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人很常见,可以说比比皆是。其实,这些人除了高血压和糖尿病,往往还合并其他代谢问题,比如说肥胖、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蛋白尿等等。可以说,这些因素都是促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正因为如此,这些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加应该注意控制血糖。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们,血糖目标应该控制在多少呢?一般说来,糖化血红蛋白<7%;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或者任意时间血糖建议控制在10.0mmol/l以下。对于那些特别容易发生低血糖、病程长、老年、合并症多、难以监测血糖的患者,血糖的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1型糖尿病合并肾病和眼底病变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也应该适当放宽。基本原则是不发生低血糖和高血糖急症。 总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其血糖的控制,同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发生低血糖。 【专业医生天天和您说健康】 张先生高血压十多年了,血压控制的还算可以,可在最近的几次检查中发现自己的血糖升高了,被诊断患上了糖尿病,这可真是为上浇油,这么多年好容易把血压控制下来了,现在又得把血糖降下来,他想知道血糖也要像血压一样必须严格控制达标吗? 这样的事还真不少,高血压和糖尿病可以说是一对难兄难弟,这两种疾病往往会发生在同一个患者身上,患者既要控制血压又要控制血糖,往往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对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控制哪个更重要?控制在多少就适合呢? 无论是高血压还是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引起心、脑、眼、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发生的根源都是损伤血管后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两者也都与机体代谢异常相关,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这也是很多高血压患者患病多年后会并发糖尿病的原因,反过来也是一样。 正因为如此,当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时,表明病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的往往已经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且已经有了并发症的发生。这种情况下,阻止与延缓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将成为最主要的治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在控制好血压、血糖的基础上,更多地要考虑避免各种并发症引发意外事件。 比如患有了心脑血管病,要严防动脉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引起心梗、脑梗等梗塞性疾病的意外,而高血压是导致斑块破裂最危险的因素;比如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管腔狭窄阻碍了血流,造成器官氧及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如果此时血糖过低可能会增大这种不足的程度;比如对高血糖有一定耐受性的器官,在血糖较低时会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等等,都会增大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 因此,高血压与糖尿病并存时,从预防意外事件发生的角度讲,对血压的控制要求会更高,临床研究也证实:对病程较长的患者来说,控制好血压降低的风险远远大于对血糖的控制,通常的控制要求是: 血压:至少要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最好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岁以上高龄老人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 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80岁以上高龄老年还可在此基础上再适当放宽1-2mmol/L也是可以接受的。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高血压常常合并糖代谢异常,据统计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8%的人群同时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本身可以导致血管发生慢性损伤,如心脑血管、视网膜、肾脏等大动脉及微小动脉的损伤,长期以来,心脑肾眼睛等重要脏器会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并发症,而高血压也是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不仅血压要求控制更严格之外,血糖也应该控制更严格一些。 血压要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情况非常常见,较年轻和病程较短的患者,建议血压控制水平<130/80mmHg;对于老年人可适当放宽,要求<150/90mmHg。 血糖的水平则具有个体化特征,要根据年龄、糖尿病患病多少年、是否合并其他脏器疾病及是否有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严重程度、预期的生存时间、是否发生低血糖反应等综合性评估。 大多数人群的血糖控制建议空腹<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 年轻、预期生存时间长,无糖尿病并发症和其他脏器病变,无低血糖反应,则血糖水平建议控制更严格一些,具体来说,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mmol/L,甚至血糖水平越接近正常越好;反应长期血糖控制水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对于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病时间长,预期生存时间短,有显著的低血糖反映者,则血糖水平可适当放宽,空腹血糖<1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3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 营养师小糖来为大家解答。糖尿病和高血压作为两种常见慢病,经常相伴相随,狼狈为奸,互相加重。有数据显示,在糖尿病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会产生1+1>2的危害效果,患上并发症的风险比单纯的糖尿病或高血压都要高,所以患者应该尤其重视血糖和血压的双重控制。 血压控制目标 综合国内外糖尿病治疗指南,建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血糖控制目标 一般控制目标为空腹<7,餐二<10,糖化<7%,达到这个目标可以说血糖控制尚可,可以适量吃点低糖水果。 对于病程较短,年纪较轻的患者,最好按照正常人的标准来控制血糖,即空腹<6.1,餐二<7.8,糖化<6.5%。 对于病程较长、年纪较大、有低血糖倾向、并发有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者,控制范围可酌情放宽,空腹<8,餐二<11,糖化<8.5%。 这里要提醒大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人,同样有很大几率合并高血脂和高尿酸,建议定期体检身体各项数据,做好综合控制,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远离并发症。 希望小糖的回答能够帮到大家,更多三高相关的问题欢迎找小糖来帮您! 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这两者合并发生的情况并不少见,许多病人(特别是老年人)不仅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还常常合并有其他疾病或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目前医疗条件下,高血压(主要是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尚无有效根治办法,但通过规范化治疗,常常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合并有糖尿病,两者在血压、血糖控制目标方面也会适当严格一些。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来说,我们常常建议大家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内,如果是老年人群(特别是高龄人群),可以适当放宽一些,但不宜超过150/90mmHg,但如果合并有糖尿病,血压控制目标会更加严格,建议大家应尽量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内为宜。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大家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内、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内为宜。如果是中青年人群或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基础疾病者,建议血糖控制目标应更加严格一些,但对于高龄或预期寿命较短者,可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 对于同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大家应积极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要充分评估病情,了解有无组织器官并发症发生。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低盐、低糖、低脂饮食,严格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规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如无肾功能不全、肾动脉狭窄等禁忌症,推荐选择ACEI/ARB类降压药物,对于心脏、肾脏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糖尿病药物根据病情选择二甲双胍或其他类型药物,必要时可考虑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 本文由全科扫地僧原创写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建议,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会,大大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所以降压对于这类患者来说,格外重要。 高血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血糖应该控制在多少合适? 降压的目标,以每下降10mmHg,死亡风险下降15%,而并发病风险下降12%。所以一般设定的降压目标是130/80mmHg,如果伴有冠心病,可能更为宽松,变为140/90mmHg。 高血压、糖尿病的疾病经济负担分别为3330元/人年、4609元/人年。其中,高血压的直接经济负担小于间接经济负担,而糖尿病则相反,直接经济负担高于间接经济负担。在直接经济负担中,直接医疗费用高于直接非医疗费用。如果两病合一,更加增加了生活负担。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共病的基础上有更多项的认知功能损害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记忆、注意、语言、执行功能等方面明显下降。执行功能是一般性控制机制,指的是在完成复杂认知任务时,对各种认知过程进行协调,从而保证认知系统能够灵活实行特定的目标,其包括多种维度的综合认知能力,例如情感控制、模仿、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计划等。 高血 压会使患者大脑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当机体脑灌注不足和 缺氧危险性增加后,机体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会 受到很大的影响,老年人的神经元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极大 降低,从而影响了记忆能力,因而高血压越严重,产生认知 功能障碍的风险也加大。 高血压的影响 因素有职业、年龄、民族、体型、婚姻状况等,糖尿病 的影响因素有年龄、体型、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水平、 居住类型以及文化程度等。承担健康管理一体 化服务;更严格控制慢性病人群的血压、血糖,提高达标率; 重视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定期筛查老年人认 知功能,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在生活中,做到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改善其生存质量,有利于实现糖尿病长期防治从"他管"到"自 管"的蜕变,建议在更大范围内加以应用。 我是王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有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三高"是现在临床中经常见到的问题,同时,"三高"并存或者"两高"并存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就是一种典型的并存现象。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它在治疗中是有差别对待的,就是对血压严格,对血糖宽松。 普通人群血压要求在140/90mmHg以下,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要求在130/80mmHg以下。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如果年龄较年轻,病程较短,无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话,可以把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 如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但是无心脑血管疾病和低血糖发生,可以把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6.0~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7%。 如果年龄大于80岁,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有低血糖事件发生史,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血糖8.0~1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7.5%。必要时还可以进一步放宽要求。 造成这种两极分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受益和安全。高血压和糖尿病都会造成血管损伤,引起血管疾病,严格控制血压可以减少和延缓血管疾病的发生;而血糖控制过低容易造成低血糖,低血糖可以诱发糖尿病急性心血管事件或加快慢性并发症进程,它的一次发生会抵消糖尿病患者数年高血糖治疗所带来的益处。 在控制各种健康指标的时候,我们应该以我们的安全为第一位。因为我们控制指标就是为了健康而努力的,而一旦我们不安全了,我们也就不会有健康。 注:图片均下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合并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需要控制的更严格,最好要控制在130 /8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最好将血压控制在125 /75毫米汞柱以下,然而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是更难控制的。 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主要表现为收缩压高,舒张压低,如果将收缩压控制太严格,会使舒张压控制太低,可以将收缩压控制在150毫米汞柱左右,舒张压不能低于65~70毫米汞柱。 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尔每升左右,非空腹血糖控制在8~10毫摩尔每升,不超过11毫摩尔每升。每三个月要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如果80岁以上老年人,出现过低血糖的,血糖可不用控制太标准,空腹血糖可以控制在小于10毫摩尔每升左右,餐后两小时血糖可以控制在小于13毫摩尔每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8%。 一般说来,对于大部分的这类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至少要控制在<7%的范围以内,甚至有些人需要控制到6.5%以内;而对于空腹血糖来说,建议控制在4.4-7.0mmol/l之间比较好;餐后2小时血糖或者任意时间血糖建议控制在10.0mmol/l以内比较好。 不过张大夫还要特别提醒一下,对于那些特别容易发生低血糖、糖尿病病程长、老老年、合并症多、血糖波动大的病人。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当的放宽一点,也就是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适当高一点,这是为了预防低血糖留出足够的空间。而这个原则还要注意不发生低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症,即控制血糖,又要杜绝急性并发症。 120-8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