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都在考公考编?宇宙的尽头真的是考编吗?
问题的根源在经济。
其实现在很多大学生并不知道,时间再往前推10年,考公并没有现在这么热。
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想知道哪个行业赚钱,就看哪个行业的美女多。想知道哪个行业就业好,就看大学生热衷于去哪个行业就业。
20多年前,一流人才去欧企,美企,二流人才去日企,韩企,三流人才去台企,有门路的去国企,剩下的实在没出去,才拿着报到证去分配的机关单位报道。
10多年前,国企成了香饽饽,电网、烟草、银行、设计院、三桶油、3大通信大供应商连续霸占最受毕业生欢迎的雇主排行榜前排。
再后来,互联网企业异军突起,大学生人人都想进大厂当码农。
直到近几年,原来不受待见的体制内单位突然变香了,清华北大和海归硕博已经开始争抢着去浙江、江苏、广东的街道办和乡镇了,清华超过70%的毕业生进体制内了,公务员和教师资格证考试一年比一年竞争更激烈了。
今年的情况大家也看到了,前四个月,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异常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尤其是4月份的数据显示,今年的发展形势甚至还不如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
经济下行,直接给就业市场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学过一点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经济发展速度和新增就业岗位是正相关的,经济发展变慢,新增就业岗位就会变少,就可能导致就业问题。
前一阵子智联招聘发布了一个《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截至4月底,2022年应届毕业生中,男生的签约率22.2%,比上年的54.4%萎缩了几乎一半,女生的签约率是10.4%,更是只有上年的40.1%的几乎1/4。
最近更是流出一份华东政法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统计表,表中共有49个辅导员所带的班级,4750人中仅有802人找到工作,整体就业率不到20%。班级就业率最高40%多,很多班级在10%左右。
这还只是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实际上现在面临就业难题的,还有近几年毕业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还有大量因为企业破产、工厂倒闭、裁员等原因失业的人。
与就业困难相对应的,就是考公、考编、考研及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火爆。 先看考公考编:
如果说,以上都是北京、浙江等发达地区,体制内收入高,还有各项优惠政策,可以理解。那看看下面这个:
西部三线城市的市直机关下属事业单位,年收入不超过10万元,也是清一色的985,还有一位清华的硕士研究生。当然,这也侧面印证了土木作为天坑专业之一,名副其实。 再看教资考试:
从2016年开始,教师资格证报名人数开始暴涨,2020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990万,翻了近两番。2022年的数据目前还没有权威统计,不过大家可以大胆的猜一猜,我觉得可能会让人惊掉下巴。 再看考研:
从2016年开始,考研人数开始暴涨,到2020年的时候,仅仅用5年时间就翻了一倍。到了2022年,考研人数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462万人,大多数专业的分数线比上一年直接暴涨10分。甚至有媒体预测,2023年考研人数可能会突破520万、甚至550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不稳,社会不稳,失业人口永远都是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但是,要想解决就业问题,经济发展是根本,离开了经济发展谈就业,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无论是考公、考研、还是教师资格证考试,2016年都是一个极为明显的分水岭。那么2016年到底发生了什么?看完下图就都明白了。
2016年,中国GDP增长率自1990年以来,第一次跌破了7%。从此以后,GDP增长率逐年波动下行,经济发展形势一年不如一年。
2018年,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美国对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对中国全方位的打压,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日不如一日,甚至被迫提出内循环。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在疫情的冲击下,市场萧条,企业倒闭,工厂关门,个体破产,就业愈加困难。
最近,2022年一季度的GDP数据出来了,增长率只有4.8%,创下了近几十年来的最低值(2020年一季度除外)。
从目前趋势来看,这种情况在未来3-5年内还会不断加剧,直到中国经济起底回升,市场转暖;直到新冠疫情彻底结束;直到我国成功突破美国封锁,产业链升级成功。目前来说,还是要做好迎接一段比较困难时间的准备。
接下来大家拭目以待,考公、考编、考教师资格证、考研的人数还会继续大幅度增加,竞争只会更加白热化。
所以,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不知道这句话大家看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