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一夜之间,你突然 坐拥北京的3套房,获得5千万的拆迁款 ,你会怎么花? 是立马辞职,把钱存进银行定期,每天就靠着收租的钱和利息生活; 还是花天酒地、声色犬马,今朝有酒今朝醉,直到银行卡上不再剩一分钱为止? 之前看过一档"和陌生人说话"的节目,里面请过一位35岁的" 拆二代 "李旭。 曾经的他是一名网络工程师,拿着每个月3000元的工资,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在适婚的年龄里,又遇到了合适的另一半,步入了幸福的婚姻殿堂。 外人眼里混得不错的他,心里的苦闷却无人知晓。 他不甘于一辈子只做一个"修电脑的",渴望有一天能出人头地,甚至幻想着一夜暴富。 2011年, 这个看似荒诞的愿望,居然真的实现了。 李旭一家因为拆迁,分到了3套房子,以及一笔巨额赔偿款。 当时的他,立刻膨胀了。马不停蹄地辞职、离婚,买名牌,开豪车。 每天被狐朋狗友们簇拥着,去吃饭、唱歌、做足疗、找美女...... 不断升级的感官刺激,让他的快乐阈值变得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普通的挥霍,甚至开始沾染了赌瘾。 在赌场上,他常常 一掷千金,只为追求短暂的快感, 即使账面上的窟窿越来越大。 5年时间,他把银行卡上的钱挥霍一空,甚至还欠下了几十万外债。 他不得不卖掉一套房来解决问题,没有远见的他,卖房只卖了一百万,没过几年那套房就涨到了300多万,李旭后悔不已。 也不是没尝试过创业,但 因为认知水平的局限,他每次创业、投资都是以赔钱告终: 比如做婚庆生意,他以为只要有豪车、有鲜花,找几个司仪、摄像,就能大把赚钱。 但既没有专业管理能力、又没有吃苦毅力、对财务税收一窍不通的他,第一次创业就惨败。 短短不过7年时间,李旭把一夜暴富得来的钱挥霍一空。 从人生巅峰,重新跌落到了人生低谷的他,甚至比之前更不开心了。 父母原本身体就不好,后来还得帮李旭还债,积蓄也没了,对儿子只剩下了失望。 李旭的故事,正印证了之前流行的那段话: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靠运气; 但是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因为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 当一个人的认知,不足以驾驭他所拥有的的财富时,这个社会有10000种方法收割他。" 深以为然。 02
真正的大佬,他的财富都是和他的认知水平相匹配的。 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了网易创始人丁磊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 " 1亿现金和清华录取通知书,你选哪个? " 丁磊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清华了。" 主持人很疑惑,追问道:"为什么呢?选择一个亿现金,不是有更多的可能性吗?" 丁磊解释道:"我觉得 你自己要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 钱这个东西,你拥有能力了,以后自然会有,自然会产生这个结果。" 主持人继续问:"可是如果一个亿可以变成帮助你完成梦想的投资呢?" 丁磊笑着回复:"你以为每个人有一个亿就会挣钱?你真的当人人都是巴菲特?" 对大佬来说,他们不会被眼前坐享其成的一点利益蒙蔽了双眼,而是更加看重赚钱的能力。 清华录取通知书,并不仅仅是薄薄的一纸学历,更代表着你的认知水平到达了一定层次。 而且,进入名校后,你还能链接到更多的人脉、资源,进入更优质的圈子,这些对一个人的长期发展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的。 一个认知水平低下的穷人,即使你给了他一大笔钱,他也没有那个能力去接住,很快就会因各种理由败光; 而一个认知水平高、拥有赚钱能力的人,即使遭遇变故,也能大概率赚回本属于他的钱。 就像电影《1942》中的一个经典场景:张国立饰演的地主在家破人亡、一无所有的逃荒路上,说了一句话: "我知道咋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只要活着走到陕西,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那时候咱再回来......" 所以,与其想着如何一夜暴富,不如认真想想,怎么才能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提高自己获得财富的能力。 03
2条建议,椰子想要送给你。 ①打破信息不对称陷阱,提高对信息的敏感度。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个农民在路上捡到了一本古书,5块钱卖给了古玩贩子。 农民心想:"这本古书就是白白得来的,卖了5块钱,我赚了。" 一位教书先生,看到这本书,用了50块钱,从古玩贩子手中买了下来。 古玩贩子心想:"这本古书,我也就花5块钱买来,现在卖出去赚了45块,我赚了。" 而这位教书先生,知道这是一本清代的古书,转手就卖了一千多块钱。 这就是 信息差 的魅力。 因为信息不对称,你知道的比别人多、别人快,你就能赚到别人赚不到的钱。 一位商界大佬说过一句话:任何一次机会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 "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你细细品品,是不是现实就是如此? 很多人由于认知局限,往往总是在风口过去后才扼腕叹息:"哦,原来这个事情能赚钱。" 所以,你必须要主动接触、收集、筛选、总结各种信息,这样才不会在机会来临之时,白白错过。 04
②大量阅读,培养全局思维。 刘润老师说过这样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站在1楼看外面,都是细节,自己附近的那点东西,市井吵架,违章停车。 站在10楼看外面,能看到局部,细节慢慢消失,轮廓关联显现。 站在100楼看外面,就是看全局,你会体会到自然资源的分布,城市设计的气魄。 当你在1楼时,要更愿意主动跑到5楼、8楼、10楼,去看看都能望到什么。 再回到1楼执行时,会更理解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深度,并且不会遗忘细节。 普通人看见的是树木,高手看见的则是一片森林。 这就需要你大量读书,不是读那些轻松愉快的网文,而是要去读各个领域的经典书籍,在头脑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多思考,多和认知水平高的人交流,这样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用独特的视角解读热点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畅销书《你的自律,给你自由》、《自律的人生更自由》热卖中。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