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动画爱好者必看的佳作,一定是奈飞出品的《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了。 第三季共9小集,每一集都会围绕爱、死亡、机器人三个主题要素进行大胆创作和思哲式的探讨。 爱死机第三季 在第三季之中,第6集《虫群》其实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故事。 《虫群》的导演是蒂姆·米勒,其参与的代表作有《死侍》、《雷神2 :黑暗世界》等。 《虫群》的故事内容,是以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布鲁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 的原著短篇小说《swarm》为基础改编而来的。 科幻小说《swarm》,是布鲁斯·斯特林在1982年发表的一部短篇作品, 曾获得雨果奖、星云奖提名。 故事中最大的一个看点,就是构建了一种和人类文明大相径庭的外星种族——虫群。 虫群 与常见科幻作品中那些"人虫大决战"的桥段不同, 《虫群》这部作品是从异族文明与人类文明之间的不同思维碰撞去切入,并对人类价值观和未来发展进行了一些反思。 但由于时长所限,《虫群》的故事未能完全展示出原著小说 《swarm》 中的内容。倘若大家能够阅读一下原著小说,相信能更好地理解剧中的某些设计。 因此,我们也在文章末尾附上了原著《swarm》的汉化阅读链接,感兴趣的朋友稍后可以点击一览其中的有趣之处。 虫群 接下来,我们结合原著小说的内容,来分析一下这部《虫群》。《爱死机3》第6集:虫群 在原著小说中,作者构建了一个发展中的人类文明形态,这也正是《虫群》这个故事的大背景。 此时的人类文明,已经迈入了殖民太空时代初期,并开始与一些外星文明进行交流和接触。 在人类社会中,由于理念和发展手段的不同,主要分裂成了两大阵营: 一个是擅长使用电子机械技术的 机械者阵营 ;另一个是精通基因改造工程的 变形者阵营 。 两个阵营一直在不停地谋划以壮大自己,他们采取贿赂、伏击、暗杀、派遣工业间谍等竞争方式,都想给对方阵营一个致命打击。 《虫群》中的男主角,是 艾佛亚博士 。他属于 变形者阵营 ,是一个精通格斗和渗透的间谍,并拥有生物化学和外星语言学双博士学位。他的身体进行过变形重塑,智商高达180,是 变形者阵营 里精神最稳定、最值得信赖的人之一。 男主 艾佛亚被 变形者阵营 派往一个古老的外星种族巢穴之中,这个古老的外星种族便是——虫群。 虫群是一个不具备智慧的种族,它们几乎不使用工具和技术,也不愿开展对外贸易。但它们却是唯一一个能够进行星际飞行的非智慧种族。 而星际飞行这项技术,目前连自视甚高的人类都还未能掌握。 正是由于这些神奇的现象,人类方面才会想要对虫群开展研究。 于是, 变形者阵营 找到了与人类有贸易往来的外星种族—— 投资者 ,并通过支付大量的报酬,令 投资者 将男主艾佛亚送往虫群。 投资者 至于 投资者 这种外星种族,它们非常注重财富,一直和人类进行能源和贵金属的交易。 人类由于年轻、有活力、可塑性强以及喜欢尝试各式商品和体验等特质,使得 投资者 非常喜欢和人类打交道。 因为投资者喜好奢华富豪的客户,所以艾佛亚还特地穿上了金色锦缎裁剪而成的衣服,就是为了给投资者留下一个好印象。 根据动画中的描述,艾佛亚前往虫群的研究工作将为期600天。 而投资者也将在600天后回来接他返程。 在投资者的帮助下,艾佛亚只身来到虫群的巢穴入口。 虫群的巢穴位于猎户星座的某个行星系中。在这里,至今还没有任何种族能挑战虫群的主宰地位。 进入巢穴 艾佛亚穿过一颗小行星内部的隧洞,很快在这里他见到了等候已久的 米尔尼博士。 米尔尼博士已经在虫群中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她是 变形者阵营 向各类外星种族所在星球派遣的大量研究人员之一,其智商高达200。 当初 变形者阵营 为了争夺人类文明的主导地位,选择以培育高智商人群作为一种发展策略,从而诞生了很多智商超越200的超智人。但这种发展策略却引发了一种意料之外的不良结果,很多超智人最终都选择叛离了 变形者阵营 。所以这个发展策略目前现已被叫停。 正当两人交谈之时,米尔尼博士带来的一只虫群共生生物,突然朝着艾佛亚的小腿咬了一口。 米尔尼博士解释道:虫群中的生物会通过这种方式采集艾佛亚的信息素,并将其传递给 女王 ,以避免其进入巢穴后被视为入侵者而遭到袭击。 根据米尔尼博士对虫群的研究,虫群之中除了原生生物之外,还存在有很多共生生物。 据她观察,这里至少有15种不同的外星共生生物。 这些共生生物,有些也曾拥有先进的星际航行技术,但是它们在发现虫群后,却最终都被虫群所同化,变成了如今这种寄生虫一般的存在。 结合原著中所述,这些共生生物可能已经在虫群的巢穴中生存了大约一万年,但依然没能彻底融入虫群生态链。 而且它们至今还保留着简单的思考能力。 虽然整个虫群阶层并不使用语言,但是一些共生生物依然会使用语言。 比如米尔尼博士身边跟随的这两只共生生物叫作"跳虫",它们就能够使用语言。 巢穴中各种营养丰富的真菌菌株,是虫群主要的食物来源。 而且由于人体内的基本化学过程与虫群生物相似,所以这些菌株人类也可以使用。 如果这些真菌菌株通过工虫肠道的发酵作用,那还可以增加营养价值,味道也会更好。 巢穴中无数腔室和隧洞宛如迷宫一般,令人眼花缭乱。一种巨大的"隧道虫"就在这些隧洞中自由穿梭。 于是,艾佛亚和米尔尼博士搭乘"隧道虫"的顺风车,前往了巢穴的深处。在那里存在着虫群的"心脏"—— 女王 。 女王 女王的身体非常巨大,它位于女王房的中央,持续不断地进食与产卵。 大量经过工虫发酵的的真菌 菌株,被虫群源源不断地搬运送入女王的口器中。 在女王的尾端,则会产出大量的虫卵。每一粒产下的卵上,都包裹着一层黏稠的液体。而虫群中的搬运工们,会把卵送往巢穴内的养育所。 无论需要什么阶层的工虫,女王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创造出来。整个巢穴堪称基因自动化的奇迹。 庞大的虫群系统,在巢穴中周而复始地不停运转着。各种阶层的工虫们,不分昼夜、有条不紊地工作着。这里可以说是一种近乎完美的有机系统。 而这些,正是艾佛亚来到此处的重要原因。 试想,如果人类能够掌握虫群的秘密,那么就可以重整秩序,消除扩张而导致的混乱。 一旦人类中的某个派系得到了这种力量,甚至可组建一支百万虫族大军。 尤其是变形者阵营 所拥有的先进生物化学和基因工程知识,完全有可能完成这项壮举。 一开始,米尔尼博士并不赞同艾佛亚的这种想法。毕竟,虫群和巢穴已经存在了几百万年了(原著中是数亿年),它们不应该成为人类权利斗争的棋子和奴隶。 但是艾佛亚很快便说服了米尔尼博士。 因为虫群不具备智能,日夜工作的它们就如同有机的机械体一般,所以即便是为人类工作,也和现在没什么不同。 如果它们算奴隶的话,那么人类使用的机械交通工具等,难道也算是奴隶吗? 就这样,米尔尼博士最终答应了帮助艾佛亚。 而艾佛亚早已经做好了接下来的打算。 首先,他需要获得一个受精卵中的遗传信息。 然后,带回总部的实验室去,这样就能开发出自己的女王。 最后,女王的后代又会建造出新的巢穴,便能诞生出无数的工虫,为己所用。 但是,仅有遗传信息是远远不够的。 虫群是依靠信息素而行动的。所以如果没有虫群信息素,就无法有效控制工虫。 因此,艾佛亚专门准备了人工合成的虫群信息素,并通过提前将其藏在脚部的人工血管中,偷偷将虫群信息素带进了巢穴。 而他们现在现在要做的,就是对合成信息素进行功能测试。利用不同的信息素去刺激工虫们,以此判断不同信息素的控制作用。 一旦测试成功,艾佛亚将会把实验成果和遗传信息带回总部。 变形者阵营将因此获得主导地位和丰厚的利润,并在工业竞争中超过机械者阵营 。 在不断地测试过程中,艾佛亚与米尔尼博士获得了不错的成效。他们甚至利用信息素控制工虫偷来了一颗受精卵。 在工作之余,两人也会发自本能地相互吸引, 共同在古老的化学潮汐中漂泊,淹没在生命里温暖的潮起潮落中。 根据原著所述,因为在这样一个远离人类社会640光年的昏暗巢穴之中,时间流逝已经没有了意义,所以相互拥抱成为了他们保持人性的唯一维系。 似乎一切进展得都很顺利。直到某一日,米尔尼博士突然不见了。 两只"跳虫"前来报告,米尔尼博士可能出现了问题。于是艾佛亚立刻让它们带自己去找米尔尼博士。 在寻找米尔尼博士的路程中,一群兵虫袭击了他们。 两只"跳虫"命丧当场,而艾佛亚很快便招架不住并被兵虫制伏。 兵虫带着艾佛亚来到了一个新的巨大腔室之中。 在腔室的中央,有一只如大脑般的巨型生物。 米尔尼博士的身体,就悬挂在那个大脑生物的下方,她的头部被多根触须所插入,整个人毫无生气。 艾佛亚呼叫着米尔尼博士的名字,但是并没有什么作用,因为此时这个大脑生物已经接管了米尔尼博士的神经系统。 它利用米尔尼博士的躯体开始介绍自己: "我没有名字。但你也许可以称呼我为虫群。" 被接管的米尔尼博士 这个大脑生物,是虫群的阶层之一,它的专长是智慧。 由于艾佛亚和米尔尼博士的僭越实验行为,令巢穴产生了扰动,触发了巢穴的某种基因协议。 因此,大脑生物就诞生了。 虽然它才诞生几周而已,但是却继承了几百万年的种族记忆。 每当虫群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它就会诞生。 说白了,它就是虫群的一种工具,专门对付类似人类这种外来威胁的工具。 通过接管米尔尼博士的大脑,这个大脑生物已经充分了解了人类这个新兴种族。 依照人类的发展速度,也许在今后的几百年内,人类就会来到虫群的领地,并与虫群展开正面竞争。 但那也只不过是短暂的威胁罢了。因为在虫群存在的时间尺度面前,人类的历史不过是长河中短暂的一瞬间。 而且人类很可能最终会毁灭在自己的手上。毕竟早在人类之前,就已有无数种族因扩张、探索、发展的欲望而灭绝了。 在虫群看来,智慧并不是生存下来的决定因素。过剩的智慧,可能会妨碍种族的存续。 因此,为了防止步他智能种族的后尘,虫群很谨慎地使用智慧。而这个唯一的大脑生物的生命周期,也是有限的。 数百万年来(原著中是数亿年),没有其他外星种族能够撼动虫族。因为虫群有着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生存逻辑和策略。 比如食腐虫,在200万年前(原著为5亿年前),它的祖先曾经威震整个银河系。当它们进攻虫群时,虫群吸收并哺育出它们的同类进行反击。虫群也改良了食腐虫基因,让它们变得更聪明、更粗暴,当然也对虫群更忠诚。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真是一种绝佳的策略。 食腐虫 如今,虫群也会用同样的方法来对付人类。 事已至此,面对虫群,艾佛亚只有两个选择: 1. 跟其他被同化的种族一样,呆在巢穴之中,他与他的后代都将 成为巢穴的一种共生生物。 2. 跟 米尔尼 博士一样,直接被大脑生物强行控制,被巢穴所利用。 即便 艾佛亚 选择自我了断,大脑生物依然会分解他的DNA,并将其克隆。 最终,艾佛亚选择活着留在巢穴。 而他 ,也将面临人类是否会被同化为寄生虫的挑战。 也许一千年以后,只有艾佛亚的后代才是唯一残存的地球人也说不定。 艾佛亚的选择 "我很高兴不用吸收你。我会回味与你的这一番交谈的。"在虫群居高临下的俯视中,故事迎来了终结。 最后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虫群之所以能存在这么久,原因主要包括几种: 第一,食物稳定。 第二,虫巢基因自动化的奇迹。 第三,慎用智慧。 虫群 无论是《虫群》动画还是原著小说中,都将虫群对智慧的使用表现得非常谨慎。 相较于人类这种看重智慧的种族而言,虫族则采取了摒弃智慧的生存策略。故事中所展现出的关于"智慧是否有利于种族延续"的探讨,也着实令人回味。 还有很多原著中的内容,未能完全呈现在动画中。比如:虫群会繁衍出一种有翼型个体,它们具有金属质的身体,体表分布着有机火箭喷嘴和雷达天线,而这些奇特的构造,都侧面说明了虫群具有军事攻击和星际旅行的能力。 还有更多关于《虫群》的有趣内容,可以点击(原著小说:爱死机3第六集"虫群"的原著科幻小说《Swarm》(转载))自行浏览,相信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