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养老保险计算基本养老金只有一个公式,目前是全国统一的。这个计算公式是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确定的。 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一)基础养老金,是以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人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 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现在有些地方已经改为当年的养老保险计发基数,由人社部门宣布并使用。 本人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实际上是求的本人的平均缴费档次,然后和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乘积。如果说本人始终按照60%档次缴费,相应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0.6。如果100%档次,平均缴费指数就是1。 如果一个灵活就业人员按照100%基数缴费15年,退休就可以领取15%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或者当年养老金计发基数。 如果是60%基数缴费15年,可以领取12%的社平工资,相对而言我们的养老金都是向社平工资靠拢了。这也是国家制定制度的时候,让大家共享社会发展进步带来成果的一种体现。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相应的计发月数是由2005年文件公布并实施,至今没有修订过。理论上来讲应当进行修订。因为,相应的计发月数并不是经验确定的,而是根据2000年的人均预期寿命以及假想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4%),以到达预期寿命时将个人账户的余额恰好领取完毕为目标计算来的。 50岁计发月数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60岁是139个月。如果个人账户余额有5万元,50岁退休每月可以领取256元个人账户养老金,55岁是294元,60岁是360元。 除了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外,国家还明确对于1997年国发26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在计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上,额外计发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由各省市自行确定,过渡系数一般是1%~1.4%,绝大多数地区跟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挂钩。实际上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实施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部分企业年金的一种补偿。 这就是我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综合考虑了缴费基数、缴费年限、退休年龄等多种综合因素的结果。而且退休以后养老金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断的进行调整,养老金会越来越高。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除了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以外,去世以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可以继承,其家属还可以享领取的丧葬补助费和抚恤金(救济金或救济费)待遇。 所以说,参加灵活就业人员保险是非常划算的,只要有条件一定要为自己参加一份养老保障。 不管你是高档缴费,还是低档缴费,养老金的计算办法都是一样的。 2021年退休的高档缴费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金该怎么计算?什么是高档缴费? 在我看来,缴费档次超过150%的,才算得上是高档次缴费。 因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档次可以在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和300%之间选择。 60%的档次是最低档次,百分之三百的档次是最高档次。所以个人觉得,缴费档次在150%以上才算的上比较高。 举个例子,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是5000,你按照7500元以上的缴费基数缴费,应该是算比较高的了。 缴费比例是20%,其中8%进入到个人账户。也就是灵活就业人员全部缴费的40%进入到个人账户。 总而言之,选择的缴费档次越高,养老金就会越高,因为养老金总体上还是按照多缴多得的原则进行计算的。养老金怎么计算?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计算也是使用的企业职工养老金计算办法,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 退休时上年度平均工资(1+个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公式 个人账户金额÷计发月数 其中6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39个月。55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70个月,5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95个月。 所以把你的条件代入公式就能很容易计算养老金的。 不管你的缴费档次是高是低,都是使用这一套养老金计算办法。高档次缴费,养老金就高,因为你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就高,个人账户养老金积累额就高,这样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更多社保问题关注思之想之。欢迎点赞! 感谢邀请,跟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2021年退休的高档次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标准,基本养老金该怎么计算呢?首先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对于任何一个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包括企业在职职工和灵活就业群体,在养老金的计算方式,计算标准上是完全一致的,不会因为缴费档次的不同计算出的方式不同,因为这个标准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在计算的过程中,它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平均缴费指数,如果说你选择一个比较高的缴费档次,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那么也就意味着你的平均缴费指数相对是比较高的。这样一来的话,你的养老金待遇自然而然它是会比较高的,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参保条件,所以说高档次相对于低档次来讲养老金会更高,但是计算标准计算办法是完全一样的,这个是没有区别的。 所以我们灵活就业个人,比方说你在选择缴费档次的过程中,本身从60%~300%之间可以任意的选择,而且在每一年交费之前也是可以任意的变更,所以说自己经济条件好,那么确实是可以适当的选择较高标准的缴费,来进行缴纳自己的养老保险,最终获得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也是会有所提高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2021年退休的高档缴费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金该怎么计算?这里有两个概念需要弄清楚,一是养老金的计算不管是高档缴费还是抵挡缴费,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二是不管是在岗职工还是灵活就业人员,只要是缴纳的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也是完全一样的。 按照社保法的规定,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人员,退休时养老金是根据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资金余额、退休时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城镇人均预期寿命等因素来综合计算的。基本养老金分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部分。 基础养老金部分,是按照本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工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相加除以2以后,得出的平均值来作为计发基数,每缴费一年发给1%的基础养老金。比如灵活就业人员历年的平均缴费基数为5000元,按照300%的缴费指数来作为缴费基数,那么平均缴费指数工资就是每月15000元;按照60%的缴费指数来作为缴费基数,那么平均缴费基数就是每月3000元,假如退休时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都是60岁办理退休,缴费年限为30年,我们可以按照这个几个数字给大家展示一下计算的过程。 按照300%缴费的基础养老金部分就是平均缴费指数工资15000元,加上退休时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00元,二者相加的总数就是21000元,除以2以后二者的平均值就是10500元,这个10500元就是每月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基数,但是每缴费一年是计发1%。每缴费一年每月的基础养老金就是105元,缴费30年每月的基础养老金就是3150元。通过这样叙述的方式计算的基础养老金,我想大家都是能够看懂的。这就是按照高档缴费计算的基础养老金,不管是在岗职工还是灵活就业人员都是按照这个方式来计算的。 如果是按照60%来缴费,平均缴费指数工资就是每月3000元,加上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00元,二者的平均值就是4500元,按照每缴费一年计发1%的基础养老金,每缴费一年每月的基础养老金为45元,缴费30年每月的基础养老金为1350元。从这里我们看出,按照300%缴费每月的基础养老金是按照60%缴费的2.33倍,但是缴费指数是按照60%缴费的5倍,这主要是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都同样是按照6000元计算的原因。也就是说不管是按照什么缴费基数缴费,在办理退休时计发基础养老金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都是固定不变的。 从个人账户养老金来看,按照300%缴费,平均缴费基数是15000元,每月计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是1200元,缴费30年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是432000元,除以139个月,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3108元;如果是按照60%来缴费,平均缴费基数是3000元,每月计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是240元,缴费30年计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是86400元,除以139个月,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622元。从个人账户养老金来看,按照300%缴费正好是按照60%缴费的5倍。 从总体养老金来看,在我们举的这例子中,按照300%缴费,每月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3150元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3108元,合计每月养老金为6258元;按照60%缴费,每月基础养老金1350元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622元,每月养老金总计为1972元。按照300%缴费的养老金总额是按照60%缴费3.3倍。这个举例计算的结果只是向大家展示了养老金计算的过程,在个人养老金计算部分,没有考虑个人账户的资金利息,如果加上资金利息,个人账户养老金还要更高一些。 从上述计算过程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养老金的计算,不管你是按照最高的300%缴费,还是按照最低的60%缴费,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和过程都是一样的;不管你是单位缴费还是个人缴费,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和过程也都是一样的。只是缴费的基数不同,缴费年限不同,退休地区不同,退休年龄不同,养老金都会产生巨大的差异。 养老金的计算方式都是相同的。 感谢邀请,我是碎月,2021年退休的高档缴费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金该怎么计算? 首先,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是属于职工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根据个人的经济情况,选择不同档次进行缴费。 其次,是这里说的高档缴费是什么意思呢?高档缴费就是缴纳养老保险时按照比较高的档次进行缴费,那一般情况下,100%及以下的档次缴费,是属于低档缴费,而100%到200%的档次缴费,是属于中档缴费,而高档缴费就是200%以上的缴费档次了。 不管是低档缴费还是高档缴费,灵活就业人员退休之后,养老金的待遇都是同一种方式计算的。 如果灵活就业人员没有视同缴费年限,那么养老金的待遇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计发月数 这里个人账户余额是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每月缴费划入个人账户的金额和每年个人账户余额的利息组成,个人账户余额越高,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就越高。 而计发月数是根据退休年龄而定的,退休年龄越晚,计发月数越小,相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会越多,计发月数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待遇成反比。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其中,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越高,基础养老金的待遇就会越高,所以在同样的缴费情况下,在社会平均工资高的一线城市办理退休,要比在社会平均工资低的二三城市办理退休的养老金高。 而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是根据咱们每年的缴费档次而定的,咱们平时的缴费档次高,那么平均缴费指数就比较高,相应的基础养老金也是会提高一些。 最后就是缴费年限的长短了,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也就越高,两者是成正比的。 如果灵活就业人员之前参加过工作,有视同缴费年限呢,那么退休后除了享受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之外,还可以再享受一份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比较复杂,大部分地区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式都不相同,比如过渡性系数,有的地区是1%,有的地区是1.2%,而有的地区则是1.3%或者1.4%,所以具体的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是要根据退休地的规定计算的。 好了,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我是碎月,欢迎大家点击关注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2021年退休的,高档次缴费的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金该如何计算?关于高档次的灵活就业人员在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上是一样的,是不会有任何的区别,因为我们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养老保险的平均缴费指数,当然你选择高档次缴费,就说明你的平均缴费指数一定会比较高。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灵活就业,个人是可以在每一年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之前,选择不同的缴费指数和档次,从60%~300%之间都是可以正常来选择的,当然如果说你选择60%,那么最终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0.6左右,但如果说自己选择300%,那么最终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3.0左右,二者之间计算出的结果肯定是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按照高档次消费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比起低档次交费,在同等缴费年限条件下,那么一定可以获得一个更高的养老金收入,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所以说计算方式上是取决于平均缴费指数,而平均缴费指数直接会影响到我们今后养老金待遇的高低,所以这是一环扣一环的,对于我们自身来说,你不会缴纳了高档次获得一个更低的待遇,这是不会发生的,对于自己而言,你选择高档次交费,那么自己只能够获得一个更高养老金的收入,这是毫无疑问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按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公式来计算基本养老金。 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的灵活就业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同一个性质的,所以灵活就业群体计算基本养老金的计算方法也和企业退休职工一样,即: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缴费基数×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x缴费年限x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内养老金储存额÷计发月数。 这个养老金计算公式全国是一样的,无论是2021年退休,还是其他什么年退休,也无论是灵活就业人员,还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都是按照这个公式来计算的。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养老保险只要最低交满了15年,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就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由于经济的发展,社平工资的增加,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在整个养老保险的缴费阶段,其缴费指数、缴费标准每年都会发生变化,这样一来,社保部门在计算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时,就会根据逐年的缴费档位,先计算出一个平均缴费指数和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然后用这个平均缴费指数来计算出每个月的养老金待遇。 作为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在60%~300%之间任意选择缴费档位,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每年变换一次。由于养老保险是多缴多领,为了将来退休后每年能够领取到更高水平的养老金,当经济条件好时,就可以提高缴费档位和缴费标准,也就是说可以在100%~300%的缴费档位之间选择缴费档位。这样,平均缴费指数越高,退休时每个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也就越高。 我认为,基本养老金怎么计算,与灵活就业人员选择高档缴费,它们是清清楚楚的两码事情,不要人为把它们挂钩链接,更不要混为一谈。 众所周知,基本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无论对于在职参保人员,还是灵活就业人员来说,都是高度一致与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只存在退休时基本养老金计算结果的差异与不同,这是因为他们的缴费基数是不同的。但是,绝不存在计算办法上的分野与区别。 大家明白,灵活就业人员在缴费基数选择上的自由度是很高的。他们可在所在省、市、自治区,所制定的缴费基数上下限的范围内,自愿参保,自主选择缴费基数,可高可低。现在,灵活就业人员选择较高缴费基数的,也不乏其人。但是,这与他们退休后计算与核定基本养老金采取什么方法,完全是两个问题,两个概念,不可同日而语。 感谢阅读、关注并点赞!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是这样的,养老保险缴费档次的高低,并不影响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大家都是采取相同的方法来计算养老金的,不会因为缴费档次高,就会有什么倾斜照顾。 不过,缴费档次越高的话,个人的养老保险缴费指数也会越高一些,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余额相对多一些,这些会影响到个人养老金的多少。因为养老金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来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跟个人的养老保险缴费指数就有一定关系,而个人账户养老金跟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余额有直接的关联。 像灵活就业人员是可以在60%-300%的缴费档次之间选择的,一个选择60%档次,跟一个选择300%的缴费档次,他们的养老金计算虽然相同,但是最终的待遇水平却会相差比较大。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更高的档次,是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养老金水平的。 @社保当家,感谢你的阅读。 凡是企业退休人员,在计算养老金的时候,所采用的公式是完全一样的,缴费年限、缴费指数和社会平均工资是决定养老金高低的三大核心因素。 无论你是低缴费档次还是高缴费档次的灵活就业人员,都是企业参保人员,在计算养老金的时候都离不开缴费年限、缴费指数、社会平均工资这三大核心数据,像什么退休年龄、退休时间、个人账户储存额等数据都是由这三大核心数据衍生出来的,因而并不起着决定性地作用,只是起到一个辅助性地作用。 低缴费档次,一般地认为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指数为最低标准的0.6,北京目前执行的是0.46这个标准,灵活就业人员每月缴纳的职工养老保险费为722.6元,一个缴费年度下来就是8671.2元。 高缴费档次,一般地认为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指数至少要能达到1.5,最高缴费指数为3.0,灵活就业人员每月缴纳的职工养老保险费最高为5308.2元,一个缴费年度下来就高达63698.4元。 在没有视同缴费年限的情况下,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所占的比重为最大,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一个"摆设"。 一个参保人的缴费年限越长、缴费指数越高、社会平均工资越多,其在退休之后拿到的基本养老金也就越高。 一个参保人的缴费年限越短、缴费指数越低、社会平均工资越少,其在退休之后拿到的基本养老金也就越低。 一个参保人的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指数如果是最低标准的0.6,缴费年限也是最低标准的满十五年,其在退休之后拿到的基础养老金相当于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12%,放在2021年的北京就是每月1189元(不含补发部分)。缴费每满一年,基础养老金增加0.8%。 一个参保人的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指数如果是平均标准的1.0,缴费年限也是最低标准的满十五年,其在退休之后拿到的基础养老金相当于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15%,放在2021年的北京就是每月1487元(不含补发部分)。缴费每满一年,基础养老金增加1.0%。 一个参保人的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指数如果是最高标准的3.0,缴费年限也是最低标准的满十五年,其在退休之后拿到的基础养老金相当于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30%,放在2021年的北京就是每月2973元(不含补发部分)。缴费每满一年,基础养老金增加2.0%。 个人账户养老金低的参保人可能还不到200元,而高的参保人能超过2000元。 在缴费年限和社会平均工资都相同的情况下,缴费指数越高,基础养老金相差的金额也就越大,当然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差的金额同样也就越大。(原创:周凤迟)