出肺癌,唐尚珺才意识到自己的执念,跟亲情比起来是那么不值一提,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这次,他要选择去上大学了。
唐尚珺选择了向家人坦白,而父亲并没有责怪他,反倒是为他的努力和优秀感到自豪,母亲也不断宽慰他,让他安心读书。
9月开学,唐尚珺带着父母一起来到了北京,老两口第一次看到天安门、万里长城,还看到了儿子的学校,都为儿子感到开心,唐尚珺在这一天仿佛得到了新生。
原本以为,唐尚珺的复读之路到此走到了终点。
可是唐尚珺父亲的手术治疗费昂贵,即使借光了家里所有亲戚,治疗费用还是不够。
恰巧这时,唐尚珺在网上看到南宁平果三中对高考600分以上复读的考生奖励10万元,而且如果考生来年考上清华大学的话,还能够拿到60万的丰厚奖励。为给父亲治病,唐尚珺最终还是没有去中国政法大学读书,而是选择再次复读。三:不疯魔,不成活
时间一天天过去,接下来的几年里,唐尚珺依然参加着高考。
2017年,他考了550分。
2018年,他考了619分。
2019年,他考了645分。
2020年,他考了619分。
2021年,他考了591分。
无一例外,他都没有选择去读大学,而是为了心中的梦想继续复读。
有人反对他的做法,觉得没必要钻牛角尖,浪费了大好时光;也有人支持他的做法,觉得他有坚持到底,为梦想而努力的勇气,2022年他又参加了高考,不知道他能否完成他的梦想。
不疯魔,不成活,人生总会有太多的遗憾,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执念,需要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