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改变孩子的一生。 你的话语对孩子的心理暗示作用,到底有多大? 钟南山在读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度很糟糕,还经常逃课。直到后来,母亲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这种生活。 一次考试中,他偶然考取了不错的成绩,母亲对他说:"南山,你还是行的啊。" 年幼的钟南山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心里莫名有了种自信,于是踏踏实实开始读书,开启了他这一生的求学之旅。 钟南山在采访中说,如今他能获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当年母亲的那句话。 父母的话,就像一颗种子不经意间散落在孩子的心上,而后冲破泥土成长为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树荫洒落在孩子的心房。 我们不少听到这样的回忆,"当初父亲/母亲的一句话,改变了我这一生"。 一句话到底有多大的威力才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这些话都不是什么至理箴言,反而很普通,是生活中随口而出的话,之所以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因为孩子在这些话中接受到了信息,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暗示。 回想母亲对钟南山的鼓励,事实上他接收到的是一种母亲对他能力表示认可的鼓励,从而他对自己进行了积极的心理暗示。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于这项内容。 简单来讲就是:一件八字没一撇的事,在心理暗示作用下很有可能成为事实。心里暗示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于还在成长期的孩子,他们还没能建立完善的自我认知系统,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尤其是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其实不经意间很多言语会对孩子产生你想象不到心理暗示作用。 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让孩子精神充沛,获得进步。 鼓励对于孩子来讲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第一次收到触及内心的鼓励后,孩子会产生一种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可以做好这件事。" 当下次面临类似的问题时,孩子会依据上次的"成功"对自己进行暗示 ,这种暗示之下,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结果,心里又收到一次积极的反馈,自我暗示更加强烈,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擅长"这件事。 B站上的一名拥有近百万粉丝的学习up主一条正弦分享过她的一些成长经历: "我现在很喜欢的一些事都离不开当时的一些赞同和夸奖,比如我现在喜欢的画画,就是因为小时候的美术课上,被老师点名表扬了几句,我就开心得不行。 我想,其实小的时候一开始我并不比其他同学强多少,但因为老师的几句夸奖所以我练习的更多,画的更好,再接受表扬良性循环之下我就比之前好了很多。 学习数学的时候也是这样。" 在她的视频中我们了解到,她的兴趣广泛并且都在每个兴趣点都能坚持下去取得不错的成绩。 数学成绩相当优异,在高中几次全省联考中名列前茅,按照她的话来讲这和最开始的时候那些细小的鼓励分不开。 你以为孩子喜欢的兴趣其实很可能是在别人的鼓励下才成为兴趣的。 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曾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 个体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被满足就会给自己强烈的积极心理暗示,充满动力进而渐渐接近更加优越的状态。 鼓励有一种正效应,促使孩子良性循环。 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潜能的发挥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杠杆 普通人的起点大多是相似的,有的家长选择鸡娃,通过外界压力来敦促孩子取得进步,有的家长选择引导,让孩子学会支撑自己走下去。 不同的教育方式造就了不同的性格。 有些孩子进取的动力来自于外界,压力迫使他不得不去坚持,有的孩子进取源于内心追求优越的渴望,因为内心充盈的力量,不断去寻求更卓越的自己。 一个人固然能在重压之下取得成就,但倘若内心没有力量,离开港湾,如何能够独自远航,人生到最后,是一个人的战场。 相反的,消极的心理暗示对人们潜能的开掘是一个巨大的阻碍。 父母言语带来的心理暗示能够成就一个普通的孩子亦能毁灭一个卓越神童。 有些父母认为赞美会助长孩子骄傲习气,崇尚打击式教育。但有多少的父母没有掌握好尺度,对孩子批评话语已经成为了一种侮辱,这些言语潜移默化中化作消极的阴影笼罩在孩子成长之中。 杜青云15岁的时候以湖南省第二名的成绩考上北大,高考后他的父亲常对他说的话却是: "你学习好怎样,你情商不够,你在大学肯定也是人下人,就算你在北大读,我这个几十年前的大专生也绝对要比你聪明." 大三的时候处于人际关系边缘的杜青云最终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退学。 他父亲的言语之中赤裸地对杜青云进行了价值的贬低,对他取得成绩的不认可,这些话在他的心里酝酿,在北大这样的环境之中,渐渐冲破桎梏,对他产生了影响。 杜青云在采访中说到父亲总让他有一种不安感,刚上大学他觉得自己情商低,融入不进去同学的圈子,注意力分散,感到自己事事不如别人。 在社团骑车,体能不如别人体能不如别人,在学生会来事慢不如别人,心里逐渐开始崩溃开始放弃,失去了一个正常人该有的社会激励和动力,现在回想起来父亲的话无异于对他的PUA。 收到父母打击语言从而产生消极自我心理暗示的例子还有很多。 有网友在杜青云被采访的视频下评论说到: "小的时候被我妈说过我不太聪明,现在过去十多年了一直深受这句话对我的负面影响。" "小时候练钢琴考级,每次我都以为我特别差,因为我妈总是在我面前夸别的孩子多好多好,知道有一天观摩我才知道自己没那么差。" 在你的成长环境中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话? "你怎么这么笨啊!" "真是猪脑子!" "怎么生了你这样的蠢货!" "别人都学得会,就你学不会?废物!" 家长习惯性的打击抹杀了孩子更多追逐优越,在困境中寻找自我、重塑自我的可能性,直接打击了孩子的自信。 在长期消极的心理暗示下长大的孩子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比较自卑,做事、与人交流唯唯诺诺,下意识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一个不自信的人无法拥有健全的灵魂,更让人遗憾的是,许多父母竟是孩子自卑的罪魁祸首。 在孩子面前,父母更应该考虑自己的话带来的影响,因为在他们的心里,你是重要的人,你的话格外重要,你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可能就是他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 《中毒的父母》书中写道:"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玩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转变为自己的观念。" 因为爱,所以父母的话格外重要,因为在乎,孩子更容易受到伤害。 有的人认为,孩子和自己血脉相连,一家人就应该无所顾忌直言不讳。 更高明的父母知道的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然后才是一个家庭的成员,一家人越是相爱就越应该考虑对方的感受。 伤人的话一旦说出口,其实是在透支彼此的感情,言语的刺激看不见伤口但是带来的伤害更加难以忍受。 如何正确利用心理暗示,给予孩子成长助力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要想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方式。" 在和小朋友的交流之间,要注意的是既不会让他产生自卑感,也不会让他产生优越性。 1减少价值不正确的鼓励 有的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可能说过类似的话" 你其实很聪明就是不努力,就是马虎/就是粗心",这种话确实能对孩子能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但更多地孩子接收到的讯息给自己的暗示是:错误都是马虎造成的,我很聪明。 只要出现问题孩子就会用这句话来当护身符,而不深入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2减少敷衍式的鼓励 当孩子询问你的意见和看法时,虽然内心是渴求你的赞扬的,但孩子也有一颗敏感的心,能够感受语言里的敷衍,久而久之,你的鼓励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应。比如 "你做事很认真就会有回报,这次做的很好。" "你很细心,注意到了XXX,做得很好!"而不是,"你很聪明。" "你真厉害"。 3减少否定。 小孩子异想天开的世界里有许多大人觉得荒谬的想法。 当孩子想要尝试一件事的时候,不要总是用我们引以为傲的领先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去训导小孩子,直接否定孩子的努力,像一个预言家一样侃侃而谈,站在先知的角度告诉孩子他不可能成功。 这种教育方式给与小孩子的心理暗示:我很笨,我什么都做不好,只有别人才能做到,我不如他们。 4减少和其他孩子的对比 可以举例但不能对比。可以从其他孩子的身上引出你想给自己的孩子说明的观点,但不要将两个孩子对比,对比之下必有优劣。 不是被贬低,就是被捧高。孩子给自己的暗示无外乎:我老是不如他,做什么都不如他好。/我比他强,他没我厉害。 一味妄自菲薄,容易变得晦暗枯涸;自命不凡,又往往流于轻薄可笑。会尊重人的父母才教的出会尊重人的孩子。 5拒绝辱骂式打击 这应该是每一位父母的底线,当你创造出一个生命的时候就应该明白,他是带着尊严而来的。 辱骂对于孩子心理暗示无疑是最强烈最黑暗的。 阿德勒说 "幸福的孩子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孩子用一生治愈童年。" 你怎样对待你的孩子,待你年老之际,他就以怎样的方式回馈你。 祝愿每位读者都能和自己的孩子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写的还不错对你有一点点帮助,就请点个小小的赞或大大的支持吧! 你的鼓励是我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