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拉开序幕。无数的中国志愿军战士只身远赴朝鲜战场,他们高喊着"保卫祖国,吾辈之责"的口号,抱着必胜的决心,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祖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 在千千万万的中国志愿军的英勇献身中,这场异常艰难的朝鲜战争最终以中国志愿军取得胜利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其中无数的英雄事迹和英雄故事广为流传,让我们的敬意油然而生,不禁好奇在那样艰苦的战斗中,他们是如何取得最终的胜利的。 在朝鲜战场上,不仅有让人惊叹战术,更有让人敬佩的抗战英雄。他们有些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但有些却永远的留在了那片染满鲜血的土地上,可他们的英勇抗战的精神却一代一代的流传了下来。 其中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也和抗战精神一样口口相传。最值得一提是在"上甘岭战役"中,我们真正的拥有了一批正式的狙击手,正是这批狙击手,我们才打赢了这场艰难的战役,更推动了最后战争的胜利。 在上甘岭战役之前,我们志愿军是没有正式的狙击手的,每次都只能被敌军躲在暗处的狙击手给打个措手不及,我们却毫无应对之策,在那时我们就开始培养属于我们自己的狙击手。 终于,在上甘岭战役中,我们的狙击手越发专业,毫不逊色美国的王牌狙击手。而在这场战役中取得最后的胜利也多亏了"神枪"狙击手,我们才能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 在众多的狙击手中,最为出名的就是被誉为"上甘岭的狙神"的张桃芳,他的枪法神乎其神,只用了442发子弹,就歼灭214名敌军,创下了朝鲜战场上的最高击杀记录。可在朝鲜战场上,还有一位"神枪手"仅用206发子弹击毙敌人203名,可谓是百发百中,丝毫不逊色于"狙神"张桃芳,那这位神秘的"神枪手"到底是谁呢? "冷枪英雄"的光辉事迹 在上甘岭战役中,由于中国军队与美军实力相差甚大,在面对美军的强大火力的轰炸时,中国志愿者军毫无还手之力,陷入了十分困难的境地。 这时,我们不得不转换新的策略,来压制美军强大的火力。经过一番讨论,最后提出实行"冷枪冷炮"战术,也就是这一战术,让上甘岭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冷枪冷炮"战术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到像狙击枪这样火力较小的武器,采用游击战术和狙击枪相结合,进行高精度命中。这样的战术最关键的就是"快、准、狠",找到目标,然后再逐个击破。 因为游击战的"神出鬼没"再加上狙击枪的高精准命中,让敌军马上就自乱阵脚,根本就搞不清方向,起到了一个迷惑敌军、扰乱敌军的作用,为正方战场争取到了绝佳的反击机会。即使再军事装备上悬殊巨大,这次我们占得了上风,让我军不再被动,完全可以主动出击。 而"冷枪冷炮"战术能够如此顺利的进行,得多亏一个人,那就是丝毫不逊色于"狙神"张桃芳的"神枪手"邹习祥。如果没有他,"冷枪冷炮"战术不可能进行的如此顺利,上甘岭战役也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战术被公布后,之前一直培养的属于我们自己的狙击手马上就分派了任务,而枪法不错的邹习祥也在其中。 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邹习祥的射击天赋渐渐的显露出来。战友们都对他的枪法佩服的五体投地,他们原来只知道邹习祥的枪法好,却不知道有这么好。他几乎都是百发百中,很少有失手的时候,简直就是弹无虚发。 邹习祥凭借着过硬的枪法和丰富的作战经验担任了狙击连的连长,带领着整个狙击连顺利的完成狙击任务。邹习祥精湛的枪法,是部队其他战士学习的榜样,经常问他如何才能瞄准,保证一枪命中。邹习祥都会耐心的一一解答,告诉他们瞄准的技巧和方法。 在所有狙击手中,邹习祥是枪法最神的,也是最特殊的一个。他有一个习惯,他每次出去都只带几发子弹,打完就回来,绝不久留。 后来有人表示不解,为什么不多带几发子弹,防止如果没有打中还能有弹药补给。 他说弹药带多了行动就不方便,身体就不灵活,很容易就会暴露自己的位置,而狙击手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而且,他已经养成了绝不浪费弹药的习惯,他以前是猎人,弹药十分缺少,他不得不练就百发百中的本领,所有他才每次都只带几发子弹,但又能保证命中率高。 邹习祥的成名之战其实就是在上甘岭战役中。有一次,邹习祥所在的狙击连接到命令,埋伏阻击敌军数百人,对于邹习祥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挑战。 最终,邹习祥仅用206发子弹就击毙了203人,真的可谓是弹无虚发,是当之无愧的"神枪手",做到了什么是百发百中,创下了朝鲜战场上的最高命中率记录。邹习祥也凭借着此举名声大噪,坐实了"冷枪英雄"的称号。这位传奇人物的过往经历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又是什么让他拥有如此出色的枪法? 邹习祥的过往经历 我们不禁好奇,是什么让邹习祥练就了这样一身百发百中的本领? 邹习祥是贵州仡佬族人,他们一直以打猎为生,所以会用枪就成了每个人必备的看家本领。在邹习祥7岁时,就开始跟着父亲上山打猎,他那时还没到握枪的年纪,他父亲就训练他的眼力、听力和敏捷程度,这三样都十分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大,邹习祥开始慢慢的学如何握枪。在父亲悉心的教导下,邹习祥的枪法进步神速,上打飞禽,下打地兽,对于邹习祥都是家常便饭,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 他父亲也渐渐发现,邹习祥在打猎用枪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他的眼力和听力都要高于常人,是个难得的天才,好好培养必定是个可塑之才。邹习祥就是天生的猎人。 邹习祥同样也不负众望,他每天都勤于练习,毫无懈怠,只要一有时间他就拿起他的猎枪往山上走,无论什么样的活物都难逃一劫。就这样,邹习祥的枪法越来越精湛,越来越出神入化,正真的做到了弹无虚发。 他也就是在这时养成了每次只带几发子弹,因为在当时,弹药资源匮乏,为了每次都不浪费子弹,邹习祥只能做到百发百中,于是才练就了这样一身高超的本领。但让邹习祥取得如此成就的,不仅仅是他过硬的枪法,更是他日积月累中获得的经验和不怕吃苦,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来朝鲜战争爆发,全国招募大批志愿军支援朝鲜,邹习祥毅然决然的加入了。他说,在这种国难危机时刻,理应站出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要把他的枪杆从飞鸟走兽身上移到那些无耻的侵略者的身上。 对于他的决定,他父亲十分赞同,他很庆幸自己的儿子能有这种想法。很快,邹习祥就踏上了抗美援朝的道路。 1950年,入伍不到一年的邹习祥凭借者精湛的枪法和丰富的狙击经验,担任狙击连的连长,全力保证"冷枪冷炮"运动的顺利经行。在邹习祥的带领下,狙击连次次都都圆满完成了任务,狙击连也越发的规范。 邹习祥更是立下累累战功,而让邹习祥名声大噪的一战还是在上甘岭战役中,以206发子弹击毙了203名敌人,这是多么惊人的战绩啊!如此高的命中率,可以算得上狙击的第一人,就算是"狙神"张桃芳都没有这样的记录。 经过这一战成名后,邹习祥被誉为"冷枪英雄",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整个朝鲜战场。当时是让敌军闻风丧胆的存在,只要有邹习祥在,全部美军:我都不敢把头抬起来! 功成身退,继续奉献 在千千万万的中国志愿军的英勇奋战下,朝鲜战争最终以中国取得全面胜利结束,这场战争不仅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让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革命战争中信心大增,赢得了最后的革命战争的胜利。 1954年,中国志愿军胜利凯旋,邹习祥也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邹习祥的战功累累,获得了"一等功臣"和"冷枪英雄"等荣誉称号,并受到了朝鲜首相金日成的亲自嘉奖。 回来后,邹习祥并未继续留在部队,他选择回到他的家乡,帮助家乡脱贫致富。他回乡后开始大力种植水稻,改善居住环境,励志让自己家乡改变现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勤勤恳恳,踏实肯干,带着全村人发家致富。 让我们更值得敬佩的是,邹习祥十分的低调,他从来没有祥向别人提起过他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功累累,和他所获得的荣誉,就算是他的家人也没有提起过,他的家人只知道他去参加过朝鲜战争,他的光荣事迹没有一个人知晓。 后来,邹习祥老人去世后,他的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张全是韩文的证书,和几枚锈迹斑斑的勋章。拿去翻译后,他们才知道这是多大的荣誉,邹习祥老先生的英雄事迹才"重见光明"。他们只知道邹习祥去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根本不知道他有如此大的功绩,身为邹习祥的家人们更是骄傲不已。 这样低调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结语 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他们舍身忘死,奋勇杀敌,没有一丝一毫的退缩,一往无前,为了同一个信仰,同一个愿望,只身远赴战场,这就是中国军人,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让人敬仰! 艰难的朝鲜战场上,不仅只有一个邹习祥,还有千千万万个邹习祥,一个倒下,另一个又站了起来,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个个历史上的奇迹。最后的胜利,是属于全体志愿军战士们的,是属于中国全体人民的,更是属于中国的。我们的胜利不可能永远只停留在那一刻,是今后的每时每刻,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继承他们的英勇不怕牺牲的品质,让这种中国人独有的精神品质代代流传。 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有不一样想法的小伙伴们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