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 这种东西来自哪里 ? 1、关于酒的起源版本很多,有的说酿酒技艺是夏禹时期的属臣仪狄创造 的,据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属臣仪狄发明一种美味的液态饮料表"忠心",只不过造酒需耗费大量粮食,而大禹关心的是人民的温饱问题,故而疏远仪狄,但造酒技术保留了下来,《吕氏春秋》中记载:"仪狄作酒"。 仪狄雕像 2、传说在黄帝时期,作为负责管理粮食的属臣杜康,为了解决储粮的问题,看到树林里有许多中空且粗大的干燥树干,于是便将粮食存放在里面。一段时间后,杜康看到在树干周围横七竖八的躺着一些山羊和兔子,还有站立不稳的野猪。他连忙去查看自己的粮食,发现树干的裂缝有水不断渗出。而且异香扑鼻,他忍不住多尝了几口这浓香水,简直是人间美味。上头的杜康把浓香水带回去献给黄帝并得到褒奖,黄帝说:"今天是酉日,再加上浓香之水,可在酉字旁加三点水作为这香水之名"。后来酒在民间渐渐地普及开来,杜康也被人们尊称为"酒神"。 杜康雕像 3、古书记载,"黄山多猿,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黄山这个地方猿猴很多,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春夏间存储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因为酵母菌的作用,水果会发酵,析出液体,产生果酒,亦称为"猿酒" 。 猿猴造酒 4、《黄帝内经》记载的"五谷汤液"或"醪醴",饮之精神焕发,强身健体,其实指的就是酒,也可以说酒是黄帝创造 的。 黄帝像 5、也有传说,天上有酒曲星君 ,以神授的方式将造酒技术传给仪狄和杜康。当然"虚构神话"是人类文化的本能,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落后,人类对于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想要通过"神的旨意"让事情变得更加合理与神圣。纵观人类发展史,神仙很多,比如管钱的有财神、一家之主是灶神、负责村务有土地公、城镇里有城隍爷、奈何桥上有孟婆、勾魂索命黑白无常.....太多太多。 酒曲星君像 其实,酒是自然发酵后的产物 ,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只是长期以来没有被人类发现。现在科学已经认识到,酿酒是粮食或水果中的糖分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乙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发酵。现代的酿酒技术就是对这种发酵现象进行一定地人工干预和控制后形成了一种较成熟稳定的工艺。 二、喝酒 怎么有那么多讲究 ? 估计我们的祖先也没有想到,经过几千年的传承,酒居然能派生出一股强劲的文化出来。 众所周知,酒作为一种普通饮料,因喝酒的人不同,地位差异,方式不同,喝酒的时间、契机不同,表达的内涵也大不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类: 1、直抒胸臆豪迈酒 一般是知己一二,同道三五,摆下酒局,豪情畅饮,怒指乾坤、不拘小节、豪气干云。从健康的角度讲,喝酒豪气之人,必定内心无染杂、气血通畅、心肺功能好因而孔武有力,就像《天龙八部》里的"北乔峰"一样,有兄弟有美酒,闯江湖讲义气,酒逢知己千杯少。 2、心里有事烦闷酒 一个人可能因为感情受挫,事业在低谷期等等不如意的缘故,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如果这个时候喝酒只会越喝越烦恼、越喝越惆怅,因为心里装满了烦心事,酒往哪里装呢?心不空人易醉。要想喝酒有滋味,首先要学会放松,心情愉悦才不至于醉酒,"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觥筹交错应酬酒 有的时候,人们为了联络感情,不得不喝酒,这种应酬式的喝酒。其实讲究的最多,有入座讲究,敬酒礼仪、穿着佩戴、谈话方式、夹菜方式等等规矩礼仪,可以说你从一开始入席到离席那一刻都有讲究。"酒品即人品"指的就是酒桌礼仪,中国有着特有的酒桌文化。 4、内心盘算谈判酒 在很多商业领域里,商业谈判通常会出现在酒桌上,有时候为了建立稳固的客户关系,得到客户信任,有必要对客户的情况进一步了解。比如对客户的配偶、子女、爱好等问题了解,可能在酒桌上不会让人反感,反而觉得亲切,尤其是酒过三巡后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另外,喝酒本身可以营造合作氛围的,比起干巴巴的吃饭气氛要活跃的多,更容易让客户在情感上接受彼此。 5、文化特色节日酒 在古代,只有在祭祀天地、祖先时才会使用酒,除此之外其他事情并不使用酒。由此可见,酒是神圣之物,用于庄严之事。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酒往往与节日密切相关。春节要喝屠苏酒,《本草纲目》记载"元旦饮之,辟疫一切不正之气";元宵佳节畅饮酒;中和节喝春酒;端午前后雄黄酒;八月中秋桂花酒;重阳节喝菊花酒… 一则小故事: 传说酒是用智者、莽夫、猪的一滴血酿成的。 人在刚开始喝酒时,镇定自若,言行有度,这是智者的血在起作用; 酒过三巡之后,说话滔滔不绝,行为莽撞,这是莽夫的血在起作用; 再喝下去,人就会变得头脑不清楚,只想睡觉,猪的血就起作用了。 知道了这些酒文化,喝酒才有灵魂。 不过酒虽美,切切不可过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